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8)
2023(5606)
2022(4495)
2021(4241)
2020(3454)
2019(7594)
2018(7540)
2017(14626)
2016(8001)
2015(8819)
2014(8796)
2013(9038)
2012(8458)
2011(7643)
2010(7605)
2009(7104)
2008(6749)
2007(6342)
2006(5820)
2005(5084)
作者
(21907)
(19306)
(18831)
(17953)
(11496)
(9309)
(8334)
(7468)
(7323)
(6704)
(6657)
(6250)
(5884)
(5792)
(5773)
(5670)
(5581)
(5576)
(5297)
(5282)
(4751)
(4750)
(4613)
(4562)
(4381)
(4379)
(4329)
(4113)
(3945)
(3910)
学科
(48504)
(37948)
经济(37912)
农业(32475)
(28628)
业经(15155)
管理(13177)
农业经济(12318)
收入(11700)
中国(11008)
方法(10874)
数学(10042)
数学方法(9987)
地方(9619)
(9424)
农村(9407)
(9321)
(9241)
劳动(9223)
(9198)
发展(8279)
(8277)
(7856)
(7326)
企业(7326)
土地(7288)
建设(7014)
人口(6985)
农业劳动(6458)
分配(6426)
机构
学院(115853)
大学(108479)
(53219)
经济(52392)
管理(44747)
(43760)
研究(39325)
理学(39302)
理学院(38979)
管理学(38422)
管理学院(38237)
农业(32739)
中国(31939)
业大(24928)
科学(22882)
(21315)
(20601)
农业大学(20039)
(20014)
中心(19630)
研究所(17934)
(17909)
经济管理(16382)
财经(16047)
(15889)
经济学(15500)
(15377)
(15376)
师范(15291)
(14723)
基金
项目(78058)
科学(61675)
研究(61138)
基金(56397)
(48295)
国家(47686)
社会(40947)
科学基金(40704)
社会科(38223)
社会科学(38217)
(32157)
基金项目(30286)
(27469)
编号(27091)
教育(25666)
(24685)
自然(23279)
自然科(22715)
自然科学(22711)
自然科学基金(22285)
资助(21266)
成果(20888)
(18553)
(17651)
国家社会(17179)
课题(16941)
重点(16485)
(16125)
(15844)
(15710)
期刊
(69768)
经济(69768)
(52722)
农业(35899)
研究(31582)
中国(28226)
业经(20209)
学报(18218)
科学(18119)
(15499)
大学(15225)
学学(14848)
农业经济(14405)
农村(13937)
(13937)
(13643)
金融(13643)
(12537)
管理(10547)
问题(10130)
农村经济(9415)
(8881)
世界(8807)
教育(8530)
经济研究(8453)
经济问题(8338)
技术(8249)
社会(8078)
社会科(7534)
社会科学(7534)
共检索到177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振斌  彭小菊  冯建林  
一、四川省劳务经济和农民收入、消费基本状况(一)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1、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到城镇就业。根据省农劳办提供的资料,全省现有农村劳动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孔祥智  
一、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特征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特征 1.数量庞大。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8725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6027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宇  
文章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然过程。四川行政区划调整后,并未改变其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大省的基本格局。文章在简要回顾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变化,揭示出其面临的新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燕翔  
本文认为 ,四川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也存在着难得的机遇。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 ,需要采取的对策是 :( 1)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 ,拓展农业就业空间 ;( 2 )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 ,扩大本地就业 ;( 3)加快城镇化进程 ,构建四川城市网络 ,从根本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4 )把发展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新兴产业来抓 ,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 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 ,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 ;( 6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新路子 ,扫除农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啸  宋陆军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4—2016年数据,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效率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均有所增长,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所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有所恶化,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各控制变量均能够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保利  
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农业生产体制下 ,农民收入被分为农业土地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则是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减少农村劳动力 ,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提高农民来自于土地产出的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雁  
本文认为 ,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转移取决于工业发展的规模 ,后者受到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制约 ,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扩大农村市场需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楚晖  
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经济增长、影响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提出了减少农村劳动力人口将提高农村人均收入的假说,通过引入农村人均收入提高的相关变量,对最近二十多年来的数据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初步论证了这一假说,同时得出了若干重要结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白鸽  
四川欠发达地区人口比例高 ,贫困地区农民为增收 ,他们大量地向非农领域转移 ,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 ,但同时也出现了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 ,四川必须站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 ,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与创新意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政策环境等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调整结构 ,扩大就业 ,实现农民增收 ,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莎  李盛聪  
我国正值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土地减少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由于农民文化素养偏低、技能缺乏,其在城市的生活、工作状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让转移农民在非农产业顺利就业并具备城市化生活所需技能及素养就成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四川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却出现转移速度放缓趋势。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从而提出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的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葛轶凡  
本文利用江苏、四川、陕西、吉林及河北五省随机抽样的农户调查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个维度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越深,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越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越大,则农户收入越高。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优化当地发展环境和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要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率;要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轶群  孔婷婷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丽  潘方卉  
应用PVAR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收入三者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即具有区域异质性;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表现出随着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平均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而降低的趋势,说明农产品价格的收入效应符合边际递减规律;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表现出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从不显著,到负向作用,再到正向作用的变化规律,说明随着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会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而提升。因此,通过农产品价格改革和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渝红  欧名豪  
文章从土地经营规模角度,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适宜我国当前的农民收入增长途径。基于相关研究假设,提出本研究假说,采用1998年~2005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以数量经济模型为分析工具,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统计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①土地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民收入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替代效应体现土地的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障功能,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与收入效应共同作用形成农户兼业化;②我国的人均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U型关系,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者是处于规模经营水平都可能使农民获得较高的人均纯收入。研究最后指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