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6)
2023(2062)
2022(1748)
2021(1798)
2020(1518)
2019(3442)
2018(3500)
2017(6311)
2016(3714)
2015(4350)
2014(4416)
2013(4388)
2012(4493)
2011(4086)
2010(4402)
2009(4196)
2008(4370)
2007(4067)
2006(3727)
2005(3476)
作者
(13227)
(11222)
(11181)
(10578)
(7173)
(5625)
(5039)
(4399)
(4315)
(4095)
(3996)
(3898)
(3662)
(3578)
(3578)
(3391)
(3374)
(3310)
(3275)
(3146)
(2908)
(2772)
(2760)
(2614)
(2519)
(2498)
(2477)
(2411)
(2384)
(2341)
学科
(14162)
经济(14141)
管理(10208)
(8995)
(7315)
企业(7315)
(5677)
方法(5521)
(4616)
数学(4327)
数学方法(4167)
土地(4054)
中国(3606)
资源(3371)
(3214)
理论(3084)
(3080)
农业(3058)
地方(2974)
业经(2877)
(2447)
教育(2380)
(2345)
贸易(2340)
(2260)
(2255)
经济学(2209)
(2183)
(2166)
教学(2139)
机构
大学(59151)
学院(57923)
研究(22680)
管理(19008)
(18127)
中国(17556)
经济(17524)
科学(16725)
理学(15770)
理学院(15490)
管理学(14938)
(14882)
管理学院(14848)
(14333)
(13315)
农业(12067)
研究所(12050)
业大(11334)
中心(10288)
(9851)
北京(9180)
(9173)
(8973)
(8932)
师范(8850)
农业大学(7985)
(7944)
(7904)
科学院(7684)
技术(7372)
基金
项目(35929)
科学(26929)
基金(25097)
(23620)
国家(23420)
研究(23318)
科学基金(18754)
(13926)
自然(13677)
自然科(13381)
自然科学(13378)
自然科学基金(13104)
基金项目(12951)
社会(12936)
(12337)
社会科(12109)
社会科学(12104)
教育(10856)
资助(10836)
编号(9810)
成果(8681)
重点(8438)
计划(7770)
(7555)
科技(7414)
(7176)
课题(7035)
科研(6946)
(6585)
大学(6325)
期刊
(24526)
经济(24526)
中国(16757)
研究(15730)
学报(14049)
(13897)
科学(12315)
大学(9497)
农业(9399)
学学(8816)
教育(8297)
管理(7743)
(7319)
(5618)
资源(5184)
技术(4983)
图书(4727)
(4674)
金融(4674)
业大(4039)
(3965)
财经(3553)
书馆(3477)
图书馆(3477)
农业大学(3394)
(3175)
业经(3155)
问题(2988)
中国农业(2889)
经济研究(2871)
共检索到96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宇  
尽管四川1993年在耕地利用与管理中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由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多头批地,多头管地,擅自下放耕地审批权限,圈而无用和闲置荒芜、浪费耕地等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存在以下一些亟待重视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隐忧。 一忧“热土”变“冷地”,种“应付田”现象开始蔓延。古人云:“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土之不存,人将焉附?”正由于人们对土地具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因而眷恋土地、热爱土地,遂已成为有我国农民千百年来的历史传统美德,于是,拥有一份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便成了绝大多数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各个历史时期农民革命领袖们发动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崔国华  
四川省耕地面积为9460.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6亩,低于全国1.2亩的平均水平。人多地少,各地都有不少农民出外打工,全省总计约有500万人,挣回来的钱也不少,去年从外省通过邮局汇回的劳务收入有60亿元,相当于全省财政收入的30%(全省1993年财政收入为201.37亿元),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此有人说,四川农村有大批剩余劳动力,目前输出的人数还远远不够,还要再输出1500万。这种预测是值得研究的。据近年统计数字表明,四川省农村人口为9333.6万人,农村劳动力为4890.82万人。按农村人口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科跃  章公雨  
今以来,浙江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制定了一系列制止耕地全年抛荒、减少季节性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扶农、重农政策措施。为了解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6月上旬我们开展了一次春夏两季农村耕地利用和早稻收益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浙江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效果已经显现,农户种粮积极性和春夏两季耕地利用率有所提高,早稻播种面积有较多增加,收益改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历  唐宏  冉瑞平  肖月洁  
[目的]以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四川省为研究区域,构建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模型,对各市(州)水资源压力与耕地利用效益及耦合效应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水土资源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5、2008、2011、2014年各市(州)4期水土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量化分析法和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及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各市(州)水资源压力从时间尺度看,水资源经济和技术发展压力逐渐减小,平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595和0.007减小到2014年的-0.178和-0.033,人口和生态发展压力逐渐增大,平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7.314和-2.03增加到2014年的-6.035和-1.571,水资源综合压力有明显波动;从空间尺度看,水资源压力从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陵区、川南丘陵区、攀西地区、川西北高原区。(2)各市(州)耕地利用效益从时间序列看,川南丘区和川西高原区耕地利用效益相对比较稳定,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区、攀西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则变化较大甚至有减小趋势;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土地利用效益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陵区、攀西地区、川南丘陵区、川西北高原区。(3)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水资源综合压力与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水资源人口压力与耕地利用社会效益在置信度为0.01时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和0.560,呈现出较高的协调演进格局,耦合特征与前文水资源压力和耕地利用效益的分区格局基本一致;而耕地利用经济、生态效益与水资源经济、生态效益间的相关性则表现为不显著。[结论]研究发现,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区域人口、资源禀赋所存在的差异和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月   翟有龙   李谦  
【目的】研究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以期为促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和提升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超效率DEA模型、核密度估计、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1—2021年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展开研究。【结果】①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上整体由单极向多极演变,形成“成都平原最优,外围分级镶嵌”的格局,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趋同性,形成“以成都、雅安、德阳、眉山为核心的高效率大面积隆起区,攀枝花为极核,外围分级塌陷”的格局。②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由0.526增加至0.704,协调效应逐渐增强,整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3个层次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全省大致经历了“发展、滞后、提升”3个时期,从空间变化来看,成都率先步入优质协调阶段,其次为雅安和攀枝花,绵阳、德阳、眉山、乐山、内江步入良好协调阶段,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仍处于失调阶段。③农业规模化程度的驱动力逐年增强,成为影响作用最显著的驱动因子,资源消耗强度和农业经济协调指数的驱动力也有所提升,而城镇化水平、机械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减弱。【结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资源消耗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全省应该在稳定现有耕地规模,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合理推进城市化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中国经济由工业化阶段的资本驱动增长方式,朝城市化阶段效率驱动增长方式的转变,蕴含了较大的经济过快减速风险。风险1:收入格局再调整导致的过快减速风险。中国长期增长曲线弹性参数逆转及向发达经济增长阶段的收敛,是一种渐进趋势。作为抑制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蕴含的过快减速值得重视。刘树成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晓英  
纳爱斯的崛起在洗涤用品行业是一个神话,从计划经济时代全国肥皂企业中的“倒数第二”到世界洗涤前八强,中国本土洗化行业第一名,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业绩。纳爱斯的目标是,与美国宝洁、英国联合利华、德国汉高和日本花王这四大天王并肩成为世界洗化业前五名。纳爱斯有希望进军世界洗化业第一阵营,但道路绝对不是平坦的,不仅不平坦,而且充满了艰辛。纳爱斯事实上已经面临诸多隐患,不解决这些隐患,纳爱斯不可能实现跻身世界洗化业前五强的目标。纳爱斯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成长后,已经陷入了徘徊期,从2002年以来,纳爱斯的市场版图并未得到扩张,销售收入也没有实质性增长,反倒是外受外资强敌打压,内有本土群雄挤占,纳爱斯前期快速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群  李永乐  
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存在福利和效率损失。本文利用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的福利与效率损失,并对土地征收利用过程行为主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文章最后从不同征收目的,即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两方面针对性的提出减少福利和效率损失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秉珣  董廷旭  刘泉  
四川省城镇化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城镇化建设用地和耕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文章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与系统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城镇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仍是四川省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二是城镇化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三是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建设区域合理。而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2010~2012年四川省每年耕地面积减少2.8万hm~2。并提出合理规划土地规划,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体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提高人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永敢  李玉义  逄焕成  王龙昌  任天志  
文章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模型,对1990~2008年四川省及其21个市(州)的耕地压力进行了测算,并对压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的耕地压力时空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90~1994年耕地压力指数缓慢上升,1995~1999年耕地压力指数持续下降,2000~2008年耕地压力指数波浪式上升;各市(州)间差异显著,除宜宾市和凉山州外,压力指数都在增加;多数市(州)压力等级处于明显区,耕地压力较大;耕地压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低的地区。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障四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文华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耕地面积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四川省及省域范围内的21个市、地、州1952年~2000年的耕地变化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四川省近5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是引起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经济发展引起耕地利用总量的变化、造成耕地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大量非农用地对耕地占用的增加,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科技进步,可改良耕地,提高粮食单产,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和需求。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增大,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振  欧名豪  姜仁荣  杜茎深  
基于地上和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特殊之处,利用比较研究法、法条解释法对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客体范围为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利用土地空间以外的部分;设立方式采取有偿出让或无偿划拨等方式;管理审批程序要增加编制详细规划、"地质勘测"环节,同时前置"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程序;权属登记需要统一登记机关、引进三维地籍管理技术和扩大登记事项;在协调与既存建设用地权利人权益方面,可通过完善相关规划、赋予既存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优先权和鼓励设立"空间役权"等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振  欧名豪  姜仁荣  杜茎深  
基于地上和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特殊之处,利用比较研究法、法条解释法对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客体范围为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利用土地空间以外的部分;设立方式采取有偿出让或无偿划拨等方式;管理审批程序要增加编制详细规划、"地质勘测"环节,同时前置"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程序;权属登记需要统一登记机关、引进三维地籍管理技术和扩大登记事项;在协调与既存建设用地权利人权益方面,可通过完善相关规划、赋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