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4)
2023(3837)
2022(3397)
2021(3079)
2020(2791)
2019(6152)
2018(6058)
2017(12579)
2016(6835)
2015(7791)
2014(7836)
2013(8241)
2012(8133)
2011(7322)
2010(7405)
2009(6618)
2008(6661)
2007(5813)
2006(5208)
2005(4709)
作者
(21067)
(17369)
(17010)
(16541)
(11103)
(8378)
(7938)
(6775)
(6621)
(6320)
(5931)
(5927)
(5693)
(5606)
(5422)
(5397)
(5071)
(5038)
(4986)
(4959)
(4470)
(4307)
(4268)
(3971)
(3917)
(3860)
(3835)
(3743)
(3549)
(3538)
学科
(36611)
经济(36583)
(17517)
管理(14994)
地方(13038)
方法(12381)
(12268)
企业(12268)
(11754)
数学(10524)
数学方法(10442)
业经(9171)
产业(8575)
中国(7874)
农业(7864)
地方经济(7121)
(6243)
(6184)
结构(5837)
技术(5711)
(5487)
贸易(5483)
(5432)
(5227)
环境(5052)
(4933)
金融(4933)
(4662)
(4561)
(4261)
机构
学院(100376)
大学(99048)
(48364)
经济(47496)
研究(40027)
管理(38274)
理学(32645)
理学院(32246)
管理学(31809)
管理学院(31607)
中国(28308)
科学(23292)
(21207)
(21181)
(19793)
研究所(19097)
(18808)
中心(18011)
(16915)
业大(16157)
农业(15414)
财经(14716)
(14661)
经济学(14567)
(14299)
(13854)
师范(13734)
北京(13326)
(13228)
经济学院(13217)
基金
项目(66898)
科学(52790)
研究(50372)
基金(46904)
(40410)
国家(40088)
科学基金(33973)
社会(32418)
社会科(30843)
社会科学(30834)
(30079)
基金项目(25270)
(22641)
教育(21408)
自然(20649)
自然科(20084)
自然科学(20080)
编号(19853)
自然科学基金(19712)
资助(19088)
(17571)
成果(15752)
重点(15471)
发展(14815)
(14769)
课题(14655)
(14602)
(14279)
创新(13411)
国家社会(12915)
期刊
(58156)
经济(58156)
研究(31478)
中国(22220)
(18858)
管理(14825)
学报(14322)
科学(14293)
农业(12879)
(12692)
大学(10716)
业经(10204)
学学(10084)
(9282)
金融(9282)
技术(8907)
教育(8880)
经济研究(8591)
问题(7945)
(7333)
财经(6918)
(6248)
技术经济(6085)
(6058)
世界(5973)
资源(5805)
国际(5751)
科技(5488)
经济问题(5265)
统计(5169)
共检索到160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鹏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的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文章在利用区位商对震前四川省工业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震前四川产业发展的特点及不足,以此提出利用震后产业布局重新调整的契机,打造西部制造业中心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更生  李仕明  沈焱  
布局与结构的优化调整,是"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尤其是产业重建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在选择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翔实的数据比较,选择极重受灾区的什邡和绵竹两市受到毁灭性破坏的磷化工产业的灾后重建为研究对象,对什邡和绵竹磷化工产业震前的结构、布局、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以及地震造成的破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什邡和绵竹磷化工产业灾后重建的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科学设计,科学制定包括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在内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加强领导,强有力的领导既是抗灾救灾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包括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在内的灾后重建所必要的;以"举国体制"为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玖平  杨春燕  
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三个维度对灾区资源承载力变迁进行分析与评估;就灾区产业集群现状,给出产业集群的内外聚集评价与分析;从网络设施、环境发展、集群计划、外部平台四个层面思考灾区产业集群调整战略,从过程和布局两大部分探讨灾区产业集群解决思路,从实施原则、集群涅、外包服务和支持体系四个方面研究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实施框架,从工业产业现代化、集群工业园区化、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产业集群化、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化、区域特色+地震纪念五个方位讨论灾区产业集群调整的有效途径,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政策性集聚效应与非政策性集聚效应四个角度阐述灾区产业集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建强  祖立义  钟秀玲  
本文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四川省2001~2003年种植业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种植业生产中,稻谷、玉米、豆类、薯类、油菜籽、甜菜、烤烟和茶叶等生产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稻谷、薯类、油菜籽、黄红麻和茶叶等的种植具有规模比较优势。总体来看,四川省在稻谷、薯类、油菜籽、黄红麻、烟叶和茶叶等的种植生产上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孟庆红   龚勤林  
本文对四川省第二产业的各个行业进行了优势分析。首先从行业规模经济、增加值等角度考察 ,筛选出可供进一步考察的 2 6个行业对象 ,然后利用产业竞争力分析向量图把上述 2 6个行业的竞争优势定位在二维平面图上 ,据此提出四川第二产业优势行业发展导向及其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文东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灾后重建任重道远,而产业的优化重建是四川灾后重建的关键。四川在重建产业时,必须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层次,从发展思路、重点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大力度,着力进行产业优化重建,从灾后重建走向产业复兴,实现四川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恢复重建旅游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政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产业转移有其客观规律。虽然学界对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转向低梯度地区的可行性存在争论,但梯度转移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既存在着资源、市场、灾后重建契机等明显优势,又面临着市场化水平不高、居民收入低下、产业发展缺乏长效机制等若干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健益  
文章从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弹性、单位增加值带动的就业人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等三个方面比较了四川省三次产业对就业增长影响的差异,发现将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退出,而第二产业也拒绝接受更多的从业人员,只有第三产业还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改善四川省的就业状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蓝英  王代敬  
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由主导产业的效益及其对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来衡量。本文通过对产业之间技术经济联系进行定量的研究,科学地选择出现阶段四川省的主导产业,为“十一五”四川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正勇  
汶川"5.12"大地震给四川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重灾区经济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十五"期间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探讨了灾后重建中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高度化的途径,认为灾后重建应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优化相结合。同时,灾后重建还应重视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的结构优化,进一步推动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兆宇  王玉峰  
4·20芦山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以重灾区宝兴县为例,重点调研、分析了该县在基础设施、住房建设、产业恢复重建三个方面的资金支持情况。研究发现,该县灾后重建资金支持存在总量不足且来源单一、投向结构不合理、银行支持力度不够、资金使用重点和效率有待优化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伟  
灾后重建的目标不仅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后果和影响、满足当前救灾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施生产和生活重建、持续改善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本文认为,在开展灾后重建项目时,尤其要注意项目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发展性,以体现项目本身对社区和农民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志强  
"地震发生后,我们就在思考,能为灾区做点什么?抗震救灾不是我们的长项,但灾后重建我们肯定会有所作为。如果说抗震救灾更多地是带着感情色彩,那么灾后规划则更强调理性和科学。"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朱留华对记者说,这是一个超常规的规划,它既要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问题,又要考虑灾区的长远发展;它不仅是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依据,更要让灾后的重建比以前提高一个档次,要让灾区群众看到美好的未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丽霞  张志英  
本文以四川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四川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初期主要是以结构调整和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为主线、中后期则是通过适度集群的做法充分发挥其集聚效应和联动效应为主线的观点,并对四川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