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8)
- 2023(11926)
- 2022(10498)
- 2021(9685)
- 2020(8294)
- 2019(19200)
- 2018(19028)
- 2017(38033)
- 2016(20490)
- 2015(22890)
- 2014(22768)
- 2013(22775)
- 2012(20929)
- 2011(18702)
- 2010(18596)
- 2009(16919)
- 2008(16385)
- 2007(14229)
- 2006(12346)
- 2005(10631)
- 学科
- 济(89224)
- 经济(89128)
- 管理(58688)
- 业(58354)
- 企(48483)
- 企业(48483)
- 方法(44100)
- 数学(38774)
- 数学方法(38443)
- 农(22796)
- 中国(22115)
- 财(21166)
- 业经(19596)
- 地方(18705)
- 学(18068)
- 农业(15392)
- 贸(15189)
- 贸易(15182)
- 制(14700)
- 易(14620)
- 技术(14068)
- 务(13630)
- 财务(13573)
- 财务管理(13547)
- 理论(13476)
- 和(12988)
- 企业财务(12962)
- 产业(12924)
- 环境(12531)
- 融(11423)
- 机构
- 大学(293417)
- 学院(291001)
- 管理(120139)
- 济(119763)
- 经济(117406)
- 理学(105780)
- 理学院(104646)
- 管理学(102987)
- 管理学院(102480)
- 研究(94608)
- 中国(67720)
- 京(61465)
- 科学(58324)
- 财(52735)
- 所(46485)
- 农(44504)
- 财经(43729)
- 业大(43626)
- 研究所(42598)
- 中心(42275)
- 江(40313)
- 经(39908)
- 北京(38593)
- 范(37632)
- 师范(37292)
- 经济学(36483)
- 农业(34868)
- 院(34583)
- 经济学院(33206)
- 州(32982)
- 基金
- 项目(205987)
- 科学(163081)
- 基金(150939)
- 研究(150765)
- 家(130678)
- 国家(129646)
- 科学基金(112489)
- 社会(96014)
- 社会科(91177)
- 社会科学(91155)
- 基金项目(80934)
- 省(79993)
- 自然(73333)
- 自然科(71629)
- 自然科学(71614)
- 自然科学基金(70384)
- 教育(68700)
- 划(66854)
- 资助(62719)
- 编号(60602)
- 成果(48308)
- 部(45983)
- 重点(45694)
- 发(43906)
- 创(42916)
- 课题(41179)
- 创新(39868)
- 教育部(39810)
- 国家社会(39325)
- 科研(39248)
- 期刊
- 济(124576)
- 经济(124576)
- 研究(84054)
- 中国(49157)
- 学报(45138)
- 管理(42765)
- 科学(42063)
- 农(39338)
- 财(38006)
- 大学(34331)
- 学学(32409)
- 教育(29791)
- 农业(27460)
- 技术(24427)
- 融(22002)
- 金融(22002)
- 财经(21464)
- 业经(20743)
- 经济研究(20385)
- 经(18329)
- 问题(16544)
- 理论(14933)
- 技术经济(14690)
- 图书(14520)
- 科技(14267)
- 业(13897)
- 实践(13631)
- 践(13631)
- 商业(13502)
- 现代(13087)
共检索到406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瑾
四川省是农业人口大省,而在西部十二省中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因此,对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研究对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就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测算出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影响程度、做出各产业对就业贡献率的折线图并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最后得出结论: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不仅无法拉动就业而且对业已存在的剩余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吸纳就业的能力,第二产业次之。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变动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江 封晓庆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在描述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明 霍晓荣 胡晓坤
本文根据四川省1990—2014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发展状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存在产业构成不合理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四川省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人口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明 霍晓荣 胡晓坤
本文根据四川省1990—2014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发展状况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四川省存在产业构成不合理和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四川省自身的特点,提出改善四川省产业结构和增加就业人口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艳婷
二元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非农产业就业吸纳力不足是四川省就业结构转换偏离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促进四川人口就业结构转换的对策: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二是积极发掘第二产业就业的潜力与发展空间;三是大力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总量的增加;四是加速四川城镇化进程,为劳动力转移与非农产业发展提供载体。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亢亢 宋光兴
我们分析了1990年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笔者基于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指标,发现云南省就业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最后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就业弹性 扩大就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兵 徐爱东
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演变机制进行研究,沿引传统的理论思路,建立了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从理论上,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因劳动力的转移而变化,但是实际我国各产业的劳动力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机制不明显,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紧密。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演变机制 模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桢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结构偏离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荣蓉
文章基于1995—2013年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计算了安徽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与结构偏离度。接着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建立了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失衡。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关系 安徽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俊杰 白健明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劳动力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进程。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GDP和就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的变化不大。但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并且三次产业的协同性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东部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阻碍二者协同变动的因素。
关键词:
东部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偏离度 协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丽
产业结构性矛盾一直是困扰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经过30年的结构调整,辽宁产业结构演进呈现"三产化"趋势,但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缓慢,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矛盾。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应兼顾"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提高结构变动的协同性。
关键词:
辽宁省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霞 单德朋
利用结构变化值和结构调整速度对民族地区1978-2010年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产业演进规律,但对第一产业倚重较大,对外生政策冲击敏感度高。未来产业与就业结构动态优化的关键在于,政府继续主导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升;反思并调整当前重工业化的第二产业结构现状;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产业结构总体就业吸纳力。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就业吸纳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海燕
文章基于1978年-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变升级为"三、二、一"格局,而就业结构仍停留在"二、三、一"式结构,结构偏离度分析表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测算结果显示广东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时间为6年,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海燕
文章基于1978年-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已演变升级为"三、二、一"格局,而就业结构仍停留在"二、三、一"式结构,结构偏离度分析表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Moore值和灰色关联分析测算结果显示广东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时间为6年,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协调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