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80)
2023(19850)
2022(16806)
2021(15665)
2020(13161)
2019(30189)
2018(29679)
2017(57612)
2016(30857)
2015(34546)
2014(34045)
2013(33694)
2012(31000)
2011(27601)
2010(27760)
2009(25959)
2008(25023)
2007(22006)
2006(19516)
2005(17394)
作者
(87335)
(72941)
(72087)
(68575)
(46442)
(34776)
(32854)
(28421)
(27701)
(26032)
(24605)
(24518)
(23208)
(23098)
(22532)
(22459)
(21547)
(21344)
(20832)
(20682)
(17920)
(17861)
(17612)
(16737)
(16215)
(16192)
(16109)
(16011)
(14480)
(14352)
学科
(128009)
经济(127871)
(105166)
管理(97104)
(91766)
企业(91766)
方法(57751)
数学(47198)
数学方法(46579)
(39088)
(36939)
中国(36157)
业经(35800)
(29252)
贸易(29229)
(28819)
金融(28816)
地方(28628)
(28376)
(27899)
银行(27856)
农业(27003)
(26816)
(26482)
(25625)
财务(25547)
财务管理(25507)
企业财务(24149)
理论(23396)
技术(22576)
机构
学院(434525)
大学(430172)
(181129)
经济(177419)
管理(175000)
理学(150677)
理学院(149102)
管理学(146631)
管理学院(145816)
研究(142890)
中国(113221)
(90118)
科学(85484)
(83970)
(70833)
(70497)
财经(66891)
中心(66503)
(64279)
研究所(63859)
业大(63373)
(60823)
北京(56495)
农业(55283)
(53957)
经济学(53952)
师范(53507)
(52611)
(52314)
财经大学(49600)
基金
项目(292727)
科学(230991)
研究(215389)
基金(212873)
(184234)
国家(182656)
科学基金(158483)
社会(136684)
社会科(129779)
社会科学(129746)
(114644)
基金项目(112521)
自然(102754)
自然科(100377)
自然科学(100355)
自然科学基金(98540)
教育(98183)
(94897)
资助(88216)
编号(87751)
成果(70181)
重点(65198)
(64282)
(63206)
(62055)
课题(60028)
创新(57473)
国家社会(56256)
科研(55667)
教育部(55450)
期刊
(198897)
经济(198897)
研究(128127)
中国(80226)
管理(67848)
(65479)
(65396)
学报(63515)
科学(60036)
(49664)
金融(49664)
大学(49369)
学学(46924)
农业(44857)
教育(42530)
技术(39084)
业经(34072)
财经(32417)
经济研究(31277)
(27859)
问题(26657)
(25124)
(23825)
技术经济(22459)
国际(21007)
现代(20880)
理论(20876)
科技(20077)
商业(19953)
统计(19560)
共检索到649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暅之  
通过对金融集聚理论的分析,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已经是一个动态的基于地域选择或空间调整的由市场自发形成和调整的金融资源配置渐变式过程。金融业集聚的成因也演变为实体产业集聚、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引发导致。根据文献综述的视角和计量方法,对川南临港片区的金融业集聚水平测度,并基于全部的综合分析给出川南临港片区金融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炯  陈梅  王蕾  
文章主要在陕西经济金融发展的现实状况下考察陕西省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论文在金融集聚的理论内涵界定基础上,测算了陕西与西北五省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区位熵指数并分析陕西金融集聚水平及因素,对陕西金融产业集聚水平得出一定的结论性认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四清  庞程  
搜集整理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7—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金融业及教育行业的集聚度及其协调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第一,金融业和教育行业的集聚度均与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存在正向关系,但结果不显著;第二,制造业集聚度的提升能够对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金融业为制造企业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从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第四,金融业、制造业及教育行业协调发展良好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制造业、金融业及教育行业相互协调和渗透,才能有效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权书文  谭益民  张双全  
应用区位熵理论、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对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2)不同地区集聚度差异明显;(3)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加强区域合作等建议,有利于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新宇  蒋一帆  李孟民  
依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考量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省域城镇化率大部分集中在HH象限(高值集聚)和LL象限(低值集聚),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国层面,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的直接效应系数和间接效应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金融业集聚对本省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能促进周边省份的城镇化;分东、中、西区域层面,东部地区金融业集聚对城镇化具有正向的影响,且具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均不显著。基于此,应加强金融业集聚区建设,构建金融业集聚推进城镇化作用机制,在东中西区域科学布局建设金融中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蕾茜  
本文在对中国金融业集聚态势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金融业集聚的各种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说,采用2005-2014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分行业和地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接近效应和学习效应对于我国金融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共享效应的作用则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地区和行业层面上看,市场接近效应和学习效应对金融业集聚同样存在显著影响,并由于地区和行业自身特征不同,其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姜玉梅  姜亚鹏  邓富华  
2016年8月31日,四川、重庆、陕西等7个省市获批设立自贸试验区,承担探索内陆开放新使命,至此自贸试验区的覆盖地区由东部延伸到中西部内陆地区。当前逆全球化形势下,中国积极释放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规模与比重不断攀升,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内陆地区与沿海间仍存在显著差距。受制于区位结构、要素禀赋以及政策因素,中国对外开放一度呈现东快西慢、沿海强势、内陆较弱的特征。对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姜玉梅  姜亚鹏  邓富华  
2016年8月31日,四川、重庆、陕西等7个省市获批设立自贸试验区,承担探索内陆开放新使命,至此自贸试验区的覆盖地区由东部延伸到中西部内陆地区。当前逆全球化形势下,中国积极释放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规模与比重不断攀升,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内陆地区与沿海间仍存在显著差距。受制于区位结构、要素禀赋以及政策因素,中国对外开放一度呈现东快西慢、沿海强势、内陆较弱的特征。对外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李娜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在扩展离岸金融业务方面需要创新性地实施一些较为宽松的配套税收政策,旨在通过降低税收负担来吸引非居民资本和增强离岸金融业务的竞争力。但是我国并不应该复制避税型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而应将自贸区定位成为一片"试验田",即针对所要拓展的具体离岸金融业务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性的特殊税收政策,尤其是针对非居民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的离岸金融业务提供税收优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晓峰  
文章基于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分别对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EA模型对长三角金融业的集聚效率进行了评价,实证结果发现: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整体较高,区域差异不大但行业差异明显,从江、浙、沪三地金融业集聚效率来看,规模经济明显,且都不存在产出不足问题。浙江省金融业综合效率低于上海和江苏,这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缺失而造成的。因此,在大力提高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前提下,应改进技术效率,从产业和空间层面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有效集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严宝玉  
<正>积极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作用,大力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有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推广“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动产融资作为推动改善中小微企业信用条件的重要制度安排,得到高度重视。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四川省分行)在推动金融支持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
关键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管驰明  徐爱华  
打破传统二维的静态评价思路,从时间、空间和指标三个维度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对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的金融集聚度作了综合评价,系统考察了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特点,由此指出长三角地区金融聚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霄梅  李顺利  
文章采用区位熵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广西金融业2000—2017年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广西金融发展基础薄弱落后,集聚水平较低,但2000—2014年广西金融集聚水平发展速度较快;2009—2012年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具有反向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远权  郑威  李晓龙  
利用2004—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区域创新绩效和金融业集聚水平,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了金融业集聚及区域创新绩效在我国各省域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金融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两者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形成了相似的集群区域。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业集聚有利于提升我国区域创新绩效,但不同类型的金融业态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证券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而银行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除此之外,政府科研投入、产业结构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及地区教育水平都是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姚毅  
当前,全球正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进入"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新阶段,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度实施。这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应比较借鉴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四大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经验,立足自贸区框架下发展的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和创新红利,从构建自由贸易港、开放式创新体系、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