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7)
- 2023(10649)
- 2022(8717)
- 2021(7888)
- 2020(6505)
- 2019(14292)
- 2018(13850)
- 2017(24980)
- 2016(13980)
- 2015(16051)
- 2014(16112)
- 2013(15259)
- 2012(14005)
- 2011(12546)
- 2010(13149)
- 2009(12209)
- 2008(11222)
- 2007(10250)
- 2006(9269)
- 2005(8616)
- 学科
- 济(46611)
- 经济(46535)
- 管理(45605)
- 业(44126)
- 企(37812)
- 企业(37812)
- 融(26239)
- 金融(26237)
- 中国(24563)
- 银(23823)
- 银行(23802)
- 行(23073)
- 财(17849)
- 制(17804)
- 方法(17035)
- 技术(15935)
- 数学(14682)
- 数学方法(14463)
- 农(14335)
- 业经(13289)
- 理论(11984)
- 务(11917)
- 财务(11868)
- 财务管理(11845)
- 体(11509)
- 企业财务(11363)
- 地方(11315)
- 中国金融(11041)
- 农业(9979)
- 体制(9850)
- 机构
- 学院(191232)
- 大学(187351)
- 济(76236)
- 经济(74295)
- 管理(68019)
- 研究(64415)
- 理学(56967)
- 理学院(56377)
- 管理学(55368)
- 管理学院(55001)
- 中国(53933)
- 财(39725)
- 京(39236)
- 科学(35912)
- 所(32046)
- 中心(31460)
- 江(31316)
- 财经(30162)
- 农(28910)
- 研究所(28439)
- 经(27257)
- 技术(25769)
- 范(25601)
- 业大(25556)
- 师范(25336)
- 北京(25051)
- 州(24753)
- 经济学(24346)
- 院(23606)
- 财经大学(22370)
- 基金
- 项目(122808)
- 研究(96913)
- 科学(96568)
- 基金(85115)
- 家(72842)
- 国家(72171)
- 科学基金(61830)
- 社会(59512)
- 社会科(56526)
- 社会科学(56513)
- 省(51367)
- 教育(48774)
- 基金项目(44342)
- 划(42375)
- 编号(40781)
- 自然(37025)
- 自然科(36169)
- 自然科学(36162)
- 自然科学基金(35494)
- 资助(34289)
- 成果(33747)
- 课题(31075)
- 制(29213)
- 重点(29095)
- 创(27876)
- 部(27873)
- 发(27556)
- 创新(26114)
- 年(25891)
- 性(25630)
- 期刊
- 济(87927)
- 经济(87927)
- 研究(59738)
- 中国(51532)
- 教育(36015)
- 融(33240)
- 金融(33240)
- 财(33049)
- 管理(28202)
- 农(27639)
- 学报(26633)
- 技术(25586)
- 科学(24589)
- 大学(21350)
- 学学(19854)
- 农业(17702)
- 职业(15939)
- 财经(15843)
- 经(13618)
- 经济研究(12861)
- 业经(12539)
- 技术教育(11390)
- 职业技术(11390)
- 职业技术教育(11390)
- 坛(11324)
- 论坛(11324)
- 科技(10558)
- 问题(10180)
- 技术经济(10158)
- 业(9781)
共检索到312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制造业是人类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方式,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历史与实践证明,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其兴衰也印证着世界各个强国的兴衰交替。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对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这要求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构建全新的培养标准与培养路径。作为智能制造产业链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当前智能制造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链需求不一致、项目教学与岗位活动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准等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如秒 任宗强
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与学生能力结构的矛盾将更突出、学生职业发展诉求对职业教育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两方面挑战。对此,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需要从供给侧进行三大转变: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向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发展导向,从以技能教学为核心转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从面授教学方式转向人机协同的数字化学习方式。构建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确立以人为本、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智能制造特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式学习平台、以数字化情景方式强化创新能力。
关键词:
智能制造 职业教育 职业适应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季瑶娴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依赖于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且稳定的双师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重要的基础。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专业链、人才链与产教链"三链合一",建设校企双向交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机制,创新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之间在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建国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着眼于校企双主体深度融合路径的实践探索,提出"双主体、四融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即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促进企业主体的介入,在办学体制中努力达成管理融合、产教融合、科技融合、文化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管丹 黄一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过程的瓶颈之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探索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构建校企合作项目和协同实训平台,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长效机制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军队的强大,而军队的强大需要来自人民的拥护。"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中国军队自人民中来,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存,始终亲如一家,军民融合是应有之意。今年3月,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首次提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的强军梦,即需要高精尖的科技人才,也需要"大国工匠",更离不开"中国制造"的支撑。一直以来,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各级各类院校为军队建设发展和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永莲 周璇 王朔
职业教育作为与农村地区发展有紧密联系的教育主体,因其具有普惠性的特点,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在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精准扶贫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二者具有双向利益共生的关系。基于共生理论,文章构建了"智志双扶、双向受益"的精准扶贫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准扶贫实践为例,探讨职业院校在"双向并进"的指引下,围绕"双轮驱动",推动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清
将实训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密切联系起来,是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必然要求。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本专业培养对象的主要职业岗位面向、企业生产流程、行业及区域特征、产学研结合等外界因素,还要考虑学生规模、教学规律、技能训练、能力迁移等教育因素,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内部规划和设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金泉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坚持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在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探讨,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娜玲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国家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方向标,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确认与强调其作用与地位,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之路探索从未止步。文章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湘茶学院"茶叶营销(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为例,分析了校企股份合作方式、内容、具体举措,并运用数据对股份合作共培人才的成效进行剖析,以期对其他院校与专业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超阳 乔宇淇 马琳
围绕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有效构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生态,首先阐述了产教融合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然后从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课程与产业对接以及打造共享型产教融合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对深化产教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持续探索和创新在构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新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 改革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杰 周桂瑾 徐安林 王振华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方面存在的政策困境以及合作能力不强、合作层次不高等现实问题。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企业参与程度、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等方面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思路,并着重分析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探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具体举措和路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混合所有制 体制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伟萍 李敏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文章以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例,通过近七年探索和实践"产教融合"的"0.5+2+4"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由此得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启示。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培养模式 实践 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坤建 周红莉 李作为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和以产业为纽带以及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建立产业学院已成为四川、广东等地深入推进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重大战略举措。借鉴成功经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轻工行业,面向生活产业,确立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建设目标,通过资源整合重点成立与建设了轻化工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并瞄准世界500强企业下设多个产业学院,有效下放人财事权,促进跨界深度融合,增强了办学活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定向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区域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产教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践行校企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有效运行机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研究
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产教融合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与联想集团启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
市场营销专业“教产结合;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