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60)
2023(2698)
2022(2366)
2021(2306)
2020(1702)
2019(4010)
2018(3745)
2017(6789)
2016(3689)
2015(4120)
2014(4000)
2013(4039)
2012(4006)
2011(3716)
2010(3767)
2009(3373)
2008(3272)
2007(2725)
2006(2533)
2005(2270)
作者
(12462)
(10547)
(10490)
(10065)
(6852)
(5427)
(4849)
(4117)
(3993)
(3785)
(3679)
(3655)
(3646)
(3416)
(3384)
(3312)
(3253)
(3011)
(2992)
(2900)
(2663)
(2651)
(2499)
(2438)
(2410)
(2380)
(2308)
(2207)
(2174)
(2153)
学科
(17686)
经济(17671)
地方(9949)
管理(7502)
(6264)
(6189)
(5426)
地方经济(5330)
农业(4756)
方法(4574)
环境(4385)
数学(4128)
数学方法(4057)
中国(4051)
资源(3635)
(3424)
贸易(3418)
业经(3310)
(3217)
生态(3174)
(3015)
企业(3015)
(2586)
(2403)
(2243)
(2222)
土地(2198)
(2185)
金融(2183)
农业经济(1987)
机构
学院(54088)
大学(53487)
研究(24877)
(20246)
经济(19804)
科学(17983)
中国(17497)
管理(16676)
理学(14187)
(13891)
理学院(13851)
管理学(13384)
(13366)
管理学院(13282)
研究所(12878)
(12449)
中心(10804)
农业(10337)
业大(10152)
(9539)
(9314)
师范(9240)
科学院(8920)
(8842)
北京(8055)
(8007)
(8001)
师范大学(7721)
资源(7447)
环境(7275)
基金
项目(41388)
科学(31574)
基金(29505)
(28203)
国家(28042)
研究(27060)
科学基金(22284)
社会(16558)
基金项目(16169)
自然(15839)
社会科(15667)
社会科学(15662)
(15461)
自然科(15179)
自然科学(15170)
自然科学基金(14845)
(13977)
资助(11571)
教育(10877)
重点(10313)
(10295)
编号(10183)
计划(8696)
(8291)
科技(8167)
成果(8022)
科研(7948)
(7678)
发展(7640)
(7555)
期刊
(24503)
经济(24503)
研究(15173)
(12225)
学报(12200)
中国(11784)
科学(11524)
大学(8141)
农业(8019)
学学(7868)
资源(6736)
(5169)
管理(4969)
(4936)
(3887)
金融(3887)
教育(3785)
林业(3761)
业经(3531)
问题(3479)
地理(3363)
(3311)
经济研究(3247)
业大(3218)
(3172)
科技(3097)
技术(2991)
自然(2826)
财经(2795)
国际(2754)
共检索到83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成龙  徐正会  熊忠平  祁彪  袁定宇  冉茂君  
为了揭示四川省蚂蚁物种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共发现蚂蚁5亚科37属77种。结论认为:气温和植被类型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起主要作用,低海拔植被类型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林窗效应可以提高蚂蚁物种的丰富度。针阔混交林栖息的蚂蚁物种最多,多为土壤内筑巢,地表觅食。不同地方蚂蚁物种对筑巢场所的选择与气候因素有关。随着纬度降低,到达树冠上觅食的蚂蚁物种比例递增。因为对环境要求严苛,大部分蚂蚁物种分布范围较窄,生态适应能力弱,这些物种很容易因受到人类干扰而在局部地区陷入濒危境地。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栖息着丰富的蚂蚁狭域物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成龙  徐正会  诸慧琴  袁定宇  祁彪  冉茂君  
为揭示四川省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蚂蚁物种多样性.观察蚂蚁27 788头,经鉴定,隶属于5亚科、37属、77种.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1~30种(平均12.7种),个体密度0.2~1 332.4头·m~(-2)(平均316.3头·m~(-2)),多样性指数0.000 0~2.219 8(平均1.223 1),均匀度指数0.024 8~0.999 6(平均0.550 8),优势度指数0.139 2~1.000 0(平均0.383 6).不同海拔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在0.000 0~0.552 6之间,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相似水平.总体来看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同时存在多域效应现象.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垂直带高差达2 920 m,栖息着丰富的蚂蚁资源.纬度和海拔共同影响蚂蚁物种的丰富度,气温决定植被的垂直分布,植被类型进一步影响蚂蚁物种的垂直分布,森林结构和人类干扰对蚂蚁群落有重要影响.除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应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外的蚂蚁多样性进行保护,充分发挥蚂蚁的生态功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望  操国兴  刘光华  刘欣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编制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存活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运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珙桐种群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都近似于倒金字塔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其更新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珙桐种群有前期生长不稳定,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其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曲线;种群分布格局整体上呈集群分布,从幼苗到大树,其集群程度减弱;基株种群和分株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下其聚集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泽氡  马遵平  如么  
四川西北部连片分布了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毗邻社区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该区现有的旅游市场是小规模的户外探险观光游。旅游业与该区其他传统行业相比,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少、进入门槛低,可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由于当地政府缺乏相应的旅游扶贫意识,旅游开发定位过高且多头管理,使得该地区的村民参与旅游服务的机会少且收益不稳定。据此,课题以该区内的虎牙藏族乡为例,具体分析了其旅游扶贫的障碍及对策。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四川西北部自然保护区毗邻社区旅游扶贫中的旅游开发定位、政府角色转变以及相应的执行机构与措施等关键问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燏  马永红  陈建武  
2010年11月、2011年5月对四川省九寨沟勿角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种,共182尾,隶属于3目4科。其中,土著鱼类5种,外来种1种;鲤形目4种,占鱼类物种数的66.67%,鲇形目和鲑形目各有1种,均占鱼类物种数的16.67%。保护区鱼类主要组成为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兼有少量的北方冷水类群。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50%;属于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2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33.33%。保护区鱼类在食性和栖息习性等方面分别属于不同的生态类型。掠夺性获取,水环境破坏,以及外来种入侵是保护区鱼类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针对以上威胁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顾志宏  金崑  刘世荣  张远东  
2005—2006年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对四川白河自然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最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0.0794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2.39%;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8.1522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20%;勉强适宜栖息地面积为64.4393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9.77%;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59.5091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72%。由于放牧、采药的影响,川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大面积丧失。在川金丝猴的实际栖息地内,最适宜栖息地面积为5.8119k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9%;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晓江  刘永宏  海龙  张胜利  张雷  
针对乌拉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种群的分布特点,设置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K-Function)方法对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样地油松种群年龄结构处在不同发育阶段,这主要是由油松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干扰共同导致的结果。整体上,该种群年龄结构呈现稳定型,且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乌拉山天然油松种群在不同年龄结构和生境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类型,在生长环境适宜(海拔1 400 1 800 m的阴坡、半阴坡)且种群以幼树和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祥  鲍毅新  葛宝明  郑荣泉  
2003年3~12月,在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对黑麂的分布、种群密度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古田山黑麂主要栖息在海拔800~1000m的区域。同时根据样带法估计保护区内黑麂种群密度。结果表明,区内黑麂平均密度为3.30±0.45只/k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黑麂种群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F2,37=19.31,P0.05)。食物空间分布的季节性变化可能是黑麂对海拔高度选择变化的重要原因,森林面积的丧失和偷猎是影响黑麂种群在该区稳定生存的主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喆  吴健  
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需要充分的资金保障。为了探究中国自然保护区的资金需求状况,构建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本体系,系统估算和分析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结果显示:(1)以2014年数据估算,全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本为5049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0.78%,远低于环境损害成本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自然保护具有经济的合理性;(2)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本约为85.91亿元,意味着为了达到最基本的管理标准,每年所需的管理资金量,但实际的总体投入远低于管理资金需求,保护区的总体资金缺口较大,且资金配置不均衡,地方级保护区需加强经费保障;(3)管理成本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保护区生态价值高、管理资金需求较大,而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压力较大,中央财政应适当倾斜;(4)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的机会成本达到4963亿元,反映出保护区建设带给地方的巨大经济压力,但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缺口较大,政府亟需完善面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奔  刘凌宇  秦青  温亚利  
根据在四川省1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抽样调查的927份有效农户问卷的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影响保护区周边农户收入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健康、教育、劳动力人数、社会关系、人均耕地面积、生态旅游、保护区培训与发展项目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地理位置、市场距离、家庭负担比则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其中社会关系、人均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外出打工人数、家庭地理位置、保护区培训、发展项目等因素对中低收入农户影响明显,而教育、生态旅游等因素对中高收入阶层农户影响较大。基于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奔  刘凌宇  秦青  温亚利  
根据在四川省1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抽样调查的927份有效农户问卷的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影响保护区周边农户收入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健康、教育、劳动力人数、社会关系、人均耕地面积、生态旅游、保护区培训与发展项目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地理位置、市场距离、家庭负担比则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其中社会关系、人均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外出打工人数、家庭地理位置、保护区培训、发展项目等因素对中低收入农户影响明显,而教育、生态旅游等因素对中高收入阶层农户影响较大。基于研究提出加大保护区周边社区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视社区共管工作及开展环境宣教活动等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健  刘昊  
论文利用2008年自然保护区数据,分析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信息,进行空间统计分析,重点从机会成本和保护资金的角度探求影响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经济因素。论文发现,当前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是既有政策下地方政府符合经济理性的选择,机会成本对自然保护区决策有着重要的潜在影响,在自然保护决策中不容忽视。目前的空间分布也揭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资金的困境,特别是对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资金机制可能成为推动地方政府在自然保护中管理失效的制度根源。国家应该将自然保护区工作与地方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并对不同压力状态下的自然保护区在资金机制上进行分类管理,以便获得更好的保护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庆  夏杰  廖广社  陈北光  
采用广东省土地利用规划图和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资料,在GIS软件ARCGIS8.0和MAPGIS支持下提取广东省省级以上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资料,对区域水平上广东省省级以上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广东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在区域空间水平上表现为随机分布,但保护区间连接度较差;保护区之间的隔离程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别,基本可以区分为3个类别,其中空间隔离最大的保护区有9个,占已建立保护区的28%。因此,在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应做好选点工作,增加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连接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巫翠华  张利利  乔卫国  周娜娜  康永祥  
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 300~1 900 m地段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该区物种组成和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同时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探明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共调查到植物156种,分属57科129属.其中,种子植物152种,属于55科125属,可划分12个分布区类型5个变型.随着海拔上升,木本植物种数呈双峰变化趋势,草本植物种数呈上升趋势,且植物分布区类型变得更复杂.(2)随着海拔上升,木本植物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双峰变化趋势,草本层呈单峰变化趋势;但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呈小幅度波动.通过分析可知,干扰程度和海拔对不同垂直结构的植物多样性影响最大,冠幅次之,树高的影响最小.其中,海拔与乔木、草本多样性呈正相关;干扰程度与乔木多样性呈负相关,而与灌木多样性呈正相关;乔木的树高、冠幅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丽丽  余新晓  刘淑燕  刘彦  岳永杰  王小平  陈俊崎  
该文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不同龄期个体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松山自然保护区油松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油松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当胸径达到22.5cm左右时,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与阳光,将遭遇一次死亡高峰;随后将进入一个平稳的生长期,随着龄级的增长,死亡率逐渐升高,直至其衰老死亡。②油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Ⅲ型(曲线凹型)。③油松种群不同龄期个体的分布格局、龄期间的空间关联与尺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小尺度上油松各龄期趋于聚集分布,龄期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各龄期趋于随机分布,龄期间的空间关联性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