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9)
2023(5560)
2022(4863)
2021(4569)
2020(3902)
2019(8807)
2018(8919)
2017(15915)
2016(9266)
2015(10551)
2014(10706)
2013(10464)
2012(10008)
2011(9096)
2010(9218)
2009(8151)
2008(8095)
2007(7222)
2006(6482)
2005(5722)
作者
(29442)
(24525)
(24302)
(23205)
(15592)
(12195)
(11020)
(9715)
(9383)
(8965)
(8540)
(8452)
(8150)
(7850)
(7728)
(7561)
(7483)
(7300)
(7073)
(6937)
(6317)
(6229)
(6002)
(5651)
(5544)
(5543)
(5490)
(5487)
(5018)
(4966)
学科
(32713)
经济(32684)
(19177)
管理(19105)
(13692)
企业(13692)
(12575)
方法(11790)
(11766)
地方(11244)
数学(9679)
数学方法(9533)
中国(9041)
农业(8681)
业经(7579)
(7535)
土地(6706)
(6583)
理论(5988)
环境(5695)
(5685)
贸易(5678)
(5508)
(5429)
资源(5340)
地方经济(5024)
(4928)
金融(4927)
(4882)
银行(4856)
机构
学院(126509)
大学(122601)
研究(50395)
(43528)
经济(42209)
管理(41059)
中国(38205)
科学(35837)
理学(34213)
理学院(33649)
管理学(32681)
管理学院(32464)
(31711)
(28771)
(27876)
研究所(26270)
农业(24962)
业大(24377)
中心(23299)
(22978)
(21753)
(20644)
(19523)
师范(19316)
(18720)
(17876)
北京(17513)
科学院(16702)
农业大学(16056)
技术(16029)
基金
项目(85362)
科学(64800)
研究(59063)
基金(58202)
(53921)
国家(53468)
科学基金(43212)
(37556)
社会(32879)
基金项目(31605)
社会科(30806)
社会科学(30798)
自然(30797)
(30548)
自然科(29931)
自然科学(29925)
自然科学基金(29315)
教育(26991)
编号(25110)
资助(23772)
重点(21163)
成果(19946)
(19749)
课题(18756)
计划(18286)
科技(17403)
(17402)
(17005)
科研(16757)
创新(16026)
期刊
(55148)
经济(55148)
研究(36235)
中国(32309)
(28847)
学报(26649)
科学(23553)
农业(19446)
大学(18430)
学学(17370)
教育(17187)
(15868)
管理(14480)
(11496)
(11041)
金融(11041)
技术(11002)
资源(10791)
业经(9877)
林业(7814)
(7545)
经济研究(7461)
业大(7332)
问题(6817)
图书(6812)
科技(6677)
财经(6503)
(5713)
农业大学(5586)
(5527)
共检索到203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宗林  苟曦  李昆  叶德宪  
四川省测土配方施肥18个县的3183个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土壤总体养分水平中等,土壤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钼普遍缺乏。其中有机质(21.4 g/kg)、全氮(1.39 g/kg)、碱解氮(144 mg/kg)、有效磷(15.1 mg/kg)、速效钾(71 mg/kg),有效铜(2.81 mg/kg)、有效锌(1.41 mg/kg)、有效铁(82.1 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相比,均有上升趋势。1985~2003年19年间,15个国家级监测点的资料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明显高于旱地,旱地增加不显著;土壤碱解氮略有上升,但旱地土壤的氮素盈余率过高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潜在威胁;有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景勇   唐佳  
【目的】研究四川粮田土壤耕层结构和养分特征,旨在发展该省可持续农业。【方法】选取四川玉米体系6个示范县和院地合作6个重点县共18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其土壤耕层深度、容重和养分特征,并将其与2008年我国17个省的土壤耕层深度、容重和2005年四川18个国家试点县的土壤养分进行对比,分析该省土壤耕层结构现状和近20年该省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调查区粮田土壤耕层深度平均17 cm,与2008年我国平均土壤耕层深度(16.5 cm)相比略微上升,但仍远低于农田耕作层最低标准(25 cm)。5~10 cm深度的土壤容重平均为1.39 g/cm~(3),与2008年我国土壤平均容重(1.39 g/cm~(3))相当,略高于2008年西南及南方土壤平均容重(1.37 g/cm~(3)),大大高于粮田土壤适宜的容重范围(1.10~1.30 g/cm~(3));20~25和35~40 cm深度的土壤平均容重分别为1.58和1.61 g/cm~(3),非常坚硬。此外,调查的大部分区县有机质、全氮等级较低,主要集中在三、四级,其它各养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三级以上)。与2005年四川18个国家试点县的土壤养分相比,近20年该省土壤综合肥力水平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有效磷和速效钾上,分别提高1.38和1.3倍,从第三级和第四级提高到第二级。【结论】四川粮田土壤依然存在耕层浅,结构紧实,有机质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水平不高的问题。本研究为四川粮田制定改土培肥的精准策略及科技攻关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艾雯  冉敏  宋靓颖  薛晶玲  张元媛  李呈吉  邓茜  方红艳  代天飞  李启权  
掌握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是增加耕地土壤碳汇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的重要前提。基于2017~2019年实地采集的4 362个表层(0~20 cm)土壤样点,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农地利用方式和氮肥施用强度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58~42.40 g·kg~(-1)之间,均值为13.85 g·kg~(-1),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变异系数为45.82%,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的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效应为59.73%,变程为145 km,表明其空间分布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决定且自相关范围较大。空间插值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中间低四周高的斑状分布格局。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是影响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农地利用方式、气候和地形;各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19.7%、14.0%、12.0%和9.2%。调控农地利用方式是实现该区域耕地土壤碳增汇的关键,但制定调控措施时也要充分考虑土壤类型、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存建  吴贵蜀  倪静  程武学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居民地分布特征知识的发现对于优化居民地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四川省居民地、DEM、坡度、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和年平均温度等空间数据库,提出了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居民地分布特征知识发现的技术方法,发现了四川省居民地分布的高程、坡度、降雨和温度等特征知识。76.11%的居民地,分布在海拔在588m以下;80%的居民地分布在坡度1.4℃以下;97.6%的居民地分布在降雨量在778mm以上,96%的居民地分布在年平均温度在10.8℃以上。居民地分布面积随坡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式下降,其拐点在2度左右。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炽   马翔   胡巍耀   宋鹏飞   刘彪   徐济仓   闫辉   赵新梅   付斌   陈兴位  
【目的】为深入了解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养分特征与供肥能力,科学指导施肥,确保地力水平稳步提升和作物稳产。【方法】2019—2022年在云南主要温带气候类型的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采集了1880份耕层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养分含量,以分析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养分及肥力现状,明确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差异。【结果】云南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属于丰富水平以上,平均含量分别为39.86 g/kg、2.09 g/kg、29.17 mg/kg和166.31 mg/kg,丰富水平以上占比分别为66.85%、73.19%、54.11%和40.25%。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较好的线性正相关,且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养分变化趋势相似。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棕壤最高,其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等,紫色土、燥红土较低。滇西北耕地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及pH值显著高于滇东北和滇中北部区域(P<0.05),且滇中北部区域耕地土壤全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也显著高于滇东北。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土壤速效钾缺乏,缺乏比例分别达36.99%和45.69%。【结论】滇西北需注重平衡施肥,确保作物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利用;滇东北和滇中北区域应增施有机肥,并根据作物类型适当增施钾肥,稳步提升耕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永敢  李玉义  逄焕成  王龙昌  任天志  
文章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模型,对1990~2008年四川省及其21个市(州)的耕地压力进行了测算,并对压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的耕地压力时空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90~1994年耕地压力指数缓慢上升,1995~1999年耕地压力指数持续下降,2000~2008年耕地压力指数波浪式上升;各市(州)间差异显著,除宜宾市和凉山州外,压力指数都在增加;多数市(州)压力等级处于明显区,耕地压力较大;耕地压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低的地区。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障四川...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静  常庆瑞  
运用地统计和GIS技术,研究陕西省陇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地形因子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钾含量位于较高水平。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98g/kg,碱解氮平均含量为67.68mg/kg,有效磷含量变幅较大,平均含量10.26mg/kg,速效钾含量较高,平均为157.95mg/kg。土壤养分含量和地形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海拔与速效钾、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碱解氮呈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明显;坡度与有机质、速效钾呈正相关,与有效磷、碱解氮显著负相关;有机质、有效磷、碱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雄维  张跃彬  刘少春  郭家文  赵丽萍  
通过对建水蔗区92份土样的分析研究表明,建水蔗区土壤大部分呈微酸性和酸性,有机质含量适中;氮、磷含量偏低,速效氮含量适中,有效磷含量极为缺乏,钾含量适中,有效钾含量较高;有效铜和有效锰含量丰富,有效锌极为缺乏。依据建水土壤基础养分,分析提出两类甘蔗专用复混肥配方模式,既基肥型N∶P2O5∶K2O=12∶18∶10,新植蔗底肥施用复混肥600 kg/hm2;追肥型N∶P2O5∶K2O=28∶12∶5,追肥施用750~1050 kg/hm2,其中高产田施下限,低产田施上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梦云  寇宝平  常庆瑞  刘京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小流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肥力状况较差,主要养分含量表现为:干旱冲积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红色正常新成土,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荒草地>农田,梁峁下部>梁峁顶部>梁峁上部;农田土壤养分在剖面上的分布上下均一,林草地则由上而下锐减,表聚性明显。山坡地退耕,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增加肥料施用量,注重平衡施肥是培肥改良土壤的基本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涤非   王明玉   司莉青   赵凤君   李威   李伟克   舒立福  
【目的】研究四川省雷击火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影响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四川省雷击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001—2021年雷击火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省雷击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雷击火的空间分布状况与格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SPSS统计软件等工具,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林地资源数据等进行处理,分析了地形、气象、植被等因素对四川省雷击火的影响。【结果】2001—2021年四川省共发生雷击火72起,多发生于3—6月,其中4月是集中高发期;主要发生时段为14:00—18:00,其中15:00—16:00是雷击火最易发生的时间段。雷击火主要集中在川西南的凉山州、攀枝花市以及川西的甘孜州,尤以雅砻江流域最为集中。降水量、相对湿度是影响四川省雷击火发生次数的主要气象因子,气温、风速影响不显著。除气象因子外,雷击火受地形、植被类型影响明显,雷击火主要发生在海拔2 500~4 000 m范围内、坡度26°~45°之间、以及半阳坡或半阴坡。最易发生雷击火的林分类型是高山松林,其次为云南松林。【结论】四川省雷击火在月、日2个时间尺度下分布规律明显,多发生于夏季的下午时段;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主要聚集在甘孜州、凉山州,尤其是雅砻江中下游区域;雷击火发生受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影响显著,且在特定地形条件和植被类型中具有易发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耕地面积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四川省及省域范围内的21个市、地、州1952年~2000年的耕地变化数据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四川省近5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是引起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经济发展引起耕地利用总量的变化、造成耕地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大量非农用地对耕地占用的增加,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科技进步,可改良耕地,提高粮食单产,缓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的占用和需求。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增大,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倪晓薇  宁晨  闫文德  刘之洲  陈毅  宁晓波  
采用现场实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龙里林场外来引进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及本地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土壤层理化性质及养分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分土壤pH值为4.384.53,均表现为弱酸性;湿地松人工林有机质、全氮、磷、钾、钙含量均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微量元素Fe、Cu、Zn、Mn、Co、Cr在2种林分中差异显著(PZn>速效P>Co>Mn>Cu>Mg>N>P>速效K。这些数据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对各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均高于湿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索全义  姬宝霖  高聚林  孙智  刘瑞国  高宏艳  胡敏  
了解高泥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对更好地改良风沙土和利用淤积土都是十分重要的。2005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公乌素引洪灌区风沙地(对照)、新淤地、淤后耕地的0~100 cm剖面分层取样,进行有机质、全量氮磷钾、有效氮磷钾的测定,以明确高泥沙洪水淤地治沙后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养分的水平分布来看,淤积上部养分含量高,改良效果好,但不同养分在淤积的上、中、下部之间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别;从垂直分布看,新淤地除表层养分富集明显外,40 cm土层内从质地到养分都受到了淤积作用的影响;淤后耕作土壤剖面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与质地层次相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绍凤,张豪禧,孟向京  
本文分析了我国耕地预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统计资料对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耕地变化趋势进行了新的预测,重点说明人口城镇化和劳动力非农化不但不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且是节约土地资源的有效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