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4)
2023(6944)
2022(5717)
2021(5142)
2020(4206)
2019(9522)
2018(9184)
2017(18091)
2016(9723)
2015(10742)
2014(10823)
2013(10747)
2012(10351)
2011(9725)
2010(10218)
2009(9640)
2008(9324)
2007(8556)
2006(8142)
2005(7413)
作者
(28604)
(24119)
(24026)
(23108)
(15711)
(11380)
(10802)
(9346)
(9257)
(8887)
(8677)
(8063)
(7929)
(7899)
(7790)
(7488)
(7038)
(7036)
(6901)
(6641)
(6314)
(5913)
(5789)
(5638)
(5585)
(5492)
(5112)
(5065)
(4967)
(4688)
学科
(62792)
经济(62753)
管理(26630)
(23187)
地方(18346)
(17415)
企业(17415)
方法(16523)
数学(14857)
数学方法(14684)
中国(13902)
(13591)
地方经济(12719)
(11881)
业经(10993)
(10143)
(9321)
农业(9210)
(9064)
(8172)
金融(8172)
环境(8142)
(7805)
贸易(7796)
及其(7759)
(7740)
银行(7737)
(7565)
(7480)
经济学(7386)
机构
学院(146191)
大学(143913)
(74599)
经济(73196)
研究(56957)
管理(53802)
理学(44850)
理学院(44364)
中国(44213)
管理学(43717)
管理学院(43437)
(33141)
科学(31697)
(30344)
(29109)
研究所(25993)
中心(25098)
财经(25061)
经济学(23803)
(23791)
(22576)
(22527)
经济学院(20973)
(20957)
北京(20197)
业大(19205)
(18862)
师范(18771)
(18313)
财经大学(18131)
基金
项目(88233)
科学(69412)
研究(66859)
基金(63218)
(54799)
国家(54352)
科学基金(45667)
社会(43685)
社会科(41436)
社会科学(41428)
(34249)
基金项目(31841)
教育(29254)
(28121)
自然(27401)
资助(26988)
自然科(26665)
自然科学(26660)
编号(26482)
自然科学基金(26176)
成果(22248)
(21338)
重点(20138)
课题(19542)
(19346)
国家社会(18119)
发展(17956)
(17692)
(17315)
(17242)
期刊
(95627)
经济(95627)
研究(51560)
中国(30115)
(24027)
管理(21736)
(20768)
科学(19633)
学报(18714)
(18535)
金融(18535)
经济研究(16054)
大学(14930)
学学(14358)
业经(14245)
农业(13394)
财经(13372)
技术(13085)
教育(12959)
问题(12133)
(11730)
(9513)
技术经济(9019)
国际(8563)
世界(8525)
经济问题(8136)
统计(7921)
林业(7235)
改革(7228)
(7228)
共检索到243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建平  
四川天然林禁伐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给川西三州 (即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地区财政和森工、林农带来了相当的消极影响。这主要在于 :一方面相关地方性法规还存在某些不足 ,没有为相应的经济政策配套留下接口 ;另一方面 ,退耕还林还草缺乏经济政策的配套与长期支持 ,生态禁———退模式带来的经济政策的系统化和配套化暂付阙如。因此 ,提出防止减收和返贫经济对策 ,以及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基金和产业扶持政策有效衔接的相关建议 ,使之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 ,就具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甘超华  马礼  南秋菊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重建的切入点,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特征、政策安排、协调机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区域粮食适度自给定位、部门协调机制创新、产权制度改革、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适度生态移民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进行政策优化调控的主要途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国阶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禁伐具有长远的生态意义 ,对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也有积极作用。但同时给这些地区带来新的挑战 :天然林禁伐区财政收入减少 ,GDP增长速度减慢 ,居民收入降低 ,以木材运输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萎缩 ,劳动就业压力加大 ;退耕还林区粮食产量减少 ,农民生活受影响。当前 ,在两大工程过程中 ,出现虚报退耕面积和造林成果数字 ,一刀切 ,重视经济林、轻视生态林 ,林种和种植结构雷同 ,林区欠帐无法偿还 ,地方资金不配套 ,退耕后农业不知如何发展等问题。为此 ,笔者建议 :退耕和“天禁”与区域脱贫、社区建设相结合 ;坚持因地制宜、分生态类型区实施 ;坚持实事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存建  冯凉  徐育建  程熙  贾月江  
首先,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数字高程模型、坡度、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植被指数、降雨、温度、植被分区、土壤类型和行政区、水体缓冲区、聚落缓冲区等栅格GIS数据库。其次,将旱地数据分别与坡度、土壤侵蚀、植被指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水体缓冲区和聚落缓冲区等栅格指标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再次,利用各指标构建了基于ARCGIS的一、二级退耕决策模型及其空间复合模型,并得到一、二级退耕面积分别为724 495hm2和333 085hm2。然后,利用温度和降雨指标数据构建了基于ARCGIS的还林还草决策模型,并得到一、二级还林的面积分别为702 362hm2和331 357hm2,还草的面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晓鸣  甘庭宇  李晟之  罗虹  
本文以对四川省天全县10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追踪调查为基本依据,重点分析实施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的实际生存状况及其对该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农户参与机制不健全、补偿机制存在缺陷、地方政府缺乏制度激励,是当前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本文强调,当前一段时期是决定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性时期,其中相关后续性政策能不能及时到位,是关键中的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吴铀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万山  廖卫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时民  
截至2005年底,国家累计安排退耕还林900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400万hm2,中央财政已投入1030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国1870个县、3200万农户、1.23亿农民。调研表明,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发挥工程已逐渐显现的生态功能,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计,应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政策,区别对待,分别实行继续补助、延长年限、不再补助、产业扶持等政策,建立促进区域发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庞淼  
从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出发,按实施年度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四阶段论,对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延引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工程带给社区农户的经济、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认为生态服务补偿、产权界定等政策难点将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形成挑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庞淼  
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已进入后退耕还林时期,主要目标是维护第一阶段生态建设成果,继续激发生态服务提供者——农户的积极性。农户对退耕林木拥有的权利决定着未来政策的延续与变化,集体林林权改革对后退耕还林时期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为退耕还林工程将来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国家公益建设生态补偿和农户个人商品林经营利用模式或许是解决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问题的一个思路,以最终实现国家要生态,林农得实惠的双赢局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杨小军  徐晋涛  
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家庭基本特征及其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定量分析;阐明了补贴政策存在缺陷、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生态工程为政府主导型、科技投入不足等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从建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林权制度、积极构建监督机制等方面对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进行研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文清  张俊飚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退耕还林过程中现行政策执行的内在偏差,并分析出导致执行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退耕还林与退耕农户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即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外部经济利益与农户利益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相关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