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78)
- 2023(17827)
- 2022(15025)
- 2021(14015)
- 2020(11815)
- 2019(26842)
- 2018(26852)
- 2017(52114)
- 2016(28235)
- 2015(31733)
- 2014(31237)
- 2013(31094)
- 2012(28282)
- 2011(25424)
- 2010(25799)
- 2009(24124)
- 2008(23773)
- 2007(21409)
- 2006(19060)
- 2005(16863)
- 学科
- 济(121490)
- 经济(121355)
- 业(107421)
- 管理(90922)
- 企(88740)
- 企业(88740)
- 方法(54011)
- 农(49532)
- 数学(43919)
- 数学方法(43210)
- 业经(36804)
- 农业(33182)
- 财(32027)
- 中国(30181)
- 地方(25092)
- 技术(24297)
- 制(22926)
- 务(22395)
- 财务(22320)
- 财务管理(22292)
- 学(22246)
- 理论(22178)
- 企业财务(21076)
- 和(20317)
- 贸(20171)
- 贸易(20155)
- 易(19541)
- 策(19076)
- 划(18752)
- 体(17137)
- 机构
- 学院(404879)
- 大学(399209)
- 管理(167566)
- 济(165805)
- 经济(162503)
- 理学(145002)
- 理学院(143546)
- 管理学(141079)
- 管理学院(140357)
- 研究(128969)
- 中国(99527)
- 京(84716)
- 科学(79050)
- 农(74898)
- 财(73259)
- 所(63990)
- 业大(62947)
- 江(60885)
- 中心(59565)
- 财经(58581)
- 研究所(57934)
- 农业(57442)
- 经(53208)
- 北京(53062)
- 范(50847)
- 师范(50423)
- 州(48949)
- 经济学(48261)
- 院(46224)
- 经济管理(45162)
- 基金
- 项目(272691)
- 科学(216335)
- 研究(202092)
- 基金(198038)
- 家(171031)
- 国家(169513)
- 科学基金(147840)
- 社会(128754)
- 社会科(121887)
- 社会科学(121853)
- 省(108703)
- 基金项目(105108)
- 自然(95326)
- 自然科(93176)
- 自然科学(93156)
- 自然科学基金(91520)
- 教育(91334)
- 划(88882)
- 编号(83462)
- 资助(80876)
- 成果(66075)
- 重点(60097)
- 创(59947)
- 部(59499)
- 发(59252)
- 课题(56118)
- 创新(55316)
- 国家社会(52592)
- 科研(51114)
- 教育部(51059)
- 期刊
- 济(189331)
- 经济(189331)
- 研究(115632)
- 中国(78698)
- 农(73774)
- 管理(64943)
- 学报(59473)
- 科学(57754)
- 财(56921)
- 农业(50115)
- 大学(46352)
- 学学(43928)
- 教育(42342)
- 技术(38028)
- 业经(36940)
- 融(35534)
- 金融(35534)
- 财经(28200)
- 经济研究(28016)
- 业(26817)
- 问题(25016)
- 经(24264)
- 技术经济(22805)
- 科技(20826)
- 现代(19578)
- 版(19450)
- 商业(19199)
- 图书(18809)
- 统计(18799)
- 理论(18222)
共检索到597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牛波 胡建中
对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即发展初期、中期和成熟期进行分析,在总结四川丘陵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根据丘陵地区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丘陵地区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组织 模式 丘陵地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东升
一、四川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与特点四川丘陵地区包括自贡、遂宁、内江、南充四地市的全部,重庆、乐山的大部,宜宾、泸州、绵阳、德阳、达县、涪陵等地市的小部区县,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文秀
本文通过对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略和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廷春
四川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是 :强化人力资源开发 ,提高丘陵地区人口综合素质 ,为工业与农业良性互动提供战略资源保障 ;加强资金投入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工业与农业的互动发展提供硬件平台 ;加快城市化步伐 ,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建立农业与工业有效互动的城市体系 ;切实建立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互促互动机制。
关键词:
四川丘陵 农业 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雪松 邓先才 闫俊 徐增华 邓良基
本文以四川丘区射洪县为例,重点阐述射洪县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其包括信息资源库、信息传输平台和信息服务体制等,并对县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西南地区县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信息服务体系 射洪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宁 赵晓鸿 邹红
本文以四川省资中县的工业化进程为例,对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大县在工业化进程中,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走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的道路。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农业大县 工业化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怀超
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地是“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农地问题也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问题,更是与农村繁荣、农业稳定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四川丘陵地区农地流转的形式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地适度流转和推进农地业主开发经营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因此,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西部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四川省渠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渠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渠县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创新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
四川省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四川省丘陵地区示范县——射洪为考察对象,对其卓有成效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市场主导下工农联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阐明了该模式对四川省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模式 启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鸿 姜心禄 樊红柱 郑家国
四川丘陵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研究稻田供水与耗水情况对水稻节水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丘陵地区降水3611.10 m3/hm2,灌溉用水6299.25 m3/hm2;水稻腾发6424.95 m3/hm2,深层渗漏2459.55 m3/hm2,漫田溢出1026.00 m3/hm2。水稻生产全程耗水8884.50 m3/hm2,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为0.9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40 kg/m3。在四川丘陵地区,进一步协调稻田供水与耗水,从而实现抗旱节水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水稻 水分供需平衡 四川 丘陵地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紫东
西部丘陵地区地处内陆,城镇化面临不发达、后发展、基础薄弱、人口分散、城镇规模偏小、缺乏产业支撑、流动人口较多等现实困境。论文提出,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骨干交通为纽带、梯度推进为抓手、城市规划管理为保障,分级分类差异化、非均衡多点多极推进城镇化是必然之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承红 陈健生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是走向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模式。川东北丘陵地区是西部地区特别贫困的山区,本文基于该地区的基本经济特点及其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该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及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经济 川东北丘陵地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永昌
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源条件有限 ,要实现丘陵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突破 ,就必须正确解决好经济增长与控制人口、经济社会结构转换、“三农”问题、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等四个关键问题。现阶段 ,应主要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招商引资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丘陵地区 跨越式发展 新突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侯晓春
丘陵地区在四川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发展相对滞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的双重效应下,富民兴区对四川丘陵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促进全省"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丘陵地区的实际,探讨丘陵地区特色产业高地建设和富民兴区关联发展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
富民兴区 特色产业 三产互动 改善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