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
- 2023(213)
- 2022(179)
- 2021(212)
- 2020(214)
- 2019(449)
- 2018(459)
- 2017(828)
- 2016(482)
- 2015(496)
- 2014(475)
- 2013(441)
- 2012(461)
- 2011(384)
- 2010(377)
- 2009(275)
- 2008(280)
- 2007(208)
- 2006(170)
- 2005(116)
- 学科
- 济(1552)
- 经济(1552)
- 地方(971)
- 农(908)
- 业(827)
- 管理(700)
- 中国(628)
- 农业(617)
- 方法(533)
- 数学(511)
- 数学方法(508)
- 企(420)
- 企业(420)
- 教育(416)
- 地方经济(410)
- 技术(377)
- 业经(346)
- 土地(271)
- 环境(265)
- 农业经济(261)
- 学(246)
- 技术管理(197)
- 理论(195)
- 事业(193)
- 教学(193)
- 发(192)
- 财(188)
- 资源(184)
- 制(182)
- 问题(167)
- 机构
- 学院(4848)
- 大学(4518)
- 管理(1876)
- 济(1763)
- 经济(1712)
- 研究(1663)
- 理学(1648)
- 理学院(1629)
- 管理学(1604)
- 管理学院(1595)
- 农(1197)
- 省(1144)
- 江(1138)
- 科学(1117)
- 业大(1003)
- 中国(991)
- 范(922)
- 师范(919)
- 农业(913)
- 中心(857)
- 教育(824)
- 所(797)
- 州(788)
- 京(787)
- 研究所(721)
- 师范大学(709)
- 技术(690)
- 财(685)
- 农业大学(664)
- 职业(642)
共检索到7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谭强 朱德全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四川省"9+3"免费中职教育模式等典型经验。四川省"9+3"免费中职教育模式以免费教育为核心内涵,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在政府统筹保障下,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投入保障体系,推动了藏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就业帮扶。通过5年的实践,"9+3"计划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加快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步伐,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民生,收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的良好效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本锋
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是由四川省首创、被多民族地区学习、在国家层面倡导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模式。实施10年来,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个体精准施策,充分体现了教育精确帮扶、扶贫精准定位的社会功能,帮助民族地区的学生实现稳定就业,有效维持了民族地区长期稳定,促进了不同地区的多民族融合。研究民族地区"9+3"职业教育实践,评价其对精准扶贫的意义,反思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助于形成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地区学生。
关键词:
精准扶贫 9+3模式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艳林
规模化的跨民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工程,对于中国还是新生事物。以"9+3"教育工程为例,其具有政治性、计划性、义务性等特征,涉及跨区招生、跨区培养、跨区就业等适应性问题,且影响大、涉及面广、投入高、组织实施难度大。稳定生源,加强管理,协调职业教育与当地习俗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是跨区教育进一步发展需处理好的必要环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永梅 陈金龙
教育公益性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即教育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举办教育坚持公益性。对于社会效用较大且受教育者是弱势群体的教育层次和类型,须坚持教育供给上的公益性。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效用外溢性和受教育者的弱势地位决定其公益性属性。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模式是民族中等职业教育公益性独创性的实现形式,在管理模式、经费投入、资源分配、就业等方面公益性特征突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凌 罗丹琦 朱文霞 杨渺 王丽娟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GEP核算从供应者角度核算了生态系统为经济生产和人类福利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包括产品提供、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服务三个部分,其中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具有相对明确的实现途径,但调节服务价值比重大且难以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显性化,因此发挥调节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潜力,建立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产业发展需求的联系十分重要。论文通过梳理界定GEP、生态产品概念,开展四川省GEP核算,根据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现状、调节服务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基于生态红线的可开发利用面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为生态农业、林业经济、草地经济、绿色城镇以及湿地经济5类,并对全省21个市(州)进行实现模式的适宜性等级划分,从而为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城镇经济、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小强 姚传珍
四川省技术市场发展模式初探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办公室周小强,姚传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了技术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资源通过技术市场配置。技术市场在物资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及其它生产要素市场中具有先导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凌 罗丹琦 朱文霞 杨渺 王丽娟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GEP核算从供应者角度核算了生态系统为经济生产和人类福利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包括产品提供、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服务三个部分,其中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具有相对明确的实现途径,但调节服务价值比重大且难以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显性化,因此发挥调节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潜力,建立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产业发展需求的联系十分重要。论文通过梳理界定GEP、生态产品概念,开展四川省GEP核算,根据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现状、调节服务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基于生态红线的可开发利用面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为生态农业、林业经济、草地经济、绿色城镇以及湿地经济5类,并对全省21个市(州)进行实现模式的适宜性等级划分,从而为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城镇经济、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作珍 姜太碧
通过269户农民饲养生猪资料分析,对现有条件下户养生猪规模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提出四川省生猪生产产业化在不同类型区农户饲养生猪的最佳模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韩伟 郭晓鸣 向新华 潘翥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唐青
今年以来,四川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全省就业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复杂。科学分析四川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就业互动的趋势和方向,形成积极应对的思路与举措,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就业的基本情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健
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加强农民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四川省农民技术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四川 农民 技术教育 科技素质 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玲 边燕燕
文章通过构建PSR模型建立了四川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的生态安全状况作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四川省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在经历上升趋势后又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明显;生态安全状态指数和生态安全响应指数都呈现出波动性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00年的0.396上升到2013年的0.551238,表明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整体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
关键词:
生态安全 PSR模型 四川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兴月 张俊良
目前我国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基本靠家中子女、配偶及自己完成。但是,在当代人口城镇化及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少子化、空巢化后果日益显现,家庭的照护能力不断下降和退化,家庭照护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根据2016年四川省仁寿县曹河村309份抽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对农村老人照护现状、特征及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老年照护普遍存在照护形式单一,照护资源不足,护理服务缺失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拟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起农村家庭与乡村实际相结合、能逐步实现照
关键词:
农村老人 照护模式 社会支持 老人互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煜 贺盛瑜
发展农村商品流通对实施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意义重大。本文提出将易货交易引入到农村商品交易中的可行模式,并对在农村实施现代易货交易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商品流通 农村 易货交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建军
运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 ,分析了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四川入境旅游客源地市场中 ,国外市场和港澳台市场所占市场份额相当且交替领先 ,国外市场以短程市场 (东北亚和东南亚 )为主 ,日本、美国、新加坡、泰国是四川的传统客源大国 ;境外游客来川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 /度假 ,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较低 ,说明四川的入境旅游市场为低产出市场 ;四川入境旅游客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步开拓境外客源市场并迅速崛起阶段 ,大幅度波动并缓慢发展阶段和二次发展阶段 ;入境旅游客流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辐射发散型和收敛聚集型模式 ,各景区之间尚未形成环状...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旅游客流 时空动态模式 四川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本土化”的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时代人力资本服务政策创新与四川省博士后管理实践
乡村振兴视角下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研究——以四川省实践为例
中职免费政策对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贫困地区为例
三方主体互动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创新研究——来自四川省仁寿县水利新村的个案
财政支农视角下的农业基础设施管护模式创新——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
改善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创新——基于四川省康定县“政府指导下社区主体参与”模式的讨论
中职教师“实践、教学、创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工学结合4-3-3”高职课程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实施互助资金项目与贫困社区发展——四川省旺苍县贫困社区互助资金项目运行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