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6)
- 2023(11736)
- 2022(9805)
- 2021(8845)
- 2020(7082)
- 2019(16327)
- 2018(15991)
- 2017(29897)
- 2016(15976)
- 2015(18033)
- 2014(18199)
- 2013(18194)
- 2012(17073)
- 2011(15792)
- 2010(16507)
- 2009(15290)
- 2008(14599)
- 2007(12947)
- 2006(11975)
- 2005(11162)
- 学科
- 济(95508)
- 经济(95441)
- 管理(40030)
- 业(40015)
- 方法(31589)
- 企(28858)
- 企业(28858)
- 数学(28254)
- 数学方法(27734)
- 地方(27344)
- 中国(25839)
- 农(25509)
- 业经(20318)
- 农业(18215)
- 财(16303)
- 地方经济(16241)
- 学(15997)
- 发(14063)
- 融(13205)
- 金融(13205)
- 制(12960)
- 银(12578)
- 银行(12558)
- 贸(12531)
- 贸易(12513)
- 行(12266)
- 易(11952)
- 环境(11847)
- 理论(11735)
- 发展(10594)
- 机构
- 学院(238790)
- 大学(234607)
- 济(109335)
- 经济(107196)
- 研究(88753)
- 管理(87056)
- 理学(73635)
- 理学院(72722)
- 管理学(71191)
- 管理学院(70738)
- 中国(67054)
- 科学(51918)
- 京(50606)
- 财(47221)
- 所(45546)
- 研究所(40823)
- 农(38938)
- 中心(38893)
- 江(37298)
- 财经(36204)
- 经济学(34760)
- 北京(32983)
- 范(32884)
- 经(32663)
- 师范(32586)
- 业大(32415)
- 院(31574)
- 经济学院(30802)
- 州(30040)
- 农业(29565)
- 基金
- 项目(150670)
- 科学(118701)
- 研究(112201)
- 基金(107190)
- 家(92875)
- 国家(92085)
- 科学基金(78594)
- 社会(72626)
- 社会科(68900)
- 社会科学(68884)
- 省(60901)
- 基金项目(54965)
- 教育(51367)
- 划(49840)
- 自然(47973)
- 自然科(46895)
- 自然科学(46886)
- 自然科学基金(45993)
- 编号(45150)
- 资助(44989)
- 发(38944)
- 成果(36974)
- 重点(34484)
- 课题(33172)
- 部(32322)
- 发展(31743)
- 展(31245)
- 创(31148)
- 国家社会(30216)
- 创新(29076)
- 期刊
- 济(135561)
- 经济(135561)
- 研究(78089)
- 中国(54785)
- 农(38890)
- 管理(35652)
- 财(34298)
- 学报(33655)
- 科学(33215)
- 教育(28526)
- 农业(26612)
- 大学(26350)
- 学学(24825)
- 融(24713)
- 金融(24713)
- 技术(24486)
- 经济研究(22978)
- 业经(21814)
- 财经(18550)
- 问题(16908)
- 经(16193)
- 统计(14887)
- 技术经济(14159)
- 业(13812)
- 策(13221)
- 世界(12506)
- 贸(12192)
- 商业(12038)
- 决策(12033)
- 经济问题(11089)
共检索到384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魏君英 胡润哲 陈银娥
数字经济发展正深刻改变着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途径和消费内容。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得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消费差距呈负相关关系的基本命题;并利用熵值法和泰尔指数测算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消费差距;同时,采用固定效应、系统GMM、分位数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模型的基本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效果较中、西部地区显著,且处于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存在“弱势群体”和“数字鸿沟”等问题导致其无法享受数字红利,进而产生数字经济发展反而会拉大城乡消费差距的情况;(3)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水平越低的地区收敛作用越强;(4)提高消费信贷便利性是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传导路径。因此,为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对消费扩容的赋能作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需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地区差异化发展并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农村市场下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居民消费 消费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坤木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且呈现继续扩大趋势。这种差距扩大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而产生 ,并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呈现加快趋势。为了避免这种趋势长期发展下去 ,中国政府应从有利于发展经济的角度 ,从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和最终消除两极分化出发 ,正确有效地处理好收入差距扩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居民 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启良 刘晓红 程敏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当前最突出一个社会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三农"方面推出的扶持政策如此之多,政策的力度如此之大,为何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依然如故?本课题在回顾关于收入分配有关理论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工业化、城市化、投资、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等因素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数量关系,解释这些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模型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磊 韩雷
基于中国2002—2013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考察中国电商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电商经济发展大幅提升了社会个体的经济参与度,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2)目前这种收益分配并未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共享,显著扩大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此效应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电商经济发展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十分显著,而东部地区这一效应并不存在,可能的解释是东部地区城乡电商均实现较好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电商发展较不均衡。发展电商经济是调整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一种重要新生手段,当前应更加注重提高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参与度,夯实农村电商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磊 韩雷
基于中国2002—2013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考察中国电商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1)电商经济发展大幅提升了社会个体的经济参与度,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2)目前这种收益分配并未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共享,显著扩大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3)此效应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电商经济发展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十分显著,而东部地区这一效应并不存在,可能的解释是东部地区城乡电商均实现较好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电商发展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乾 江鑫 向国成
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随着中国整体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城乡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内生扩大,可能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形变化趋势。以中国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借助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计量检验,证实了上述倒"U"理论假说。同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对样本数据分东、中和西部区域组进行检验,实证进一步发现:(1)东部区域,民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城乡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均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2)中、西部区域
关键词:
民营经济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奕萌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十多年来该制度极大地解放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伟大成就。然而,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加深,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显露出自身的固有弊端,私人所有制通过不断占有更多生产资料的牟利方式扩大了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对我国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后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产生了阻碍。非公有制经济是如何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其根本症结在于何处?我们该如何去应对?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概述与分析。
关键词:
相对收入差距 非公有制经济 基本经济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茶洪旺 和云
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创造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而且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一历史性巨大成就的理性思考,着力于我国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引致的经济社会效应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唤起国民的"居安思危"意识,奋起直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海滨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对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进行理性的思考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不仅关系到我国收入分配政策调整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来运 郑鑫 周平 李拓
党的十九大报告准确阐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发展的不平衡是矛盾的重要方面。从区域角度看,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南快北慢"的新特征,南北经济差距问题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使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主要表现,从区域、生产、需求3个角度对南北经济增速的差距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各类因素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南北经济差距表现在多个层面,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2)北方经济增长困难较多,主要受东北、华北地区增长较慢、工业服务业发展放缓、投资增速回落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北方资本积累速度较慢,而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数量减少等也是重要原因。此外,研究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增长的差距。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平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南北差距 结构分解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乔红芳 何金丽
基于中国1981—2011年的样本数据,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城乡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差异以及其他主要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分位点上,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最强,劳动生产率差异次之,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差异最弱。因此,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差异并不是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城乡差异才是其主要成因。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高分位点时,金融规模和效率差异的影响均不显著;当处于中间分位点时,金融效率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负影响;当处于低分位点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黎明 史云鹏 贺颖
基于消费函数理论,在控制城乡收入差距的前提下,文章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经济发展对城乡消费差异的直接效应,再利用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估计法通过验证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符合库兹涅茨假说考察了经济发展对于城乡消费差异的间接效应,最后通过直接研究经济发展与城乡消费差异的函数关系形态考察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前者对于后者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作用结果。实证分析显示无论是对于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城乡消费差异,两者与经济发展之间均存在倒U型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就如何处理发展与公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文武 徐明阳 范佳健 龙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文章以安徽省为例,选取安徽省1995—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泰尔指数衡量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实证分析了安徽省经济发展、城乡二元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城乡二元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较复杂的关系。其中人均GDP增长率、城市化水平、城乡社会保障差异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分别是正相关性、波浪型和波动性上升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怀振 苏群
文章从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双重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均为“倒U”型;在区域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是对于中部地区而言,这种作用效果却恰好相反;门槛效应显示,城镇化、受教育程度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存在不同效果的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