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9)
2023(16517)
2022(14144)
2021(13107)
2020(11091)
2019(25037)
2018(24991)
2017(48262)
2016(26235)
2015(29447)
2014(29297)
2013(29264)
2012(26730)
2011(23946)
2010(24092)
2009(22795)
2008(22523)
2007(20204)
2006(18201)
2005(16200)
作者
(75763)
(63225)
(62814)
(59760)
(40250)
(30369)
(28278)
(24764)
(24036)
(22587)
(21532)
(21425)
(20131)
(20099)
(19462)
(19091)
(18783)
(18615)
(18151)
(17994)
(15694)
(15613)
(15237)
(14627)
(14179)
(14122)
(14107)
(14084)
(12685)
(12492)
学科
(109332)
经济(109163)
(104145)
管理(88935)
(85746)
企业(85746)
(49218)
方法(46543)
数学(36911)
数学方法(36544)
业经(34690)
(34506)
农业(32780)
中国(27271)
(25785)
(23715)
财务(23648)
财务管理(23615)
企业财务(22390)
地方(22370)
技术(20712)
(19984)
(19160)
(19048)
理论(18996)
(18489)
贸易(18477)
(18267)
(18086)
(17941)
机构
学院(379421)
大学(374972)
管理(155825)
(154709)
经济(151436)
理学(134477)
理学院(133090)
管理学(131147)
管理学院(130467)
研究(122248)
中国(94766)
(79217)
科学(74429)
(73006)
(72954)
(60939)
业大(59890)
(58410)
财经(57309)
中心(56601)
农业(55915)
研究所(54868)
(51962)
北京(49156)
(47455)
师范(47098)
(46236)
经济学(44770)
(43657)
经济管理(42219)
基金
项目(254370)
科学(201661)
研究(189322)
基金(185286)
(159560)
国家(158098)
科学基金(137802)
社会(120750)
社会科(114188)
社会科学(114157)
(101885)
基金项目(99470)
自然(88811)
自然科(86731)
自然科学(86709)
自然科学基金(85155)
教育(84817)
(82601)
编号(78407)
资助(74520)
成果(62524)
(56092)
重点(55945)
(54594)
(54495)
课题(52519)
(50577)
创新(50419)
国家社会(49128)
教育部(48130)
期刊
(181367)
经济(181367)
研究(111070)
中国(74410)
(72789)
管理(58719)
(57965)
学报(56718)
科学(54474)
农业(49172)
大学(44221)
学学(42031)
教育(36717)
(35552)
金融(35552)
业经(34956)
技术(33233)
财经(27963)
经济研究(25621)
(25276)
问题(23945)
(23826)
技术经济(20033)
(18885)
现代(18577)
科技(18404)
理论(18071)
商业(17118)
世界(17014)
资源(16681)
共检索到565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正雨  何鹏  李晓  万颜萍  景晓卫  
为分析四川省农作物的地理集聚特征,专业化格局,从农业地域系统视角构建分析框架探讨其演化机制。文章以12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4年的四川省21个市州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综合运用重心模型、基尼系数、区位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12种农作物生产重心较为稳定,未出现较大范围的地理迁移。(2)四川省大部分农作物地理集聚水平整体较低,且在研究期内集聚过程缓慢。经济作物的区域专业化水平相对于粮食作物较好。烟叶、苹果地理集聚程度较大,已经形成相对明显的区域专业化生产。(3)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变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正雨  何鹏  李晓  万颜萍  景晓卫  
为分析四川省农作物的地理集聚特征,专业化格局,从农业地域系统视角构建分析框架探讨其演化机制。文章以12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4年的四川省21个市州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综合运用重心模型、基尼系数、区位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12种农作物生产重心较为稳定,未出现较大范围的地理迁移。(2)四川省大部分农作物地理集聚水平整体较低,且在研究期内集聚过程缓慢。经济作物的区域专业化水平相对于粮食作物较好。烟叶、苹果地理集聚程度较大,已经形成相对明显的区域专业化生产。(3)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变从最初受内部压力驱动形成自然集聚格局,逐步转向为受内外压力驱动的自然社会集聚格局。四川省主要农作物地理集聚处于试错和纠错过程中,尚未形成新一轮的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和分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娟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本质是不同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由利益联结建成的经营组织形式,具有合作与竞争并行的共生关系。因此,不同主体之间协同发展困境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中必须破解的内在矛盾,也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组织创新和共生演化的根本动力。四川省邛崃市通过以产业标准制定为基础建立契约结构、以分工协作建立各主体平等对话的沟通协商机制、以农业科技植入和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作为关键要素与资源支撑、以政策精准化供给实现激励约束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生生态系统的五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从“点共生”到“间歇共生”再到“连续共生”的一体化共生转变,探索形成生产共生、科技共生和资源共生“三位一体”的经营组织创新模式,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新机制。四川邛崃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如何破解协同发展困境,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和共生演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选择,即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和共生演化应构建规范契约结构、强化主体分工协作、注重技术引入和集体参与,以及提供精准的政策扶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月   翟有龙   李谦  
【目的】研究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以期为促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和提升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超效率DEA模型、核密度估计、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1—2021年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展开研究。【结果】①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上整体由单极向多极演变,形成“成都平原最优,外围分级镶嵌”的格局,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趋同性,形成“以成都、雅安、德阳、眉山为核心的高效率大面积隆起区,攀枝花为极核,外围分级塌陷”的格局。②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由0.526增加至0.704,协调效应逐渐增强,整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3个层次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全省大致经历了“发展、滞后、提升”3个时期,从空间变化来看,成都率先步入优质协调阶段,其次为雅安和攀枝花,绵阳、德阳、眉山、乐山、内江步入良好协调阶段,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仍处于失调阶段。③农业规模化程度的驱动力逐年增强,成为影响作用最显著的驱动因子,资源消耗强度和农业经济协调指数的驱动力也有所提升,而城镇化水平、机械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减弱。【结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资源消耗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全省应该在稳定现有耕地规模,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合理推进城市化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鹰  黄东南  唐江云  李晓  
【目的】为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更有效地转化,构建稳定的转化模式及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相关主体,总结典型的转化模式,综合考虑参与主体的风险承担、技术创新、合作程度等因素,构建修正Shapley值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模型,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各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①政府、科研单位、农业企业、经销商/零售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之间已形成了包括公益性、经营性和扶贫性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不同模式下各合作主体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专业分工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创造出更高的整体收益和个体收益。②构建以农业企业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可以形成更高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③修正后的利益分配方法由于纳入了参与主体风险承担、技术创新和合作程度的影响,更符合实际且有利于合作的长期稳定。【结论】通过加大对农业企业主导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增强不同主体间合作创新的协同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卫东  石承苍  任国业  
该文结合四川省的基本情况,选取4组有代表性的指标,采取K-均值聚类分析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对四川省进行了农业功能分区。将四川省共分为6个区,即特大城市都市现代农业观光区、盆西平原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区、盆地丘陵特色农业区、盆周山地林农牧综合发展区、川西南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重点发展区和川西北高原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区。文章还就分区的功能进行了定位,提出了各分区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露  
[目的]由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叠加形成的农业景观复杂多样,具有生产、生活、生态3种功能,随着农业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对其进行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四川省为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大小,对研究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模糊关系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压力的最大值为0. 11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状态的最大值为0. 139,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响应的最大值为0. 091,处于较低风险水平。[结论]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优化,农业景观生态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未来在农业景观生态方面应保障且降低现有的生态风险等级,确保兼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并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蕾  段龙龙  王冲  
目前关于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多从融合基础、路径、模式等定性研究为主,鲜有对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状况以及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机制,构建了二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为例,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2004-2014年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提出二者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促进四川省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权书文  谭益民  张双全  
应用区位熵理论、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对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2)不同地区集聚度差异明显;(3)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加强区域合作等建议,有利于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扬  
[目的]乡村旅游集聚是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同时,产业集聚作为重要的经济现象,探讨集群过程中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及对乡村旅游的贡献,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乡村旅游大省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建立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三者的集合,通过合作博弈论以及Shapley值分析乡村旅游集聚过程各参与者的贡献率。[结果] V(F)=V (P)=V (G)=0,V (FP)=60,V (FG)=70,V (PG)=60,V (FPG)=80,说明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的联盟可以获得最大的集聚度。同时,Shapley值结果表明,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经过合作后的集聚度均有所提高,且在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三方合作博弈的前提下,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对合作均做出了贡献。其贡献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企业、政府和农户。[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的合作联盟,有效提高其集聚度,实现乡村旅游集聚和各个参与者的双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毕学成  谷人旭  苏勤  林柄全  
文章运用区域基尼系数与空间自相关测度了江苏省2001-2016年制造业集聚与地理空间格局及演化。结果显示:江苏省制造业整体上呈现出先集聚后分散的"倒U型"趋势,三种类型行业集聚与分散变动趋势较为同步,资本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高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制造业地理格局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同2001年相比,2016年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行业空间正相关程度有所减小,技术密集型行业空间正相关程度有所增加;整合区域基尼系数与莫兰指数构建集聚—地理格局矩阵,可以将全部26个行业划分为集聚—集中、分散—集中、分散—离散和集聚—离散四种类型,2001-2016年,26个行业在矩阵中的分布由集中在中心交点附近区域向外扩散,由右向左移动是主要的特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四川保监局课题组  倪荣鸣  
加强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建设是规范农业保险经营、保障农民利益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较快,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保障程度未能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而同步提高、保险产品种类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求、农业保险基础数据和专业人才缺乏、基层服务网点有待完善等。由此,本文提出了加强保险宣传、开发特色农产品保险、加快农业保险人才培养、实行差别费率、改进"无赔款优待"政策、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农业保险监管和创新服务手段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燕琼  魏顺泽  
本文在分析了四川农业旱灾的特点及其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 ,针对四川目前农业旱灾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利弊 ,提出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解巍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新型产业,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战略转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作为我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四川是我国粮食与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有着丰厚的农业自然资源,发展休闲农业的市场空间巨大,当前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四川农民就业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对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与规划进行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四川省的农业资源优势,为休闲农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文章首先介绍了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的意义与作用,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宽就业渠道,转移剩余劳动、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等;进而对四川省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构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波  
四川省作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之一,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农业产业体系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换的重要时期,如何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破资源约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资源与竞争优势,实现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以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四川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探讨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