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2)
- 2023(15180)
- 2022(13494)
- 2021(12597)
- 2020(10904)
- 2019(25096)
- 2018(25154)
- 2017(48679)
- 2016(26991)
- 2015(30844)
- 2014(31329)
- 2013(31258)
- 2012(29336)
- 2011(26541)
- 2010(26849)
- 2009(25059)
- 2008(24794)
- 2007(22299)
- 2006(19527)
- 2005(17397)
- 学科
- 济(124268)
- 经济(124147)
- 管理(75127)
- 业(70538)
- 企(57787)
- 企业(57787)
- 方法(53842)
- 数学(46896)
- 数学方法(46360)
- 农(30110)
- 中国(28679)
- 学(27791)
- 地方(27001)
- 财(26947)
- 业经(24439)
- 贸(20533)
- 贸易(20523)
- 制(20111)
- 农业(19987)
- 易(19809)
- 理论(18342)
- 和(18143)
- 环境(17162)
- 务(16705)
- 财务(16628)
- 财务管理(16585)
- 银(16289)
- 银行(16226)
- 融(15929)
- 金融(15926)
- 机构
- 大学(398706)
- 学院(396309)
- 济(160923)
- 经济(157287)
- 管理(151921)
- 研究(137759)
- 理学(130935)
- 理学院(129406)
- 管理学(126997)
- 管理学院(126312)
- 中国(100567)
- 科学(88374)
- 京(85499)
- 所(72861)
- 农(72525)
- 财(71010)
- 研究所(66505)
- 业大(63406)
- 中心(61711)
- 江(59354)
- 农业(57687)
- 财经(57021)
- 北京(54125)
- 范(52347)
- 师范(51822)
- 经(51474)
- 院(48573)
- 经济学(48468)
- 州(47827)
- 经济学院(43476)
- 基金
- 项目(264053)
- 科学(203805)
- 研究(188949)
- 基金(188337)
- 家(165713)
- 国家(164341)
- 科学基金(138099)
- 社会(115999)
- 社会科(109696)
- 社会科学(109659)
- 省(104417)
- 基金项目(100372)
- 自然(91135)
- 自然科(88917)
- 自然科学(88888)
- 划(87853)
- 自然科学基金(87274)
- 教育(86520)
- 资助(78944)
- 编号(77622)
- 成果(63705)
- 重点(59443)
- 部(57793)
- 发(57038)
- 课题(53668)
- 创(53639)
- 科研(50853)
- 创新(50138)
- 计划(49310)
- 大学(48823)
- 期刊
- 济(182400)
- 经济(182400)
- 研究(116204)
- 中国(73808)
- 学报(69507)
- 农(66468)
- 科学(60864)
- 管理(54824)
- 财(54305)
- 大学(50615)
- 学学(47744)
- 农业(45932)
- 教育(41471)
- 技术(34658)
- 融(32361)
- 金融(32361)
- 经济研究(28820)
- 财经(28262)
- 业经(28183)
- 经(24162)
- 业(24060)
- 问题(23724)
- 图书(21363)
- 技术经济(21077)
- 版(19453)
- 理论(19201)
- 科技(18457)
- 统计(18084)
- 业大(17678)
- 贸(17672)
共检索到586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况浩池 曾正明 罗俊涛 杨扬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对2006~200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6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和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6个组合的有效穗为15.21万/667m2、穗着粒为165.59粒、结实率为78.29%、千粒重为28.76g、稻谷产量为530.83 kg/667m2、增产率为5.24%。在26个组合中仅有一个组合的增产率达到超高产增产指标。在各项指标中有效穗与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着粒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增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四川生态条件下,要进一步突破水稻产量水平,在保持一定的田间容穗量的基础上,应该主攻穗粒数和粒重,特别是在现有其它经济性...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中籼迟熟组合 经济性状 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慧 杨成明 吴孝波 刘育生 彭云良
利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于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有重要意义。利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9、Pi-2、Pi-kh和Pi-km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2份(23份恢复系和29份不育系)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结果表明:52份亲本材料中都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和Pi-2(Pi-Z5),6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m,5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h。32份抗源的检测结果表明:32份抗源中都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12份含有Pi-2(Pi-Z5),3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m,6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光华 唐梅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杨正林 李永红
利用9个随机引物分析了近年来四川省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DNA杂合性。结果表明, 不同的引物揭示多态性的能力存在差异; 同一引物在不同的水稻组合间扩增的多态性也不一样。14个组合DNA杂合性变异较小, 分布于0.2283~0.3451之间。14个组合可以分为3类, 但经t检验表明, 13个组合与汕优63 无显著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丰 袁隆平
为了给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以 15个具有超高产 (单产超过汕优 63 )潜力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和对照汕优 63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超高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经济产量 (单株粒重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等性状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1)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组合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两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个别组合在生物产量不变的情况下 ,依赖经济系数的提高也可比对照显著增产 ;2 )超高产杂交稻产量的增加不是依赖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增加 ,而是必须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每穗粒数以扩大库容 ,并保证源的有效供给以提高籽粒充实系数 ;3 )每穗实粒数分别与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单株粒重呈...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 产量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雪梅 冯慧 白玉连 向芮琪 黄富 彭云良
本文对包括131个杂交稻品种在内的134个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接种了21个对已知抗稻瘟基因具鉴别力稻瘟病菌株,根据比较各品种和含已知抗瘟单基因系对鉴别菌株的抗谱对各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结果表明,134个参试品种中,仅红优44和泸优1号对全部21个鉴别菌株的抗感反应完全一致;通过DPS统计软件对各品种的抗谱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距离为0.8时可将这些品种的抗性基因型划分为7个类群;应用基因型推导软件分析,推导出D香287可能携带Pi-km、Pi-zt和Pi-7等3个抗性基因,Q优2号则可能携带Pi-k、Pi-I、Pi-t和Pi-19等4个抗性基因,其余品种则均可能携带未知抗病基因。各品...
关键词:
稻瘟病 杂交水稻 抗性基因型推导 四川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伟华 匡友谊 郑先虎 曹顶臣 李超 鲁翠云 孙效文
以柏氏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杂交F21个家系的92尾个体为材料,用300个微卫星(SSR)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其长度为2 471.7 cM,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0.75 cM,在此基础上对体长(SL)、体厚(BT)、体高(H)和体质量(W)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7个QTL区间分布于6个连锁群。4个体长的QTL中,位于LG5、LG7和LG19的QTL为显著水平(P<0.05),位于LG32的QTL为极显著水平(P<0.01),可解释表型变异率为5.14%~10.2%;4个体厚的QTL中,位于LG11(两个QTL)和LG32上的QTL为显著水平(P<0.05),位于LG5的QTL达极显著水...
关键词:
鲤 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经济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社萍 杨久 程在全 罗利军 刘国兰 刘晓利 张云 李华慧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11个水稻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杂交配组,对F1组合单株产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竞争优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受基因型加性遗传的作用较大(56.04%),产量优势由全部基因型方差引起的h2B占95.65%。恢复系对于杂种产量的影响较大(GCA=56.05%)且受栽培条件等环境的影响较小(4.3%)。有2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云R3>云R4>沪旱11A>云2A>云3A>云1A。以云3A和沪旱11A与云R3配制的组合单株产量均大于36.8 g(10 400 kg/hm2),竞争优势值均大于20.7%,株型好,分蘖力强,结实率高...
关键词:
三系杂交籼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太康 宋德明 王志 胡运高 王茂理
本文着重分析了四川1990~1996年省区试的中籼迟熟参试组合及1990~1997年通过省级审定组合的产量水平、穗粒结构、生育期、抗病性、亲本的遗传背景等,对超高产育种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杂交中籼,省区试,审定,超高产育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华
应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方法对1989年南方区试中籼迟熟组的8个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着粒密度、有效穗和千粒重的遗传基础较丰富,抽穗日数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差异则较小;千粒重、着粒密度、穗长和抽穗日数的广义遗传率较高,日产量和小区产量则较低,结实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率最低;产量与着粒数的相关较微弱,与有效穗,着粒密度等性状的遗传相关显著,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环境相关值较大,有效穗、着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两两之间的三种相关值均为负值,其遗传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标准;同一遗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中,穗粒数和有效穗与产量的关系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应江 游书梅 郑家奎 蒋开锋 张涛 杨莉 杨乾华 万先齐 罗婧 李昭祥 高磊
利用高配合力水稻三系恢复系泸恢8258与扬恢34杂交的F2,通过单粒传法获得1个由140个系组成的F8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NCⅡ设计,每个系及2个亲本(共142个系)分别与3种不同胞质的不育系冈46A(冈型)、泸98A(K型)、Ⅱ–32A(印尼水田谷型)杂交,构建的双列杂交群体分别在四川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德阳基地(简称"德阳基地")和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基地(简称"遂宁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5个产量构成要素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千粒重外,其余4个性状在2个基地的...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重组自交系 产量性状 配合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谌江华 汪峰 史骏 肖山 何水清 王亚梁 朱德峰 陈若霞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时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生产上应用广泛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为对照材料作再生稻种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2个类型品种的再生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甬优4949的优势再生节位为低节位的倒5节和倒4节,2个节位的再生苗有效穗占比之和分别为81.9%和68.9%,产量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9.6%和72.5%;2个节位再生稻的穗长、每穗粒数显著高于倒3节和倒2节,并呈现出从下往上节位逐步变小的趋势;而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的优势再生节位则是高节位的倒2节和倒3节,2个节位的有效穗占比和产量贡献率之和分别为71.5%和72.5%;甬优4949头季稻收割后1~7 d内的再生苗的成穗率、有效穗占比和产量贡献率分别为89.4%、74.6%和79.2%,均显著高于收割后8~12 d和12 d以上的再生苗;甬优1540和甬优4949再生稻的穗长、每穗粒数均要显著大于隆两优534,产量分别增产21.6%和17.3%。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的低节位强再生力和再生苗穗大粒多的再生特性是其作再生稻种植时易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四川省农科院新选育的几个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制于亲本的gca(一般配合力),而且多数性状以恢复系gca效应为主。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的影响。综合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配合力效应来看,不育系522A略超过珍汕97A,恢复系多恢43略优于明恢63。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碾米品质 外观品质 配合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