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1)
- 2023(12699)
- 2022(11212)
- 2021(10651)
- 2020(8955)
- 2019(20553)
- 2018(20562)
- 2017(40066)
- 2016(21991)
- 2015(24567)
- 2014(24673)
- 2013(24484)
- 2012(22648)
- 2011(20341)
- 2010(20476)
- 2009(18583)
- 2008(17896)
- 2007(15779)
- 2006(13890)
- 2005(12010)
- 学科
- 济(87642)
- 经济(87552)
- 管理(62167)
- 业(60998)
- 企(48882)
- 企业(48882)
- 方法(38103)
- 数学(32913)
- 数学方法(32507)
- 农(27390)
- 中国(22486)
- 地方(21838)
- 财(21496)
- 业经(20761)
- 农业(18471)
- 学(18242)
- 贸(15836)
- 贸易(15829)
- 制(15817)
- 易(15346)
- 技术(14317)
- 理论(14020)
- 环境(13964)
- 和(13830)
- 策(13614)
- 产业(12836)
- 务(12701)
- 财务(12637)
- 财务管理(12616)
- 银(12304)
- 机构
- 学院(305675)
- 大学(304284)
- 管理(125225)
- 济(122678)
- 经济(119876)
- 理学(108371)
- 理学院(107235)
- 管理学(105537)
- 管理学院(105003)
- 研究(102722)
- 中国(74979)
- 京(64493)
- 科学(63544)
- 财(55270)
- 所(51256)
- 农(50872)
- 中心(46874)
- 业大(46788)
- 研究所(46697)
- 江(45901)
- 财经(43706)
- 范(40956)
- 师范(40649)
- 北京(40618)
- 经(39668)
- 农业(39654)
- 院(37365)
- 州(37172)
- 经济学(35156)
- 师范大学(32628)
- 基金
- 项目(211172)
- 科学(165836)
- 研究(157165)
- 基金(151329)
- 家(130884)
- 国家(129760)
- 科学基金(111551)
- 社会(97241)
- 社会科(92154)
- 社会科学(92127)
- 省(84793)
- 基金项目(81056)
- 自然(72654)
- 教育(71428)
- 自然科(70860)
- 自然科学(70842)
- 划(69992)
- 自然科学基金(69523)
- 编号(65638)
- 资助(62196)
- 成果(53122)
- 重点(47063)
- 部(46350)
- 发(46270)
- 课题(45072)
- 创(43907)
- 创新(40847)
- 项目编号(39814)
- 科研(39642)
- 教育部(39523)
- 期刊
- 济(137673)
- 经济(137673)
- 研究(90500)
- 中国(58363)
- 农(47226)
- 学报(46228)
- 管理(45136)
- 科学(43394)
- 财(39733)
- 教育(35429)
- 大学(34885)
- 农业(32858)
- 学学(32759)
- 技术(26973)
- 融(26311)
- 金融(26311)
- 业经(23899)
- 经济研究(20625)
- 财经(20145)
- 问题(17770)
- 经(17222)
- 图书(16488)
- 业(16444)
- 科技(15527)
- 理论(15258)
- 技术经济(15113)
- 现代(14461)
- 实践(14139)
- 践(14139)
- 资源(13907)
共检索到449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钰
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产业科技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承接中国东部产业转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选择以跨梯度模式进行产业转移,政府应在建立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改善产业转入环境三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使转入企业和本土企业通过通力合作发挥技术作用,再在社会的包容与支持下,顺利完成产业转移,促进四川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产业转移 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优势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海霞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如果忽略了这些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会延缓西部的发展。只有有针对性地采取趋利避害的对策,才能使西部地区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承接 东部 产业转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政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产业转移有其客观规律。虽然学界对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转向低梯度地区的可行性存在争论,但梯度转移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既存在着资源、市场、灾后重建契机等明显优势,又面临着市场化水平不高、居民收入低下、产业发展缺乏长效机制等若干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四川 优势和挑战 比较优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红伟 袁晓辉
依据梯度转移理论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促进四川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要理智地分析承接转移的利好和风险,遵循一定的原则,审慎地选择承接产业,并不断改善自身条件,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文龙
由于新兴市场兴起与竞争的加剧,世界顶级航空工业厂商开始将部分生产与研发活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推动航空工业产业转移的主要是主系统集成商,转移的方式是转包生产、风险合作伙伴等。中国承接世界航空工业产业转移,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规模、良好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并改善投资环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丽霜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于优化西部投资和产业结构,缩小东西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产业转移与环境风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机制,随着东部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的持续进入,西部一些地区已经面临着环境恶化的现实压力。为促进产业转移的健康有序发展,西部地区必须将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纳入其产业承接战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随之攀升的污染不致突破西部环境容量阈值。
关键词:
环境风险 西部地区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五七 曹治将
受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加速迁移,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面临着新的调整与选择。中部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正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东部产业向中部转移仍存在诸多壁垒,制约了东中部产业深度分工和要素优化配置,阻碍了东部传统产业向中部迁移。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推动区际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 中部崛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D024)项目首席专家:耿明斋本项目课题组首席专家耿明斋教授长期致力于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相伟 鲁春慧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但却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政府期望和梯度转移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有较大距离。通过对西部典型地区南宁市的实地调研,从转入地的角度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元的,除生产成本外,配套产业情况、土地管理方式、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乃至地区文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成本"的内涵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区际差异不会明显驱动产业转移。基于南宁案例的剖析后认为,由于缺乏产业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劳动力成本 配套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朱家华 黄惠玲 龚惠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洪
针对当前我国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调整,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南宁市如何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掘比较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工作,吸引大批产业进入并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明确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聚集、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和项目工作机制以及完善软硬环境等措施,以达到吸引和形成特色产业群、壮大南宁市工业规模的目的。
关键词:
南宁市 产业转移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