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3)
2023(5955)
2022(4758)
2021(4620)
2020(4005)
2019(9090)
2018(9331)
2017(17133)
2016(9112)
2015(10517)
2014(10647)
2013(10277)
2012(9303)
2011(8097)
2010(8554)
2009(7661)
2008(7571)
2007(6979)
2006(5972)
2005(5347)
作者
(28655)
(23812)
(23632)
(22689)
(15438)
(11562)
(10738)
(9312)
(9009)
(8839)
(8257)
(8202)
(7849)
(7709)
(7405)
(7396)
(7228)
(7114)
(6929)
(6855)
(6020)
(5987)
(5917)
(5523)
(5470)
(5387)
(5356)
(5339)
(4965)
(4803)
学科
(38397)
经济(38379)
(29756)
管理(28688)
(24999)
企业(24999)
方法(21531)
数学(19589)
数学方法(19027)
技术(15552)
(10043)
中国(9350)
理论(8013)
技术管理(7837)
业经(7587)
(7549)
农业(7107)
(6688)
教学(6676)
(6116)
贸易(6111)
(5970)
地方(5773)
(5315)
(5114)
(4982)
银行(4971)
(4901)
环境(4788)
(4704)
机构
学院(132749)
大学(131504)
管理(53499)
(50007)
经济(48818)
理学(46119)
理学院(45675)
管理学(44354)
管理学院(44138)
研究(43709)
中国(31887)
科学(29631)
(28871)
(25119)
业大(23219)
(23132)
研究所(21178)
(20470)
中心(20341)
农业(20188)
(19921)
技术(19327)
北京(18169)
(16222)
财经(15974)
(15760)
(15751)
师范(15549)
工程(15363)
(15340)
基金
项目(92173)
科学(71342)
研究(64546)
基金(64174)
(57646)
国家(57263)
科学基金(48636)
(38737)
社会(37888)
社会科(36145)
社会科学(36136)
自然(33254)
基金项目(33064)
自然科(32592)
自然科学(32582)
自然科学基金(31943)
(31938)
教育(30666)
资助(27853)
编号(26051)
重点(21228)
(21040)
成果(20027)
创新(19808)
(19556)
(19291)
计划(18794)
课题(18506)
科技(18313)
科研(17436)
期刊
(53340)
经济(53340)
研究(33357)
中国(30662)
学报(22864)
(22838)
管理(21910)
科学(21369)
技术(19027)
教育(17419)
大学(17144)
农业(16609)
学学(16162)
(15820)
科技(11006)
技术经济(10057)
(10038)
统计(9368)
(9179)
(8393)
金融(8393)
业经(8135)
经济研究(8031)
(7774)
论坛(7774)
决策(7658)
财经(7476)
业大(7195)
图书(7110)
(6779)
共检索到196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春莲  任光俊  池忠志  郑家国  杨文钰  刘代银  陶诗顺  任万军  
针对四川水稻生产突出问题,通过品种优化和综合技术配套集成,分区构建了"四川盆地麦(油)茬杂交中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盆地丘陵杂交中稻抗逆稳产栽培技术模式"、"两熟制稻田水稻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三大主推技术模式,在项目区应用效果显著。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产量11 733.6 kg/hm2,连续3年超过11 550 kg/hm2的目标产量,并创造了12 802.65 kg/hm2的成都平原高产纪录。2004~2008年,项目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累计新增稻谷223 840万kg,新增产值35.61亿元,节支13.83亿元,新增效益49.44亿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青先国  王学华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统筹粮食增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中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迅速将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粮食增产能力,2004年,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联合启动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中标承担了该工程中的课题之一——“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介绍了2004年度技术集成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芳  
随机选取高职院校2019年级护理学专业的127例学生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63例,研究组64例。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育,研究组以PBL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对两组学生的实操考试与理论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并以匿名调查问卷形式统计分析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学采用PBL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研究组学生的实操考试成绩为(85.27±7.62)分,理论考试成绩为(86.49±5.27)分,对照组学生的实操考试成绩为(76.09±6.89)分,理论考试成绩为(77.18±4.92)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调查统计,研究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可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协作能力、掌握并应用知识能力、增强学习兴趣人数比例分别为(95.31%、90.63%、89.06%、93.75%),对照组分别为(71.43%、74.60%、69.84%、68.2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从而得出结论:将PBL教学模式应用教学方式中,可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并能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实操和理论考试成绩,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小强  姚传珍  
四川省技术市场发展模式初探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办公室周小强,姚传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了技术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资源通过技术市场配置。技术市场在物资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及其它生产要素市场中具有先导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宁林  王东辉  韦金辉  厉锋  胡文翠  蔡国尧  
对浙江东阳市30年来香榧早实丰产栽培生产实践的调查表明:香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早实丰产。当地已经形成5种模式:野生砧就地嫁接模式,野生砧异地嫁接模式,实生大苗多头嫁接模式,嫁接大苗工程造林模式和嫁接壮苗加强管理模式;提出了获得早实丰产的9项技术措施:坚持适地适树;选用早实品种;坚持壮苗浅栽;摘顶修枝整形;间种抚育管理;合理正确施肥;年年深挖促根;及时防治病虫;适时调控结实。该市现已建成约75 hm2早实丰产香榧试验园,年产榧蒲103 t,产生高达1 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形成"1444"校企合作模式,即"一个平台、四个零距离、四项共建、四种机制"。一个平台——四川航天职业教育联盟。学校加强与中国航天、四川国防军工所属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成立了四川航天职业教育联盟,联盟吸纳了80余家航天及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地方大中型企业的参与,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就业、技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按农业部部颁米质测定方法,分析了1618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的八项稻米品质性状指标。结果显示:(1)碾米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以中等类型品种为主;(2)蒸煮食用品质以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硬胶稠度、中等糊化温度的品种为主;(3)营养品质以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中等的品种为主。不同类型间存在差异,粳粘的糙米率和精米率高于籼粘,粳糯最低;粳粘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低于籼粘;粗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糯稻高于粘稻。在测试的粘稻中有不少品质优良的品种,如蛋白质含量≥13.1%,赖氨酸含量≥0.51%的,或兼有中-低直链淀粉、软胶稠度的,或直链淀粉特高的品种,可供开发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慧丽  王平  姚琳  毛建辉  卢代华  胡容平  吴江  龚学书  肖兰英  
为了明确杂糯间栽技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控制稻瘟病的效果,在四川省的叙永、资中、营山、蒲江、雅安5个不同的生态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杂糯间栽在不同生态区不同发病程度下对稻瘟病的控制作用不同。在发病较重的生态区(叙永,发病率86.46%,病指53.61),间栽糯稻发病程度与净栽糯稻无显著差异。在发病较轻的生态区(营山,发病率6.90%,病指1.08),部分间栽处理中糯稻发病程度极显著低于净栽。在叙永,杂糯间栽对感病糯稻叶瘟的控制效果在12%~26%,对颈瘟的效果为0;在发病较轻的雅安、营山,对叶瘟的控制效果最高达到46%~88%,对糯稻颈瘟控制效果的范围在11%~76%。总体来说,在发病较轻的生态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小龙  陈勇  王金华  周虹  邓飞  周伟  陶有凤  胡剑锋  陶诗顺  任万军  
针对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时效性偏差和多元推广主体联系不紧密,导致水稻机插秧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以机插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基础,构建"一站两主体三中心四协同"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统筹技术、资金、人才和利益等因素,缩短了技术研发、传输和应用的时间,提高了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时效性。科研单位、推广系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作构建交错式推广网络,形成2项四川省和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和1项地方标准,培育了一批农技研发人员、推广工作者和职业农民。2018—2020年核心示范片产量较2017年提高21.25%~34.39%,增收6 316.50~7 042.25元/hm~2;辐射示范带产量8 920~9 350kg/hm~2,增收4 871.44~4 968.20元/hm~2。该推广模式实现了机插秧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平衡,可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昌平  王景燕  龚伟  闫思宇  舒正悦  蔡煜  
【目的】了解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的培肥改土效应,以筛选出适宜的农林复合模式。【方法】对四川盆北地震重灾区8种农林复合模式(梨树+蕉藕(LSJO)、梨树+胡豆(LSHD)、梨树+油菜(LSYC)、梨树+红苕(LSHS)、核桃+蕉藕(HTJO)、核桃+魔芋(HTMY)、枇杷+大豆(PPDD)、枇杷+红苕(PPHS))和农地对照(CK)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模式的土壤抗蚀性、肥力和培肥改土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种农林复合模式与CK相比,土壤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通气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肖诗顺  张林  
贫困村互助资金这种新型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缓解了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推进了贫困村经济增长和贫困农户家庭收入增加,以经济为纽带促进了新型农村治理结构的构建。同时,扶贫互助社资金总额偏小,点多面宽、互助社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互助资金的监管,及时总结和交流经验,不断创新扶贫模式,适时调整相关的规章制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瑜  朱相成  钱浩宇  张楠  丁艳锋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稻田是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人为排放源之一,稻田甲烷减排对农业碳中和意义重大。稻田甲烷排放是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净效应,与水稻植株和农艺措施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重点论述水稻丰产条件下植株特性、农艺措施及两者互作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及机制。同时,本文还明确了我国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动态的主体模式,即排放高峰期在分蘖末期、拔节前甲烷排放占57%~66%。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未来应加强泌氧能力强的水稻品种选育,优化秸秆还田和前期水分管理技术,探索土壤微生物减排调控途径,实现水稻甲烷减排;同时,各区域应因地制宜采取合理农艺措施搭配,集成稻田丰产减排的技术新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巨关升  郑世锴  赵文忠  胡万库  刘永军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中温带地区进行的杨树大面积丰产栽培模式产业化开发的研究 ( 1 993~ 1 998)。结果表明 ,在较寒冷干旱的辽宁 2 0 0 0hm2 林地上 ,采用良种良法 ,使造林成活率达到 97%以上 ,保存率达到95 7% ,幼林树高年平均生长 2 6~ 3 .0m ,胸径年平均生长 2 2~ 3 7cm ,创造了国内杨树大面积高产纪录 ;林粮间作经济效益良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本文分析四川1988—1995年参加省区试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状况及发展趋势。1.“八·五”期间四川杂交水稻选育的新组合多,增产幅度大;2.不育系选育应以高配合力和易于制种、繁种为主攻方向;3.恢复系选育应具多样化,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恢复系群。在组合选配时,应根据不同不育系的特点确立选配方案,筛选最佳组合;4.四川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方向是:控制生育期在15O天内,保持株高105~115cm,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加日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