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
2023(1057)
2022(846)
2021(922)
2020(751)
2019(1710)
2018(1522)
2017(2449)
2016(1551)
2015(1819)
2014(1696)
2013(1708)
2012(1608)
2011(1527)
2010(1512)
2009(1437)
2008(1481)
2007(1304)
2006(1145)
2005(967)
作者
(6371)
(5361)
(5345)
(5172)
(3515)
(2763)
(2431)
(2132)
(2072)
(2035)
(1974)
(1946)
(1918)
(1889)
(1831)
(1734)
(1646)
(1625)
(1610)
(1491)
(1456)
(1418)
(1353)
(1288)
(1199)
(1198)
(1188)
(1180)
(1179)
(1171)
学科
(4906)
经济(4901)
(3690)
(2795)
森林(2795)
(2788)
管理(2435)
(2151)
(1777)
业经(1730)
地方(1638)
生态(1621)
方法(1586)
数学(1390)
数学方法(1338)
农业(1324)
(1307)
企业(1307)
生态学(1214)
(1155)
土壤(1154)
中国(1072)
(791)
环境(746)
(731)
森林土壤(717)
(694)
地方经济(688)
产业(669)
理论(656)
机构
大学(22300)
学院(21981)
研究(11481)
科学(9473)
(8474)
中国(7507)
(7208)
业大(7054)
研究所(6805)
(6659)
经济(6479)
农业(6228)
林业(6208)
管理(6168)
(5970)
(5670)
(5138)
理学(5051)
理学院(4942)
管理学(4769)
管理学院(4723)
(4661)
(4620)
中心(4560)
实验(4426)
研究院(4219)
实验室(4144)
北京(4120)
农业大学(4014)
重点(3903)
基金
项目(17882)
(12305)
科学(12257)
国家(12251)
基金(11303)
研究(10314)
科学基金(8455)
(7625)
自然(6745)
(6623)
自然科(6518)
自然科学(6517)
自然科学基金(6372)
基金项目(5833)
科技(5511)
资助(5086)
计划(4929)
重点(4877)
社会(4621)
社会科(4313)
社会科学(4309)
(4166)
教育(4109)
专项(4079)
科研(4059)
(3473)
编号(3380)
(3265)
创新(3142)
课题(3121)
期刊
学报(8989)
(8268)
经济(8268)
科学(7183)
(7052)
林业(6633)
大学(6206)
学学(6093)
中国(4888)
研究(4764)
农业(4188)
(2874)
业大(2737)
科技(2448)
业经(2225)
教育(1998)
科技大(1979)
科技大学(1979)
管理(1844)
(1844)
(1834)
资源(1681)
(1643)
自然(1557)
农业大学(1433)
问题(1405)
农林(1380)
(1380)
技术(1378)
北京(1366)
共检索到35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茂松  张健  杨万勤  钟宇  
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四川省60个巨桉标准地养分限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巨桉人工林生长量受土壤交换性Ca、Mg,土壤速效P影响最大;而N、K、Mn等由于土壤中含量相对较为充足,限制作用较小;Fe、Cu、Zn等影响较小,但综合效应不可忽视.植物叶片Ca、Mg、P、Fe、B、N、Zn、Cu等是重要的养分含量指标,可作为养分供应和吸收状况的标志.在养分平衡关系中,N、Ca、Zn、Cu、P、Mn等与其他养分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加重要,表现为高N、Zn、Cu、Mn,低P、Ca有利于林分高、林分直径、林分蓄积等产量指标的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茂松  杨万勤  钟宇  张健  
采用相关分析和矢量诊断法对四川60块巨桉人工林标准地进行微量元素养分诊断。结果表明:1)5种微量元素中,Cu,Zn吸收量与林分蓄积显著相关;2)N,P,K等大中量养分吸收受多种微量元素供应量和吸收量的影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之间以及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关系,如Cu-K,Cu-Fe,Mn-N的促进作用,N-Zn,P-Zn,Ca-Zn,P-Fe,K-Fe,Mn-K以及Cu,Zn,Fe,Mn之间的相互拮抗作用;3)Cu在低海拔地区以过量毒害为主,高海拔地区以缺乏为主;Zn以稀释效应为主,极少数标准地缺乏受限;Fe含量地区变异较大,在土壤高pH值地区容易缺乏受限,土壤低pH值地区则容易过量毒...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臧国长  吴鹏飞  马祥庆  蔡丽平  林清锦  卢健  林德根  汪攀  
利用DRIS营养诊断法对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的营养平衡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PN含量最适比值为0.0975-0.1313,NK含量最适比值为0.7742-1.1736,PK含量最适比值为0.0901-0.1247.闽南尾巨桉人工林的营养平衡状态较差,N需求量最大,P需求量次之,K的需求量最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茂松  张健  钟宇  
以四川纳溪区巨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植物营养矢量诊断法,分析植物养分受限制状况、交互作用、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四川纳溪巨桉试验区以K为第1养分限制因子,P为第2限制因子,N不受限,B素缺乏,P对Ca、Mg存在拮抗作用,对B有促进作用。施肥效应可延续3年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德喜  陈辉  
通过对 8a生锥栗人工林叶片 5种营养元素的分析 ,运用DRIS诊断法对该树种的养分状况进行了诊断分析。根据林分现实产量的差异 ,划分 3种不同的产量类型 ,将每种类型产量和相应的叶片营养含量结合考虑 ,能够对锥栗人工林分养分的丰缺状况作出适宜的判断。以高产量类型作为最适值 ,诊断的结果是 :中产类型的N元素相对过量 ,K则相对不足 ;低产类型N、P含量明显不足 ,应予以补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在叶片中 5种主要养分元素测定和分析的基础上 ,首次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了综合指标诊断判别系统 ,对不同产量类型的锥栗人工林营养进行了判别诊断分析。当将产量水平划分为 2类时 ,采用 1维判别分析进行回判 ,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得到不同的正判率 ,高产类及 (中产 +低产 )类的划分所得到的正判率均为10 0 % ;而 (高产 +中产 )类及低产类的划分所得到的正判率分别为 88 33%和 86 6 7%。将产量划分为高、中、低 3类的情况下 ,用 1维判别进行回判的结果其正判率分别是 10 0 %、86 70 %和 83 33% ;用 2维判别进行回判 ,则正判率分别为 10 0 %、10 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福  俞元春  卢健  吴清金  林志鹏  梁国清  
对桉树人工林开展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施肥试验。采用最适浓度分析法研究叶片的N、P、K、Ca、Mg、B、Zn等主要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得出叶片养分浓度适宜范围。结果表明:N、P、K、Ca、Mg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9.097~24.984g/kg、0.803~1.132g/kg、20.514~30.566g/kg、0.951~2.843g/kg和0.929~1.663g/kg,微量元素Cu、Zn、B分别为5.313~7.043mg/kg、19.102~27.898mg/kg和9.979~12.899mg/kg。结果可为桉树缺素矫正和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世华  罗秦  刘学军  张福锁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二苯胺法快速诊断四川盆地小麦氮素营养状况的适用性,并采用该方法对农户进行了田间速测,指导农民追肥。试验结果表明,二苯胺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小麦氮素营养状况;多点速测结果还表明,由于氮肥投入不足或施肥不合理致使目前四川盆地许多土壤上小麦缺氮相当普遍,也相当严重;诊断结果用于指导调查地区小麦追肥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洋  张健  冯茂松  
研究四川洪雅县4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4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5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最低;4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32、86.90、67.72和66.37kg·hm-2,且N>K>Ca>Mg>P,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枝、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18.2%和36.1%,分解系数分别为0.176~0.214和0.383~0.445,半衰期分别为3~4年和1~2年,周转期分别为14~17年和6~8年。5种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Mg>Ca>K>N>...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淑仪  林书蓉  廖观荣  蓝佩玲  
对雷林1号桉叶片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诊断方法,用临界值法和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诊断雷林1号桉施肥“中试”区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叶片营养诊断的最佳采样时间是8月龄,其N、P、K临界浓度(g/kg)为 17.2、1.3、4.9,DRIS参数为 K/P、P/N和N/K。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程  欧阳林男  陈少雄  张维耀  陈沫  何沙娥  刘学锋  
[目的]探讨尾巨桉栽培区立地因子筛选及立地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立地选择特别是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栽培区7.5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设置40块样地,收集生长数据(树高、胸径、优势高)、气候因子(年日照时数)和地形因子(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数据,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研究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对样地进行生产力等级和立地类型划分。[结果]以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土壤养分等级、土壤质地、土壤密度和年日照时数8个立地因子与尾巨桉优势高建立数量化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6,达极显著水平(P<0.01);数量化模型中,海拔、土壤质地、坡向和年日照时数均与尾巨桉优势高极显著相关(P<0.05),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高产组最长,低产组最短,土壤粘粒含量表现为高产组高于中、低产组,海拔表现为高产组显著低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机质、全P、有效Mg和有效Cu含量均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效Mn含量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低产组。[结论]影响尾巨桉栽培区人工林生产力的主导立地因子为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尾巨桉在年日照时数较长、海拔较低以及土壤粘粒、有机质、全P、有效Cu、有效Mg和有效Mn含量较高的立地环境中生长更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钟安良  熊文愈  
1987至1988年在江西省枫树山林场浮东分场设置了代表5、10、20年生杉木林分和好、差立地条件的六块标准地,观测杉木叶绿素、精氨酸和氨态氮含量在不同林龄、立地条件及不同立木级间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动态。生长盛期各林龄之间叶绿素含量相差不大,初期和末期则有明显差异。生长盛期叶绿素含量远高于初期和末期,尤其是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各生育期不同林龄针叶叶绿素含量大多表现为好地高于差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为地上5、10和20年生优势木针叶叶绿素含量分别达2.50,2.24和2.14mg/gf.w。初期和第一、第二生长盛期杉木针叶叶绿素含量与针叶氮素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R值分别为0.86、0.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大平  何其轩  杨曾奖  龙友深  简新华  
对1.5~3.5年生巨尾桉扦插苗造林林分的生长、生物量增长、养分积累、凋落物量及其分解、林下植物生物量及养分积累和林分养分循环的调研结果表明,巨尾桉林木生长和生物量增长高峰期为2年生,3年生时开始下降。1.5,2.5和3.5年生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4.5,28.5和38.0t/hm2,林下植物地上部分生物分别为2.6、3.4和6.3t/hm2。林下植物地上部分的主要养分元素积累占20%~40%。林分凋落物年平均为5.6t/hm2,凋落物年失重率为55%,1年内凋落物中大部分养分元素已被分解释放,林分能较快地建立起养分循环体系。施N肥能较好地改善林分的N吸收和循环速率,如能施P肥也将会得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方  吕世凡  吕成群  黄宝灵  董必珍  
【目的】研究接种益生菌对巨尾桉人工林采伐剩余物生物量及养分归还影响,为林木合理施肥和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固氮菌N1、解钾菌40 K、解磷菌P13种菌株分别接种巨尾桉广林9组培苗。造林后,测定3.5年生林木的生长量和叶、枝、根、皮等采伐剩余物的数量以及N、P、K等养分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益生菌接种巨尾桉广林9号对林木生长、采伐剩余物数量和养分归还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接种40 K菌株的效果最好,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增长14.7%、23.9%和70.9%;采伐剩余物达到8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少英  冉江洪  林强  赵定全  
通过多年对四川省和重庆市人工林害鼠对林木危害的研究分析 ,林鼠对林木危害有 3个原因。(1)是对其栖息地干扰的一种反应 ;(2 )缺食、缺水和寻找越冬场所 ;(3)是鼠类在繁殖季节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而产生一种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