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5)
- 2023(13517)
- 2022(11295)
- 2021(10603)
- 2020(8532)
- 2019(18875)
- 2018(18427)
- 2017(34657)
- 2016(18462)
- 2015(20753)
- 2014(20292)
- 2013(20362)
- 2012(18992)
- 2011(17472)
- 2010(17768)
- 2009(16944)
- 2008(16384)
- 2007(14787)
- 2006(13625)
- 2005(12508)
- 学科
- 济(101419)
- 经济(101320)
- 农(50457)
- 业(50329)
- 管理(43665)
- 农业(33650)
- 方法(31178)
- 中国(28827)
- 企(27992)
- 企业(27992)
- 数学(27870)
- 数学方法(27564)
- 地方(24796)
- 业经(23915)
- 制(18181)
- 贸(17703)
- 贸易(17688)
- 易(17208)
- 财(16862)
- 学(16861)
- 发(15399)
- 银(14310)
- 银行(14304)
- 行(13897)
- 地方经济(13860)
- 融(13843)
- 金融(13842)
- 体(13324)
- 环境(13218)
- 农业经济(12656)
- 机构
- 学院(271636)
- 大学(267782)
- 济(131400)
- 经济(129141)
- 研究(101513)
- 管理(98952)
- 理学(84094)
- 理学院(83138)
- 管理学(81907)
- 管理学院(81385)
- 中国(80846)
- 农(57511)
- 科学(56250)
- 京(56121)
- 财(55784)
- 所(51223)
- 中心(45804)
- 研究所(45732)
- 财经(43637)
- 农业(43494)
- 经济学(41937)
- 江(40967)
- 业大(39955)
- 经(39704)
- 经济学院(37500)
- 范(36562)
- 师范(36339)
- 北京(35877)
- 院(34960)
- 州(32197)
- 基金
- 项目(170874)
- 科学(135715)
- 研究(130998)
- 基金(125487)
- 家(108070)
- 国家(107117)
- 科学基金(91171)
- 社会(88341)
- 社会科(83446)
- 社会科学(83431)
- 基金项目(64941)
- 省(64692)
- 教育(58016)
- 划(53423)
- 自然(53164)
- 编号(53048)
- 自然科(51932)
- 自然科学(51919)
- 自然科学基金(50974)
- 资助(50946)
- 成果(43475)
- 发(40097)
- 部(39434)
- 重点(38427)
- 国家社会(37949)
- 课题(36639)
- 创(34889)
- 教育部(34175)
- 性(34002)
- 中国(33846)
- 期刊
- 济(161471)
- 经济(161471)
- 研究(89901)
- 农(62142)
- 中国(59934)
- 农业(42150)
- 财(40341)
- 学报(38155)
- 科学(37918)
- 管理(35831)
- 融(31728)
- 金融(31728)
- 大学(30570)
- 学学(29038)
- 业经(28593)
- 教育(26294)
- 经济研究(25209)
- 财经(22785)
- 技术(22334)
- 问题(22110)
- 业(20343)
- 经(20006)
- 世界(18810)
- 贸(17227)
- 农村(15629)
- 村(15629)
- 农业经济(15429)
- 国际(15403)
- 经济问题(14934)
- 技术经济(14732)
共检索到435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段泳 刘振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陆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潘盛洲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乡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农业大省,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世辈居住的家乡,涌向沿海开放省市和全国各地,寻找新的就业和挣钱机会,形成了声势越来越大的“民工潮”。这一“潮流”的发展趋势如何,怎样看待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客观事实,采取何种措施加强对外出农民的引导和管理,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慧敏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80年代,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以发展乡镇企业为载体,采取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村内部就地转移方式来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一时期转移了近1亿劳动力,成就巨大。进入90年代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始走出原有单一的就地转移模式,向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并重的模式转变。特别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永丽 黄祖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农村 农村劳动力流动 述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璠 韩晓耘
自80年代后期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拥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形成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流动。日见增长的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已成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不仅对我国城市经济和城市居民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而且也对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流动趋势在今后若干年里将持续下去;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数量、探讨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分析其流动的区域、就业以及收入和消费等特征,有利于我们从根本上把握这种流动对于当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社会经济的作用。有鉴于此,本项研究拟侧重于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寒刚
本文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和特点 ,劳动力的供求对比情况及其流动的成本、收益比较 ,怎样按照制度化、社会化和信息化三个方面的要求来加强对劳动力流动的管理。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成本 收益 劳动力流动的管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崇光
农户就业决策及其劳动力流动行为问题是政府部门和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众多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为之殚精竭虑,试图科学、客观和全面地认识,以制定和完善相关公共政策,一方面引导农村劳动力稳定地转移出来,使之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有效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地发展。最近,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王春超博士撰写的《中国农户就业决策与劳动力流动》便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28余万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本文利用 1 996年山西省 1 0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外出打工行为和外出打工收入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女劳动力从外出打工中赚取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这一方面是与其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少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与她们外出打工的工资率较低有关。在影响女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因素中 ,年龄无疑是一个主要的解释因素 ,农村妇女外出打工者大多是年轻人。同时 ,文化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较高的文化程度更加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外出打工机会。然而 ,即使是同样年轻女劳动力 ,在不同村庄之间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
女性劳动力 流动 收入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其仁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周其仁一、就业机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取向(一)发展策略、体制选择和农村就业农民的就业机会首先并不是由他们本人的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所能决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经济体制选择,外生地决定着农民就业空间的容...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铭 张爽
本文基于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信任的决定因素,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公共信任的影响,以社区其他成员的流动率作为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率的工具变量,克服了估计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我们发现:在中国农村,社区其他成员的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到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并增加本家庭对于当地公共机构的信任,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家庭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城市地区的歧视。本文同时还发现,社区层面的收入差距会减少公共信任,公共信任在市场化过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关键词:
公共信任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市场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芝倩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概括为人力资本型分割和户籍型分割,分析了在分割的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并构造了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因变量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全面地解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程度、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前期的城乡劳动力比以及以工资率为中介的两部门相关变量。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通过提高城乡工资率差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行的措施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土地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进等方面。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市场分割 工资 土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集中流动,声势浩大,被人们形象地称作“民工潮”。这种流动具有什么特点?将是什么趋势?社会效应如何?应采取什么对策?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一些看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西玉 崔传义 赵阳 马忠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