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6)
2023(6563)
2022(5769)
2021(5382)
2020(4870)
2019(11299)
2018(11135)
2017(21982)
2016(12385)
2015(13943)
2014(14257)
2013(14441)
2012(13718)
2011(12347)
2010(12531)
2009(11644)
2008(11881)
2007(10869)
2006(9085)
2005(8242)
作者
(38531)
(32481)
(32417)
(31102)
(20783)
(15908)
(15009)
(12708)
(12035)
(11681)
(11041)
(10864)
(10404)
(10402)
(10327)
(10304)
(10126)
(9502)
(9487)
(9339)
(8296)
(8040)
(7966)
(7366)
(7356)
(7332)
(7311)
(7287)
(6789)
(6698)
学科
(52094)
经济(52044)
(33426)
管理(32403)
方法(27507)
(26197)
企业(26197)
数学(24676)
数学方法(24454)
(14380)
(14139)
(12788)
中国(12217)
地方(10138)
(9899)
贸易(9896)
(9831)
(9602)
业经(9515)
农业(9479)
(9080)
财务(9063)
财务管理(9038)
企业财务(8599)
(8221)
银行(8197)
(7861)
金融(7859)
(7763)
(7750)
机构
大学(184397)
学院(182682)
(74047)
经济(72409)
管理(67180)
研究(63953)
理学(58229)
理学院(57508)
管理学(56388)
管理学院(56042)
中国(46607)
科学(41996)
(39236)
(38646)
(34800)
(34064)
研究所(31857)
业大(31658)
农业(31409)
中心(29460)
(27604)
财经(27461)
(24947)
北京(23964)
(23418)
经济学(23368)
师范(23130)
(22112)
(21841)
经济学院(21350)
基金
项目(122557)
科学(94643)
基金(88479)
研究(84657)
(78963)
国家(78353)
科学基金(65189)
社会(52377)
社会科(49637)
社会科学(49619)
(48502)
基金项目(47076)
自然(43813)
自然科(42798)
自然科学(42777)
自然科学基金(42032)
(41256)
教育(39383)
资助(37036)
编号(33685)
重点(28325)
成果(27843)
(27468)
(26252)
(25040)
科研(24424)
计划(24289)
创新(23511)
课题(23441)
(23110)
期刊
(77163)
经济(77163)
研究(49273)
学报(35868)
(35283)
中国(33640)
科学(30107)
(27614)
大学(25462)
学学(24278)
农业(23308)
管理(21845)
教育(16683)
(15924)
金融(15924)
技术(14716)
财经(13865)
(13011)
经济研究(12585)
业经(12211)
(11876)
问题(10781)
(10423)
技术经济(9351)
业大(9128)
统计(9089)
理论(8745)
(8610)
科技(8381)
商业(8372)
共检索到262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印  李昕然  陈涛  徐志文  
本文依据GenBank上所收录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所有ORF5序列信息,通过以地域为依据进行划分,并选取各地代表菌株的此段序列,通过clustalx、MEGA、treeview等程序,对其进行了序列比对,并以此建立起系统发育树分析四川高发蓝耳病病毒毒株的种属属性。研究结果证实,四川发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毒株系美洲株系。同时也通过对所收录的两条四川不同毒株0RF5序列进行的比较,证实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毒株其ORF5序列的高变异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玲  魏澍  支海兵  
从辽宁的本溪、沈阳、抚顺、鞍山等地采集疑似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料,将采集的肺和淋巴结分别研磨,离心并制备成病毒悬液,用试剂提取RNA,将提取出的RNA反转录成cDNA,然后用特异性引物对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扩增,最后将所得目的片段测序并与国内其他分离株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480bp特异性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N基因片段,与国内其他地区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分离株的N基因相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1.1%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8.6%以上,表明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辽宁地区分离株与国内其它分离株亲源关系较近,属于同一分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异健  梁英  王劭  李文迹  李江森  吴宝成  
采用血清学交叉中和试验方法,分析了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CL(鸡源禽呼肠孤病毒)、YH和YB(鸭源禽呼肠孤病毒)及S1133(禽呼肠孤病毒标准株)之间抗原的相互关系;并对CL株的S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用DNAsis和Prosis等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比较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之间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抗原,但不同病毒株间存在中和抗原位点的不对称性;血清学相关性与S3基因序列及其推导的σB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不一致,表明禽呼肠孤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的病毒蛋白不止σB蛋白一个,σB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与血清学相关性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安凤秋  吴云锋  孙秀芹  顾沛雯  杨英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从亚组水平上确定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方法电镜观察自然发病的小麦蓝矮病病叶;用引物fTufu/rTufu对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进行PCR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在韧皮部观察到大量典型植原体。通过PCR扩增得到约850bp的特异片段。感受态转化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小麦蓝矮病植原体tuf基因片段长842bp,编码280个氨基酸。分析比较15种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的同源性,结果表明小麦蓝矮病植原体与三叶草绿变(KVF)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9%,氨基酸同源性为100%。结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莹  夏先全  杨建  蒋文平  刘旭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四川主产烟区的20余种烟草病毒病毒源植物共计338个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许多作物和杂草上都携带有TMV(普通花叶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和PVY(马铃薯Y病毒)等烟草病毒,其中尤以蔬菜和杂草的带毒率高。在检测的样品中,病毒检出率较高的有番茄、茄子、黄果茄、莴苣、萝卜、辣椒、蚕豆、马铃薯、菊花、龙葵等,检出率分别为89%、88%、84%、83%、75%、67%、60%、54%、50%、50%。这些植物既是烟草病毒病的携带者和越冬寄主,又是蚜虫的中间寄主,是移栽后大田烟草病毒病的重要毒源。毒源植物及传毒介体是烟草病毒病防治的重要考虑因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余泽辉  耿毅  汪开毓  周燕  范玉蕾  邓梦玲  陈德芳  欧阳萍  黄小丽  
2014年5月,四川省都江堰市某虹鳟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疾病,幼鱼和鱼苗死亡率分别高达40%和80%。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病料进行解剖及细菌学检查、病理组织观察、人工感染实验、病毒分离、多重RT-PCR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病鱼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膨大,体表发黑,肛门拖淡黄色黏液便,解剖见鳔壁、腹膜出血,胃胀气膨大和明显肠炎;细菌学检查为阴性;组织病理学上,头肾、肾脏和脾脏造血组织广泛性变性、坏死,肠黏膜下层嗜酸性颗粒细胞浸润与坏死,肝细胞变性、坏死形成局灶性的坏死灶,并在一些肝细胞胞浆内见嗜酸性包涵体。将病鱼的肝脏、脾组织研磨过滤灭菌后,腹腔注射20尾健康虹鳟,注射组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海妮  吴云锋  安凤秋  顾沛雯  张昭亮  
【目的】枣疯病是枣树上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遍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25个省(市)的枣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方法】经PCR扩增,分别对中国陕西的彬县、阎良、武功、佳县、杨凌,河北沧州和山东德州7个枣区的枣疯病样品和杨凌4个酸枣丛枝病样品植原体16SrDNA基因保守序列和延伸因子tuf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获得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的16SrDNA基因片段均为1239bp,tuf基因均为851bp。通过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中国陕西、河北、山东的枣疯病的病原一致,归属于植原体16SrⅤ-B组。由于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的植原体16SrDNA有5个碱基的差异,tuf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骆军  刘应高  黄晓丽  徐明庆  
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针叶树散斑壳真菌、松针散斑壳真菌、四川散斑壳真菌及二郎山散斑壳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可产生导致其寄主针叶枯死的致病毒素。研究表明4种散斑壳真菌毒素均为非蛋白质类组分,结合电导率的测定,发现4种毒素对其来源寄主松针及其他几种松针的毒性存在着差异,其中四川散斑壳真菌所分泌的毒素致病性相对最强。通过对3种不同科属杂草和雪松针叶的生物测定,得出4种毒素均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源淑  邹思湘  
从猪胃窦和十二指肠提取总RNA,采用美国Am b ion RNA公司生产的Q uan tum RNA class ic 18S为内标,建立了半定量RT-PCR方法,并对胃窦和十二指肠胃泌素mRNA进行了定量检测、测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猪胃窦和十二指肠胃泌素核苷酸序列与猪前胃泌素(propregastrin)核苷酸的同源性达到99%。将其与已发表的人、牛、大鼠和小鼠等物种相应序列的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核苷酸水平,还是氨基酸水平,都显示出了较高的同源性(80%~99%)。另外,建立的RT-PCR方法灵敏度高,操作快捷方便,可用于定量检测少量的组织样品中低丰度表达的胃泌素mRN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俊杰  李媛瑗  阳瑞雪  汪开毓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欧阳萍  
2015年5月,四川某鲤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疾病,导致鲤大面积死亡,死亡率高达80%。为研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病料进行解剖、细菌学检查、病理组织观察、PCR鉴定、病毒分离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鱼眼球凹陷,胸鳍及腹鳍出现出血斑,病鱼鳃严重坏死,肾脏肿大。细菌检查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病变最明显的是鳃和肾脏。病鱼鳃丝血管扩张充血,鳃小片呼吸上皮细胞肿胀、脱落。鳃丝基部的上皮细胞大量增生,层次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肿胀,管腔变狭小,有崩裂和坏死现象。提取病鱼的肾脏和鳃组织DN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俊杰  李媛瑗  阳瑞雪  汪开毓  耿毅  黄小丽  陈德芳  欧阳萍  
2015年5月,四川某鲤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疾病,导致鲤大面积死亡,死亡率高达80%。为研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病料进行解剖、细菌学检查、病理组织观察、PCR鉴定、病毒分离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鱼眼球凹陷,胸鳍及腹鳍出现出血斑,病鱼鳃严重坏死,肾脏肿大。细菌检查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病变最明显的是鳃和肾脏。病鱼鳃丝血管扩张充血,鳃小片呼吸上皮细胞肿胀、脱落。鳃丝基部的上皮细胞大量增生,层次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组织结构紊乱,细胞肿胀,管腔变狭小,有崩裂和坏死现象。提取病鱼的肾脏和鳃组织DN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韬  魏文燕  刘家星  杨马  杨倩  何晟毓  何琦瑶  谢恒  汪开毓  
近期,四川省成都彭州市某虹鳟养殖场暴发流行疾病,导致养殖虹鳟死亡率高达90%。现场采样观察发现患病鱼主要症状为背部发黑,鳔壁、腹膜严重出血,心包积液,空肠、空胃和显著肠炎。同时对病鱼进行细菌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细菌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病理学观察发现脾脏有典型凝固性坏死,肝脏组织广泛变性、坏死,肠道黏膜下层水肿,肠上皮充血及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脑膜和心外膜水肿。将病鱼的脾组织研磨过滤除菌后,腹腔注射60尾健康虹鳟,注射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计死亡率达85%),试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而对照组无异常。取病鱼的脾脏组织研磨过滤后接种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FHM),细胞感染3 d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针对编码IHNV糖蛋白(Glycoprotein,G)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显示,患病鱼、人工感染病鱼和病变细胞均为IHNV阳性,扩增序列与IHNV糖蛋白基因同源性为98.2%。对该病毒分离株的G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亚洲分离株聚为一簇,属于JRt基因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婷婷  蒲志刚  何俊蓉  吴洁  杨春林  阎文昭  
应用血清学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对采自四川省21个马铃薯主产区的981份田间病株、试管苗及薯块进行了马铃薯病毒检测鉴定。检出的病毒种类有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M病毒(PVM)以及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等6种病毒,其中PVS的检出率最高。同时对在安第斯山地区新发现的安斯山马铃薯潜隐病毒(APLV)、安第斯山马铃薯斑驳病毒(APMoV)2种病毒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四川还未发现这2种病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车勇良  俞伏松  陈少莺  陈仕龙  程晓霞  王隆柏  魏宏  胡奇林  
用PCR方法扩增了PRVFB弱毒株和PRVFA野毒株的gE,gI基因,对FB弱毒株的gE,gI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其与GenBank中收录的PRVFA的gE,gI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PRVFB和PRVFA株的gE基因有2处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同源性为99%;gI基因有7处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1处发生了3个碱基的插入突变,同源性为98%。表明PRVFB在传代过程中发生了遗传性变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  刘长远  赵奎华  孙军德  
对采集到的辣椒疫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及同源性研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病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Clustalx1.83及MEGA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落为白色,菌丝呈鹅毛绒状,无隔膜,孢子囊卵圆形或梨形,乳突单生;测得病菌ITS序列为805~877bp,r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致病菌病原均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