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4)
2023(3614)
2022(2903)
2021(2534)
2020(2111)
2019(4673)
2018(4646)
2017(8061)
2016(4609)
2015(5078)
2014(4815)
2013(4758)
2012(4733)
2011(4002)
2010(4040)
2009(3740)
2008(3712)
2007(3246)
2006(3066)
2005(2826)
作者
(16654)
(14158)
(14102)
(13459)
(9197)
(7204)
(6437)
(5478)
(5464)
(5104)
(5035)
(4935)
(4843)
(4708)
(4624)
(4271)
(4232)
(4215)
(4209)
(4157)
(3716)
(3714)
(3466)
(3245)
(3243)
(3144)
(3100)
(3074)
(3057)
(3038)
学科
(14721)
经济(14705)
管理(10489)
(10234)
(8946)
(8022)
企业(8022)
方法(5401)
(5271)
环境(5245)
数学(4599)
数学方法(4454)
中国(4160)
(3555)
农业(3508)
地方(3502)
(3454)
业经(3350)
税收(3314)
(3279)
(3125)
资源(3011)
(2917)
(2916)
(2745)
银行(2722)
(2716)
(2699)
贸易(2695)
理论(2673)
机构
大学(65409)
学院(65186)
研究(29711)
科学(23098)
中国(21265)
(21219)
(20935)
经济(20634)
管理(19773)
(17753)
农业(16733)
理学(16697)
研究所(16573)
理学院(16417)
管理学(15724)
管理学院(15619)
业大(15325)
(14648)
中心(13033)
(12867)
(11517)
(11331)
(11207)
实验(10404)
农业大学(10330)
(10251)
实验室(9972)
科学院(9493)
(9432)
重点(9419)
基金
项目(48767)
科学(36403)
基金(34348)
(33833)
国家(33609)
研究(29146)
科学基金(26490)
(20391)
自然(19786)
自然科(19303)
自然科学(19294)
自然科学基金(18911)
基金项目(18148)
(17501)
社会(16608)
社会科(15683)
社会科学(15678)
资助(14093)
重点(12485)
科技(12353)
教育(12308)
计划(12264)
(11109)
科研(10352)
编号(10093)
(9866)
专项(9785)
创新(9418)
(9350)
(9345)
期刊
(23869)
经济(23869)
学报(20578)
(18569)
研究(17561)
科学(16343)
中国(14394)
大学(13837)
学学(13412)
农业(12262)
(7371)
(7330)
管理(7026)
业大(6355)
林业(6196)
教育(5597)
(5440)
金融(5440)
农业大学(4914)
(4824)
技术(4763)
科技(4512)
资源(4196)
自然(3881)
经济研究(3604)
业经(3445)
财经(3422)
中国农业(3365)
统计(3180)
自然科(3100)
共检索到103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丹  徐建忠  熊东洪  李登煜  贺积强  
通过对四川乐山市、井研县、仁寿县和内江市9组紫色土样的分析, 在以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为代表的三种微生物中, 沙溪庙组和蓬莱镇组为母岩的紫色土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别为8.3×106 个/克干土和8.2×106 个/克干土;遂宁组为母岩的紫色土放线菌数量最多, 为8.3×104 个/克干土; 霉菌数量最少, 为9.6×102 个/克干土。在不同利用方式中, 以松树林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最低, 细菌2.9×106 个/克干土; 放线菌1.4×104 个/克干土; 霉菌2.7×102 个/克干土。各类紫色土中, 微生物数量均表现出细菌高于放线菌, 放线菌高于霉菌的特征, 即酸性紫色土中, 细菌7.0×10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辜运富  云翔  张小平  涂仕华  孙锡发  Kristina Lindstrm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的微生物数量和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特点,认识长期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培肥和肥力演化的重要作用。【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以及最大或然法(MPN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GGE)分别研究农家肥(M),氮肥+农家肥(NM),氮磷肥+农家肥(NPM),氮磷钾肥+农家肥(NPKM),无肥(CK),氮肥(N),氮磷肥(NP)和氮磷钾肥(NPK)等不同施肥制度对微生物数量和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无肥处理相比,施肥能增加微生物数量并改变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无机肥配施农家肥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丰富度均比施用无机肥的处理高。主成分分析将8种施肥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宪文  史学正  Coen Ritsema  
对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氮素主要随径流流失 ,主要土内径流和地下径流携带NO3 N所造成 ;土壤磷主要随泥沙流失 ,泥沙中的养分有明显的富集现象 ,但不同流域以及不同雨次的富集系数明显不同 ;同时泥沙N、P的富集系数与泥沙浓度有一定的关联 ,一般是泥沙浓度高 ,N富集系数低 ,P富集系数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温馨  苏卫华  陈远学  陈新平  郎明  
【目的】研究长期施氮对酸性紫色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群落特征的影响,揭示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驱动因子及其调控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学机制。【方法】依托四川雅安玉米体系施氮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10年),试验处理包括5个供氮水平,即0(N0)、90(N90)、180(N180)、270(N270)和360(N360)kg N·hm~(-2),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AOA和AOB的群落,探究长期施氮对氨氧化微生物群落介导的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长期施氮影响AOA和AOB的α-多样性(包括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群落结构和群落组成。其中,随着施氮量的增加,AOA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变化,香农-威纳指数显著降低,AOB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显著增加;长期不同供氮水平显著影响AOA和AOB的群落结构,供氮水平的增加显著降低AOB优势类群中Nitrosospira Cluster 3a.1的相对丰度(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时嘉  胡尚钦  罗有芳  张建辉  杨晓  毛建华  
本文着重对钼素在棉花营养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进行研究,特别对钼素棉花氮和硼营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丽蔡  崇法  丁树文  张光远  
三峡库区紫色土分布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在该区种植新银合欢、马桑、黄荆等植物篱 5年后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明显增加 ;腐殖酸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HA FA值增大 ;土壤的团粒结构也有一定的改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春燕  林超文  涂仕华  庞良玉  刘刚  黄盖群  
南充市地处四川盆地钙质紫色土丘陵区中部,为四川省的蚕桑主产区。为了深入探讨该区桑园的养分最佳管理技术,选择了75个代表性桑园,按0~20、20~40 cm土层进行土壤采样和养分分析测试,并对0~20 cm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丰缺分级。结果表明,全市桑园土壤肥力水平不高,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锌含量普遍偏低;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分别平均为1.37%和1.11%;全氮含量分别平均为0.73、0.52 g.kg-1,速效磷含量平均分别为12.25、6.82 mg.kg-1,有效锌含量分别平均为7.26、0.53 mg.kg-1。有效硼含量为低,而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硫含量较丰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轩敬  梁涛  赵亚南  张跃强  石孝均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土壤肥力、土壤健康和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紫色水稻土团聚体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明确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微生物特性,为系统了解施肥管理对土壤肥力演变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重庆市北碚区中性紫色水稻土2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选取对照(CK,不施肥)、氮磷钾(NPK)、稻草还田(S)、氮磷钾+稻草还田(NPK+S)4个处理,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采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研究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的有机碳以及微生物量、呼吸代谢熵等微生物特性。【结果】连续22年定位试验表明,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键  尹忠  郑子成  何淑勤  李廷轩  
【目的】地表微地形是影响坡面侵蚀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地表填洼量、渗透速率、地表径流等过程,同时这些过程也会对微地形变化产生影响。论文探讨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地表微地形动态变化特征,为深入理解坡面水蚀机理,以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与耕作措施的合理布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川中丘陵区横坡垄作坡面为研究对象,以直线坡面为对照,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结合GIS技术,从地表糙度的角度,分析递增和递减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面地表微地形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降雨条件下横垄坡面高程值变化范围最高可达-180—80 mm,主要集中在-20—20 mm,地表高程减小区域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直线坡面高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杨满元  付美云  雷玉兰  林仲桂  赵林峰  
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等诸多生态过程,尤其在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ascual et al.,2000;Harris,2003;Schipper et al.,2001)。由于微生物对外界胁迫的反应要比植物和动物敏感,因此,微生物群落的大小、组成和活性在不同的管理措施之间差异明显(Bossio et al.,1995;Panikov,1999)。土壤微生物指标已经用来评价退化生态系统中生物群系与恢复功能之间的联系,并能为退化土地恢复提供有用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李建国  
对湖南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其生物量具有以下特点:1)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物群落平均总生物量为5133.6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936.7、1624.7、1400.8和171.4kg/hm2,分别占其坡地群落平均总生物量的20.9%、24.1%、50.6%和4.4%.2)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占乔木总生物量、灌木总生物量和草本总生物量的80.2%和19.8%,52.4%和47.6%,43.6%和56.4%.3)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在不同立地条件其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层只在下坡存在;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永毅  李忠意  白颖艳  刘莉  
【目的】研究紫色土、黄壤和砖红壤在快速酸化过程中的酸化特征。【方法】将3种供试土壤在15 V·cm-1的外加直流电压梯度下进行连续30次,每次8 h的电渗析。并通过测定电渗析前后土壤的酸度指标、盐基离子含量以及在电渗析过程中土壤所释放的盐基离子含量来分析土壤的酸化特征。【结果】电渗析法可在短时间内实现土壤的快速酸化,3种土壤的pH均降低至4.5以下的强酸化水平。电渗析后,3种土壤的交换性酸、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含量显著增加。紫色土、黄壤和砖红壤的交换性酸含量分别从3.35、0.23和0.76 cmo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宁  邹冬生  杨满元  付美云  林仲桂  赵林峰  
【目的】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明确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规律,探明研究区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机制,为构建该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在研究区域内选择立地基本相似的裸荒地、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与乔木群落4种典型的植被类型表示恢复的4个阶段,运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对4个阶段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显著升高(P灌木群落>草本群落>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秀兰  白燕  刘韩  杨春琳  刘应高  
采用传统林木病理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6种竹叶部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叶部微生物区系主要由真菌和细菌两大类群组成,且细菌数量高于真菌,但真菌的种类组成明显比细菌丰富;不同竹种间的微生物种群组成差异较大,雅安地区的真菌和细菌种类明显高于宜宾和泸州地区;由分离频率可以看出微生物各类群的分布呈现出季节性差异,在竹叶部持续存在的种群主要是枝孢霉菌Cladosporiumsp.、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节菱孢菌Arthriniumsp.、格孢腔菌Pleosporale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新玉  朱波  
【目的】长期施肥可改变植物残体、根系分泌物等有机物输入土壤的种类和数量,间接使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发生改变。本研究旨在分析紫色土区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的影响及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对农田土壤肥力特征响应的敏感程度。【方法】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施肥试验田为研究取样点,采用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湿漏斗法(Baermann)和手拣法对紫色土农田6种施肥方式,即对照处理(CK)、常规施肥(NPK)、单施有机肥(OM,猪粪)、有机肥-化肥配施(OMNPK)、秸秆还田(RSD)和秸秆-化肥配施(RSDNPK)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