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9)
2023(5452)
2022(4540)
2021(4296)
2020(3612)
2019(8076)
2018(8229)
2017(14082)
2016(8803)
2015(10023)
2014(10287)
2013(9530)
2012(9009)
2011(8131)
2010(8575)
2009(7640)
2008(7588)
2007(6908)
2006(6228)
2005(5564)
作者
(28421)
(23798)
(23765)
(22526)
(15147)
(11427)
(10666)
(9215)
(9177)
(8737)
(8298)
(8084)
(8002)
(7938)
(7749)
(7289)
(7255)
(7074)
(7005)
(6895)
(6355)
(6300)
(5939)
(5552)
(5547)
(5416)
(5346)
(5204)
(5173)
(5120)
学科
(24472)
经济(24429)
管理(19225)
(16132)
(12360)
企业(12360)
(10291)
(9465)
中国(8736)
理论(8650)
方法(8432)
(7747)
教育(7411)
数学(6793)
(6674)
数学方法(6518)
教学(6434)
(6426)
地方(6184)
农业(5866)
业经(5749)
(5374)
银行(5310)
(5229)
金融(5221)
(5144)
(4406)
学法(4385)
教学法(4385)
体制(4089)
机构
学院(121080)
大学(120018)
研究(48975)
(36853)
管理(36178)
经济(35678)
科学(35043)
中国(33595)
(32000)
理学(30128)
理学院(29627)
管理学(28527)
管理学院(28330)
(27988)
(27286)
研究所(25792)
农业(25605)
业大(24397)
(21279)
中心(20690)
技术(19378)
(19134)
(18821)
(18764)
师范(18497)
(18188)
北京(17194)
(16445)
农业大学(16442)
(15630)
基金
项目(82554)
科学(61026)
研究(57048)
基金(54512)
(51172)
国家(50740)
科学基金(39912)
(35858)
社会(30653)
(30203)
教育(28712)
社会科(28655)
社会科学(28643)
基金项目(28095)
自然(27675)
自然科(27008)
自然科学(26989)
自然科学基金(26462)
编号(23959)
资助(23096)
成果(21331)
重点(20018)
课题(19632)
计划(18020)
(17887)
科技(17291)
(16981)
(16609)
科研(15909)
创新(15899)
期刊
(45937)
经济(45937)
研究(34945)
中国(32935)
学报(31119)
(30533)
教育(25142)
科学(24324)
大学(22009)
学学(20774)
农业(20357)
(14735)
管理(14185)
技术(12306)
(10943)
业大(9771)
(9486)
金融(9486)
(8966)
职业(8294)
农业大学(7982)
业经(7582)
林业(7466)
财经(7004)
经济研究(6712)
科技(6708)
图书(6376)
(6102)
论坛(6102)
(6085)
共检索到193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伟聪  张晨星  赵汗青  刘欣茹  庞晓明  李颖岳  
【目的】以四倍体酸枣组培苗为材料,优化其组织培养体系并构建适宜的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为该种质的保存、推广以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酸枣同源四倍体种质为材料,设计试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索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对于四倍体酸枣的增殖、生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情况;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不定芽再生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1)当四倍体酸枣以带顶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时,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IBA 0.2 mg/L+TDZ 0.5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8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生根苗经炼苗后移栽至大田,成活率可达93.33%。(2)诱导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WPM+TDZ 1.0 mg/L+IBA 0.3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在该培养基上叶片可通过直接再生途径再生出不定芽。(3)再生不定芽主要起源于叶脉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在预培养8~12 d时,分生细胞的分裂能力最强且未出现分化现象。【结论】本研究优化了四倍体酸枣组培体系,并成功建立了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同时对叶片不定芽的再生过程进行组织学研究,为酸枣多倍体培养体系完善以及后续多倍体种质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艺  薄文浩  李颖岳  曹明  庞晓明  
【目的】‘京枣39’是一种优质的枣鲜食新品种,目前尚无有效的离体再生体系,影响了自根苗的培育和苗木纯度。为了解决枣遗传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探究了枣叶片再生的不同影响因素,以期建立高效的叶片再生体系。【方法】以‘京枣39’组培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接种方式、基本培养基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对离体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正放的接种方式再生率远高于叶片反放,是‘京枣39’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最佳放置方式;基本培养基对‘京枣39’叶片再生的影响要大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且最优培养基为1/2 MS,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细胞分裂素6-BA,本研究确立的‘京枣39’组培苗叶片再生的最优体系为1/2 MS+1 mg/L噻苯隆+0.5 mg/L 6-BA+0.2 mg/L NAA+30 g/L麦芽糖+6 g/L琼脂,再生率可达79.17%,平均每叶片再生不定芽能达到4.67个。进而初探并建立了‘京枣39’组培苗的最佳扩繁体系为:MS+20 g/L麦芽糖+6 g/L琼脂+3 mg/L 6-BA+0.1 mg/L NAA,分枝率高达88%,平均分枝数达2.76枝;以及最适生根体系为:1/2MS+20 g/L蔗糖+8 g/L琼脂+1.5 mg/L IBA+0.3 mg/L NAA,生根率达90.91%,平均根长达4.08 cm。【结论】‘京枣39’叶片再生效率受外界影响因素很大,尤其是基本培养基种类和接种方式,且每个因素都不是独立起作用的。本研究为之后以‘京枣39’叶片为转基因材料进行枣相关基因功能验证建立了完整的培育体系,同时为加快枣的相关研究进程奠定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娟  李亚鹏  田彦挺  郭琪  李云  孙宇涵  邓永平  牛东升  苏立琢  李秀宇  彭祚登  
【目的】通过优化再生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刺槐离体叶片高效的再生体系,这将为刺槐苗木繁殖、诱变育种、遗传转化以及进一步开展刺槐分子育种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以刺槐组培苗离体的叶片为外植体,观察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整个过程,探究基因型、取材时期、黑暗处理时长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刺槐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同时筛选适合不定芽生根的IBA浓度。【结果】1)二倍体基因型普18-22再生能力最佳;2)组培苗继代45天为最佳外植体取材时期;3)黑暗处理14天为最佳黑暗处理时长;4)最佳的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6-BA3.0 mg·L~(-1)+KT 1.0 mg·L~(-1)+2,4-D 0.1 mg·L~(-1)+蔗糖30 g·L~(-1)+琼脂6.5 g·L~(-1);普18-22不定芽诱导率达96.67%,平均每个叶片再生7.4个不定芽;5)不定芽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蔗糖30 g·L~(-1)+琼脂6.5 g·L~(-1)+IBA 0.3 mg·L~(-1);生根率达100%。【结论】以继代培养45天的二倍体刺槐组培苗普18-22叶片为外植体,接种至MS+6-BA 3.0 mg·L~(-1)+KT 1.0 mg·L~(-1)+2,4-D 0.1 mg·L~(-1)+蔗糖30 g·L~(-1)+琼脂6.5 g·L~(-1)的再生培养基中,黑暗处理14天后转移至正常光照培养,45天后将再生的不定芽转移至生根培养基1/2MS+蔗糖30 g·L~(-1)+琼脂6.5 g·L~(-1)+IBA 0.3 mg·L~(-1)中,待不定芽生根后进行炼苗移栽,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霞  陈晓阳  李云  李伟  
该文以胡杨试管苗叶片为材料 ,进行了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影响因子对胡杨叶片不定芽再生能力影响的试验 .结果表明 :胡杨叶片再生的最适培养基是MS +BA 0 .5mg L +NAA 0 1~ 0 2mg L +腺嘌呤 4 0mg L +水解乳蛋白 5 0 0mg L +白砂糖 2 5g L +琼脂 5g L ,再生频率达 10 0 % ;叶片培养的最佳取材位置是自茎尖展叶始第 1~ 3片叶 ;叶片正面向上或正面向下接种培养 ,对其形成不定芽无显著影响 ;由丛生芽和愈伤组织两个途径得到的无菌苗上的叶片在再生能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晋慧  吴月亮  孙磊  高亦珂  张启翔  
以7个不同菊花品种的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基因型、苗龄、叶片着生部位、Vc、活性炭、AgNO3以及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等因素对菊花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不定芽再生的重要因素;15~35d苗龄的无菌苗中、上部幼嫩叶片不定芽再生能力较高;高浓度NAA有利于提高‘紫妍’叶片外植体的再生能力和消除褐化现象;AgNO3未能促进叶片外植体的再生;适宜‘紫妍’再生的培养基是MS+6BA1mgL+NAA0.5mgL和MS+6BA2mgL+NAA1mgL;适宜‘L12M57’再生的培养基是MS+6BA2mgL+NAA0.2mgL和MS+6BA2mgL+NAA0.1mg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晶  罗玉洁  张青林  罗正荣  刘继红  
以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inn.)休眠芽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基础培养基种类和外植体基因型对休眠芽初代培养的影响,比较叶片放置方式、tDZ浓度、Zt与tDZ不同浓度组合及暗培养时间对叶片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然后对再生芽进行生根。结果表明:君迁子休眠芽初代培养中,DKW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发育,休眠芽生长势最佳;初代培养中,不同基因型的外植体在DKW培养基中生长势基本相同,说明外植体基因型对其初代培养没有影响,但对继代培养影响较大。叶片下表面朝上放置在Ms+Zt 0.1 Mg/l+tDZ2.0Mg/l中暗培养20D,愈伤组织形成率达100%,在(1/2n)Ms+2.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艺  曾炳山  刘英  裘珍飞  李湘阳  
以巨桉栽培无性系EG5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高效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0.12 mg·L-1TDZ+0.25 mg·L-1NAA;硝酸铵对EG5叶片愈伤组织生长及植株分化的影响较大,最适宜质量浓度为0.412 5 g·L-1;最佳伸长培养基配方为改良MS+0.3 mg·L-16BA+0.05 mg·L-1IBA+0.3 mg·L-1IAA;暗培养10 d能促进不定芽分化,延缓愈伤组织老化和褐变速度。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0.4 mg·L-1NAA时生根率最高,为65.47%,移植成活率为90%以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红英  辛全伟  马志慧  兰思仁  
以中红杨组培苗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外源添加物和光照条件对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1)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外源添加物的组合为0.5 mg·L~(-1) 6-BA+0.2 mg·L~(-1) NAA+30 g·L~(-1)蔗糖;2)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光照16 h·d~(-1)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不定芽形成率可达83.3%;3)将叶片再生植株转接到MS+0.2 mg·L~(-1) 6-BA+0.1 mg·L~(-1) NAA培养基中壮苗培养,在1/2 MS+0.2 mg·L~(-1) IBA+20 g·L~(-1)蔗糖+6.5 g·L~(-1)琼脂培养基诱导生根,生根率96.4%,生根苗大田移栽成活率86.8%。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莹  赖钟雄  
以石斛兰叶片为材料,建立了叶片外植体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KC+4 mg·L-16-BA+1 mg·L-1NAA是石斛兰叶片诱导原球茎的最佳培养基,诱导率为11.99%;原球茎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KC+2 mg·L-16-BA+0.5 mg·L-1NAA,增殖倍数达到8.02;分化培养基为1/2 MS+0.5 mg·L-16-BA;最佳的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 MS+1 mg·L-1NAA,最佳移栽基质为棕树皮,成活率达到93.3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雅琴  刘峰  陈建荣  郭清泉  
以湘苎2号、湘苎3号、新宁青麻、四川洪县园麻的叶片为材料,构建4个品种高效、稳定的不定芽再生体系.湘苎2号、湘苎3号、新宁青麻、四川洪县园麻最适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不定芽的培养基分别为MS+0.7 mg/L TDZ+0.02 mg/L 2,4-D,MS+0.3 mg/L TDZ+0.01 mg/L 2,4-D,MS+0.3 mg/L TDZ+0.05 mg/L 2,4-D,MS+0.9 mg/L TDZ+0.05 mg/L 2,4-D;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83.3%,81.7%,90.0%,86.7%;4个品种再分化时出现丛生芽,新宁青麻愈伤组织的平均再生不定芽数达2.62个,其他3个品种也都有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中美  吴亚飞  李树举  覃磊  刘小兵  张平喜  
为建立稳定、高效的朝鲜蓟植株再生无性繁殖体系,以农艺性状好、无病毒的朝鲜蓟茎尖为外植体,研究消毒方法、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朝鲜蓟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朝鲜蓟的茎尖用70%乙醇消毒10 s,再用0.1%HgCl2(每1 000 mL该溶液加2滴吐温80)处理8 min的外植体消毒方式效果最好,接种污染较小;最适合朝鲜蓟离体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EM培养基,6–BA诱导朝鲜蓟丛芽增殖的效果比KT和2–ip好,在EM中添加1 mg/L 6–BA+0.5 mg/L NAA的培养基最适合朝鲜蓟茎尖初代培养;在丛生芽的继代培养中,以添加0.5 mg/L NAA的效果最佳,以GM为基本培养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美霞  戴洪义  
以福早红、鲁加3号和鲁加6号3个苹果品种的组培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基因型、暗培养、AgNO3对苹果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福早红、鲁加3号和鲁加6号3个苹果品种的组培苗叶片分化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6-BA4mg/L+NAA0.20mg/L,MS+6-BA4mg/L+NAA0.10mg/L,MS+6-BA4mg/L+NAA0.05mg/L;基因型是决定苹果组培苗叶片分化的重要因素,3个苹果品种叶片分化不定芽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是福早红、鲁加6号、鲁加3号;暗培养可以明显促进苹果叶片进行脱分化,提高叶片的分化率,苹果叶片暗培养处理的最佳时间为15d;AgNO3抑制苹果叶片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君  李云  何存成  孙宇涵  贺佳玉  
为了探索四倍体刺槐叶片不同叶龄的营养价值、叶层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叶形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叶片开始生长每隔10d对四倍体刺槐1个叶龄期叶片进行叶形测量并采样进行叶绿素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叶片的营养价值在45d叶龄前较好,相同叶龄叶片的营养价值是生长中期高于生长末期;35~45d叶龄的叶层生物量达到了最高;幼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低,随着叶龄的增长,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达到高峰,随后叶子衰老,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同叶龄不同生长时期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也存在差异;叶片形状在20d叶龄前生长迅速,其后生长缓慢;叶龄与叶片粗脂肪、粗灰分、钙含量、叶长和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生财  杨文文  赖钟雄  
以苋菜种子为材料,进行苋菜离体繁殖研究.结果表明:苋菜种子经过75%酒精消毒1 min,再用升汞消毒8 min,在MS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可达87%以上;从无菌苗切取带2片子叶的下胚轴,在MS+3.0 mg.L-1 6-BA+0.2 mg.L-1 NAA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最好;不定芽在MS+3.0 mg.L-1 6-BA+1.0 mg.L-1 IAA培养基上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可达13.02;试管苗在1/2MS+0.2 mg.L-1 IBA培养基上的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90.35%;在适宜的温度下,试管苗移栽到菜园土上的成活率可达92.5%以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细旺  刘国锋  包满珠  
以 9个菊花品种为试材 ,利用 6种分化培养基和 3种生根培养基 ,以叶片、茎段为外植体 ,研究不同基因型、激素组合以及附加不同浓度的AgNO3 对高效、快速、经济的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 ,最适分化培养基分别为 :‘日本黄’ :6 BA0 .5mg/L +NAA0 .1mg/L或 6 BA2 .0mg/L +NAA0 .5mg/L ;‘9718’、‘RH3’、‘寒紫’、‘寒黄’ :6 BA2 .0mg/L +NAA0 .5mg/L ;‘日本白’ :6 BA0 .5mg/L +NAA0 .1mg/L ;‘寒红’、‘杭白菊’ :6 BA1.0mg/L +NAA0 .1mg/L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