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2)
2023(1729)
2022(1575)
2021(1494)
2020(1395)
2019(3155)
2018(3026)
2017(5653)
2016(3411)
2015(3691)
2014(3667)
2013(3777)
2012(3778)
2011(3359)
2010(3327)
2009(2944)
2008(2875)
2007(2245)
2006(2134)
2005(1728)
作者
(10580)
(8808)
(8580)
(8360)
(5795)
(4408)
(3923)
(3492)
(3451)
(3181)
(3154)
(2972)
(2872)
(2844)
(2751)
(2684)
(2611)
(2608)
(2583)
(2544)
(2277)
(2265)
(2072)
(2062)
(2042)
(1962)
(1932)
(1902)
(1837)
(1787)
学科
(13219)
经济(13212)
地方(7328)
(6313)
(6273)
管理(6091)
农业(4625)
方法(4318)
(4266)
数学(3991)
数学方法(3910)
中国(3326)
地方经济(3221)
(3169)
企业(3169)
业经(2799)
环境(2561)
(2398)
资源(2272)
土地(2131)
农业经济(1988)
(1984)
生态(1917)
(1727)
(1691)
(1535)
技术(1423)
人口(1367)
收入(1346)
(1298)
机构
学院(42552)
大学(41810)
研究(18783)
(14960)
管理(14517)
经济(14414)
科学(13788)
(12948)
中国(12872)
理学(12425)
理学院(12176)
管理学(11775)
管理学院(11697)
(10515)
(10248)
农业(10102)
研究所(9668)
业大(9653)
(9439)
中心(8667)
(8454)
(7445)
(7327)
师范(7232)
农业大学(6676)
(6235)
(6063)
科学院(5941)
资源(5941)
师范大学(5890)
基金
项目(32067)
科学(24556)
基金(21622)
研究(21497)
(19744)
国家(19575)
(16504)
科学基金(16243)
社会(12161)
(12110)
基金项目(12019)
自然(11995)
自然科(11641)
自然科学(11636)
社会科(11432)
社会科学(11427)
自然科学基金(11372)
教育(9183)
资助(8889)
编号(8625)
(7924)
重点(7684)
计划(7264)
科技(7134)
(6735)
课题(6705)
成果(6338)
科研(6328)
(6285)
(6127)
期刊
(19427)
经济(19427)
研究(12448)
中国(12151)
(11663)
学报(9259)
科学(8854)
农业(8025)
大学(6363)
学学(6058)
资源(4883)
(4837)
教育(4548)
管理(4451)
(4098)
技术(3692)
业经(3543)
(3216)
地理(3088)
林业(3052)
业大(2721)
(2681)
金融(2681)
(2639)
科技(2629)
问题(2597)
城市(2395)
中国农业(2344)
经济地理(2249)
农村(2191)
共检索到69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飞  孙飞达  刘琳  刘伟  苟文龙  朱灿  陈晓霞  杨廷勇  廖习红  
四川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数目众多的啮齿动物,通过对近60年有关啮齿动物的著作及研究文献的检索整理和归纳分析,得出四川省境内分布的啮齿动物共2目12科41属101种又105亚种,其中兔形目18种,啮齿目83种。区系上属东洋界61种,古北界34种,广布种6种;分布型上属古北型13种,东北-华北型1种,高地型20种,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27种,云贵高原型2种,南中国型8种,东洋型24种,不易归类型6种。共划分为五个动物地理省,啮齿动物种类数量上盆地西缘山地省>川西南高山峡谷省>川西北高山高原省>盆中平原丘陵低山省>盆地东北缘山地省。中高山森林草甸啮齿动物种类最为丰富,海拔分布以2 000-2 600m种数最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成伦  何万兴  兰庆渝  邓大林  
报道了四川葡萄线虫12属21种及其分布,其中Helicotylenchusdelhiensis、H.borinquensis,H.caipora、Paratylencusbesoekianus、Pratylenchusneglectus、Criconemoidesxenoprax、C.teres7种在国内首次记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卫东  石承苍  任国业  
该文结合四川省的基本情况,选取4组有代表性的指标,采取K-均值聚类分析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对四川省进行了农业功能分区。将四川省共分为6个区,即特大城市都市现代农业观光区、盆西平原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区、盆地丘陵特色农业区、盆周山地林农牧综合发展区、川西南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重点发展区和川西北高原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区。文章还就分区的功能进行了定位,提出了各分区的发展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洁  姜艳  胡毅  孙明  
分析探讨了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的基本特点,利用四川省158个县市1971~2000年30年气候整编资料,计算和分析了30年平均1~12月份和365天的人体舒适指数。确定各地适宜旅游的月份以及时段长度,并以此为依据将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划分为三大旅游区——夏季避暑型旅游区(Ⅰ区)、冬季避寒型旅游区(Ⅱ区)、春秋温暖型旅游区(Ⅲ区)三大区域,其中Ⅰ区和Ⅲ区中各划分出3个亚区。通过区划发现,四川盆地适宜开展春秋季旅游,而川西高原大片地区可以开展夏季避暑旅游,在川西南山地适宜旅游期长,特别利于冬季避寒和阳光旅游。首次较详尽地给出了四川各地的最佳旅游时段,为合理开发利用四川旅游气侯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刘虹伶  石万成  刘雅琴  黄宁远  陈庆东  雷应华  
经2009-2012年调查,已查明四川柑桔树害虫共有129种,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egerger、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Kaw等36种害虫广泛分布于四川柑桔各生态区。川西平原柑桔生态区害虫80种,其中柑桔瘿螨Eriophyes sheldoni Ewing和成都方额天牛Rondibilis chengtuensis Gressitt等9种害虫为特有种;川中丘陵柑桔生态区害虫69种,其中棉露尾叶甲Haptocus luteolusErichson和柠檬凤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 2种害虫为特有种;川北丘陵柑桔生态区害虫7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凤  白斌飞  
本文运用四川省21个地市州2010年的统计数据,考察人口分布与产业发展的空间关系。研究发现,四川省人口分布和产业发展呈现"东密西疏"、"东强西弱"的特征,二者有着紧密的空间关联;区域人口分布对区域各产业发展都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区域各产业发展对人口分布也有着明显的人口聚集效应。最后指出,政府必须根据各地州自然及社会条件进行产业布局和规划,实现区域产业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成凤  韩会然  李伟  宋金平  
应用统计分析与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四川省常住人口数量和密度分布的现状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四川省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较大。人口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的丘陵和平原县区;川西北和攀西经济区的少数民族县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皆较低;人口和经济的分布具有一致性。2四川省人口增长较快的区域为川西北经济区,其他主要集中在成都周边及几个地级市市区(或州首府)。人口密度变化的结论与人口数量变化结论具有一致性。3全局Moran指数不断减小,说明四川省的常住人口总体呈现分散趋势。局部Moran指数揭示了高—高类型区主要分布于成都周边和四川省东部川渝交界处,且逐渐从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向重庆方向不断延伸;低—低类型区主要分布于川西北经济区,且变化不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炳康  
一、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四川城市发展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城市历史悠久,但发展很缓慢四川许多城(镇)都有上千年,甚至二、三千年的历史。山城重庆,从古代巴国建都起,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远在汉代,重庆的手工业与商业已相当发达。唐宋以后,重庆已发展为长江上游的物资集散中心。1876年后,重庆成为英、日商埠,便成为长江上游对外贸易中心。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内迁工业的大部分也集中于此,人口由50万增至百万以上。盆西平原上的成都,从古代蜀国迁都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琍  柏大全  邵继荣  罗庆林  唐宇  朱雪梅  何传云  
通过2006~2007年5次对四川省阿坝州9县172个乡镇450个不同生态点的野生荞麦资源进行考察、收集和整理,共获得分布于阿坝州不同生态环境下7个类型1个变种的野生荞麦资源种子和标本126余份。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阿坝州荞麦野生种存在着地理分布多样性和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发现一野生荞麦新种(待鉴定、命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涤非   王明玉   司莉青   赵凤君   李威   李伟克   舒立福  
【目的】研究四川省雷击火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影响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四川省雷击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001—2021年雷击火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省雷击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雷击火的空间分布状况与格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SPSS统计软件等工具,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林地资源数据等进行处理,分析了地形、气象、植被等因素对四川省雷击火的影响。【结果】2001—2021年四川省共发生雷击火72起,多发生于3—6月,其中4月是集中高发期;主要发生时段为14:00—18:00,其中15:00—16:00是雷击火最易发生的时间段。雷击火主要集中在川西南的凉山州、攀枝花市以及川西的甘孜州,尤以雅砻江流域最为集中。降水量、相对湿度是影响四川省雷击火发生次数的主要气象因子,气温、风速影响不显著。除气象因子外,雷击火受地形、植被类型影响明显,雷击火主要发生在海拔2 500~4 000 m范围内、坡度26°~45°之间、以及半阳坡或半阴坡。最易发生雷击火的林分类型是高山松林,其次为云南松林。【结论】四川省雷击火在月、日2个时间尺度下分布规律明显,多发生于夏季的下午时段;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主要聚集在甘孜州、凉山州,尤其是雅砻江中下游区域;雷击火发生受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影响显著,且在特定地形条件和植被类型中具有易发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存建  吴贵蜀  倪静  程武学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居民地分布特征知识的发现对于优化居民地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四川省居民地、DEM、坡度、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和年平均温度等空间数据库,提出了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居民地分布特征知识发现的技术方法,发现了四川省居民地分布的高程、坡度、降雨和温度等特征知识。76.11%的居民地,分布在海拔在588m以下;80%的居民地分布在坡度1.4℃以下;97.6%的居民地分布在降雨量在778mm以上,96%的居民地分布在年平均温度在10.8℃以上。居民地分布面积随坡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式下降,其拐点在2度左右。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存建  王琴  吴贵蜀  任平  倪静  
论文以四川省石棉县为例,对空间数据库支持下的树种分布知识的发现进行了研究。利用GIS技术建立相关空间数据库,主要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GIS数据库、树种GIS数据库,以及10 m分辨率的DEM、多年平均大于10℃的年积温和多年平均年降雨量等栅格数据库。利用GIS的叠加统计分析等方法,发现了各树种分布的的海拔、年平均大于10℃的积温、年平均降雨量等带谱知识。利用GIS的拓扑空间分析方法,挖掘了各树种间的空间配置知识。该知识可用于退耕还林、造林绿化中,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以及配置树种。该知识对于辅助数据协同下的各树种遥感识别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其他区域也有示范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钊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四川地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这种影响。从1993年到1998年,先后对原南充地区、达县地区、乐山市和内江市进行了拆分,在保留原有四个地级行政区建制的同时,新设了广安地区、巴中地区、眉山地区和资阳地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自区域拆分后,新设地区和保留地区经济均取得了高于周边同类地区的发展速度,而这种拆分对新设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有更大的推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维   刘必林   刘庭羽  
浮游动物是连接海洋食物网初级生产者和低营养级生物的重要纽带,是渔场形成的重要生物基础。本文根据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渔业资源调查船2021和2022年6—8月在西北太平洋公海进行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期间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对其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年在调查海域共采集浮游动物174种,隶属于10个类群,浮游动物以桡足类和浮游幼体居多,分别鉴定出95种、22种,占种类总数的54.6%、12.6%,其次为水母类,鉴定出18种,介形类、被囊类、毛颚类、磷虾类和腹足类分别鉴定出11种、9种、6种、4种和3种,多毛类、端足类和枝角类各鉴定出2种。优势属(种)包括基齿哲水蚤属、隆水蚤属、拟哲水蚤属、丽哲水蚤属、羽长腹剑水蚤、隐长腹剑水蚤和长腹水蚤科幼体等7类。两年的物种种类和优势属(种)组成类似。2021年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732.89 ind./m~(3),低于2022 年的1418.88 ind./m~(3);2021年的Shanno-Wiener指数为1.57~3.16、均匀度指数为0.54~0.91、丰富度指数为0.84~3.36,三者分别均高于2022年的0.66~2.92、0.26~0.94、0.77~3.11。GAM分析显示,浮游动物的丰度与海表盐度和200m层水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分析认为黑潮和亲潮对丰度的时空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西北太平洋公海浮游动物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基础资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志红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间提升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实现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战略举措。相对于传统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公平发展权为核心。四川作为西部后发省份,人口流动是其城镇化的重要因素。针对新时期四川外出劳动力回流的现实,四川基于人口空间分布的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包括:从城市管理的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的转移、"乡村型"小城镇向"城市型"小城镇迈进、合理增设市辖区并谨慎设置远离城市中心区的飞地型市辖区、城乡空间形态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