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29)
- 2023(11861)
- 2022(9636)
- 2021(8948)
- 2020(7630)
- 2019(17235)
- 2018(16856)
- 2017(32235)
- 2016(17305)
- 2015(19368)
- 2014(19260)
- 2013(19366)
- 2012(17762)
- 2011(15942)
- 2010(16223)
- 2009(15723)
- 2008(15967)
- 2007(14359)
- 2006(12867)
- 2005(12318)
- 学科
- 业(84423)
- 济(83279)
- 经济(83149)
- 企(78359)
- 企业(78359)
- 管理(72427)
- 方法(35147)
- 财(31056)
- 业经(28496)
- 数学(27109)
- 数学方法(26985)
- 农(25800)
- 务(22491)
- 财务(22474)
- 财务管理(22449)
- 中国(22255)
- 制(21740)
- 企业财务(21334)
- 农业(18225)
- 技术(17286)
- 体(16412)
- 策(15903)
- 划(15865)
- 贸(15856)
- 贸易(15844)
- 易(15528)
- 和(14470)
- 体制(14459)
- 银(13081)
- 银行(13066)
- 机构
- 学院(257869)
- 大学(255593)
- 济(122786)
- 经济(120895)
- 管理(105127)
- 理学(89568)
- 理学院(88751)
- 管理学(87976)
- 管理学院(87470)
- 研究(85469)
- 中国(70908)
- 财(60744)
- 京(52940)
- 财经(47196)
- 科学(44113)
- 经(42998)
- 所(41813)
- 江(38676)
- 经济学(38471)
- 农(37975)
- 中心(37891)
- 研究所(36847)
- 财经大学(34933)
- 经济学院(34615)
- 北京(33931)
- 业大(31500)
- 商学(31111)
- 商学院(30840)
- 院(30369)
- 州(29811)
- 基金
- 项目(159393)
- 科学(129341)
- 研究(121343)
- 基金(120801)
- 家(102648)
- 国家(101761)
- 科学基金(89799)
- 社会(82454)
- 社会科(78401)
- 社会科学(78383)
- 基金项目(62866)
- 省(59297)
- 自然(55088)
- 教育(54389)
- 自然科(53877)
- 自然科学(53861)
- 自然科学基金(53033)
- 资助(49389)
- 划(48971)
- 编号(46927)
- 成果(38171)
- 部(37984)
- 制(36870)
- 创(36397)
- 业(36040)
- 国家社会(35431)
- 重点(35314)
- 发(33856)
- 教育部(33706)
- 创新(33253)
- 期刊
- 济(142451)
- 经济(142451)
- 研究(82948)
- 中国(52422)
- 财(52258)
- 管理(46118)
- 农(36931)
- 科学(33097)
- 学报(30204)
- 融(28328)
- 金融(28328)
- 财经(25257)
- 农业(25110)
- 大学(24984)
- 学学(23791)
- 技术(23480)
- 经济研究(22974)
- 业经(22424)
- 经(21860)
- 教育(19981)
- 问题(18559)
- 贸(17281)
- 业(16354)
- 世界(16352)
- 国际(15844)
- 技术经济(15827)
- 财会(14045)
- 现代(13303)
- 会计(12845)
- 经济管理(11956)
共检索到404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尚全
改革以来,我们党对经济改革有过许多重要决策,其中关键性、综合性的改革设计有过两次:一次是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另一次是前不久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高尚全同志先后参加了这两个历史性文件的起草工作.作为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他对十四届三中全会文件的体会更为深刻.他认为,这是我国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公有制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大难点黄少安TheFourDifficultPointstoEstablishModernEnterprisesystemunderthePub-licOwnership¥(HuangShaoan)Toestablis...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响应,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逐年增加,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投资地之一。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形式的国家风险,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与应对。由此,文章首先分析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所面临国家风险的特征,随后探究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发生的诱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中国企业 对东盟投资 国家风险 防范机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东盟国家的响应,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逐年增加,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投资地之一。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形式的国家风险,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与应对。由此,文章首先分析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所面临国家风险的特征,随后探究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国家风险发生的诱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中国企业 对东盟投资 国家风险 防范机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增科 朱舜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东盟国家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居,自然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强,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理想地区之一。通过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SWOT分析,甄选出具体的SO投资战略,并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就SO战略的实施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对外投资 东盟 SWOT分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吴明革
一、影响投资地点选择的因素(一)东盟市场的投资环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面对这样的市场,中国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其投资环境。就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丹 杜方鑫
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起步较晚,但增长较快。"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战略的高度契合给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但中国企业也面临政治、金融、安全等多重风险。因此,中国企业赴越投资应把握政策机遇,加强投资风险防范;加强市场调研,避免盲目投资;对内要搞好生产管理,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对外要注重外部公关,处理好与当地行为主体的关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太平 李姣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东盟已成为我国重要投资目的地,其投资风险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作全面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东盟整体投资风险较高,老挝、柬埔寨、缅甸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对菲律宾和越南投资要重视政治风险。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东盟 风险评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继宏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如期建成。在CAFTA的背景下,东盟市场进一步向中国企业开放,投资壁垒逐渐消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投资东盟视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步骤。然而,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投资环境相对复杂,中国企业加强对东盟的直接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康志勇 张宁 汤学良 刘馨
本文就中国政府2011年开始实施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简称"减碳"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减碳"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着成本增加效应和创新促进效应,"减碳"政策对企业出口规模影响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叠加,且叠加效果会随"减碳"政策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对"减碳"政策与企业出口规模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识别:(1)"减碳"政策强度与制造业企业出口规模呈倒"U"形关系,适度"减碳"政策强度下创新促进效应超过成本增加效应,促进企业出口规模扩张;(2)企业研发创新是实现"减碳"政策促进出口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3)创新促进效应会随时间推移得到逐步释放,表现为促进出口规模扩张的政策区间逐步扩大。在不同样本和实证方法下,上述结论依然保持稳健。本文认为,实施适度的环境管制政策并不会有损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能实现提高环境质量和出口增长的"双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方杰 何莎
在东盟国家中,黄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密切相关,当地黄金市场的发展也已成为全球黄金市场重要的增长引擎之一。本文系统性地梳理东盟黄金市场的总体现状,分析认为东盟黄金市场具有深厚的实物基础、多层次的市场格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逐步通过各类市场化变革措施形成区域性的黄金市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突显。而中国与东盟区域有着紧密的经贸联系和人文交往,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具有健全完善的产业和市场基础。结合中国、东盟两地黄金市场的特征,分析了我国参与东盟黄金市场的机遇,并从企业走出去、基础设施建设、"上海金"价格标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合作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明革
从中国与东盟市场发展的相似性、互补性、东盟市场的内部差异性与其具有的抗击风险能力等现状和特点入手,运用国际企业经营方式理论分析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经营方式、并就如何选择适合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经营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中国企业 东盟市场 经营方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韦大宇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东盟市场进一步开放,贸易壁垒逐渐消除,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也日趋活跃。但由于东盟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企业在不同的东盟国家投资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影响。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规避在东盟各国的投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