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7)
- 2023(14743)
- 2022(12562)
- 2021(11649)
- 2020(9917)
- 2019(22459)
- 2018(22466)
- 2017(43808)
- 2016(23733)
- 2015(26554)
- 2014(26337)
- 2013(26491)
- 2012(24127)
- 2011(21372)
- 2010(21344)
- 2009(20061)
- 2008(19761)
- 2007(17648)
- 2006(15819)
- 2005(13850)
- 学科
- 济(100545)
- 经济(100419)
- 业(98846)
- 企(80658)
- 企业(80658)
- 管理(78555)
- 农(48306)
- 方法(44436)
- 数学(35280)
- 数学方法(34954)
- 业经(32739)
- 农业(32296)
- 财(30654)
- 中国(26138)
- 务(22077)
- 财务(22016)
- 财务管理(21995)
- 企业财务(20878)
- 地方(20676)
- 制(20002)
- 技术(19603)
- 学(17822)
- 和(17741)
- 理论(17367)
- 贸(16971)
- 贸易(16961)
- 策(16904)
- 易(16475)
- 划(16338)
- 体(15166)
- 机构
- 学院(341313)
- 大学(335830)
- 管理(143541)
- 济(140365)
- 经济(137542)
- 理学(124559)
- 理学院(123360)
- 管理学(121617)
- 管理学院(121012)
- 研究(107931)
- 中国(83230)
- 京(70351)
- 农(67993)
- 科学(66019)
- 财(62115)
- 业大(55132)
- 所(53823)
- 农业(52009)
- 江(51572)
- 中心(50169)
- 财经(49985)
- 研究所(48703)
- 经(45501)
- 北京(43631)
- 范(42189)
- 师范(41888)
- 州(41084)
- 经济学(40359)
- 经济管理(39527)
- 院(38236)
- 基金
- 项目(232022)
- 科学(184107)
- 研究(172787)
- 基金(169092)
- 家(145357)
- 国家(143980)
- 科学基金(125918)
- 社会(110503)
- 社会科(104395)
- 社会科学(104366)
- 省(93293)
- 基金项目(91115)
- 自然(81184)
- 自然科(79314)
- 自然科学(79295)
- 自然科学基金(77896)
- 教育(76823)
- 划(75108)
- 编号(72021)
- 资助(67939)
- 成果(56393)
- 部(51008)
- 重点(50411)
- 发(50170)
- 创(49982)
- 课题(47264)
- 创新(46010)
- 业(45400)
- 国家社会(44745)
- 人文(44061)
- 期刊
- 济(161767)
- 经济(161767)
- 研究(97534)
- 农(68522)
- 中国(65146)
- 管理(52862)
- 学报(50501)
- 科学(49484)
- 财(48500)
- 农业(46582)
- 大学(39353)
- 学学(37553)
- 业经(32949)
- 教育(30910)
- 技术(30044)
- 融(29505)
- 金融(29505)
- 财经(23992)
- 业(23735)
- 经济研究(22684)
- 问题(21682)
- 经(20470)
- 技术经济(18734)
- 现代(16908)
- 版(16838)
- 科技(16785)
- 理论(16045)
- 商业(15916)
- 资源(15737)
- 世界(15424)
共检索到499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蕊 杨晓丹 王楠
本文运用随机成本前沿分析中投入需求函数,根据1990年~200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四川省农业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和剩余情况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显示:四川省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增长非常显著,从1990年的28.77%上升到2009年的65.9%,但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计731万人。在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省内第二、三产业转移,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以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最近几年,省内制造业和建筑业对劳动力的大幅吸纳逐渐取代了早期较大规模的劳动力省外流出。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宏观经济影响呈现较大波动,对政府合理引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孟令国 蒋序怀 胡广
我国总的人口红利仍处于高峰状态,但将逐步进入后人口红利期。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人口红利在总量与结构、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均衡的矛盾;基础教育水平虽然整体提高,但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制度不健全、投入不足以及教育体系不完善等是造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的根本原因。政府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加大投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模式、因材施教、按需培训等方式,同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达到增加人口红利的目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宪威 楚晓琳
本文认为,四川省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可以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估计。综合两种结果,2008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估计约为1400万人,且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因此,转移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城乡统一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等。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城市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武云兰 余丽霞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三农"问题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政府投入极其重要。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非常突出,亟需政府引导。
关键词:
外部效应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政府引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永红 黄开元
本文用固定时期测算法对四川大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行了测算,借助EVIEWS软件拟合了预测模型;依托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用年龄移算法对农村劳动力供给进行了测算与预测,进而对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进行判断和预测,并做出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由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效益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劳动力的产业和空间上的转移,使得劳力资源得以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变迁,带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总产出,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方明
本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解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迟迟不得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初始条件、转移机制或途径?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跨度内挖掘一下“转移滞后”深层的历史成因,并对1978年后获得启动的“非农化”浪潮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玉江,吴玉麟
本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排斥力、吸纳力以及摩擦力的形成与结构,分析总结了吸纳一内转型、外推—转出型、推拉一综合型等三大区域类型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范方志 张杰飞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模型内生性建模的研究思路及其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并考虑中国"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现实,加入"迁移成本"、"城市成本"和"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三个变量,建立了内生的一般均衡模型,深入解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取决于"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迁移成本"和"城市成本"三个变量的相对大小。由此得出促进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太勇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决于非农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其劳动力需求又取决于非农产业的产值增长、劳动生产率、投资增长率。从这三个因素出发,作者构筑了非农产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吸除的简单数理模型。以中国改革后的现实资料对模型作实证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萍
以测算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为切入点,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采用统计学软件Eviews,根据云南统计年鉴提供的有关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测算出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析出的速度和数量,并结合云南农业的特点,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占峰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思想并不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专利。在《资本论》中有许多马克思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重要论述,将这些思想按照逻辑一致和马克思的研究传统组织起来,可以建立一个马克思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研究的初步理论体系。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体系,既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有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实践中指导性地位的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龙飞
我国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世纪之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劳动力最为丰富也是剩余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农村现代化、产业化水平以及农业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