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0)
- 2023(12987)
- 2022(11155)
- 2021(10573)
- 2020(8783)
- 2019(19819)
- 2018(19681)
- 2017(37503)
- 2016(20456)
- 2015(22892)
- 2014(22308)
- 2013(21858)
- 2012(19865)
- 2011(17773)
- 2010(17777)
- 2009(15965)
- 2008(15328)
- 2007(13259)
- 2006(11466)
- 2005(9777)
- 学科
- 济(79428)
- 经济(79353)
- 管理(62005)
- 业(59082)
- 企(50948)
- 企业(50948)
- 方法(35271)
- 数学(29935)
- 数学方法(29578)
- 中国(21197)
- 农(20288)
- 地方(20149)
- 技术(19150)
- 业经(18911)
- 财(18338)
- 学(17160)
- 理论(14622)
- 农业(13960)
- 和(13413)
- 制(13174)
- 技术管理(13145)
- 贸(12871)
- 贸易(12860)
- 环境(12782)
- 易(12407)
- 划(12013)
- 务(11695)
- 财务(11631)
- 财务管理(11615)
- 银(11491)
- 机构
- 大学(277896)
- 学院(277490)
- 管理(115073)
- 济(106867)
- 经济(104475)
- 理学(100549)
- 理学院(99427)
- 管理学(97795)
- 管理学院(97285)
- 研究(90273)
- 中国(65584)
- 京(58848)
- 科学(57435)
- 财(47042)
- 所(44174)
- 业大(40867)
- 农(40761)
- 中心(40683)
- 研究所(40551)
- 江(39682)
- 财经(38134)
- 范(38068)
- 师范(37746)
- 北京(37010)
- 经(34751)
- 院(33576)
- 州(32830)
- 农业(31745)
- 经济学(30861)
- 师范大学(30540)
- 基金
- 项目(198241)
- 科学(157018)
- 研究(147666)
- 基金(142597)
- 家(123697)
- 国家(122630)
- 科学基金(106406)
- 社会(92257)
- 社会科(87381)
- 社会科学(87360)
- 省(79451)
- 基金项目(76770)
- 自然(69028)
- 教育(67628)
- 自然科(67430)
- 自然科学(67417)
- 自然科学基金(66192)
- 划(66029)
- 编号(60713)
- 资助(56918)
- 成果(48443)
- 创(45381)
- 重点(44254)
- 发(42942)
- 部(42761)
- 课题(41868)
- 创新(41562)
- 项目编号(37625)
- 科研(37276)
- 国家社会(37229)
- 期刊
- 济(114460)
- 经济(114460)
- 研究(79819)
- 中国(53867)
- 管理(42926)
- 学报(41908)
- 科学(40149)
- 教育(36835)
- 农(36335)
- 财(33948)
- 大学(31620)
- 学学(29480)
- 农业(25729)
- 技术(25574)
- 融(20931)
- 金融(20931)
- 业经(19607)
- 经济研究(17952)
- 财经(17458)
- 科技(16257)
- 图书(16124)
- 经(14849)
- 问题(14244)
- 技术经济(14067)
- 业(13882)
- 理论(13705)
- 实践(12775)
- 践(12775)
- 资源(12691)
- 现代(12568)
共检索到396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绍波 顾新
四川区域自主创新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科技投入和产出优势、科技人才优势和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但是,四川区域自主创新仍存在企业总体上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体制问题突出、产业链不完善、创新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四川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完善政府政策,改革创新体制,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关键词:
四川 自主创新 对策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颜怀海
和谐四川的构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通过新型工业化打造坚实的产业基石。而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着力点在于加速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四川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为动力源泉,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技术,推动区域内工业的长足进步,奠定创新型和谐四川的根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董霄
梳理了当前四川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分析其现状与问题,然后从财政支持层面,提出了加大支持力度、协调配置财政资源、改革支持方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财政政策 科技投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玉梅 黄晴
自主创新是发展中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国正处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研究评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有限,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探索中。文章基于此背景,分析了国内外"创新"指标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自主创新能力评测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从深度和广度方面设计了影响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的测度框架,构建四川省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建娟 李建华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系统层次的概念,成为区域发展差异的构成因素。自主创新强调创新主体为实现自益性而对创新结果的自发追求,带有创新本身强烈的功利性,由此具有不稳定性。自主创新能力表现多元创新主体对创新的主动追求意识及对创新收益的主导能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对区域创新不稳定性加以过滤的介质。自主创新能力特征的识别有助于为各区域特色自主创新能力路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区域 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屹 薛惠娟
通过建立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28个省区市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投入能力、配置能力、支撑能力及产出能力的均衡匹配,各项能力对不同区域产业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对于各项能力不均衡的部分省区市,发挥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能力结构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但各项能力之间的均衡仍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魁 陈丽珍
本文以国家创新能力理论模型为基础,综合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构建了评价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方法对原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筛选,然后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并以江苏省为例计算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江苏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是不断发展的,但创新环境近年来却出现了恶化的趋势,特别指出的是,现阶段强化连接能力对发展江苏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开放条件 区域 自主创新能力 江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玉帅 刘子君 万懿
新常态下,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提升泛珠三角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关键。在对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重新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泛珠三角的9省份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评价。针对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不均、差距扩大等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泛珠三角区 自主创新 因子分析 评价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建娟 李建华 项国明
运用方差分析验证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地带划分的适用性。应用锡尔指标法衡量目前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从而为探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量化支持。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区域差距 中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晶瑛 贲雪峰 张建国 谢长青
本文认为,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培养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通过对现有企业创新型人才理论的评述,从阐述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广东省完善创新型人才开发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 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洋 鲁若愚
以潜在创新资源、创新活动、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环境四项指标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四川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纵向比较四年间四川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横向与全国、西部地区以及其他省市间进行比较,找出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睿 井润田
以四川国有企业为例,构建以创新资源、创新活动、创新环境、创新产出能力四项指标为基础的自主创新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四川、广东、山东等六省市及四川省内不同所属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找出创新的障碍因素,针对性地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国有企业 四川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勇 龚新蜀
采用中国四大经济区2000~2012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协整检验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CM模型也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短期和长期都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但不同区域又存在显著差异;自主创新对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及环境保护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层面也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区域差异。本文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晓燕
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技术供应链集成模式,集聚供应链先进技术,集聚供应链创新人才,传播供应链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中小企业开发多种增值服务,通过企业、学校、社会公益组织协同创新,形成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技术供应链 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蕾
"后进型"区域是指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本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结果将30个区域划分为四类,且首次对"‘后进型’区域"进行了界定,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特征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后进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