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6)
2023(5427)
2022(4587)
2021(4250)
2020(3519)
2019(7825)
2018(7696)
2017(13865)
2016(7921)
2015(8759)
2014(8365)
2013(8319)
2012(8114)
2011(7495)
2010(7706)
2009(7007)
2008(7100)
2007(6405)
2006(5804)
2005(5306)
作者
(27465)
(23222)
(23131)
(21791)
(14755)
(11403)
(10282)
(8970)
(8935)
(8418)
(8149)
(7925)
(7779)
(7665)
(7493)
(7271)
(6968)
(6901)
(6885)
(6841)
(6058)
(5910)
(5756)
(5438)
(5343)
(5334)
(5188)
(5046)
(4905)
(4899)
学科
(28626)
经济(28586)
管理(17587)
(15674)
(11835)
企业(11835)
(10932)
方法(10846)
(9184)
数学(8970)
数学方法(8764)
中国(8045)
业经(6654)
地方(6405)
农业(6309)
(6137)
(5567)
(5361)
贸易(5357)
理论(5348)
(5148)
金融(5147)
(5146)
环境(4771)
(4503)
(4376)
银行(4338)
(4297)
(4212)
(4017)
机构
大学(119647)
学院(117554)
研究(50717)
(39807)
经济(38863)
科学(37077)
中国(35720)
管理(35232)
(32343)
理学(30073)
理学院(29484)
(29366)
管理学(28422)
管理学院(28235)
(27488)
研究所(27117)
农业(26178)
业大(23603)
中心(21105)
(18891)
(18399)
(18361)
(18004)
(17916)
师范(17686)
北京(17414)
科学院(16889)
农业大学(16546)
(16542)
实验(14770)
基金
项目(81997)
科学(62244)
基金(58446)
(56253)
国家(55855)
研究(52055)
科学基金(44123)
自然(32301)
(32290)
自然科(31494)
自然科学(31475)
自然科学基金(30907)
基金项目(30475)
社会(30248)
(29154)
社会科(28479)
社会科学(28465)
资助(24321)
教育(23754)
重点(20299)
编号(19234)
计划(18995)
(18168)
科技(17397)
(17071)
科研(16589)
成果(16400)
(16342)
创新(15490)
课题(15350)
期刊
(48097)
经济(48097)
研究(33355)
学报(31371)
(30490)
中国(25971)
科学(25885)
大学(21290)
农业(20623)
学学(20283)
管理(13440)
教育(13369)
(12806)
(11514)
(9704)
金融(9704)
业大(9300)
(8116)
技术(7950)
农业大学(7703)
经济研究(7549)
资源(7300)
业经(7270)
财经(7127)
林业(6499)
科技(6331)
中国农业(6227)
(6161)
问题(5911)
自然(5720)
共检索到181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崇浩  何险峰  刘富明  熊志强  
根据四川小麦赤霉病的监测资料及平行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条件,主要是小麦抽穗杨花期遭遇暖湿连阴雨天气。提出了四川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暖湿连阴雨天气标准,并分析了有利于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暖湿连阴雨天气在季节内和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年际间变化规律和大气环流背景,为小麦赤霉病的预测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伟  陈曦  邱坤  王蓓蓓  邓斌  姚卫平  
针对安徽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精度不高问题,基于安徽省中南部滁州、庐江、池州和宣城4个代表站历年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发育期及对应气象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基于雨日和雨量的综合降水指数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滁州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关键为始穗前5d至始穗后25d、庐江为始穗前8d至始穗后20d、池州为始穗前7d至始穗后24d、宣城为始穗前4d至始穗后24d。对建立的区域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和预测检验发现:滁州地区预测模型的拟合准确率和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6.8%和92.0%,庐江分别为87.6%和70.0%,池州分别为85.6%和88.0%,宣城分别为88.3%和84.0%。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区域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型可用于安徽省中南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清燕  罗江陶  郑建敏  万洪深  李式昭  杨漫宇  夏先全  蒲宗君  
【目的】旨在研究四川小麦抗赤霉病的基因资源,培育赤霉病综合抗性中抗以上的小麦品种。【方法】利用土表接种法鉴定出156份赤霉病达中抗水平的小麦品种或高代品系,通过已知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以及部分抗条锈病基因和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抗性基因的组成。【结果】经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在供试的156份赤霉病抗性材料中仅检测出2份材料(20引979和20间2506-10)分别含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和Fhb5。同时,检测出含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5、Yr15、Yr18、Yr26和YrAs2388的材料分别为4份、63份、9份、3份、14份,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6%、40.38%、5.77%、1.92%和8.97%。检测出含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材料44份,在供试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为28.21%。抗病基因的分布表明,122份供试材料含有至少1个抗病基因,其中6份材料含有条锈病和白粉病2种抗病基因,9个材料中聚合了2个抗条锈病基因,剩余的106份材料仅含有1个抗病基因。仅1份供试材料20间2506-10同时含有赤霉病、条锈病和白粉病3种抗病基因。【结论】四川小麦缺乏遗传背景明确的抗赤霉病资源,因此四川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在充分利用本地抗赤霉病资源的同时应加强引进已知抗源的资源加以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潮霞  田世民  马平  杨文香  李社增  刘大群  
以3株小麦赤霉菌(禾谷镰刀菌BDX4-5,BDX3-2,HwH4-5)的混合菌体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小麦赤霉菌的间接ELISA法。结果表明,小麦赤霉菌抗血清的效价为1∶640 000,灵敏度为0.005μg/mL。由ELISA法测定的结果可知,此抗体可以与镰刀菌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他供试的病原真菌的菌体蛋白呈阴性反应。对田间人工接种的小麦籽粒进行了ELISA定量测定,病菌的生物菌量与病害的发病程度相符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青梅  康振生  段双科  黄丽丽  
2001~2003年,对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前2,3 d和接种后2,3,5 d喷施三唑类杀菌剂,与接种未喷药对照相比,戊唑醇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6.47%~78.67%,籽粒中毒素含量减少64.19%~81.39%,增产10.81%~21.15%;羟菌唑可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减少74.64%~82.06%,籽粒中毒素含量减少42.43%~88.01%,增产11.01%~13.35%;大田示范试验中,处理区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比对照区平均减少91.92%;对照药剂多菌灵与利德隆对小麦赤霉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易科  佟汉文  朱展望  陈泠  邹娟  张宇庆  高春保  
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小麦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研究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对于解决小麦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赤霉病的抗性表现形式,将小麦赤霉病抗性分为五个大类,分别为抗侵入(type i)、抗扩展(type ii)、籽粒抗感染(type iii)、耐病性(typeⅣ)和抗毒素积累(type V)。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机理可以分为形态机制和生理机制,形态抗性机制是被动的,株高、抽穗期、花期长短、花药挤出程度、有芒无芒、穗长、穗密度、颖壳张开程度和穗部蜡质程度等形态特征均可能与赤霉病抗侵染特性有关。细胞学研究表明,病原菌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高建  沈杰  徐浩宇  
针对智能识别小麦赤霉病方法中分割患病麦穗图像效果不佳的问题,运用中值滤波方法对患赤霉病麦穗图像进行降噪预处理,采用基于阈值的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基于聚类的k-means算法在RGB、HSV和Lab颜色空间中对小麦扬花期到黄熟期感染赤霉病的麦穗图像进行分割,提取出麦穗的病害部分。采用试验田环境下扬花期到黄熟期200张患赤霉病的麦穗图像进行分割试验,结果表明: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化为Lab颜色空间并对a分量采用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进行分割的效果最佳,误分率仅有1.1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赵燕驹  马国良  徐雍皋  
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穗期多雨、气侯温暖的地区,中国以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发生最重。但近年来,以前仅零星发病的北方麦区赤霉病发生逐渐加重,在青海省,该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报告了采自青海省的赤霉病标样的鉴定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建华  李媛  廖华明  徐兴全  陈斌  
经大量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 四川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有三种情况:一是川西北盆缘完全越夏区, 初侵染源为当地越夏的子囊壳和紧邻高原春麦上的分生孢子及山区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 二是川南部分越夏区, 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主要来自800m 海拔以上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三是盆地中部非越夏区,初侵染源完全依赖盆地周缘秋苗上的分生孢子。2. 西北气流、西南气流和西北偏北气流是盆周缘菌源向盆地内扩散的重要途径。3. 四川白粉病流行激增期均在3 月中旬~4 月下旬。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云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长期开展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的鉴定圃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DY04.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通过灌根、穗部喷洒原菌液和穗部喷洒发酵液等3种施药方法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DY04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将该菌株灌根处理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率达58.43%;同时,小麦籽粒千粒重比对照增加8.83%,理论产量增加45.2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新  周明国  陆悦健  叶钟音  
198 6~ 2 0 0 1年 ,以 10 μg·mL-1多菌灵作为鉴别剂量 ,在PSA含药平板上监测了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和湖北省13个县市共 194 91个小麦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抗药性的群体分布与发展动态。结果表明 ,江浙沪地区的小麦赤霉病菌群体中存在着不同比例的抗药性菌株 ,湖北未发现抗药性。可控制抗药性群体发展的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 ,戊唑醇、咪鲜胺与多菌灵不具交互抗性 ,对赤霉病抗药和敏感菌株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这两种杀菌剂可阻止对多菌灵抗药病原群体的发展。作者认为戊唑醇和咪鲜胺作为多菌灵的替代药剂单独使用或与多菌灵混配使用 ,对于治理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晓静  陈楠  姚远  刘限  高增贵  
为了明确东北地区小麦赤霉病镰孢菌的种群组成及分布,分别从辽宁省沈阳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密山市、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呼伦贝尔市和通辽市等地区采集小麦赤霉病病样,经单孢分离纯化共得到118株镰孢菌,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采用基因组DNA的EF-1α序列分析技术进行了镰孢菌种类的辅助鉴定,确定属于7个种:禾谷镰孢菌为优势种,分离频率为64.41%,藤仓镰孢菌为次优势种,分离频率为18.64%;燕麦镰孢菌、尖孢镰孢菌、木贼镰孢菌、锐顶镰孢菌和轮枝镰孢菌的分离频率分别为5.08%,3.39%,3.39%,3.39%,1.70%。同时,在玉米成株期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镰孢菌可以侵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艳  刘亚辉  
将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单饱分离的纯培养菌系10个有效菌株,分别接种在12个小麦品种和宁夏主栽小麦品种永良4号上,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系间存在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对于不同品种其致病力不同,菌系和小麦品种间均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将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的70个单孢纯培养菌株接种在宁夏主栽品种永良4号上,结果显示中致病力菌株占41.4%,弱致病力菌株占40%,强致病力菌株占18.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凤仙  张忠山  张匀华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河南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情指数每增加1%.产量损失率约增加0.5%;病穗率每增加1.3%.病粒率约增加0.5%.根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制定出亩产300kg、350kg、400kg不同产量水平麦田的赤霉病防治指标.即病情指数(%)分别为2.3~2.7、1.9~2.3、1.6~2.0;病穗率(%)分别为11.7~12.3、11.2~11.7、10.9~11.4.在赤霉病严重发生年份,防治指标可适当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