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5)
2023(4011)
2022(3409)
2021(3293)
2020(2653)
2019(6218)
2018(6009)
2017(11402)
2016(6310)
2015(7171)
2014(7051)
2013(7165)
2012(6729)
2011(6247)
2010(6384)
2009(5871)
2008(5969)
2007(5045)
2006(4672)
2005(4028)
作者
(20967)
(17781)
(17630)
(16562)
(11198)
(8712)
(8134)
(7165)
(6725)
(6341)
(6140)
(6075)
(5792)
(5782)
(5605)
(5261)
(5252)
(5077)
(5076)
(5018)
(4494)
(4420)
(4388)
(4076)
(3964)
(3948)
(3929)
(3881)
(3722)
(3614)
学科
(28229)
经济(28196)
管理(19315)
(16531)
(13716)
企业(13716)
方法(12448)
数学(10795)
数学方法(10662)
(7935)
(7358)
资源(7309)
地方(7037)
中国(6693)
(5884)
业经(5854)
(5583)
环境(5502)
农业(5301)
土地(4817)
(4739)
(4642)
理论(4388)
人事(3885)
人事管理(3884)
(3862)
(3771)
贸易(3768)
地方经济(3762)
(3715)
机构
大学(95020)
学院(94671)
研究(36189)
管理(35397)
(34249)
经济(33372)
理学(30625)
理学院(30119)
管理学(29380)
管理学院(29216)
中国(27237)
科学(26215)
(21909)
(20855)
(20576)
研究所(19045)
业大(17162)
农业(16618)
中心(15642)
(15252)
(14344)
北京(13976)
(13905)
师范(13766)
(13291)
(13223)
科学院(12709)
财经(12183)
(11643)
资源(11579)
基金
项目(67490)
科学(52348)
基金(48710)
(45286)
国家(44957)
研究(44402)
科学基金(37202)
社会(27125)
自然(26594)
基金项目(26301)
(26295)
自然科(25813)
自然科学(25807)
社会科(25672)
社会科学(25659)
自然科学基金(25339)
(23071)
教育(19797)
资助(19761)
编号(17548)
重点(15975)
(14674)
(14339)
计划(14077)
成果(13416)
科研(13091)
(13010)
科技(12745)
课题(12359)
创新(12229)
期刊
(39062)
经济(39062)
研究(22930)
中国(22629)
学报(19539)
科学(18349)
(17787)
管理(12720)
大学(12705)
农业(12234)
学学(11864)
(11395)
资源(11043)
教育(8049)
(7772)
技术(7500)
图书(6513)
业经(6223)
(5806)
金融(5806)
财经(5732)
经济研究(5276)
问题(5007)
(4968)
业大(4887)
书馆(4779)
图书馆(4779)
科技(4704)
(4667)
林业(4627)
共检索到142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历  唐宏  冉瑞平  肖月洁  
[目的]以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四川省为研究区域,构建水资源压力评价模型、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模型,对各市(州)水资源压力与耕地利用效益及耦合效应进行研究,以期为区域水土资源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2005、2008、2011、2014年各市(州)4期水土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量化分析法和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及GIS空间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各市(州)水资源压力从时间尺度看,水资源经济和技术发展压力逐渐减小,平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595和0.007减小到2014年的-0.178和-0.033,人口和生态发展压力逐渐增大,平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7.314和-2.03增加到2014年的-6.035和-1.571,水资源综合压力有明显波动;从空间尺度看,水资源压力从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陵区、川南丘陵区、攀西地区、川西北高原区。(2)各市(州)耕地利用效益从时间序列看,川南丘区和川西高原区耕地利用效益相对比较稳定,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区、攀西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则变化较大甚至有减小趋势;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土地利用效益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川中平原区、川东北丘陵区、攀西地区、川南丘陵区、川西北高原区。(3)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水资源综合压力与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水资源人口压力与耕地利用社会效益在置信度为0.01时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和0.560,呈现出较高的协调演进格局,耦合特征与前文水资源压力和耕地利用效益的分区格局基本一致;而耕地利用经济、生态效益与水资源经济、生态效益间的相关性则表现为不显著。[结论]研究发现,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区域人口、资源禀赋所存在的差异和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月   翟有龙   李谦  
【目的】研究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以期为促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和提升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超效率DEA模型、核密度估计、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1—2021年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时空耦合特征及影响机制展开研究。【结果】①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上整体由单极向多极演变,形成“成都平原最优,外围分级镶嵌”的格局,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趋同性,形成“以成都、雅安、德阳、眉山为核心的高效率大面积隆起区,攀枝花为极核,外围分级塌陷”的格局。②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耕地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由0.526增加至0.704,协调效应逐渐增强,整体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3个层次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全省大致经历了“发展、滞后、提升”3个时期,从空间变化来看,成都率先步入优质协调阶段,其次为雅安和攀枝花,绵阳、德阳、眉山、乐山、内江步入良好协调阶段,而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仍处于失调阶段。③农业规模化程度的驱动力逐年增强,成为影响作用最显著的驱动因子,资源消耗强度和农业经济协调指数的驱动力也有所提升,而城镇化水平、机械化水平的驱动力有所减弱。【结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资源消耗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全省应该在稳定现有耕地规模,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合理推进城市化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启权  张新  高雪松  王昌全  曾敏  李冰  
研究土地利用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益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格局,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川中丘陵区仁寿县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乡镇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该区域县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间的耦合协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总体处于低度协调的低水平耦合状态,但区域差异明显。根据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可将全区划为磨合区、拮抗区及低耦合区3个类型区。磨合区主要包括区位位置较好及矿产资源丰富的乡镇,其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较高;拮抗区包括与磨合区相邻的乡镇以及主要交通道路沿线的乡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郭丽英  李玉恒  
利用环渤海地区分县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神经网络确定权重的方法,对该区分县农村空心化程度和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综合测评,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两者耦合规律探索。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区域差异明显。高度空心化且进入稳定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C"型沿海地区;平原传统农区,农村空心化正处空心化的成长、兴盛期;农村空心化低值区主要集中落后山区。②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明显。辽中平原粮食主产区、冀中南粮食主产区、鲁西鲁南粮食主产区集约度较高;低集约度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沂蒙山区、坝上高原等落后地区。③农村空心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存在着耦合联动关系。空心化出现、成长期,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地区隐性失业问题得以解决,耕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升;农村空心化发展至兴盛期,农村地域发展面临主体弱化,耕地利用集约度有所下降;至空心化稳定期,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耕地利用集约度将反弹上升,最终趋于波动稳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冠英  张建新  刘培学  王小丹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程度是评价土地利用是否科学合理的依据之一,也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分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建立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间的耦合模型和相应指标体系,利用1999—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自1999年以来,南京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都处于上升状态。(2)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α一直处于19.16°~70.65°之间,即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几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居高不下,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仇娟东  赵景峰  吴建树  
新时期,土地利用的属性决定了土地利用能同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而这两种效益的交互耦合进一步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本研究建立了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模型,设计了分别测度这两种效益的指标体系,用熵值赋权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土地利用中这两种效益的系数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系数。结果显示:第一类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均较好的上海市;第二类地区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好但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的地区;第三类是生态环境较好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第四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环境建设更为落后的地区;第五类是生态环境建设滞后但社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英敏  
[目的]研究陕西省耕地利用隐形变化与产量的耦合关系,以此优化粮食生产系统的指导方式,提高陕西省粮食产量,协调陕西省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方法]文章运用变异系数法,以粮食生产的"投入指标"为评价依据,耕地利用强度由地均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比、复种指数及地均农业机械动力表征等4个指标构成,以及利用2005~2015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分析其耕地利用转型和粮食产量耦合关系时空演变。[结果]2005~2015年间陕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强度数值上逐年增大,但空间布局变化较分散;从粮食产量方面来看,陕西省各地市粮食产量整体有所增长,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高耦合值区增加,低耦合区值逐渐减少;从空间上看,陕西省中部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越来越高。[结论]陕西省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在2005~2015年间呈现耦合度逐渐增加的态势,耕地利用转型对粮食安全具有有利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永敢  李玉义  逄焕成  王龙昌  任天志  
文章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模型,对1990~2008年四川省及其21个市(州)的耕地压力进行了测算,并对压力等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的耕地压力时空变化情况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90~1994年耕地压力指数缓慢上升,1995~1999年耕地压力指数持续下降,2000~2008年耕地压力指数波浪式上升;各市(州)间差异显著,除宜宾市和凉山州外,压力指数都在增加;多数市(州)压力等级处于明显区,耕地压力较大;耕地压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低的地区。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障四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雪松  刘艳芳  谭传凤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增长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两者之间的时空变化关系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助信息论原理,分析1997年~2007年湖北省嘉鱼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动态演变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简明化的指标体系,探讨其研究期间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特点;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益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①1997年~2007年嘉鱼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出现较快增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之间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关联度为0.7679;②不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宇  
尽管四川1993年在耕地利用与管理中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由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多头批地,多头管地,擅自下放耕地审批权限,圈而无用和闲置荒芜、浪费耕地等现象依然存在,尤其存在以下一些亟待重视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隐忧。 一忧“热土”变“冷地”,种“应付田”现象开始蔓延。古人云:“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土之不存,人将焉附?”正由于人们对土地具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因而眷恋土地、热爱土地,遂已成为有我国农民千百年来的历史传统美德,于是,拥有一份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便成了绝大多数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各个历史时期农民革命领袖们发动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堪宏  朱宏伟  
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模型,用耦合度来表达这两种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并以广州和深圳为例,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1~2008年28年间,广州和深圳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981~1984年)的土地利用效益从低级共生向协调发展过渡阶段;中期(1985~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阶段;后期(2004~2008年)的土地利用效益不甚协调发展阶段,广州和深圳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接近90°,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广州和深圳未来的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  崔海山  邹丽丽  
根据广东省耕地数据,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广东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并利用耕地面积变化与GDP增长的对数相关关系式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等量GDP所占用的耕地面积进行了估算。首先分析广东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广东省的耕地资源和人均耕地总体上呈递减的趋势,其平均耕地补充系数为0.52,人地矛盾突出;其次分析广东省耕地变化空间差异,结果表明,除粤西的茂名市和云浮市为耕地增加外,其余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急剧减少,而基于GIS的耕地重心计算表明,广东全省耕地重心呈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丽娟  陆秋雨  
为探讨在中国粮食安全紧平衡态势下,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耦合关系,依据2003—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面板数据,在测度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揭示区域耕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中国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呈上升趋势,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速度更快。2)中国耕地与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良好耦合协调阶段,且空间差异显著,呈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3)中国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呈正空间自相关,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但集聚态势在增强与减弱间来回波动。4)中国耕地和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度主要集中在"高-高"和"低-低"集聚区,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比中东部强烈。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灌溉水及耕地耦合适配,制定有关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相关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冉   刘艳   孔涵   郑朋飞   覃文艺  
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对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与Shapley值分解对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成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上游地区高于下游地区,全流域均不断增加,且下游地区增速快于上游地区;(2)耦合协调度的Dagum基尼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区内差异不断缩小,区际差异不断扩大;(3)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显示,直接效应方面,产业升级和政府财政支出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负向影响;间接效应方面,人均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植被覆盖度有显著正向影响;(4)Shapley值分解显示,人均收入和植被覆盖度是导致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且其贡献率持续增大;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率总体保持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麦丽开·艾麦提  满苏尔·沙比提  张雪琪  
[目的]为了解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以此优化粮食生产系统的指导方式,提高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粮食产量,协调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并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的粮食安全保护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方法]文章运用熵值法,以粮食生产相关的“投入”指标为评价依据,利用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粮食产量,分析其耕地利用转型和粮食产量耦合关系时空变化。[结果]①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各县耕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大,并且区域时空格局差异明显,研究初期东北部地区的耕地利用程度强于西部地区,而2016年呈现出西南-中东部强,东北部弱的态势;从粮食产量方面来看,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粮食产量整体有所增长,空间分异特征较不明显;②耕地利用强度-粮食产量耦合类型时空演化特征明显,高耦合值区增加,低耦合区值逐年减少;从空间上看,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西部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越来越高。③耕地利用转型推动粮食生产格局不断演化,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在1990—2016年间呈现耦合度逐渐增加的趋势,耕地利用转型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粮食产量随着耕地利用转型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提高,耕地利用转型对粮食安全具有有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