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5)
- 2023(7067)
- 2022(5814)
- 2021(5297)
- 2020(4148)
- 2019(9356)
- 2018(9232)
- 2017(17127)
- 2016(9334)
- 2015(10536)
- 2014(10508)
- 2013(10744)
- 2012(10621)
- 2011(9930)
- 2010(10138)
- 2009(9266)
- 2008(9209)
- 2007(8314)
- 2006(7833)
- 2005(7440)
- 学科
- 济(45951)
- 经济(45911)
- 管理(23360)
- 业(22343)
- 地方(18619)
- 中国(17434)
- 企(15279)
- 企业(15279)
- 农(14720)
- 业经(11773)
- 农业(10461)
- 发(10404)
- 地方经济(10399)
- 方法(9938)
- 融(9168)
- 金融(9168)
- 银(9125)
- 银行(9108)
- 行(8978)
- 学(8678)
- 制(8386)
- 环境(8364)
- 和(8065)
- 资源(7960)
- 数学(7761)
- 贸(7729)
- 贸易(7716)
- 数学方法(7685)
- 易(7361)
- 发展(7157)
- 机构
- 学院(135018)
- 大学(131567)
- 研究(57415)
- 济(56793)
- 经济(55473)
- 管理(46872)
- 中国(44652)
- 理学(37987)
- 理学院(37458)
- 管理学(36846)
- 管理学院(36582)
- 科学(34944)
- 京(30986)
- 所(30976)
- 研究所(27632)
- 农(26589)
- 财(25651)
- 中心(25617)
- 江(22975)
- 北京(20952)
- 范(20922)
- 院(20835)
- 师范(20727)
- 农业(20334)
- 省(19965)
- 州(19241)
- 业大(19240)
- 财经(18569)
- 科学院(18228)
- 经(16704)
- 基金
- 项目(83251)
- 科学(64184)
- 研究(63404)
- 基金(56297)
- 家(49683)
- 国家(49198)
- 科学基金(40377)
- 社会(38543)
- 社会科(36473)
- 社会科学(36464)
- 省(34512)
- 基金项目(29229)
- 划(28464)
- 教育(27598)
- 编号(26846)
- 发(25577)
- 自然(24358)
- 自然科(23558)
- 自然科学(23553)
- 自然科学基金(23093)
- 资助(22726)
- 成果(22631)
- 发展(20592)
- 展(20204)
- 课题(19890)
- 重点(19628)
- 部(17362)
- 创(17180)
- 创新(16080)
- 年(15910)
共检索到237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挽琼 郗爱华 冯明友 葛玉辉
四川秦巴山区位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米仓山褶皱推覆带和大巴山推覆构造带的交汇部位,经受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的锰、金、铅-锌、钼、铀、铜、石墨、磷和页岩气等矿产的储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墨和页岩气为该区的优势矿产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资源型产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倡导绿色开发,同时增强资源转型能力,积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四川秦巴山区的脱贫致富及绿色循环发展,这对于生态绿色转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石墨烯 页岩气 绿色开发 秦巴山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朱玉娣 郗爱华 葛玉辉 冯明友
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矿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在分析了研究区矿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川秦巴山区油气开发和固体矿产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结合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例研究,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的绿色循环开发策略与建议:完整的矿山环境法规是矿产资源绿色开发的根本保障;完善的规划和严格的环境评价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第一要务;推进矿山相关科学技术创新是提高矿产开发利用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唯一途径,最终使得四川秦巴山区矿业在促进经济腾飞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方乙 郗爱华 葛玉辉 冯明友
秦巴山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龙门山与大巴山地带,目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种46种,但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缺乏大型、超大型矿床。根据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分析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区块划分需要考虑的7项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了2个鼓励开发区、5个限制开发区和2个禁止开发区的划分,分析了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布局的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占存
1.加大矿产资源开采的步伐,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变成经济优势。(1)着眼区外,调动省内甚至更大范围的力量联合开发矿资源;(2)有水怏流,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3)国家应对该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优惠扶持政策。2.建立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以下面四个矿产资源开发为重点;(1)小秦岭钼钨金矿区;(2)山阳、镇安、柞水铅锌银铁多金属矿区;(3)凤、太铅锌金矿区;(4)汉江上游滑岸区。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选、冶技术水平,扩大资源的综合利用。首先,全面摸清秦巴山区矿资源的家底,并为采矿设计提供完整、准确的地质资料;其次,加强设备和工艺的更新,做到生产高效、产品优质,低消耗,少污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乃英 郭彩玲 惠振德 马占元
根据历史文献与作者对陕南秦巴山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地考察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本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势:一是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质量优良;二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大;三是资源开发、用水用电优越。据此,全区已建成了大、中、小工矿企业85家,乡镇及个体厂矿100余家,开发利用矿产40余种,其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但由于人们认识及工作中的失误,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粗放式开发、采富弃贫,回收率低。②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针对以上问题,进而探讨了矿业持续发展方略,同时提出了依靠科技振兴矿业;建立集约型生态经济矿区;强化“废物”资源化系统工程建设;依法治矿,依法管...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叙笛 王钺 何雨洋 刘琼 陶国平
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合理评价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分别对区域内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评价,得出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同时,由于该区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因此根据生态区划原则,进行生态区划,提出各生态分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以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的关系,推动四川秦巴山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 文化旅游 资源评价 秦巴山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建良
我国在矿产资源产品国际定价权问题上的教训表明,很多地方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战略上的错误,这种错误源于对矿产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矿产资源的价值包括了它的稀缺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等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价值组成部分。比照人们打理稀世珍宝的策略,我国现阶段要采取"富人经济"思想指导矿产资源开发。而这种开发战略的实施手段之一就是实行矿产资源价值补偿,保证矿产资源稀缺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正常体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金燕 赵曦琳 刘本洪 第宝锋 黄成敏
四川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高耸的地形在四川盆地北部构成了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该区自然资源禀赋充足,有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主的生物资源,盛产银耳、木耳、核桃、杜仲、油橄榄、猕猴桃、苍溪雪梨、野生天麻、野生食用菌等天然有机或绿色食品,并蕴藏丰富的药材资源。对该区域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从该区生物资源特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该区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的潜力;提出了在该区发展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并提出资源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强组织协调领导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生物资源 可持续发展 四川秦巴山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永 黄文典 张陵蕾 李嘉 脱友才
针对受水资源开发影响的四川秦巴山区河流生态补偿体系中,现有的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模式、补偿支付制度及补偿激励政策的问题,探讨了秦巴山区河流生态补偿体系的构建。根据秦巴山区河流生态体系的特点,提出了4种生态补偿原则;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分析,确定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采用Vague集相似度量方法,构建了相应的补偿标准;针对不同的生态补偿内容和补偿主客体,建立了3种补偿模式;设计了激励政策系统框架;并提出了生态补偿度评价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立新 武征 周立波
为了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所在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运用遥感图像解译和GIS分析的方法,在拼块尺度和景观尺度构建区域景观格局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项目的实施主要集中于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天然草地的影响;拼块尺度上表现为景观比例的减少、拼块数量的增加、景观密度的降低、距离指数和分离度增大和平均拼块面积变小;景观尺度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的增加,景观优势度的降低。新增的建筑用地增加了原有景观的均匀性、连通性和异质性,但研究区域的生态功能和完整性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在生态系统调节范围内,林地和天然草地仍是所在区域的主要景观类型,仍能发挥其动态调控作用。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景观格局 梭罗沟 生态环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光杰
在分析评价区内优势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的基础上,针对市场的需求、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区优势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为临沂地区的工业发展和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临沂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文典 李嘉 李永 张陵蕾 冯镜洁
四川秦巴山区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掌握该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进行了水资源量的平衡分析,结合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和利用现状,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四川秦巴山区的水资源量呈现分布不均匀的特性;区域水资源利用水平还较低,用水量在水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还较小,从总量上看还有较大的利用空间;现状条件下,各分区供水量和用水量是平衡,但2020年,各市均存在月可供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情况,必须采取管理和工程综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减缓缺水影响。
关键词:
水资源 分布 平衡 四川秦巴山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尹华强 陈艳秋 郭家秀 杨丹妮
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四川秦巴山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同中国的大城市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数字鸿沟突出,并呈现出日益拉大的趋势。在全球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加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该地区绿色循环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手段,是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四川秦巴山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现状,依托重点城镇逐步向山区延伸,达到片区全覆盖;以"互联网+"着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从而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循环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 互联网+ 绿色循环 四川秦巴山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欣莉 赵巍 阿周源源 刘影 蒋强
以四川秦巴山区的山地经济区域规划部署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家及四川省近年来对秦巴山区进行区域规划和部署的相关政策文件,从整体大方向上理清政策思路及基本目标,并结合实际调研走访情况,对现有政策的落实基础进行梳理评估,分析现存政策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呼应点及盲点。通过分析当前政策的问题,提出向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并通过向绿色保护政策转变、强化政策保障体系等两方面的研究对现有政策进行优化,对同类地方山区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山地经济 绿色循环 政策优化 秦巴山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秋林 卢毅
作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独具特色,发展潜力巨大的欠发达山区,绿色发展之路是四川秦巴山区实现健康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的必然选择。山区绿色发展的软路径,是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主张人口、资源、环境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从制度护山推动环境价值实现、市场塑山加强资源产业整合、教育固山促进人口素质提升3条层层递进的软路径出发,探析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发展之道。提出通过构建绿色制度体系、绿色产业格局、绿色教育模式,推动四川秦巴山区人口、资源、环境绿色协同发展。
关键词:
绿色发展 软路径 四川秦巴山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