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3)
- 2023(6742)
- 2022(5461)
- 2021(5329)
- 2020(4235)
- 2019(9386)
- 2018(9394)
- 2017(17120)
- 2016(9688)
- 2015(10864)
- 2014(10848)
- 2013(10721)
- 2012(10357)
- 2011(9370)
- 2010(9691)
- 2009(9104)
- 2008(9105)
- 2007(8729)
- 2006(8009)
- 2005(7143)
- 学科
- 农(48539)
- 济(42209)
- 经济(42167)
- 农业(32425)
- 业(31992)
- 管理(18937)
- 业经(16107)
- 中国(12958)
- 地方(12615)
- 农业经济(12362)
- 企(11120)
- 企业(11120)
- 方法(10858)
- 发(10506)
- 制(9766)
- 村(9509)
- 农村(9489)
- 数学(9121)
- 数学方法(8937)
- 发展(8916)
- 展(8905)
- 建设(8201)
- 土地(7944)
- 学(7941)
- 策(7594)
- 及其(7277)
- 体(7180)
- 劳(6989)
- 劳动(6985)
- 收入(6967)
- 机构
- 学院(136760)
- 大学(131023)
- 济(53853)
- 经济(52535)
- 研究(49329)
- 农(48873)
- 管理(48731)
- 理学(41200)
- 理学院(40744)
- 中国(40474)
- 管理学(39822)
- 管理学院(39586)
- 农业(36973)
- 科学(31067)
- 业大(29392)
- 京(28510)
- 所(25641)
- 中心(24896)
- 江(23676)
- 财(22844)
- 研究所(22810)
- 农业大学(22702)
- 省(20421)
- 范(19678)
- 师范(19494)
- 州(18565)
- 业(18012)
- 北京(17375)
- 发(16825)
- 经济管理(16636)
- 基金
- 项目(87090)
- 研究(67666)
- 科学(66984)
- 基金(59769)
- 家(52196)
- 国家(51539)
- 科学基金(42973)
- 社会(41613)
- 社会科(38672)
- 社会科学(38663)
- 省(37286)
- 基金项目(31981)
- 编号(30534)
- 教育(29506)
- 划(28884)
- 农(28634)
- 自然(25759)
- 自然科(25129)
- 自然科学(25126)
- 成果(24898)
- 自然科学基金(24624)
- 资助(23091)
- 发(20959)
- 课题(20752)
- 重点(19458)
- 部(18798)
- 创(17623)
- 性(17397)
- 发展(17237)
- 年(17163)
共检索到227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建皿
2011年以来,四川省巴中市财政部门安排资金3000万元,支持8个重点镇和12个中心村734个新农村聚居点建设,并引导各聚居点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对建房腾出的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合理使用和集中规模化经营,支持引导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杨 程红光 马宙宙 齐晔
农村聚居点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缺失或不当以及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两方面。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发达地区农村的此类公共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匮乏问题日益普遍。文章总结了这类问题的技术经济成因和制度成因,分析了大规模进行农村聚居点环境整治的必要条件,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的对策:明确县乡政府和村集体的事权,落实有关财权;按生产、生活、生态统筹的原则抓好规划;建立相关财政资金使用“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和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农村聚居点 公共服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泽勇
在山区农村还得有留守农民居住生活生产的条件下,山区农民聚居点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必要补充,山区农民建设住房等急需政策指导和配套措施鼓励,政府应该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制定比较长期的规划等切实推进山区聚居点建设。
关键词:
山区 聚居点 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欣 刘新亮 苏杨
本文通过中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发现,我国农村聚居点环境污染较严重,农村聚居点环境污染的制度成因既在于城乡二元制,也在于这类污染在防治上表现出的特殊性。为此,应明确县乡政府和村集体的事权,落实有关财权;按生产、生活、生态统筹的原则抓好规划;建立相关财政资金使用"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和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农村聚居点 公共服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柴剑峰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彝族聚居区农户受其特殊地理区位、文化场域、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生存状况、生活条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然而政府与社会投入多但效果不佳。如何改善该地区生计境遇,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喜德EJ村为调研对象,从农户生计的客观环境入手,通过系统地分析农户生产、生活、消费等基本活动以求反映农户生计状况;以生计资本为切入点探析农户生计困境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想为根、设施为先、产业为要、教育为本、金融为核、政策为基"六位一体"的生计策略,初步勾勒了彝区脱贫奔康可行的生计模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志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型农民,然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现象。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农村职教出现市场失灵的现状和原因,并结合四川巴中市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提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方向。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农村职业教育 市场需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超伦
四川巴中市民办职业教育“订单教育”模式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比较简易、快捷的有效方式。我们只要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大力扶持和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及其“订单教育”模式 ,那么 ,我们就会进一步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从而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订单教育”模式 “双重转化”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吕爱国
四川巴中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后发地区,也是曾经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滞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巴中革命老区的主要矛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城市面貌亟待改善,教育、养老等民生改善愿望强烈,而政府投入不足、资金匮乏一直是老区发展的瓶颈。为缓解政府投资压力,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巴中市从2015年开始,大胆探索创新项目投融资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胜蓝 王明卓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以整体部署。文章总结了四川省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效果,并总结了一些经验以供其他地区学习。
关键词:
四川省 新农村建设 认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底瑜
在新世纪,人类反贫困的客观形势要求"行政主导型"扶贫方式向"市场主导型"扶贫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个体赋权参与发展战略"转变。因此,笔者相信,中国的反贫困事业必然从对贫困对象个体救济的"救济式扶贫",经由对区域经济整体开发的"开发式扶贫",再向赋权贫困对象个体主动参与反贫困的"赋权参与式扶贫"的方向转变,"赋权参与式"反贫困战略应该成为新时期反贫困的主流方案。四川省巴中市近年来的推行"巴中新村"建设模式就是"赋权参与式"反贫困方式在旧的反贫困战略中的成功实践。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毅 杨治国 周颖
以巴中市的物流节点体系布局和建设为实证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巴中市物流系统布局存在的问题;然后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了物流需求量;最后提出了巴中市的物流节点体系布局,对物流节点的用地规模,投资规模等进行了实证探讨。
关键词:
物流节点 体系布局 物流园区 巴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熊长城 巩建权 范承 文琦鸿
巴中市地处四川盆周贫困山区,幅员12315平方公里,人口381万,其中农业人口317万,辖内各县(区)均是国定或省定贫困县,下辖188个乡镇,2325个行政村。区域经济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巴中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学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理应在农村产权改革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以金融支持农村产权改革的视角出发,作了一些探索性思考。
关键词:
金融 农村产权改革 思考 巴中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悦 张小莉 赵建皿 陈鹏飞 李松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略大转移,翻秦岭、越巴山,自通江两河口入川,建立了以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热土上,李先念、徐向前、王树声、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涌现了27位新中国第一代将军。12万人参加红军、4万余人牺牲,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近年来,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巴中,大力发扬红军精神,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打好财政精准扶贫攻坚战,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