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8)
- 2023(6337)
- 2022(5305)
- 2021(4694)
- 2020(3608)
- 2019(8369)
- 2018(8098)
- 2017(14586)
- 2016(8110)
- 2015(9069)
- 2014(9119)
- 2013(9252)
- 2012(9236)
- 2011(8671)
- 2010(8969)
- 2009(8162)
- 2008(8026)
- 2007(7243)
- 2006(6739)
- 2005(6426)
- 学科
- 济(40059)
- 经济(40024)
- 业(18729)
- 管理(17627)
- 地方(17071)
- 中国(15810)
- 农(12827)
- 企(12464)
- 企业(12464)
- 业经(10278)
- 地方经济(9695)
- 农业(9098)
- 发(8875)
- 方法(8468)
- 融(8311)
- 金融(8310)
- 学(8263)
- 制(8175)
- 银(7968)
- 银行(7949)
- 教育(7833)
- 行(7826)
- 数学(6817)
- 数学方法(6755)
- 环境(6719)
- 发展(6634)
- 展(6614)
- 贸(6379)
- 贸易(6367)
- 技术(6178)
- 机构
- 学院(118630)
- 大学(118092)
- 研究(51651)
- 济(48375)
- 经济(47061)
- 管理(38571)
- 中国(37400)
- 理学(31310)
- 科学(31251)
- 理学院(30831)
- 管理学(30223)
- 管理学院(30000)
- 京(27567)
- 所(27216)
- 农(25341)
- 研究所(24330)
- 中心(22061)
- 财(21768)
- 江(20669)
- 农业(19528)
- 院(18943)
- 范(18906)
- 师范(18675)
- 业大(18418)
- 省(18388)
- 北京(18351)
- 州(16854)
- 财经(15867)
- 科学院(15389)
- 师范大学(14863)
- 基金
- 项目(73148)
- 科学(56193)
- 研究(55191)
- 基金(49164)
- 家(43431)
- 国家(42993)
- 科学基金(35252)
- 社会(33191)
- 社会科(31410)
- 社会科学(31407)
- 省(31237)
- 划(25721)
- 教育(25211)
- 基金项目(25075)
- 发(23018)
- 编号(22935)
- 自然(21262)
- 自然科(20726)
- 自然科学(20721)
- 自然科学基金(20312)
- 资助(20101)
- 成果(19485)
- 发展(18623)
- 展(18275)
- 课题(18191)
- 重点(17406)
- 创(15303)
- 部(14975)
- 年(14384)
- 创新(14340)
共检索到208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金凤 刘小红 汪浩宇 刘小琴 王志坚
为探讨四川华鳊血细胞的组成类型及其血细胞发生过程,研究其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实验采用Wright-Giemsa染液对其外周血涂片以及血细胞发生相关的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的印片进行染色,观察并统计各类血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数量组成。结果显示,四川华鳊的外周血液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红细胞是主要类群。白细胞有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等类型,其中淋巴细胞占比最高,达65.79%±0.10%,为主要类群;其次是血栓细胞,占16.76%±0.07%;再次为嗜中性粒细胞,占13.92%±0.09%;单核细胞含量最少,仅有3.33%±0.01%。四川华鳊的血细胞发生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发育历程均可分为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和成熟阶段,其中红细胞的幼稚阶段包括早、晚2个时期,而粒细胞的幼稚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各造血器官中,头肾和体肾是主要的血细胞发生场所,脾脏也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但肝脏仅具有淋巴细胞的生成功能。幼稚阶段的各类血细胞会迁移至肝脏等器官进行发育和成熟。本研究为长江特有鱼类四川华鳊进一步开展在免疫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实现其科学化人工养殖和健康评估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四川华鳊 血细胞 血细胞发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尹敏 解崇友 金丽 王志坚
对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精子发生过程进行了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在四川华鳊精子发生过程中,生精细胞嗜碱性逐渐增强,细胞体积渐小;精原细胞可分为两种,二者在显微及超微结构上均有明显区别;从精原细胞分裂开始就出现胞质不完全分裂,相邻细胞通过细胞质桥连接,并在精子细胞变态中后期消失;初级精母细胞核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后会逐渐消失;精子细胞变态过程中可观察到互相垂直的基体和近端中心粒,晚期出现中心粒附属物并在精子成熟前逐渐萎缩至消失,近端中心粒也在精子成熟时消失;四川华鳊精子头部近圆形或稍不规则,无顶体,核空泡小,核凹窝不发达,尾部具两侧对称的侧鳍,轴丝为"9+2"双联体微管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顾曙余 赵璧影 杨家新
通过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血液涂片及头肾、体肾、脾脏和肝脏四种脏器印片的光镜观察,发现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实验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对暗纹东方鲀血细胞的发生过程做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血细胞的发育主要在头肾和体肾,肝脏印片未观察到原始造血细胞,提示肝脏可能不是暗纹东方鲀的造血器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苑淑宾 朱爱意 江丽华 柴学军
用Wright’s-Giemsa混合染料对日本黄姑鱼外周血涂片以及头肾、肾脏、肝脏和脾脏组织印片染色,观察其中各种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特征,研究了日本黄姑鱼血细胞的发生发育模式。观察发现,在外周血涂片中,除红细胞外,还观察到多种白细胞,主要有单核细胞、嗜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淋巴细胞,而嗜碱性细胞没有被发现。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发生主要在肾脏和头肾,其次是脾脏;粒细胞的发生主要在头肾和脾脏。红细胞的发育经历3个阶段:原红细胞、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阶段。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的体积逐渐变小,细胞与细胞核的体积比由大变小然后再变大。成熟红细胞除了由幼稚细胞发育而来以外,还可以进行一分为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瑞玲 何晴 陆芍华 严梦涵 许丽惠 王全溪 黄翠琴 黄其春
采用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人工感染白羽肉鸡,于感染3、6、12、24 h时检测并分析FAdV-4对肉鸡外周血细胞、血液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3~24 h时,被FAdV-4感染的时间越长,肉鸡外周血细胞病毒载量越高.对于外周血细胞,肉鸡红细胞数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感染6 h时较未攻毒组显著减少(P<0.05),甘油三酯浓度较未攻毒组显著下降(P0.05),感染3、12、24 h时较未攻毒组显著增加(P<0.05).可见,感染FAdV-4后,白羽肉鸡的红细胞数、血脂浓度和总蛋白含量下降,白细胞数和血糖浓度升高,极大地促进外周血炎症因子的释放,产生了严重的炎症反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懋 黄二春 魏于生 万松良
本文对淡水鲳六项血液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是红细胞(RBC):179×10~4/mm~3;白细胞(WBC):7.22×10~4/mm3,血红蛋白含量(Hb):6.4g/100ml;红细胞脆性(开始溶×完全溶):0.333Nacl%×0.217Nacl%;红细胞大小(长×短):13.69×10.20um~2;红细胞核大小(长×短):5.51×3.39um~2。白细胞的百分式中以淋巴细胞为主,嗜中性细胞次之,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极少。此外,还对淡水鲳的血液指标与其它养殖鱼类的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并对其数量、形态、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单红 张其中 刘强平 赵海涛 周晓扬 冉江波
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灭活菌苗为免疫原,以平均体重为86 20g人工饲养的健康南方(Silu rusmeridionalis)为实验对象,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原(浓度为1 0×108/mL)免疫,剂量为0 2mL/尾,并分别在免疫后的第1、2、4、7、14、21、28天对实验鱼尾静脉采血,进行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液中吞噬细胞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苗(FKC)可以增加南方外周血液白细胞数量并引起不同种类白细胞组成比例的变化,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在免疫后第1、2、4、7、14、21、28天,南方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嗜中性粒细胞...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娜 杜长雷 金丽 张耀光
采用血细胞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厚颌鲂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三种类型粒细胞。红细胞有幼稚、成熟和衰老三种形态,其中幼稚和衰老红细胞较少见;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淋巴细胞。粒细胞中Ⅰ型和Ⅱ型较常见,Ⅲ型粒细胞少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幼红细胞、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呈ACP弱阳性;单核细胞呈ACP和ANAE阳性;Ⅰ型粒细胞是嗜中性粒细胞,POX、ACP和ANAE阳性;Ⅱ型粒细胞是PAS-GL,PAS强阳性和ACP阳性;Ⅲ型粒细胞是Ⅰ型粒细胞的晚期形态。厚颌鲂的PA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涛 郭学兴
本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水平上观察了糜子(PanicummdiaceumL.)大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过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有左右对称型、直线型和交叉型等多种排列方式。大多数绒毡层细胞随着减数分裂结束而退化,少数为腺质绒毡层。糜子为直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线性排列的4个大孢子,珠孔端或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三个退化。不同的花药或同一花药不同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偶出现不同步。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迟于小孢子母细胞。
关键词:
糜子,大孢子发生,小孢子发生,减数分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健 张志峰 邵明瑜
采用组织学和细胞学方法,初步研究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脑的发生和分化过程。成神经细胞起源于原肠胚期,至膜内无节幼体期位于幼体前端;脑神经节起始于无节幼体Ⅰ期(N1),1对;无节幼体Ⅲ期(N3)脑神经节前端愈合;状幼体Ⅰ期(Z1)分化出嗅脑和前中后脑,此时前脑和中脑前端两侧愈合;仔虾期脑的大部分已经愈合,但后脑仍分离。随发育脑体积增加,髓质占脑体积的比例增加。脑神经细胞在无节幼体Ⅵ期(N6)初步分化为2类:Ⅰ类神经细胞核着色浅,异染色质较少;Ⅱ类神经细胞着色深,核内异染色质较多。神经分泌细胞(NSC)在Ⅱ期(Z2)出现,胞体巨大,电镜下可见分泌颗粒;随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汉茹 张其中 罗芬 朱成科 鉏超
阐明生殖期亲鱼在注射灭活菌苗后的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变化规律,是预防亲鱼产后虚弱患病和仔鱼染病死亡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黄颡鱼胸鳍基部分别注射0.2mL浓度为1.0×108CFU/mL福尔马林灭活温和气单胞菌苗(F-AS)和0.65%灭菌生理盐水,在免疫后第1、2、4、7、14、21、28、35天,从尾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液血细胞数量及组成比例,血细胞吞噬活性和抗体效价。结果显示:注射菌苗后白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的白细胞分类计数逐渐增加,显著高于对照;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吞噬百分比(PP)、吞噬指数(PI)在4~7d显著高于对照;抗体效价逐渐升高且在第14天达到最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长玲 曹伏君 刘楚吾 师尚丽
通过对大弹涂鱼血液、肾脏、脾脏组织涂片的观察 ,发现其肾脏、脾脏内血细胞的发育大致经过 3个阶段 ,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造血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中有一成熟过程。着重描述了大弹涂鱼的红血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发生过程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特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健 杨丹 覃志彪 杜卫平 蒋步国 潘艳云
对40尾野生青石爬鱼兆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血细胞分类与发生研究。测得血浆的总蛋白为(48.35±3.60)g/L,白蛋白为(8.73±0.54)g/L,球蛋白为(39.63±3.10)g/L,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为(0.22±0.01),甘油三酯为(5.05±2.14)mmol/L,总胆固醇为(16.66±3.64)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为(1.01±0.43)mmol/L,葡萄糖为(5.27±2.43)mmol/L。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青石爬鱼兆血浆中总蛋白与球蛋白、甘油三酯与胆固醇较高,葡萄糖较低,具有活动量较大和冷水性鱼类的特点,主要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量。细胞学显示出其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玉 潘风光 李岩松 阎广谋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达氏鳇(Kalugaa,Huso dauricus)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分类和计数。结果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单核细胞、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粒细胞和血栓细胞。红细胞卵圆形,大小为(11.22±0.56)μm×(7.92±1.01)μm;细胞质内可见到线粒体;单核细胞为圆形,大小为(10.55±1.61)μm×(9.38±2.04)μm;胞质内空泡较多,有的直接与细胞外相通;大淋巴细胞有指状胞凸,大小为(8.09±1.14)μm×(7.22±1.65)μm;小淋巴细胞有伪足样胞凸,大小为(7.22±1.35)μm×(6.31±1.24)μm;血...
关键词:
达氏鳇 血细胞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韩杰 许人骥 于慧慧 王水连 贾志磊 何勇琴
将鲤(Cyprinus carpio)分别暴露于0.16、0.31、0.63、1.26 mg/L Cd2+溶液中,研究Cd2+对鲤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Cd2+对鲤遗传毒性和外周血细胞数量影响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显示:Cd2+对鲤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存在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1.26 mg/L Cd2+组鲤在不同暴露时间的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极显著(P<0.01)增加。Cd2+对鲤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影响存在浓度-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