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8)
2023(10324)
2022(8495)
2021(8095)
2020(6594)
2019(14816)
2018(14835)
2017(26991)
2016(15258)
2015(16950)
2014(17131)
2013(16490)
2012(15053)
2011(13277)
2010(13603)
2009(12981)
2008(13101)
2007(11567)
2006(10437)
2005(9622)
作者
(41467)
(34891)
(34671)
(33390)
(22100)
(16695)
(15842)
(13294)
(13143)
(12642)
(11935)
(11709)
(11316)
(11307)
(11250)
(10455)
(10245)
(10166)
(9957)
(9927)
(8898)
(8578)
(8465)
(7946)
(7916)
(7795)
(7782)
(7713)
(7050)
(6986)
学科
(52928)
经济(52834)
管理(49747)
(43258)
(36956)
企业(36956)
(29601)
(20482)
中国(18208)
(17941)
方法(16780)
(15347)
(14483)
财务(14449)
财务管理(14402)
业经(14348)
地方(14292)
财政(13941)
数学(13892)
企业财务(13700)
数学方法(13698)
体制(12105)
(11999)
银行(11981)
(11360)
农业(11286)
(11138)
(11129)
(10919)
金融(10911)
机构
学院(205356)
大学(203630)
(81228)
经济(79337)
研究(72743)
管理(72585)
理学(61003)
理学院(60288)
管理学(59285)
管理学院(58885)
中国(56215)
(51248)
(43229)
科学(42403)
(37164)
财经(35477)
(33636)
(33109)
中心(32775)
研究所(32688)
(31853)
业大(27661)
(27646)
北京(27426)
师范(27337)
(26668)
(26093)
财经大学(25816)
农业(25424)
(25330)
基金
项目(131430)
科学(102395)
研究(101880)
基金(92274)
(79938)
国家(79211)
科学基金(66845)
社会(63771)
社会科(60177)
社会科学(60165)
(52556)
教育(48184)
基金项目(47992)
(43705)
编号(42605)
自然(40098)
自然科(39095)
自然科学(39083)
自然科学基金(38357)
成果(37735)
资助(36691)
课题(31568)
重点(30516)
(30498)
(29500)
(28997)
(28116)
(27744)
国家社会(26214)
项目编号(26156)
期刊
(100164)
经济(100164)
研究(69709)
中国(51830)
(46330)
(32256)
学报(31874)
教育(31472)
管理(29013)
科学(28119)
大学(24970)
学学(23344)
(22307)
金融(22307)
农业(20656)
财经(18879)
技术(17909)
(16231)
业经(15909)
经济研究(15709)
问题(12561)
会计(11682)
财会(11265)
(10804)
(10119)
职业(9949)
(9752)
(9518)
财政(9518)
改革(9202)
共检索到335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佩霞  梁茜  朱明熙  
一、以主体功能区基本框架为导向重新界定民族地区事权1.淡化民族地区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无论是从区位、人才、资本、产业基础等方面,四川省民族地区都不具优势,既有的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以及风光秀丽、民族风情的旅游资源。从我国政府职能转型与定位上看,党中央已多次明确要推动我国政府由"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化。与发达地区相比,地处偏远、不具产业发展优势的民族地区更强烈地要求较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第一,公平型财政体制是新一轮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制度源泉。围绕着公平与效率的论证关系,我们认为,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失衡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不期而遇,表明长期持续的效率型财政体制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增幅的下滑意味着"改革拐点"已经到来,重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企业和居民的收入提升"造血",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公平型财政体制将创造新的经济绩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基于1994年效率缺失的财政背景,效率型财政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梳理近20年来分税制改革的推进历程,客观审视分税制改革所带来的经济绩效,结果表明:分税制改革后,伴随着经济和财政总量的累积,体制改革的"效率"目标得到了良好地诠释,经济发展对体制负面效应的融合度渐进饱和,"效率"路径的惯性持续将降低中国分税制的经济公平绩效和公共福利。鉴于此,体制公平与效率面临重新的评价与权衡,公平型财政体制将是下一轮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在诉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新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要求,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职能作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出现“挑战”“风险”等词汇,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具有的高瞻远瞩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挑战的时代担当。近年来财政政策不仅缓释了财政风险,并立足全局配合化解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风险。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微观主体面临重大挑战时,财税政策要助力科技创新、带动社会投资,避免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失业率大幅攀升;同时要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群体差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倡厉行节约,以共享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发展中国家制度性话语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忠鹏  
四川文化体制改革长期以增量和运行机制层面的改革为主线,目前已开始向深水区推进。解决了改革的动力、改革的主体与程式、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主导性和文化多元性的统一等关键问题,四川文化体制改革就步入了康庄大道。改革就是试验错误的过程,改革的改革是改革题中应有之义。四川文化体制改革应在政府干预的界域、政府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与否的分际、自然垄断的改革、放松规制与引入规制的并举等方面实现突破。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朱锡平  陈英  唐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费短缺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拓宽教育经费渠道、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财政体系势在必行,并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中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立足中国国情,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探索和建立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体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强永昌  陶勇  
财政政策既是一国政府用以调节本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国外贸宏观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支出和收入手段的应用,不仅对本国与外贸活动有关的生产企业产生影响,也直接对外贸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完善和规范我国与外贸有关的财政体制,是实现我国外贸体制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在“大财政、小银行”的计划经济影响下,外贸宏观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被强化,行政性财政手段成为外贸宏观管理的重要杠杆,直接对外贸部门的活动产生影响,导致了外贸宏观管理行政化和微观经营的低效率。目前,随着我国“复关”目标的即将实现和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外贸财政支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余丽生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发展县域经济、理顺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省管县财政体制实施过程中也遇到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公平和效率、事权和财权的划分等方面的难题,直接影响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功能的发挥。面对地方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本文结合浙江实际,提出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县级财政调控功能等深化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应超  马海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丰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较为落后,具体表现为:一是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二是行政机构建设和财务管理与当地经济发展不一致;三是市场发育程度不完善,市场经济观念相对落后,延缓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为此建议如下:转变观念、遵循市场规律、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大力扶持和发展民营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强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实现精简、高效的"廉价政府"。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博  马万里  
财政体制改革应以事权优化配置为先导、以财权调整为经济基础、以转移支付协调为补充,实现整个财政体制改革的三方动态协调互动。现行财政体制改革应由"财力之维"转向"事权之维",进行路径转换和事权内外重构、事权纵向"归位"与事权横向分解,实现政府事权划分的内外清晰、上下分明与横向互动,最终达至政府事权划分的"横向到边"与"纵向到底"。对整个财政体制进行模式再造,包括"对下自主匹配"与"对上受控匹配"两种模式。更为根本的是对财政体制进行制度匹配,以良好的政治民主制度为基础,以完善的体制安排为核心,以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为保障,建立综合的财政体制支撑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勇  
财政是有"魂"的,财政的"魂"就是财政理念,财政的理念是财政的价值观,是财政的宗旨。财政理念对财政行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深刻地约束和推动着财政的进步。现代财政理念集中体现为"法治、民主、公共、效益"四种基本观念凝练现代财政理念应该寻找财政最核心的价值观念,财政的核心理念应该基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赵大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是当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总目标,为此,本文提出了构建以"辖区财政责任"为核心的分税分级财政的构想,即建立辖区财政体制。该体制是一种立体的分级模式,不同于注重本级财政的平面分级模式,更适合我国以"中央决策,地方执行"为基本特征的国家治理架构,也更有利于国家"五位一体"建设的全面贯彻落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欧林宏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来注重集权与分权,其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我国经过几次重大改革后,财政效率得到了提升,今后我国应该确立以财政效率为目标的改革战略,合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预算内外、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结合分税制和公共财政建设,以保障我国财政体制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