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1)
2023(12817)
2022(10669)
2021(9667)
2020(7842)
2019(17745)
2018(17444)
2017(32141)
2016(17587)
2015(19251)
2014(19309)
2013(19118)
2012(18335)
2011(16779)
2010(17322)
2009(15909)
2008(15688)
2007(14525)
2006(13196)
2005(12111)
作者
(53441)
(44672)
(43898)
(42019)
(28392)
(21465)
(20064)
(17169)
(17067)
(16145)
(15248)
(14999)
(14697)
(14367)
(14162)
(13701)
(13025)
(12908)
(12879)
(12666)
(11469)
(11129)
(10871)
(10413)
(10016)
(9990)
(9984)
(9817)
(9282)
(9180)
学科
(75786)
经济(75692)
(44902)
管理(42704)
(32050)
(30873)
企业(30873)
中国(25875)
地方(23799)
方法(23591)
农业(21485)
数学(19686)
业经(19567)
数学方法(19300)
(18329)
(17849)
(17555)
(15233)
银行(15206)
(14777)
(14773)
金融(14770)
(13769)
(12095)
理论(11896)
地方经济(11727)
(11343)
贸易(11323)
技术(10928)
(10842)
机构
学院(249780)
大学(247303)
(99008)
经济(96522)
研究(96085)
管理(87175)
中国(73834)
理学(72996)
理学院(72031)
管理学(70404)
管理学院(69933)
科学(59465)
(54986)
(52373)
(50315)
(48728)
研究所(45247)
中心(44002)
(41194)
农业(39934)
业大(39107)
财经(36484)
(36342)
师范(35915)
北京(35217)
(34687)
(33481)
(33390)
(32942)
经济学(29906)
基金
项目(161755)
科学(125880)
研究(119337)
基金(114045)
(100722)
国家(99758)
科学基金(83545)
社会(74790)
社会科(70521)
社会科学(70499)
(65500)
基金项目(58814)
(54743)
教育(53895)
自然(52002)
自然科(50814)
自然科学(50798)
自然科学基金(49840)
编号(48682)
资助(46684)
成果(41750)
(40391)
重点(37127)
课题(35991)
(34553)
(33132)
发展(32133)
(31767)
(31601)
创新(30962)
期刊
(125350)
经济(125350)
研究(80115)
中国(64522)
(54543)
学报(44690)
科学(39859)
(36860)
农业(35999)
教育(34890)
大学(33883)
管理(33800)
学学(31782)
(29819)
金融(29819)
业经(23370)
技术(21994)
经济研究(19440)
财经(18051)
(17186)
问题(15758)
(15601)
(14365)
图书(12792)
统计(12485)
业大(12292)
科技(12069)
世界(11635)
农村(11450)
(11450)
共检索到409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尚意  
一、四层一体的概念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多学科共同讨论的问题。地理学参与这个讨论要从自己的学科视角来介入。何为地理学的视角?吴传钧先生曾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1))。吴传钧先生所提的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以往只是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尚意  
一、四层一体的概念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多学科共同讨论的问题。地理学参与这个讨论要从自己的学科视角来介入。何为地理学的视角?吴传钧先生曾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1))。吴传钧先生所提的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以往只是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尚意  
一、四层一体的概念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多学科共同讨论的问题。地理学参与这个讨论要从自己的学科视角来介入。何为地理学的视角?吴传钧先生曾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1))。吴传钧先生所提的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以往只是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志辉  魏海安  王夏炎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近几年呈兴旺上升的趋势,但据调查,多数乡村旅游还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文章从发展的角度,提出乡村旅游动态引力,在于昭示乡村旅游的开发者和经营者能够不断更新思维,创新旅游项目和旅游内涵,更大程度地提高乡村旅游的效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亚玉  董菁  
文章从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的特征。文章认为,应通过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环城游憩带、推行乡村旅游标准化和发挥中心城市主导功能统筹城乡发展等开发策略促进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卉君  
实现以传统村落为基础单元的乡土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文章认为,应深入分析乡土文化和传统村落特色,以乡土文化复兴激发人们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兴趣,以活化乡土文化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乡土文化复兴中充分利用设计手段,有助于展示新时代乡土文化的新面貌,有助于将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进而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红  谢磊  徐邓耀  
当前在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地方性正不断遭受侵蚀与破坏,"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现象比比皆是,其挖掘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有学者提出用"四层一体"的方法挖掘地方性,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因未考虑区域关联问题,其运用受到一定限制。以四川昭化古镇作为研究对象,在"四层一体"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约翰斯顿一横一纵的分析视角,采用纵横研究方法挖掘古镇的地方性。结果发现:(1)"四层一体"从纵向视角对待昭化古镇自然、社会人文要素间的紧密关系,有助于建立地方性整体保护方案;(2)"区域关联"从横向视角辨析古镇的社会地位与职能分工,反映地方性的区位价值;(3)昭化古镇历史的地位和今天的发展,均源于对天险地形、便利交通和独特文化三个地方性的认同与运用,今人应强化对其的保护与挖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宣朝庆  王茹薪  
如何重新定义地方性,催生传统乡土社会的地方特征结合现代性因素进行创造性转换,甚至创新地方意义系统和社会认同,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民国时期北碚的乡村建设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的时空逻辑分析乡村建设进程中的地方性再生产。研究发现,组织强化和环境建设在空间上重构了北碚的地域结构,集团生活及媒介载体在时间上重构了北碚的集体记忆。其中,高内聚和高效率的组织核心是地方性再生的动力机制,源于集团生活的交往记忆是重建地方认同的关键要素,发展文化记忆的媒介载体是再造地方想象的主要方法。这对当前我国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宣朝庆  王茹薪  
如何重新定义地方性,催生传统乡土社会的地方特征结合现代性因素进行创造性转换,甚至创新地方意义系统和社会认同,是乡村振兴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民国时期北碚的乡村建设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的时空逻辑分析乡村建设进程中的地方性再生产。研究发现,组织强化和环境建设在空间上重构了北碚的地域结构,集团生活及媒介载体在时间上重构了北碚的集体记忆。其中,高内聚和高效率的组织核心是地方性再生的动力机制,源于集团生活的交往记忆是重建地方认同的关键要素,发展文化记忆的媒介载体是再造地方想象的主要方法。这对当前我国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慧敏  
乡村旅游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如何整合农户、乡村旅游企业、政府等多方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成为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立足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条件,对机构在国外一些国家乡村旅游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要叙述,以爱尔兰与法国作为对比,对国外一体化乡村旅游机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及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此来探究中国一体化乡村旅游机构的未来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忻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宜居乡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缺失,迫切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要害问题是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根本路径需要尽快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法律缺失和过时的问题,尽快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执法意识淡薄的问题,尽快解决农村和农业领域环境监管还不到位问题,尽快解决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杨乐笛  
价值观教育不仅承担着培育社会个体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重任,也被赋予传承乡土文化、构建乡村精神家园的使命。实行适切的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培养乡村儿童养成健全人格是乡村教育实现最终目的的基础。具身认知理论突破传统认知科学的藩篱,构建了一个由“认知—身体—环境”组成的耦合系统。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以乡村儿童认知特点为出发点,强调在乡土文化场域中通过乡村儿童的身体实践内化价值认知,实现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的身心一体。然而,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中存在割裂儿童认知和身体的整全性、悬置乡村儿童实践活动以及乡土文化被边缘化的问题。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实现具身性转向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调适教育理念,同频共振培养身心耦合的乡村儿童;聚焦乡村儿童身体实践,加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身心融合;唤醒乡土文化,赋予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乡土韵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太洋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建筑技术的提高,使得我国土地利用“立体化”现象越来越普遍,而现行法律法规反应相对滞后,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缺少相应的保障。本栏目选发两篇文章,一篇探讨如何拓展宗地概念,使之及于土地上空和地下;一篇从设定城市地下空间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角度探讨加强城市土地空间利用管理的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妉  李春英  
乡村文化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备受学者关注,而现代化进程使得乡村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消解。乡村新文化的建构正是乡村文化走出困境的重要选择。乡村新文化是立足于传统基础上的现代文化,是多元文化冲突发展下的和谐文化,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先进文化。通过有效途径建构起来的乡村新文化,能够引导乡村文化良性发展,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重新树立乡村文化自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传统乡土中国、新中国建立后的城乡二元结构时期,现在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乡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