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7)
- 2023(13534)
- 2022(11700)
- 2021(11158)
- 2020(9132)
- 2019(21039)
- 2018(21090)
- 2017(41147)
- 2016(22429)
- 2015(25228)
- 2014(25252)
- 2013(24989)
- 2012(22992)
- 2011(20727)
- 2010(20909)
- 2009(19190)
- 2008(18518)
- 2007(16538)
- 2006(14868)
- 2005(12836)
- 学科
- 济(90758)
- 经济(90661)
- 业(68046)
- 管理(60071)
- 农(51290)
- 企(45969)
- 企业(45969)
- 方法(37227)
- 农业(34067)
- 数学(32474)
- 数学方法(32071)
- 业经(24798)
- 中国(24675)
- 财(21309)
- 地方(20211)
- 学(18224)
- 制(17600)
- 贸(16140)
- 贸易(16133)
- 策(16114)
- 易(15716)
- 技术(13968)
- 发(13936)
- 理论(13626)
- 环境(13444)
- 银(13147)
- 银行(13108)
- 和(12911)
- 农业经济(12614)
- 行(12525)
- 机构
- 学院(316631)
- 大学(313348)
- 管理(129219)
- 济(128405)
- 经济(125588)
- 理学(112380)
- 理学院(111235)
- 管理学(109489)
- 管理学院(108923)
- 研究(106033)
- 中国(80111)
- 农(67434)
- 京(65872)
- 科学(65142)
- 财(56341)
- 所(52821)
- 业大(52609)
- 农业(51378)
- 中心(49123)
- 研究所(47980)
- 江(46863)
- 财经(44680)
- 范(42228)
- 师范(41938)
- 北京(41286)
- 经(40801)
- 院(37719)
- 州(37658)
- 经济学(36275)
- 经济管理(35750)
- 基金
- 项目(217055)
- 科学(170834)
- 研究(163381)
- 基金(156683)
- 家(135148)
- 国家(133911)
- 科学基金(115239)
- 社会(102190)
- 社会科(96426)
- 社会科学(96403)
- 省(85364)
- 基金项目(83579)
- 自然(73786)
- 教育(73269)
- 自然科(72005)
- 自然科学(71991)
- 自然科学基金(70676)
- 划(70661)
- 编号(69299)
- 资助(63676)
- 成果(56287)
- 部(48063)
- 重点(47619)
- 发(47261)
- 课题(46220)
- 创(44654)
- 创新(41519)
- 国家社会(41152)
- 教育部(40916)
- 人文(40743)
- 期刊
- 济(146832)
- 经济(146832)
- 研究(92221)
- 农(70076)
- 中国(62875)
- 学报(48827)
- 农业(47762)
- 科学(46535)
- 管理(43171)
- 财(39484)
- 大学(38007)
- 学学(35990)
- 教育(34597)
- 融(30627)
- 金融(30627)
- 业经(29442)
- 技术(26723)
- 业(21882)
- 财经(20515)
- 经济研究(20405)
- 问题(20115)
- 经(17391)
- 版(16786)
- 图书(16151)
- 科技(15668)
- 理论(15565)
- 农业经济(15426)
- 技术经济(15366)
- 农村(15274)
- 村(15274)
共检索到466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燕翔
本文认为 ,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也存在着难得的机遇。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 ,需要采取的对策是 :( 1)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拓展农业就业空间 ;( 2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 ,扩大本地就业 ;( 3)加快城镇化进程 ,构建四川城市网络 ,从根本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4 )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新兴产业来抓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 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 ,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 ;( 6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新路子 ,扫除农村...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孔祥智
一、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特征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特征 1.数量庞大。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8725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6027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宇
文章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然过程。四川行政区划调整后,并未改变其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大省的基本格局。文章在简要回顾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变化,揭示出其面临的新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振斌 彭小菊 冯建林
一、四川省劳务经济和农民收入、消费基本状况(一)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1、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到城镇就业。根据省农劳办提供的资料,全省现有农村劳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白鸽
四川欠发达地区人口比例高 ,贫困地区农民为增收 ,他们大量地向非农领域转移 ,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 ,但同时也出现了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 ,四川必须站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 ,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与创新意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政策环境等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调整结构 ,扩大就业 ,实现农民增收 ,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劳动力 转移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宪威 楚晓琳
本文认为,四川省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可以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估计。综合两种结果,2008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估计约为1400万人,且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因此,转移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城乡统一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等。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城市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兰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迁出地的推力和转入地的拉力,前者包括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收入差异激励、资源环境竞逐和个体预期;后者包括劳动力密集型出发的产业政策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减的社会政策。但是,既有的城乡二元化身份、用工制度恶化等,阻碍了劳动力转移。而利用既有的SA8000制度引导用工环境,扭转二元身份差异,推进职业培训教育券,完善多元化劳资纠纷解决途径,将是有效地促进劳动力良性转移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法律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永亨 孙良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般都借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来说明。然而,该模型却难以解释目前我国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民工短缺的现象。文章从民工的供给及需求出发,对民工短缺现象进行分析,指出相对收入及支出的变化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民工的收益,降低各种成本,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武云兰 余丽霞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三农"问题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政府投入极其重要。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非常突出,亟需政府引导。
关键词:
外部效应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政府引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莎 李盛聪
我国正值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减少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由于农民文化素养偏低、技能缺乏,其在城市的生活、工作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让转移农民在非农产业顺利就业并具备城市化生活所需技能及素养就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四川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却出现转移速度放缓趋势。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从而提出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发展现状 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祥玉 李健
入世对我国会产生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从四川的总体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在加入WTO 5~10年的过渡期内 ,就业的替代效应将对其构成严重影响。未来 2 0年 ,四川农业生产发展所需劳动力呈下降趋势 ,农村中非农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是 :(1)目标取向 :构建全新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 ,构筑人力资本高地 ,赢得四川竞争优势 ;(2 )路径选择 :技能化为先导 ,城市化为载体 ,工业化为龙头 ,国际化为纽带 ,多元化转移 ,多层化配置 ;(3 )制度安排 :城乡统筹 ,社会保障 ,环境优化。
关键词:
WTO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业 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承红 杨婷婷 陈航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统筹城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并以四川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为案例,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四川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统筹城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祥禄 侍慧宇 李华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本文利用四川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有关农业普查数据,分析了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特征,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基本态势,探索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寻找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与转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四川省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葛轶凡
本文利用江苏、四川、陕西、吉林及河北五省随机抽样的农户调查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越深,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越大,则农户收入越高。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优化当地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要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要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勇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