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4)
2023(5305)
2022(4370)
2021(4281)
2020(3385)
2019(7560)
2018(7362)
2017(14244)
2016(7878)
2015(8787)
2014(8766)
2013(8880)
2012(8218)
2011(7496)
2010(7791)
2009(7389)
2008(7460)
2007(6969)
2006(6619)
2005(5930)
作者
(23304)
(20235)
(19470)
(18744)
(12141)
(9796)
(8631)
(7748)
(7544)
(7091)
(6865)
(6678)
(6227)
(6189)
(6042)
(5878)
(5761)
(5682)
(5477)
(5476)
(5071)
(4938)
(4891)
(4848)
(4537)
(4513)
(4463)
(4202)
(4177)
(4091)
学科
(48421)
(35418)
经济(35373)
农业(32383)
(29918)
业经(14903)
管理(14646)
农业经济(12351)
中国(11317)
(9808)
人口(9766)
(9620)
(9468)
农村(9446)
地方(9344)
(9016)
企业(9016)
土地(8871)
发展(8420)
(8411)
方法(7757)
建设(7233)
(7209)
(7117)
劳动(7114)
收入(6916)
(6792)
数学(6766)
(6737)
数学方法(6600)
机构
学院(116449)
大学(110048)
(48973)
经济(47871)
(44667)
管理(43510)
研究(42551)
理学(36794)
理学院(36433)
中国(36187)
管理学(35795)
管理学院(35618)
农业(33379)
科学(25942)
业大(25532)
(23455)
(22884)
中心(21196)
(20570)
农业大学(20282)
研究所(20163)
(19608)
(17315)
(16141)
师范(16066)
(15917)
经济管理(15503)
(15454)
财经(15259)
(15169)
基金
项目(73248)
科学(57376)
研究(56835)
基金(52063)
(45417)
国家(44842)
科学基金(37663)
社会(36457)
社会科(33849)
社会科学(33838)
(30306)
基金项目(28097)
(27060)
编号(25430)
(24084)
教育(23326)
自然(22614)
自然科(22007)
自然科学(22006)
自然科学基金(21576)
成果(20243)
资助(19944)
(17835)
课题(16524)
(16144)
重点(16041)
(15089)
(14813)
国家社会(14791)
(14735)
期刊
(68054)
经济(68054)
(53453)
农业(36282)
研究(34496)
中国(29857)
科学(19695)
学报(19108)
业经(18811)
(15795)
金融(15795)
(15705)
大学(15591)
学学(15088)
农业经济(14635)
农村(14044)
(14044)
(13786)
管理(10790)
问题(10633)
教育(9870)
农村经济(9314)
(9283)
技术(8677)
世界(8539)
经济问题(8311)
资源(8254)
社会(8064)
社会科(7492)
社会科学(7492)
共检索到190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胜  
最近,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农村人口出现无承包地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对20个乡、50个村民小组中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乡均存在一些农业人口无承包地的状况;50个村民小组中,无包产地人口遍及42个村民小组,占84%的面,计有元承包地人口167人,按调查总体单位计算,平均每个村民小组无承包地人口达3人以上。齐力乡麻柳九组、丰乐乡光芒一组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廖洪乐  
本文在对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形式、原因进行描述后 ,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  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因素。研究发现 ,人均耕地面积、机动地比例、土地流转程度、土地负担  水平、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两田制、有无承包合同等都对承包地小调整有显著影响 ;能影  响承包地大调整的因素不多 ;村干部行为对农村承包地调整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最  后 ,本文提出了抑制承包地调整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甲樱  李中  李祎萌  丁燕  唐小平  
产权清晰、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一直被视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农村承包地确权是保障土地承包稳定的重要抓手。承包地确权政策、实施及对承包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承包农户土地利用细分为农村土地流转、契约安排和土地投资三类行为,纳入地权安全、土地权益、地权明晰和土地面积分析框架,阐释新一轮承包地确权影响承包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内在机制,利用吉林、河北、湖南、重庆4省(市)承包农户跟踪调查形成的2017和2020年2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一轮承包地确权影响承包农户土地流转、契约安排和土地投资的理论机制不强,而基于实地调查的多视角经验分析也未证实承包地确权对农村土地租金、转让农村土地面积、新增农业机械投资、土地整治有十分显著影响。研究认为,要准确把握确权政策实施的基本原则、加强对承包地确权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强化承包地确权的经费支持、做好技术支持和土地流转服务、消除扩大农业生产投资束缚、有效治理土地确权流转后可能发生的产权“垄断”问题,提升土地流转规模经济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边玉花  杨桂花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三农”问题极其严重。农村不发达,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现代化程度低,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形成“三农”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工农产品交换中的价格“剪刀差”,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农村资金净流出)达2万多亿元,大约相当于同期社会资本存量的2/3。还有二元结构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孔涛  Jonathan Unger  刘鹏凌  
本文使用2008年在安徽进行的两项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过去25年间农地调整的状况。通过聚焦村民小组这一重要但被以往研究所忽略的层面,关注近600个村民小组在不同历史时期土地调整的特点及其与村民小组特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1995年以后的变化状况。研究发现,在国家有关政策明确规定土地在承包期内不得调整的背景下,多数村民小组在1984—2008年都实行过至少一次的土地调整以解决人地矛盾、实现土地分配的再均等。然而,调整的发生、规模和频率等与村民小组对农业收入的依赖程度、主要作物的生产率以及所处地势和土地划分情况等有显著的相关性。1995年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增长而土地调整大幅度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志  文长存  
本文对3省1市的55个村庄田野调查现状发现:村庄整体确权完成情况较好,具体形式复杂多样,体现出了不同产权归属;平原村庄确权推进速度快,整体实施成本高;确权强化了农民产权意识,提升了农地的预期价值,流转市场租金大幅提高。确权后还衍生出了农地流转陷入"停滞期"规模经营受阻问题、时点衔接过程中无地农民与补贴依据问题、农地非农化倾向与长期投资问题。为此,创新农地土地流转方式,规范农村土地租赁市场,推进农业服务的规模经营;考虑构建无地农民补偿机制,细化第三轮衔接村庄方案;逐步完善长期流转保险制度,合法化承包权继承权能,强化农地保护性长效投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平  
农地"三权分置"视阈下,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和土地承包权的有效退出是缓解农村人地矛盾、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两种不同思路。鉴于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尚未形成且功能有限,形塑承包地退出机制确有必要。土地承包权是兼具财产和身份要素并承载社会保障功能的复合型权利,由此决定承包地退出必须慎重对待。在立法体例上,应坚持土地承包权退出事由法定原则,同时厘定承包地收回"原则禁止与例外允许"二元模式,不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收回事由。在立法内容上,完善自愿交回和依法收回规则,承包地自愿交回在法权关系应表达为土地承包权的抛弃或转让,抛弃土地承包权须以丧失集体成员资格为前提,土地承包权转让给发包方以不超过剩余承包期限为原则,不影响农户成员资格和再承包权,应成为主要退出方式。"依法收回"可分为身份性收回和非身份性收回,身份性收回包括因户口迁移引起的收回和因承包方全家消亡绝户而收回,非身份性收回又分为因承包地灭失、承包地被征收而收回。为保障土地承包关系"大稳定、小调整"的格局,构建承包地退出制度的法定事由和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丽萍  
本文在探讨农村承包地使用权价格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承包地使用权流转价格低下的症结,进而考察承包地使用权价格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向南  吴群  
研究目的:利用经济学收益成本分析的思路,揭示影响农户承包地流转动机的主要因素及其后的制度安排,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部门调查和农户调查相结合。研究结果:影响农户承包地流转的收益因素主要包括农地经营能力、非农就业选择、集体经济组织发育及流转期限等,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农地经营细碎化、有形市场建设滞后、基层组织介入不够、流转后的社会保障不足、制度预期的不确定性及农产品安全等。研究结论: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应重点帮助提高农户流转后的收益水平,并有效降低农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占洲  林苇  
在农村承包地调整中并非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有可能适用承包地调整,因而"特殊情形"与不同模式的承包地调整之间存在着不同的逻辑关系。"特殊情形"是法定双向调整的必要条件,当且仅当"特殊情形"时才能引起在个别农户之间进行承包地调整,但"特殊情形"并非必然引起在个别农户之间进行承包地调整。"特殊情形"是法定单向调整的充分条件,当"特殊情形"时发包方应当以机动地、新垦地、收回地调整承包土地,但并非仅当"特殊情形"时发包方才能以此调整承包土地。"特殊情形"是约定双向调整的选择性条件,既非当且仅当"特殊情形"时才能引起约定双向调整,也非当"特殊情形"时必然会引起约定双向调整;只有当"特殊情形"被两个以上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星  赵军洁  
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重点。为探究农村承包地退出的形成机理,并考察农户的退出选择偏好,本文基于新家庭经济迁移理论和农户家庭效用理论,构建了农户退出决策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在此理论框架下运用Mvprobit模型对四川省温江区23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陷阱"是承包地退出的重要现实依据;大部分农户愿意在较长时期内甚至永久退出承包地;不同类型农户对承包地退出方式有不同的选择偏好。因此,需要构建农村承包地退出的政策出口,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设计多样化的制度安排,同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明确政府的权利边界和支持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梅洪常  李晓勤  
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广大农户争得了在村社所有名义下的农地使用权。但按人口均分土地的制度,多年来未能兼顾好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它与传统小农经营方式紧密关联,成为当今中国农村走向市场化,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制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光辉  安康  李永坤  
一般认为,基于长久不变的政策动机,农户承包地在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不能随意变动,但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既然以合同关系进行定位,在承包期限、地块位置、承包条件等方面,法律并不禁止双方的合意调整。土地发包方与承包方通过协商一致完成土地的合理调整,既有现行法律制度逻辑的支撑.更有广泛而深刻的农村经济社会基础,一方面可以完成对村集体内各方主体利益的调和,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农用地的市场调控。虽然目前该方法在实践中推行仍然有较大的难度,但的确契合了农村改革方向和社会发展现实,值得继续深入探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