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0)
2023(7014)
2022(6130)
2021(5657)
2020(5016)
2019(11528)
2018(11342)
2017(21873)
2016(12290)
2015(13937)
2014(13682)
2013(13721)
2012(12995)
2011(11691)
2010(11942)
2009(11397)
2008(11563)
2007(10714)
2006(9122)
2005(7978)
作者
(36814)
(31132)
(31008)
(29474)
(19729)
(15123)
(14165)
(12096)
(11530)
(11149)
(10616)
(10321)
(9975)
(9953)
(9755)
(9720)
(9720)
(9121)
(9092)
(9052)
(7757)
(7606)
(7604)
(7073)
(7064)
(7015)
(6938)
(6932)
(6489)
(6348)
学科
(51349)
经济(51309)
(37267)
管理(36837)
(30760)
企业(30760)
方法(25433)
数学(22522)
数学方法(22313)
(14442)
技术(13535)
中国(12967)
(12881)
(11118)
地方(10562)
业经(10550)
(10023)
贸易(10019)
技术管理(9708)
(9700)
(9606)
农业(9441)
(8389)
银行(8360)
(7946)
(7876)
(7810)
金融(7807)
(7725)
财务(7709)
机构
大学(178183)
学院(177515)
(73704)
经济(72191)
管理(67949)
研究(60919)
理学(58513)
理学院(57862)
管理学(56825)
管理学院(56486)
中国(44795)
科学(38815)
(37235)
(35906)
(32985)
(32496)
业大(29718)
研究所(29633)
农业(28911)
中心(28184)
(27759)
财经(26182)
(23654)
北京(23077)
经济学(22929)
(22370)
师范(22135)
(21756)
(21048)
经济学院(20868)
基金
项目(117697)
科学(91366)
基金(83781)
研究(83771)
(74260)
国家(73665)
科学基金(61729)
社会(52284)
社会科(49535)
社会科学(49518)
(48182)
基金项目(44585)
自然(40192)
(40053)
自然科(39299)
自然科学(39285)
自然科学基金(38570)
教育(38415)
资助(33965)
编号(33782)
成果(27521)
(27204)
重点(27022)
(25939)
(25786)
创新(25716)
课题(23475)
计划(22928)
科研(22905)
(21622)
期刊
(78729)
经济(78729)
研究(49306)
中国(34798)
(32870)
学报(31422)
科学(27219)
(26439)
管理(24256)
大学(22610)
农业(22246)
学学(21382)
教育(17597)
技术(16237)
(15522)
金融(15522)
业经(13053)
(12958)
财经(12912)
经济研究(12690)
(11120)
问题(10662)
技术经济(10539)
科技(9709)
(9354)
统计(8992)
(8833)
商业(8671)
理论(8606)
图书(8505)
共检索到260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本文分析四川1988—1995年参加省区试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状况及发展趋势。1.“八·五”期间四川杂交水稻选育的新组合多,增产幅度大;2.不育系选育应以高配合力和易于制种、繁种为主攻方向;3.恢复系选育应具多样化,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恢复系群。在组合选配时,应根据不同不育系的特点确立选配方案,筛选最佳组合;4.四川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方向是:控制生育期在15O天内,保持株高105~115cm,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加日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帮  陈立云  刘国华  肖应辉  
培两优 5 0 0是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型好、再生能力强的培矮 6 4 S为母本 ,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穗大粒多、米质较好的优良品系 5 0 0为父本进行杂交 ,于 1995年育成的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种植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经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 :该组合头季比汕优 6 3生育期短 4 d,产量相当 ;再生季生育期比汕优 6 3长 7d,增产 1倍左右 ;两季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好、田间抗性较强 .2 0 0 2年 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建群  刘光春  任鄄胜  曾桂林  蒋天刚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太康  宋德明  王志  胡运高  王茂理  
本文着重分析了四川1990~1996年省区试的中籼迟熟参试组合及1990~1997年通过省级审定组合的产量水平、穗粒结构、生育期、抗病性、亲本的遗传背景等,对超高产育种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光华  唐梅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杨正林  李永红  
利用9个随机引物分析了近年来四川省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DNA杂合性。结果表明, 不同的引物揭示多态性的能力存在差异; 同一引物在不同的水稻组合间扩增的多态性也不一样。14个组合DNA杂合性变异较小, 分布于0.2283~0.3451之间。14个组合可以分为3类, 但经t检验表明, 13个组合与汕优63 无显著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德初  彭俊华  龙太康  刘明  吴凡  邵启明  吴元奇  
选取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在“八五”前期育成的一批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获得42个杂文组合(含3个对照)。1993年,在绵阳、成都、重庆和沪州作正规小区试验,鉴评杂交组合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杂交组合可划分为早、中、迟熟3组,各熟组内产量等10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地点工作效应,这三者的相对重要性因熟组和性状而别。多数组合主要性状表现出了明显的超标优势,在39个新组合中,比相应对照增产的组合有27个(占69.23%),其中21个(占53.85%)显著;表现高产稳产的早熟组合有早显A/201—2、早显A/明恢63、重六A/明恢63等9个;中熟组合有辐74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1577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密度对该品种的强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14.1、9.0和4.0万株/hm23种密度,结果3种密度下叶龄变化进度一致;密度为4.0万株/hm2的单株分蘖较前两种密度的多,最高苗时已达极显著水平;3种密度下每10 d增蘖数变化进度一致;密度为9.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较密度4.0万株/hm2的产量达极显著增产。可见在四川南部宜香1577适宜按9.0万株/hm2的密度进行强化栽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航  向珣朝  许顺菊  杨博文  王琦  张林  
选取新育成的水稻7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以及经典不育系冈46A进行杂交得到15个杂交组合,分析F1组合性状间的关系探究单株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计算出F1代产量的超亲优势,筛选39个与功能基因连锁紧密的SSR标记,来考察F1代各个性状关联的功能基因连锁标记的杂合率,并按照不同的方式建立模型并比较模型的可信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水稻单株产量主要受穗实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考虑千粒重、结实率、穗实粒数、有效穗4个性状的预测模型仅考虑穗实粒数及千粒重2个性状的预测模型参数可信度更高;由于四川地区年均日照时间短,有效穗数的提升对单株产量提升影响较小,在使用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时,不选择有效穗相关功能基因的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雪梅  冯慧  白玉莲  向芮琪  黄富  彭云良  
为指导四川抗稻瘟病品种选育和合理布局,在四川蒲江、雅安和江油对含20个不同抗稻瘟基因的25个单基因系以及134个以杂交稻为主的四川水稻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携带抗瘟基因Pi-km,Pi-kp,Pi-kh,Pi-z5或Pi-9(t)的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在各病圃抗性表现较优。134个品种中98.48%的品种在蒲江和叙永叶瘟表现为感病,63.43%的品种在雅安叶瘟表现为感病;在各病圃均得到颈瘟数据的126个品种中,至少在一个病圃抗颈瘟的有4个,其中D优202在叙永、蒲江和雅安病圃叶瘟和颈瘟均表现为抗或中抗,而在各病圃颈瘟均严重感病(9级)的有27个品种。D香287叶瘟阶段在叙永和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慧  杨成明  吴孝波  刘育生  彭云良  
利用与稻瘟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于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有重要意义。利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9、Pi-2、Pi-kh和Pi-km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52份(23份恢复系和29份不育系)杂交水稻亲本材料,结果表明:52份亲本材料中都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和Pi-2(Pi-Z5),6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m,5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h。32份抗源的检测结果表明:32份抗源中都不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9,12份含有Pi-2(Pi-Z5),3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m,6份可能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k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社萍  杨久  程在全  罗利军  刘国兰  刘晓利  张云  李华慧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以11个水稻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杂交配组,对F1组合单株产量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竞争优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受基因型加性遗传的作用较大(56.04%),产量优势由全部基因型方差引起的h2B占95.65%。恢复系对于杂种产量的影响较大(GCA=56.05%)且受栽培条件等环境的影响较小(4.3%)。有2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云R3>云R4>沪旱11A>云2A>云3A>云1A。以云3A和沪旱11A与云R3配制的组合单株产量均大于36.8 g(10 400 kg/hm2),竞争优势值均大于20.7%,株型好,分蘖力强,结实率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朱旭东  
1999年,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不育系T98A与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恢复系R259配组育成杂交晚稻新组合T优259.该组合全生育期110~115 d,产量7.5 t/hm2左右,主要稻米品质达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寒性强,适应性广,于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朱旭东  严秋平  
2001年,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不育系T98A与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恢复系R115配组,育成杂交晚稻新组合T优115.该组合全生育期112~114d,单位产量7.5t/hm2左右,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达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寒性强,适应性较广,于2006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德朗  罗孝和  徐庆国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1985年至 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 6 4S为母本 ,以新恢复系 5 5 9为父本 ,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 5 5 9.该组合参加 2 0 0 0至 2 0 0 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 ,平均产量 9.6t/hm2 ,比三系对照组合汕优 6 3增产 5 .3% ;全生育期 135 .4d ,比对照短 3.2d ;抗稻瘟病 ;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碾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 ,并易于制种 .2 0 0 2年 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锦芳  周贤琼  蒲晓斌  李浩杰  张启行  蒋梁材  
对四川省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代号B02,D04)及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显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在高产双低组合B02,D04及蜀杂6号中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其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贡献差异不显著.因为每角粒数变幅较小,所以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可作为四川双低、高产超级油菜育种工作重点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