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1)
2023(13758)
2022(11642)
2021(10676)
2020(8837)
2019(20412)
2018(20162)
2017(37833)
2016(20938)
2015(23850)
2014(24223)
2013(24239)
2012(23034)
2011(20977)
2010(21658)
2009(20244)
2008(20468)
2007(18970)
2006(17082)
2005(15751)
作者
(61900)
(52404)
(51955)
(49826)
(33082)
(25060)
(23678)
(20359)
(19713)
(19067)
(18055)
(17423)
(16810)
(16529)
(16390)
(16182)
(15759)
(15149)
(15086)
(15042)
(13353)
(12948)
(12707)
(12231)
(11876)
(11851)
(11694)
(11351)
(10765)
(10647)
学科
(108427)
经济(108329)
(61746)
管理(55855)
(50900)
(40640)
企业(40640)
方法(37315)
农业(33841)
数学(31920)
数学方法(31637)
中国(26738)
地方(26404)
(26382)
业经(26102)
(21076)
(19282)
(15939)
财务(15915)
财务管理(15861)
理论(15822)
(15691)
贸易(15676)
(15192)
(15113)
企业财务(15023)
(14669)
银行(14636)
地方经济(14435)
(14056)
机构
学院(311889)
大学(306789)
(136497)
经济(133582)
管理(112968)
研究(108540)
理学(95599)
理学院(94498)
管理学(92915)
管理学院(92333)
中国(85166)
(67128)
(64730)
科学(64402)
(63387)
(56478)
(51535)
农业(51287)
中心(50805)
研究所(50264)
财经(48296)
业大(48255)
(43400)
经济学(42394)
(42018)
师范(41644)
北京(41116)
(40272)
经济学院(37956)
(37342)
基金
项目(190268)
科学(147364)
研究(144901)
基金(133850)
(114996)
国家(113863)
科学基金(96268)
社会(91293)
社会科(85947)
社会科学(85922)
(76864)
基金项目(70646)
教育(66260)
(62154)
编号(62033)
自然(57993)
自然科(56527)
自然科学(56510)
自然科学基金(55466)
资助(54229)
成果(51607)
(43426)
重点(42858)
课题(42741)
(42231)
(38672)
(37842)
国家社会(37404)
(36497)
创新(36132)
期刊
(170188)
经济(170188)
研究(97605)
中国(70418)
(69605)
(52583)
学报(47455)
农业(46697)
科学(43599)
管理(38836)
大学(36622)
教育(35603)
学学(34498)
(32414)
金融(32414)
业经(30593)
技术(29145)
经济研究(25231)
财经(24874)
(22941)
问题(22925)
(21581)
(17703)
世界(17346)
技术经济(17169)
农村(16158)
(16158)
经济问题(15863)
农业经济(15539)
(15159)
共检索到497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良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劳务经济。研究四川劳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形式、途径、作用,仍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现实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宇  
文章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然过程。四川行政区划调整后,并未改变其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大省的基本格局。文章在简要回顾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变化,揭示出其面临的新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孔祥智  
一、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特征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特征 1.数量庞大。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8725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6027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燕翔  
本文认为 ,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也存在着难得的机遇。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 ,需要采取的对策是 :( 1)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拓展农业就业空间 ;( 2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 ,扩大本地就业 ;( 3)加快城镇化进程 ,构建四川城市网络 ,从根本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4 )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新兴产业来抓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 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 ,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 ;( 6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新路子 ,扫除农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福祥  陈先东  
搞好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仁寿县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的现状与问题、地位与作用的分析 ,提出了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强化措施 ,狠抓培训 ;完善政策 ,营造环境 ;面向市场 ,搞好服务等农村劳务开发与转移的具体措施 ,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振斌  彭小菊  冯建林  
一、四川省劳务经济和农民收入、消费基本状况(一)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1、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到城镇就业。根据省农劳办提供的资料,全省现有农村劳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白鸽  
四川欠发达地区人口比例高 ,贫困地区农民为增收 ,他们大量地向非农领域转移 ,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 ,但同时也出现了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 ,四川必须站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 ,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与创新意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政策环境等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调整结构 ,扩大就业 ,实现农民增收 ,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巧玲  
在中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影响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及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和特点,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提出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认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海英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辅臣,郭卫国  
农业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逐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化,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农村发生的一场深刻的人口和劳动力转移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在江浙一带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一些调查,深感这一变革的迅猛。 一、农村商品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基础。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的现代化,而劳动力结构的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舒燕  黎东生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增长极理论具体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劳务品牌的理念,顺畅农民工进城务工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莎  李盛聪  
我国正值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减少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由于农民文化素养偏低、技能缺乏,其在城市的生活、工作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让转移农民在非农产业顺利就业并具备城市化生活所需技能及素养就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四川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却出现转移速度放缓趋势。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从而提出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的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祥玉  李健  
入世对我国会产生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从四川的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在加入WTO 5~10年的过渡期内 ,就业的替代效应将对其构成严重影响。未来 2 0年 ,四川农业生产发展所需劳动力呈下降趋势 ,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是 :(1)目标取向 :构建全新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 ,构筑人力资本高地 ,赢得四川竞争优势 ;(2 )路径选择 :技能化为先导 ,城市化为载体 ,工业化为龙头 ,国际化为纽带 ,多元化转移 ,多层化配置 ;(3 )制度安排 :城乡统筹 ,社会保障 ,环境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竹  赵永乐  俞宪忠  张新岭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武云兰  余丽霞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三农"问题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政府投入极其重要。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非常突出,亟需政府引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