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5)
2023(11324)
2022(9326)
2021(8378)
2020(7000)
2019(15401)
2018(14824)
2017(28276)
2016(15482)
2015(16441)
2014(15794)
2013(15867)
2012(14434)
2011(12495)
2010(12535)
2009(11697)
2008(11681)
2007(10292)
2006(9178)
2005(8098)
作者
(46860)
(39206)
(39131)
(36760)
(24921)
(18971)
(17459)
(15425)
(14809)
(13739)
(13491)
(13144)
(12549)
(12465)
(12213)
(11929)
(11904)
(11627)
(11315)
(11281)
(10110)
(9474)
(9396)
(8984)
(8750)
(8745)
(8674)
(8597)
(7846)
(7788)
学科
(75654)
(69113)
经济(69035)
(67725)
企业(67725)
管理(57514)
方法(30063)
业经(26491)
(26278)
(22917)
数学(22631)
数学方法(22498)
农业(19609)
(17649)
财务(17646)
财务管理(17637)
企业财务(16729)
技术(16184)
地方(14541)
中国(14474)
(13055)
(12533)
(12375)
贸易(12368)
(12212)
(12095)
(11983)
理论(11091)
(10938)
环境(10881)
机构
学院(224330)
大学(217349)
(94935)
经济(93350)
管理(90812)
理学(79419)
理学院(78577)
管理学(77504)
管理学院(77133)
研究(72713)
中国(55551)
(51531)
科学(47871)
(44194)
农业(41181)
(41099)
业大(40412)
(37948)
(35281)
研究所(34833)
财经(33394)
中心(33081)
(30471)
经济学(27976)
(27210)
(26766)
经济管理(26576)
(26294)
北京(26165)
农业大学(26117)
基金
项目(157236)
科学(125123)
基金(116117)
研究(107681)
(103697)
国家(102751)
科学基金(89183)
社会(71650)
社会科(68128)
社会科学(68106)
(65861)
基金项目(63405)
自然(60352)
自然科(59051)
自然科学(59027)
自然科学基金(58033)
(52712)
教育(46921)
资助(45156)
编号(40425)
(39152)
(36298)
重点(35369)
(34788)
(33333)
创新(33119)
计划(30794)
科研(30717)
国家社会(29917)
成果(28664)
期刊
(105225)
经济(105225)
研究(57890)
(47395)
学报(39578)
中国(39554)
科学(36755)
管理(35799)
(33743)
农业(32667)
大学(28981)
学学(28325)
业经(21006)
(20058)
技术(18453)
(17299)
金融(17299)
财经(16372)
经济研究(15924)
问题(14250)
(14152)
技术经济(13501)
教育(11995)
科技(11782)
商业(11657)
现代(11598)
资源(11592)
(11508)
业大(10710)
世界(10568)
共检索到32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苟杰松  李宗南  吴柏清  蒋怡  董秀春  
[目的]探究四川省水产养殖业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为优化该省水产养殖业布局、促进产业提质增量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借助该省渔业统计年鉴和地方统计年鉴,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该省水产养殖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及主导因子作用强度的空间异质性。[结果]①四川省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川东岷江和沱江沿岸平原丘陵地区(包括荣县、威远县、资中县、井研县、仁寿县、雁江区、简阳市等)为该省的主要水产养殖业集聚区;②养殖面积、平均单产水平、淡水鱼苗数量和养殖劳动力为养殖产量的主导因子;③主导因子正向回归系数影响效应中,养殖面积由中部向南北两边递减,平均单产水平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淡水鱼苗数量由北部向南部递减。而养殖劳动力由东南部向西部从负值向正值过渡且逐渐增加。[结论]四川省水产养殖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为该省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发展、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是优化该省水产养殖业布局、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振旺   李建强  
[目的]实现合理的生猪养殖布局,对于更好实现生猪稳产保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1—2021年四川省21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布局指数、自然断点分级法和核密度估计等多种方法对各市州的生猪养殖发展状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各市州的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I_(it))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成都市最高,甘孜州最低;五大经济区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平均值呈现“川东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态势。(2)2011—2021年四川省生猪养殖空间布局大致可分为2011—2014年、2015—2017年和2018—2021年三个阶段,在空间上呈现出“/”型、“土”和“工”型的布局。(3)耕地资源、饲料生产能力和城镇化水平对生猪养殖布局有显著正影响。具体来说,耕地资源每提高1%,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可提高10.20%;饲料生产能力提高1%,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可提高82.00%;城镇化水平提高1%,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可提高0.10%。[结论] 为促进四川省生猪养殖业发展,一方面要依据各区域生猪养殖生产现状,不断强化土地、资金和政策等要素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域的耕地和饲料生产能力比较优势,实现生猪养殖空间布局的优化;最后建议要注重区域发展差异,合理制定环保政策,循序分类推进政策的实施,实现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双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圣丰  杨帆  杜兴端  
本文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2年四川省21个市州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进行测度,并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发现:从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排序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攀枝花市(一类);阿坝州、凉山州、成都市(二类);雅安市、达州市、广元市(三类);德阳市、巴中市、乐山市、内江市(四类);泸州市、绵阳市、广安市、宜宾市、眉山市、自贡市、甘孜州、遂宁市、南充市、资阳市(五类)。从空间格局特征来看,总体上盆周山区市州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高于盆中平原地区市州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圣丰  杨帆  杜兴端  
本文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2年四川省21个市州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进行测度,并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发现:从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排序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攀枝花市(一类);阿坝州、凉山州、成都市(二类);雅安市、达州市、广元市(三类);德阳市、巴中市、乐山市、内江市(四类);泸州市、绵阳市、广安市、宜宾市、眉山市、自贡市、甘孜州、遂宁市、南充市、资阳市(五类)。从空间格局特征来看,总体上盆周山区市州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高于盆中平原地区市州。从驱动因素来看,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地区人均GDP、贫困人口人均扶贫财政资金投入等因素均与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质量高度关联。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乐  包庆丰  
在森林康养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结构以及影响因素对优化森林康养资源要素空间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文章通过引入时间维度纵向分析视角,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均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7-2021年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构建区域森林康养基地系统分析框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单因子影响与双因子影响两个方面分析空间结构变化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5个时间段最邻近指数均小于1,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各年份可观测平均距离和期望平均距离从8339.76米缩小至6312.48米,聚集效应不断增强,并形成多核心分布形态。核密度演变显示空间结构由点、团分布逐渐向带、集群分布转变,最终形成C字型核密度结构。因子探测可得路网密度(q=3.64)是空间结构首要的单因子影响因素,其次是森林面积(q=3.33)、人口密度(q=3.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q=3.02);交互探测可得,任意两个指标交互后对研究对象空间结构的影响均强于单个指标的作用,森林康养基地空间结构是森林康养需求人群、目的地经营管理者、基地康养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根据人口密度合理规划森林康养基地规模、区域间适时开展森林康养合作等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鹏  张媛  高文波  蹇东南  林正雨  
[目的]探索复杂地形、气候背景下适合当地特点的多年平均气温数据空间插值方法。[方法]在考虑海拔高度、数据源密度和空间化栅格大小等条件影响下,选择5种插值方法对1981—2010年四川省144个气象观测站点多年平均气温观测数据进行了空间插值,并采用预留检验站点和交叉验证两种方法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空间化模型插值精度IDWE> OKE> MRM> OK> IDW;不考虑海拔因素时中等密度站点插值精度最高,考虑海拔因素后高密度站点插值精度最高;随着空间化尺度的不断增大,不考虑海拔因素的插值方法误差变化不大,考虑海拔因素的插值方法误差逐渐增大,且在空间栅格尺度大于4 000m后误差快速增加;不同海拔数据源对插值结果有影响,采用3种方法插值的温度差在-0. 98~3. 05℃之间,但绝对温差大于1℃的区域仅占全省面积的0. 76%~1. 52%。[结论](1)空间化模型方法的选择对气温空间化精度影响较大,考虑了海拔等环境影响因素的模型比单纯的空间自相关模型精度更高;(2)数据源(气象站点)数量的减少会导致空间化误差增加,但并不明显;(3)随着栅格尺度逐渐变大,空间化误差逐渐增大,适宜尺度在500~2 000m;(4)气象站点海拔误差会影响气温空间化精度,但从占全省面积来看影响并不显著;(5)复杂地形会影响气温空间化效果,分区拟合精度优于不分区拟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浩然  王玉华  刘笑含  王志明  
[目的]提升国内有机农业空间布局规模化、集聚化程度,辨明有机农业企业及其生产组织主体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我国有机农业、企业及生产组织主体空间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调控。[方法]该研究采用ArcGIS、相关性分析法和SPSS数据处理,通过中国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构建有机农业数据库,分别使用定量与定性方法,分析全国有机认证企业的基地分布格局与特征,并深入剖析四川省有机农业认证企业基地的空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2—2021年中国以及四川省有机认证企业基地数量存在非均衡性空间分布,且四川省内地区差异性日趋显著;四川省有机农业企业基地的空间分布不具有显著集聚特征,重心由中部向东部偏移,分布区域呈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分析显示:种植基底条件、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比重、交通运输能力、城市发展水平、产业补贴力度和政策指引强度八类综合影响因子对四川省有机农业企业基地的空间分布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城市经济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等因子的相关性较为显著。[结论]社会、经济、政策和自然四种因素对我国有机农业企业基地分布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能力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力最为显著。未来中国和四川省有机农业企业基地的空间优化发展应重点培育优势地区企业和基地的外部环境与要素条件,以形成有机农业企业认证基地的优势规模空间与良好的区域乘数效应;依据有机农业认证企业基地分布重心的变化,可提供相应的空间政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服务与条件支持,促进现有基地中心地区与空间集聚区的强化与提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响  傅新红  吴秀敏  
本文基于生产者行为理论和有限理性假设,通过对四川省资中市和蓬溪县生猪养殖户的问卷调查,并运用二元logit选择模型对生产者安全农产品供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者对生猪安全的忧患程度、对生猪安全卫生状况的关注程度和对政府公布安全生产信息的需求程度对其供给意愿有着显著影响,鉴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奕亨  田云  周丽丽  
[目的]推动农业碳减排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方法]基于三大类碳源测算2005—2020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进一步分析其时空特征与动态演变趋势,理清地区差异;构建面板Tobit模型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诠释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结果]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时间演变轨迹可大致归为“波动下降、持续上升、快速下降、回升”等四个阶段,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各市州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省、川西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川东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递减态势,空间差异缩小,但各自存在一定区别;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水平、城镇化水平、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出负向影响;相较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更大,其中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依次居于前四,其解释力合计达到了80.03%。[结论]研究四川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影响各市州农业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因素,相关结论能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农业碳减排规划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金朋  刘灵芝  
[目的]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与交通条件、水禽养殖基础和环境规制5个方面分析水禽养殖业地理集聚的影响因素,厘清水禽养殖产业空间变动情况,促进水禽养殖产业合理布局。[方法]基于2010—201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首先运用产业布局指数、区位基尼系数和Moran’ s I指数阐述21省份水禽养殖产业集聚状况,然后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水禽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结果]中国水禽养殖业地理集聚特征明显,形成了两大水禽养殖带,产业布局表现出“东退西进,北向南移”的空间演变特征;本地区土地资源、城镇化水平、肉鸭产值以及邻近地区土地资源、工资性收入比例、交通通达性、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区水禽养殖产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工资性收入比例、交通通达性、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发展水禽养殖产业应充分考虑其相关性和外溢性,既要提高养殖用地供应、城镇化水平、工资性收入比例,改善交通条件,增强农民固定资产投资能力,也要充分考虑环境规制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成胜  李政通  王维  廖洋琴  张新芝  
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产业集中率与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4个指标以及动态面板模型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地理集聚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地理集聚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978—2013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鱼类是水产养殖业主体,但贝类发展速度最快;1997—2012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呈现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其中贝类集聚水平最高,而鱼类最低,但水产养殖业的集聚水平呈不断下降趋势。从水产养殖业的空间演变来看,我国存在东部沿海海洋水产养殖带和内陆沿长江淡水水产养殖带,水产养殖业的南北分异特征明显,南方地区在水产品总量、鱼类和虾蟹类产量方面优于北方,但在贝类生产方面不如北方;水厂养殖业也存在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以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将全国划分为水产养殖条件优越区(>800mm)、一般区(400mm~800mm)和限制区(<400mm)3类。从水产养殖业空间集聚演化机制方面来看,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决定了其基本空间格局,技术水平提高、消费升级、政策推动以及市场利益驱动则推动着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的发展格局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俊伟  陈永福  余乐  尹昌斌  
运用1996—2016年中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相关数据,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指标测度中国生猪养殖业时空分布及其演变特征,进一步运用Moran′s I指数从空间相关性角度对生猪养殖业的地理集聚效应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中国生猪养殖业地理集聚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生猪养殖业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并呈弱化趋势,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时空分布呈"集—散—集"的变化特征。其中,1996—2005年,中国生猪养殖业空间上呈现稳中有升的集聚态势,2005—2013年,集聚态势逐渐减弱,2013—2016年,集聚现象呈现回升趋稳态势。Moran′s I指数表明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效应,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对周边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省区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生猪养殖业地理集聚受自然资源、经济、技术等多种要素综合影响,其中,地理因素、土地资源、城镇化率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对生猪养殖业地理集聚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各省区发展生猪养殖业应因地制宜制定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发挥生猪养殖水平较高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铂  胡德仁  任康  
以2007年四川省177个县级行政单位为样本,考察县级政府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常住人口数量、管辖区域面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常住人口数量、管辖区域面积三大因素对县级政府规模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优化县级政府规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县级政府规模的因素,为确立合理的政府规模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缪宗  
居民消费水平一直以来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为探讨四川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笔者通过研读国内外文献总结研究方法,然后根据四川省经济实际情况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并得出影响四川省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为人均GDP、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提高四川地区居民消费水平,进而促进四川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龙云飞  王丹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金融领域的重大战略,文章运用四川省2004-2015年金融发展数据,从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选取八项指标,通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数对,对四川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报告了四川省普惠金融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普惠金融指数逐年上升的现状。通过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影响四川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调查,计算了各影响因素与普惠金融指数的灰色关联系数,探讨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认为地区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较大,提出增加金融供给、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保护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促进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