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7)
2023(6145)
2022(5513)
2021(5109)
2020(4786)
2019(11041)
2018(11022)
2017(21318)
2016(12469)
2015(14374)
2014(14777)
2013(14784)
2012(14244)
2011(12763)
2010(13075)
2009(12298)
2008(12504)
2007(11549)
2006(9891)
2005(8775)
作者
(38520)
(32512)
(32422)
(31018)
(20860)
(15861)
(15118)
(12752)
(12280)
(11868)
(11086)
(11004)
(10482)
(10468)
(10425)
(10362)
(10226)
(9546)
(9545)
(9503)
(8284)
(8191)
(8060)
(7475)
(7410)
(7389)
(7312)
(7307)
(6755)
(6750)
学科
(51592)
经济(51533)
管理(30643)
(30127)
方法(25569)
(23071)
企业(23071)
数学(22742)
数学方法(22495)
(14745)
(12802)
中国(12657)
(12563)
地方(11090)
(10005)
贸易(10003)
(9676)
农业(9551)
业经(9197)
(9192)
(8258)
(8253)
金融(8250)
(8157)
银行(8125)
理论(7943)
(7706)
(7616)
财务(7591)
财务管理(7567)
机构
大学(183702)
学院(182263)
(72584)
经济(70922)
管理(65778)
研究(65763)
理学(56175)
理学院(55476)
管理学(54315)
管理学院(53976)
中国(47848)
科学(42862)
(39659)
(39322)
(36263)
(33196)
研究所(33113)
农业(31825)
业大(31634)
中心(30121)
(28761)
财经(26275)
北京(25083)
(24441)
师范(24144)
(23619)
(22836)
(22644)
经济学(22383)
(21143)
基金
项目(119096)
科学(90354)
研究(84614)
基金(82665)
(73764)
国家(73162)
科学基金(59638)
社会(50066)
(48311)
社会科(47300)
社会科学(47283)
基金项目(43817)
(40826)
教育(39982)
自然(39154)
自然科(38207)
自然科学(38194)
自然科学基金(37485)
编号(35417)
资助(35016)
成果(29938)
重点(27849)
(26477)
(26203)
课题(25421)
(24113)
计划(23543)
科研(23297)
创新(22663)
大学(21790)
期刊
(78213)
经济(78213)
研究(50931)
(35715)
中国(35278)
学报(34255)
科学(28306)
(26569)
农业(24450)
大学(24278)
学学(22847)
管理(20999)
教育(20707)
技术(16261)
(15594)
金融(15594)
(14208)
财经(12548)
业经(12269)
经济研究(12219)
问题(10941)
(10756)
(10030)
统计(9960)
技术经济(9223)
图书(9172)
业大(8967)
(8850)
理论(8770)
(8591)
共检索到270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李勤修  吕建群  陈林  戴怀根  岑烬  
本文通过对150份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的SSR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了2个不同的类群,即南亚品种类群和四川品种类群,并对此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南亚品种类群中,有31.5%的品种来自四川区域;同样在四川品种类群中,有12.8%的品种来自南亚区域。②在15个农艺性状中,南亚品种类群有4个性状(有穗数、粒长、粒型长宽比和糙米率)的平均值大于四川品种类群;有11个性状(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播抽期、粒宽和单株产量)的平均值小于四川品种类群。③2个类群农艺性状的共同特点是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相同,均为粒数因子;它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李勤修  吕建群  陈林  
本文通过对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进行聚类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构成两个不同生态区水稻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粒数因子、粒长因子、籽粒因子、生育因子和糙米因子,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85.05%;②品种聚类结果与来自不同地域自然形成的品种生态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四川品种为主构成的类群Ⅰ,有23.1%的品种来自南亚区域;同样,以南亚品种为主构成的类群Ⅱ,也有14.8%品种来自四川区域;③在15个农艺性状中,除有效穗是类群Ⅱ大于类群Ⅰ以外,其它14个性状均为类群Ⅰ大于类群Ⅱ;④群类Ⅰ和类群Ⅱ的不同特点是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不同,前者为粒长因子,后者为实粒数因子;而它们的共同之点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吕建群  陈林  岑烬  戴怀根  
本研究将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与四川及南亚的3个主要不育系进行杂交配组,通过其F1的农艺性状主成分聚类、对比分析和F1产量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①在类群Ⅰ中,四川区域的亲本占71.4%,类群Ⅱ中,南亚品种占63.4%。②四种分类方法中都聚在同一类的品种:类群Ⅰ有24个品种,全部来自四川区域;类群Ⅱ有17个品种,只有一个(DH1)是来自四川区域,其它16个均来自南亚区域。它们的特征特性能反映出两个类群的基本特点。③类群Ⅰ的性状均值有10个大于类群Ⅱ,有5个小于类群Ⅱ。④两个类群的共同特点是:第一、第二主成分分量中,穗粒数和谷粒长宽比都起主导作用。不同之点是:群类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李勤修  吕建群  陈林  
本文通过对以四川地区为主的水稻恢复系和以印度为主的南亚水稻恢复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川品种的个体生长势大于南亚品种;②两大区域水稻品种多数农艺性状的频率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南亚品种性状的分布曲线变化要多样些,水稻资源要丰富些;③主成分分析,两大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在第一主成分值和第二主成分中,同样贡献巨大的分别是粒数因子和穗长。不同之处是四川品种的第一主成分值由粒型因子(粒长和谷粒长宽比)的贡献十分突出,而南亚品种则不明显;第二主成分值中,四川品种的剑叶长占了各分量的第一位,而南亚品种则是粒长分量占了第一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庆宁  吕建群  陈林  曾宪平  
本文对四川及南亚2个水稻类群的10个代表品种及45个双列杂交F1组合(按Griffing方法2设计)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①LH130,R2539和S6297,CH047,MH77是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的亲本,在多个性状上有突出的贡献,并且在性状分布上四川及南亚2个品种类群的一般配合力有明显的互补性;②双亲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2个品种类群的杂种优势明显;③在11个农艺性状中,广义遗传力(hB2)较高的有千粒重、粒长、播抽期、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狭义遗传力(hN2)较高的有粒长、株高、播抽期、每穗总粒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对四川及南亚2个水稻类群的10个代表品种的45个双列杂交F1组合(按GriFFinG方法 2设计)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1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的F1优势较大,亲本对其F1的贡献也较大;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次之;株高、穗长、粒宽较小;2在12个农艺性状的66组相关系数中,正相关达显著水平以上的有17组,占25.8%,负相关达显著水平以上的有8组,占12.1%。与每穗实粒数相关的11个性状中,有8个相关系数达到显著以上水平,与单株穗数相关显著的4个性状全为负相关;3构成和影响这45个F1的主要因子是穗部因子、籽粒因子和产量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30.39%、32.24%和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亚玲   付忠举   李雪   孙宇佳   赵羽涵   顾欣怡   王艳霞   靳学慧   吴伟怀   华丽霞  
【目的】明确中国黑龙江、四川和海南省稻作区水稻穗腐病病原种类及优势致病菌,为水稻穗腐病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在黑龙江、四川和海南省的13个水稻主要生产区采集水稻穗腐病样品,通过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法,共分离纯化到568个菌株,对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及科赫氏法则验证,明确13个水稻主要生产区穗腐病病原菌种类,分析其优势菌株及致病特征。【结果】黑龙江省水稻穗腐病病原有弯孢菌属、链格孢属和镰孢菌属3类,分别占总病原菌数的1.10%、83.43%和15.47%,链格孢属为该省份的优势菌种。海南省水稻穗腐病病原有弯孢菌属、镰孢菌属、黑孢霉属、毛色二孢属及蠕孢菌属5类,分别占总病原菌数的1.62%、89.47%、0.81%、1.62%和6.48%,镰孢菌属为该省份的优势菌种。四川省水稻穗腐病病原有弯孢菌属、链格孢属、镰孢菌属、黑孢霉属、蠕孢菌属5类,分别占总病原菌数的23.57%、13.47%、22.86%、16.43%和23.57%,无优势菌种。根据分生孢子及菌落形态差异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3个菌株,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及科赫氏法则验证,明确了水稻穗腐病的致病菌有弯孢菌属的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链格孢属的细交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链格孢(A. alternata)、芸薹链格孢(A. brassicae),镰孢菌属的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新知镰孢(F. andiyazi)、木贼镰孢(F. equiseti)、变红镰孢(F. incarnatum)、厚垣镰孢(F. chlamydosporum),黑孢霉属的稻黑孢(Nigrospora oryzae)、球黑孢霉(N. sphaerica),毛色二孢属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及蠕孢菌属的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分别于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接种穗腐病致病菌,发现无论是粳稻还是籼稻品种,海南省致病菌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接种后平均病情指数均高于孕穗期接种的平均病情指数;黑龙江和四川省的致病菌在抽穗扬花期接种的平均病情指数略低于孕穗期接种的平均病情指数。【结论】中国黑龙江、四川和海南省稻作区水稻穗腐病致病菌具有多样性,黑龙江省以链格孢属为优势菌种,海南省以镰孢菌属为优势菌种,四川省优势菌种不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本文分析四川1988—1995年参加省区试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状况及发展趋势。1.“八·五”期间四川杂交水稻选育的新组合多,增产幅度大;2.不育系选育应以高配合力和易于制种、繁种为主攻方向;3.恢复系选育应具多样化,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恢复系群。在组合选配时,应根据不同不育系的特点确立选配方案,筛选最佳组合;4.四川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方向是:控制生育期在15O天内,保持株高105~115cm,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加日产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  陈春燕  唐莎  刘宗敏  雷波  
分析了国内外水稻育种的进展,从水稻生产、育种成果、水稻品质、科研力量等几个方面就四川省与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四川省水稻育种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四川省水稻育种发展态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任光俊  张翅  
对296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对野败雄性不育细胞质的育性恢复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川地方稻种资源中存在有强恢资源,但比例仅占1.35%,也有相当部分资源具高恢力(3.04%),而大部分地方品种属保持类(44.59%)。利用地方恢复资源的首要问题是降低株高,还讨论了高恢材料的利用问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何芳  吕建群  
对四川2001~2010年审定的131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的农艺与米质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相关分析认为。结果表明,表现比较活跃和对典型相关变量贡献相对较大的农艺性状主要有千粒重、穗着粒数和穗长,而米质性状中则主要是粒型(粒长、长宽比)、垩白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这说明产量构成因素(千粒重、穗着粒数、穗长)以及粒型(粒长、长宽比)和垩白米率是构成四川杂交水稻农艺和品质性状之间的主要关联性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艺  秦宁生  卢杰  李金建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已发生的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水稻生产的影响。应用1981-2009年四川盆地22个站点的水稻观测数据及与其对应的气象观测数据,对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日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与水稻空壳率、秕谷率和千粒重建立统计回归关系,分析气象要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盆西平原区(Ⅰ)空壳率随抽穗扬花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拔节孕穗期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抽穗扬花期和灌浆乳熟期平均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减少;盆中浅丘区(Ⅱ)秕谷率随乳熟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盆南丘陵区(Ⅲ)空壳率随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的升高而增加,千粒重随平均最高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玉芳  刘琰琰  赵艺  郭翔  周雪惠  王明田  
水稻是中国和四川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气候变化已对其产量及构成要素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间气候因子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能为水稻灾损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在水稻分区及分生育期的基础上,选取了四川省2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和2个农业气象试验站33年的水稻生育期及产量构成要素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从较微观的层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省大部区域水稻空壳率与孕穗到抽穗期温度、降水量成负相关;穗粒数与孕穗到抽穗期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成正相关;千粒重与抽穗到成熟期温度成负相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冬梅  刘智  唐殊  汪雪梅  
本文以四川省水稻主产区40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购和使用水稻新品种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水稻产量、出售水稻的数量、农技员推广和亲戚朋友的购种行为对农户选择水稻新品种具有正向影响;目前的种植业收入对农户选种具有负向影响;农户以往的种植习惯、土壤特性、媒体广告宣传、种子公司推荐和农户年龄对其使用新品种的意愿有正向或负向影响,但是不同地区影响程度不一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按农业部部颁米质测定方法,分析了1618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的八项稻米品质性状指标。结果显示:(1)碾米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以中等类型品种为主;(2)蒸煮食用品质以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硬胶稠度、中等糊化温度的品种为主;(3)营养品质以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中等的品种为主。不同类型间存在差异,粳粘的糙米率和精米率高于籼粘,粳糯最低;粳粘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低于籼粘;粗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糯稻高于粘稻。在测试的粘稻中有不少品质优良的品种,如蛋白质含量≥13.1%,赖氨酸含量≥0.51%的,或兼有中-低直链淀粉、软胶稠度的,或直链淀粉特高的品种,可供开发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