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2)
- 2023(12922)
- 2022(10645)
- 2021(9753)
- 2020(7730)
- 2019(17035)
- 2018(16286)
- 2017(30084)
- 2016(16417)
- 2015(17809)
- 2014(17238)
- 2013(17072)
- 2012(16154)
- 2011(14866)
- 2010(14880)
- 2009(13413)
- 2008(13095)
- 2007(11420)
- 2006(10349)
- 2005(9444)
- 学科
- 济(73894)
- 经济(73833)
- 管理(43652)
- 业(40081)
- 企(28643)
- 企业(28643)
- 地方(24246)
- 中国(23664)
- 方法(22895)
- 农(22184)
- 数学(19850)
- 数学方法(19691)
- 业经(17114)
- 农业(15797)
- 学(15603)
- 环境(13846)
- 地方经济(13775)
- 贸(13705)
- 贸易(13692)
- 财(13535)
- 易(13200)
- 发(12960)
- 融(12424)
- 金融(12423)
- 银(12141)
- 银行(12096)
- 制(11813)
- 行(11764)
- 技术(11123)
- 和(11064)
- 机构
- 学院(233477)
- 大学(230251)
- 济(95620)
- 经济(93710)
- 研究(89684)
- 管理(84254)
- 理学(72136)
- 理学院(71135)
- 管理学(69892)
- 管理学院(69457)
- 中国(66758)
- 科学(58022)
- 京(50332)
- 农(48238)
- 所(47234)
- 研究所(43283)
- 财(40974)
- 中心(39950)
- 业大(38549)
- 农业(38010)
- 江(35924)
- 范(33753)
- 师范(33310)
- 院(32670)
- 财经(32196)
- 北京(31977)
- 经(29336)
- 省(29108)
- 州(29026)
- 经济学(28760)
- 基金
- 项目(161828)
- 科学(126740)
- 基金(115433)
- 研究(114276)
- 家(104234)
- 国家(103332)
- 科学基金(86498)
- 社会(73561)
- 社会科(69764)
- 社会科学(69745)
- 省(65101)
- 基金项目(61633)
- 自然(56159)
- 划(55092)
- 自然科(54695)
- 自然科学(54677)
- 自然科学基金(53648)
- 教育(50622)
- 编号(45298)
- 资助(45113)
- 发(41660)
- 重点(37745)
- 成果(35109)
- 部(33938)
- 创(33907)
- 发展(32443)
- 课题(32299)
- 展(31943)
- 创新(31769)
- 计划(30968)
- 期刊
- 济(111425)
- 经济(111425)
- 研究(67550)
- 中国(51860)
- 农(44589)
- 学报(43132)
- 科学(38892)
- 大学(30774)
- 管理(30729)
- 农业(30704)
- 学学(29138)
- 财(28300)
- 教育(25690)
- 融(22822)
- 金融(22822)
- 业经(20302)
- 技术(18405)
- 经济研究(18367)
- 业(16725)
- 财经(15206)
- 资源(15020)
- 问题(14635)
- 经(13181)
- 科技(12507)
- 商业(11664)
- 版(11609)
- 图书(11587)
- 贸(11126)
- 业大(11116)
- 技术经济(10716)
共检索到358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立新 武征 周立波
为了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所在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运用遥感图像解译和GIS分析的方法,在拼块尺度和景观尺度构建区域景观格局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项目的实施主要集中于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天然草地的影响;拼块尺度上表现为景观比例的减少、拼块数量的增加、景观密度的降低、距离指数和分离度增大和平均拼块面积变小;景观尺度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的增加,景观优势度的降低。新增的建筑用地增加了原有景观的均匀性、连通性和异质性,但研究区域的生态功能和完整性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在生态系统调节范围内,林地和天然草地仍是所在区域的主要景观类型,仍能发挥其动态调控作用。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景观格局 梭罗沟 生态环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挽琼 郗爱华 冯明友 葛玉辉
四川秦巴山区位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米仓山褶皱推覆带和大巴山推覆构造带的交汇部位,经受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的锰、金、铅-锌、钼、铀、铜、石墨、磷和页岩气等矿产的储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墨和页岩气为该区的优势矿产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资源型产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倡导绿色开发,同时增强资源转型能力,积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四川秦巴山区的脱贫致富及绿色循环发展,这对于生态绿色转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石墨烯 页岩气 绿色开发 秦巴山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朱玉娣 郗爱华 葛玉辉 冯明友
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矿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在分析了研究区矿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川秦巴山区油气开发和固体矿产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结合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例研究,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的绿色循环开发策略与建议:完整的矿山环境法规是矿产资源绿色开发的根本保障;完善的规划和严格的环境评价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第一要务;推进矿山相关科学技术创新是提高矿产开发利用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唯一途径,最终使得四川秦巴山区矿业在促进经济腾飞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方乙 郗爱华 葛玉辉 冯明友
秦巴山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龙门山与大巴山地带,目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种46种,但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缺乏大型、超大型矿床。根据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分析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区块划分需要考虑的7项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了2个鼓励开发区、5个限制开发区和2个禁止开发区的划分,分析了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布局的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雷
本文着重从正面探讨我国40多年来区域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效应。主因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增长要素决定着我国东西部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矿业开发活动的专业化分工和发展加速了国家“核心-边缘”二元结构的演进进程;矿业开发对多数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当地资源基础(数量、质量和种类):富则强,贫则弱;矿业开发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贡献往往大于资源开发本身,这对发展中地区加强对外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在全部要素赋值中,4个正相关变量(能源消费、原材料加工工业固定资产、货运量和每千人医院床位拥有量)代表了我国工业化初期的区域发展的基本过程:即社会生产经济结构的转变极大地刺激了矿产资源的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叶青
该文在总结区域开发的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矿业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系统探讨县域煤炭资源开发演变历程,及煤炭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县域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开发均呈现倒"U"字型结构,受国家"关井压产"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煤炭市场压力、地区竞争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影响,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矿业经济比重持续下降,现阶段县域经济正由繁荣期向衰退期转变,促进黄陵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依托县域资源的综合优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优势再造、优势替代和优势互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建良
我国在矿产资源产品国际定价权问题上的教训表明,很多地方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战略上的错误,这种错误源于对矿产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矿产资源的价值包括了它的稀缺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等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价值组成部分。比照人们打理稀世珍宝的策略,我国现阶段要采取"富人经济"思想指导矿产资源开发。而这种开发战略的实施手段之一就是实行矿产资源价值补偿,保证矿产资源稀缺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正常体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雷
为完成预定的工业化发展目标,21世纪中国矿产资源的消费总量和结构将呈现持续增长和重大转变。从矿产资源持续开发的角度出发,中国不仅努力加强自身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而且也要努力进行资源开发的区域开发调整。考虑到有限的矿产资源基础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矿产资源持续开发的基本模式可以考虑为:结构改善+技术进步+资源国际化+环保意识增强。相应地,区域开发调整模式则为:充分开放东部,积极稳定中部,适度开发西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育填 刘婧 刘凯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因素的约束,生态限制开发区域人口产业集聚程度低,部分资源型地区随着资源枯竭和地域功能的转变,矿产资源产业逐步退出。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基于"推—拉"理论分析框架,探讨生态限制开发区域矿产资源产业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门头沟区的矿产资源产业在地区功能定位由"能源矿产基地"向"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转变、矿产资源枯竭导致开发成本高等推力因素,以及当地劳动力人口的就业安置等阻力因素的相互博弈的过程中逐渐退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矿产资源产业退出提供了重要保障。生态限制开发区域矿产资源产业退出是地域功能、产业特性和政府管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新华 谷树忠 王礼茂
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等。新疆是我国典型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与矿产资源开发相伴,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并不同程度地引发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矛盾。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研界定出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和当地居民。其次分析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资源利益和环境利益中,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中央政府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的资源利益,地方政府、资源开发企业和当地的居民重视的是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经济利益。第三通过建立指标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军印 赵国杰
本文从分析区域矿产资源最优耗竭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建立了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强约束因素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具体的数学评价模型,并就河北省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为合理规划和调整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矿产资源 最优耗竭度 强约束 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雪梅 张小雷 杜宏茹 曹建标
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论文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计量模型,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探讨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显示: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矿产资源开发与工业水平、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矿产资源开发指数每提高1%,工业化水平也相应地提高0.24%,城市化综合水平也相应地提高1.25%;而经济发展存在到矿产资源开发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矿产资源...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区域发展 城市化 新疆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婕
"十三五"要求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各类矿产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新的要求。攀枝花市作为西南部重要的冶金城市,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中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被划分为成熟型资源城市。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结合创新型城市理论及经验,探讨攀枝花市作为成熟型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通过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等方式,利用技术、人才、资源和设施等优势条件,实现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进而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并进一步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四个方面提出成熟型矿产资源城市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锡琴 曹羽茂 曾海
矿产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资源,外部性的存在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产生包括开发速度过快,开发过量,开发效能低下以及无法建立有效的开发补偿机制等问题,解决问题的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宏观调控,从外界作用抵消外部性的影响;二是完善市场,减少或避免外部性的出现。这样可以使资源开发更符合市场规律,提升开发有效性。
关键词:
外部性 矿产资源 开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丹辉 渠慎宁 李鹏飞
本文在对稀有矿产资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采用"环境优先策略分析法"(Environmental Priority Strategy Methodology,EPS),对六大类22种稀有矿产全寿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估。结果显示,在现有可得数据中,铂族金属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较大,石墨的环境影响最小。鉴于稀有矿产资源作为关键原材料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应加紧制定实施稀有矿产资源国家战略,积极应对稀有矿产资源领域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实现稀有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维护国家资源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