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3)
2023(13844)
2022(12136)
2021(11530)
2020(9676)
2019(22220)
2018(22144)
2017(42138)
2016(23418)
2015(26289)
2014(26483)
2013(26420)
2012(24331)
2011(21858)
2010(22075)
2009(20501)
2008(20195)
2007(18151)
2006(16291)
2005(14157)
作者
(68841)
(57094)
(56492)
(54091)
(36342)
(27398)
(25769)
(22252)
(21576)
(20641)
(19716)
(19232)
(18105)
(17965)
(17508)
(17337)
(17285)
(16738)
(16379)
(16258)
(14306)
(14130)
(13726)
(13118)
(12929)
(12831)
(12760)
(12512)
(11599)
(11525)
学科
(90020)
经济(89913)
管理(71454)
(69530)
(55535)
企业(55535)
方法(40369)
(35356)
数学(33553)
数学方法(33115)
(26437)
中国(23875)
农业(23581)
业经(23308)
地方(21089)
(20840)
(19577)
(16703)
财务(16626)
财务管理(16588)
理论(16222)
企业财务(15773)
(15131)
银行(15094)
(14382)
(14270)
贸易(14261)
(14216)
(13847)
(13810)
机构
学院(329867)
大学(328932)
管理(133637)
(123580)
经济(120316)
理学(113704)
理学院(112358)
管理学(110410)
管理学院(109761)
研究(108905)
中国(83540)
(70770)
科学(70103)
(60130)
(59659)
(55465)
(51546)
业大(51303)
中心(51079)
研究所(50237)
财经(46596)
(45972)
师范(45571)
农业(45511)
北京(44731)
(42182)
(42031)
(39091)
(38483)
师范大学(36575)
基金
项目(221872)
科学(173345)
研究(162616)
基金(159159)
(138354)
国家(137109)
科学基金(117476)
社会(100676)
社会科(95015)
社会科学(94983)
(89532)
基金项目(85833)
自然(77019)
自然科(75143)
自然科学(75125)
自然科学基金(73742)
教育(73732)
(73361)
编号(67466)
资助(65422)
成果(55004)
重点(49062)
(47930)
(47381)
课题(46274)
(45275)
科研(42333)
创新(42119)
教育部(40684)
大学(40597)
期刊
(146864)
经济(146864)
研究(95800)
中国(67120)
(58734)
学报(54017)
科学(50592)
管理(49272)
(46929)
大学(40827)
农业(39309)
学学(38317)
教育(36973)
(31320)
金融(31320)
技术(27632)
业经(26658)
财经(22190)
经济研究(19916)
(19576)
问题(19115)
(18878)
图书(18673)
(17198)
理论(16444)
科技(15914)
资源(15889)
技术经济(15497)
实践(15144)
(15144)
共检索到497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蓉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乡村旅游具有路途短、原生态、消费低的优势,为长久生活在快节奏、高负荷环境中的都市人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放松场所。四川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所在。然而,当前四川省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并不完善,仍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地适应性管理理论的阐述,以适应性管理为切入点探讨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在适应性管理的框架下提出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权书文  谭益民  张双全  
应用区位熵理论、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对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1)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2)不同地区集聚度差异明显;(3)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市场秩序、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凸显当地文化特色、加强区域合作等建议,有利于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婷  
四川省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相对落后,游客来源主要依靠周边的传统自然景区,乡村旅游景点或景区尚未形成能够独立发展的经营局面。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对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顺应空间结构现状、区域利益统一化、综合考虑交通条件等优化原则,从构建"以点带面"空间发展格局、突出传统旅游区的节点作用及优化交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匹配等方面提出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扬  
[目的]乡村旅游集聚是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同时,产业集聚作为重要的经济现象,探讨集群过程中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及对乡村旅游的贡献,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乡村旅游大省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建立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三者的集合,通过合作博弈论以及Shapley值分析乡村旅游集聚过程各参与者的贡献率。[结果] V(F)=V (P)=V (G)=0,V (FP)=60,V (FG)=70,V (PG)=60,V (FPG)=80,说明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的联盟可以获得最大的集聚度。同时,Shapley值结果表明,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经过合作后的集聚度均有所提高,且在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三方合作博弈的前提下,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对合作均做出了贡献。其贡献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企业、政府和农户。[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旅游企业、农户和政府的合作联盟,有效提高其集聚度,实现乡村旅游集聚和各个参与者的双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少腾  付而康  李西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其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以期对四川省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开发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20个具体指标构成评价综合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系统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开发情况的权重值分别为0.426 5和0.328 4,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0.104 2和0.140 9。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85.48,为2级水平。[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有较大提升空间;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增加交通便捷性,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队伍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黎玲  刘勇  
[目的]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特征,试图找到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衔接及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结论](1)四川省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孕育着独特的民俗风格;(2)四川省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者互动机制有待深入;(3)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在于民俗文化,创新基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出路。[结果]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以生态农业与农业体验为主,且该省生态农业、农业体验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该省民俗旅游特点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黎玲  刘勇  
[目的]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特征,试图找到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衔接及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结论](1)四川省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孕育着独特的民俗风格;(2)四川省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者互动机制有待深入;(3)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在于民俗文化,创新基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出路。[结果]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以生态农业与农业体验为主,且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正琴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协调城乡经济的发展,党与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分析等方法,从乡村旅游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入手,根据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四川省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阐释四川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措施,为四川省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帮助,这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还有效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国柱  王成勇  
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单元,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以及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等方法,对四川省2002年—2017年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四大区域中川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差距最小,川中地区的旅游经济差距较大,川南-川东地区以及川南-川中地区旅游经济区域间差距较小,而川东-川西地区区域间差距较大,旅游经济区域差距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距;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呈现σ收敛,川南地区、川中地区和川西地区σ收敛,川东地区则存在σ发散;四川省旅游经济总体上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显著的条件β收敛,但川西地区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陶  
[目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在构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10—2016年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1)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评价值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新农村建设的评价值由0.169增加到0.751,增长了3.45倍,乡村旅游发展的评价值由0.033 7增加到1.0,增长了28.97倍,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由低度耦合(2010年)向中等耦合过渡(2012—2016年),两系统之间的关联度较高。(3)2010—2016年,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年递增,耦合协调度由0.207提高到了0.650,由低度协调耦合逐步演变为高度协调耦合。[结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保持平稳增长,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持续发展仍然是今后要重视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永海  孙垚  
生态旅游就是将生态文明理念与旅游业相结合,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对第三产业的内涵式增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我国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内蕴丰富的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它既汲取了我国"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精髓,亦借鉴了国外生态旅游的新经验,是在结合我国地区特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就其乡村生态旅游实际提出了应加强其资源规划与保护、着重挖掘其文化内涵、打造其旅游品牌、实施其管理与引导相结合等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繁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正琴  
[目的]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基于精准扶贫背景对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文章对四川省旅游扶贫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括,并总结出了目前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弊端,然后根据问题和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精准扶贫的四川省乡村旅游驱动力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了指标权重,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四川省旅游扶贫主要问题和专家意见归纳出影响四川省乡村旅游的驱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府推广力、乡村旅游吸引力、游客需求力等3个方面。从上述3种驱动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分析得出,3种驱动力中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最为重要,其次为游客需求性,最后是政府的推动作用。而乡村旅游吸引力中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完善度是影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游客旅游动机和信息来源是影响游客需求的主导原因;政府的监督管理与科学引导是实现推动力的主要体现。[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前景无限,潜力巨大。由于四川省乡村旅游经济与发展动力不足,应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努力提升驱动力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影  钟小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承担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为了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中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得出我国乡村旅游经济适应性管理中存在特色旅游资源的探查滞后、人力资源组合不当致使乡村旅游衰落、物质与精神的协作发展尚未平衡及乡村旅游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存在延迟性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大政府对特色资源勘查的扶持力度、打破常规性的人力资源简单组合模式、延续并创新物质与精神协作的旅游战略和健全乡村旅游风险管理的体系和制度的措施,促进生命周期理论与乡村旅游经济管理契合,以求真正推进乡村旅游经济的有效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震清  
[目的]以产业链延伸为视阈,开展乡村旅游营销模式研究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将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法,针对四川地区影响乡村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出游动机、出游时间、客户群体、交通条件、消费水平和结构、旅游项目、农林资源、综合服务、外部环境、基础设施、当地经济状况、乡村旅游综合性价比、乡村旅游目的地区位条件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考量产业链延伸视阈下的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由此解决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实际中出现的经营模式与当地实际(如地理区位、农业资源等)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震清  
[目的]以产业链延伸为视阈,开展乡村旅游营销模式研究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将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法,针对四川地区影响乡村旅游景点吸引力的出游动机、出游时间、客户群体、交通条件、消费水平和结构、旅游项目、农林资源、综合服务、外部环境、基础设施、当地经济状况、乡村旅游综合性价比、乡村旅游目的地区位条件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考量产业链延伸视阈下的乡村旅游营销模式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由此解决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实际中出现的经营模式与当地实际(如地理区位、农业资源等)的不匹配问题。[结果]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影响因素乡村旅游景区吸引力的因素主要以农林自然资源、综合服务能力、交通条件等方面为主。[结论]四川省产业链延伸视阈下的营销模式重点应从产业角度,构建三产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