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5)
- 2023(3976)
- 2022(3274)
- 2021(3081)
- 2020(2595)
- 2019(5649)
- 2018(5417)
- 2017(10318)
- 2016(5622)
- 2015(5901)
- 2014(5823)
- 2013(5509)
- 2012(5181)
- 2011(4600)
- 2010(4656)
- 2009(4160)
- 2008(4172)
- 2007(3742)
- 2006(3108)
- 2005(2888)
- 学科
- 济(19346)
- 经济(19308)
- 业(15936)
- 管理(13405)
- 企(12800)
- 企业(12800)
- 方法(8839)
- 数学(7669)
- 数学方法(7568)
- 学(5894)
- 财(5746)
- 中国(5660)
- 农(5549)
- 融(4297)
- 金融(4297)
- 制(4294)
- 银(4078)
- 银行(4065)
- 行(3892)
- 业经(3864)
- 贸(3849)
- 贸易(3848)
- 技术(3804)
- 易(3788)
- 务(3656)
- 财务(3651)
- 财务管理(3640)
- 农业(3615)
- 企业财务(3553)
- 家(3202)
- 机构
- 大学(78790)
- 学院(77109)
- 济(30458)
- 研究(30088)
- 经济(29849)
- 管理(26855)
- 理学(23470)
- 理学院(23137)
- 管理学(22626)
- 管理学院(22478)
- 中国(20950)
- 科学(19630)
- 农(17684)
- 京(16647)
- 所(16231)
- 研究所(15066)
- 财(14812)
- 农业(14177)
- 业大(13834)
- 中心(13251)
- 财经(12122)
- 江(11343)
- 经(11210)
- 院(10694)
- 北京(10189)
- 范(10024)
- 经济学(9945)
- 师范(9870)
- 财经大学(9387)
- 省(9244)
- 基金
- 项目(56368)
- 科学(44106)
- 基金(42243)
- 家(39868)
- 国家(39087)
- 研究(37510)
- 科学基金(32027)
- 社会(24437)
- 社会科(23184)
- 社会科学(23174)
- 基金项目(21956)
- 自然(21697)
- 自然科(21249)
- 自然科学(21240)
- 省(21182)
- 自然科学基金(20885)
- 划(18674)
- 资助(17335)
- 教育(16992)
- 重点(13057)
- 编号(13048)
- 部(12653)
- 创(11864)
- 发(11717)
- 性(11602)
- 计划(11447)
- 科研(11425)
- 创新(11140)
- 成果(11074)
- 国家社会(10886)
共检索到112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春涛 谢道燕 田梅金 杨振国 罗雁婕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噻嗪酮对家蚕残效期,分别用噻嗪酮的1000、500和250 mg/L药液喷施桑树,分别于3、7、21和25 d后采叶饲喂家蚕3龄起蚕,观察噻嗪酮残留药剂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噻嗪酮1000、500和250 mg/L药液喷施桑树后,其21 d桑叶中残留药剂对家蚕发育历期、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化蛹率等均无明显不良影响,此结果可为噻嗪酮用于防治桑园害虫提供依据。
关键词:
噻嗪酮 家蚕 残毒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青学刚 陈小平 李文学 张友洪 王应和 罗志平 吴奇 万福明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蚕茧质量,全国各地逐步推行家蚕纸板方格蔟上蔟,然而熟蚕的登蔟速度严重地制约了纸板方格蔟地推广。为此我们进行了方格蔟登蔟剂研究,筛选出了登蔟剂DCH,经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对家蚕无任何不良影响,10 min登蔟率90%,比清水对照15%,效率提高5倍,且茧质和丝质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方格蔟 登蔟剂 DCH 登蔟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建立了适合于测定褐飞虱对噻嗪酮敏感性的稻茎浸渍法及相对敏感毒力基线。用该方法检测的结果表明 :1996年安庆、江浦 ,1997年南宁种群对噻嗪酮为早期抗性 (抗性倍数为 3 0~ 3 5 ) ;1996年由南向北敏感性有下降趋势 ,而1997年该趋势不明显。还对抗性监测方法及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褐飞虱 噻嗪酮 抗药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邵榆岚 张一川 唐芬芬 张永红 朱峰 白兴荣
[目的]对云南蚕区家蚕品种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进行抗性分类,为抗病育种、抗病关键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选取58个家蚕品种对其进行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率的调查,3龄起蚕添食相同浓度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液,接种后第7天,镜检确定感染数,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聚类分析等方法相结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采用聚类分析K-Mean法获得4个抗性分类,10品种和14品种为高抗品种,高感品种有23个。采用系统聚类法谱系图获得2大类,4个小分类,高抗品种5个,高感品种10个。[结论]云南蚕区部分家蚕品种资源对BmCPV的抗性能力分为4个水平,根据系统聚类法,高抗品种占9%,高感品种占17%,中感品种占34%,中抗品种占40%。
关键词:
家蚕 质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 聚类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华 沈卫德 李兵 秦佳梅 郁有兰 马鹏宇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家蚕卵巢细胞系(Bm N)细胞cyclin A基因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试剂将针对cyclin A基因的特异性siRNA片段转入家蚕Bm N细胞,采用SYB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yclin A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转染siRNA-cyclin A可有效下调cyclin A基因的表达,转染48 h后,cyclin A mRNA表达量降低到对照的37.4%;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结论]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华1 沈卫德2 李兵2 秦佳梅1 郁有兰3 马鹏宇1
[目的]研究小干扰 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家蚕卵巢细胞系(BmN)细胞 cyclinA基因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试剂将针对 cyclinA 基因的特异性 siRNA 片段转入家蚕 BmN 细胞,采用 SYBR 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cyclinA mRNA 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转染 siRNA-cyclinA 可有效下调 cyclinA 基因的表达,转染 48 h 后,cyclinA mRNA 表达量降低到对照的 37.4%;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 G0/G1期细胞比率显著增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聘芳 赵晓清 梁橘 陈厚忠
“防消灵”是四川省蚕研所复配的新型、广谱、高效、安全、无腐蚀性及化学性能稳定的液粉兼用消毒剂。本试验以含1%有效氯漂白粉药物作对照,用“防消灵”对家蚕微粒子孢子虫、家蚕病毒多角体消毒,经口接种添食家蚕的方法对防消灵作了试验。结果表明,其消毒防病效果达98%~99.7%,经用电镜扫描观察,病原物出现变形、粘连、裂孔、药物内渗、溶解和形态结构破坏而灭活。经农村小试、中试,其消毒防治效果与漂白粉对照比较相当或略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夏定国 张国政 王文兵 赵巧玲 唐顺明
【目的】研究gp64基因相对应的多个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体外合成dsRNA,通过病毒滴度试验、实时定量RT-PCR法研究gp64基因的不同区域、不同长度与RNAi干扰效果的关系。【结果】供试的6个dsRNA的最大抑制效果相当(滴度TCID50的最大抑制差值为4.00左右);经RNAi的不同时间点的gp64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芙蓉 张家俊 吴萍 张静静 韦利娜 杨红
建立了噻嗪酮-烯啶虫胺在水稻植株、稻米、稻壳、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稻田水采用硅胶柱分离、净化和富集,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噻嗪酮和烯啶虫胺。稻田土、稻米和稻谷壳均采用氯仿/丙酮(体积比为2∶1)超声提取,稻米和稻谷壳样品提取后浓缩,定容后直接定量分析,而土壤样品经硅胶柱净化后定量分析。以石油醚/丙酮(体积比为95∶5)和氯仿/丙酮(体积比为3∶1,)为提取剂,分别提取水稻植株中噻嗪酮-烯啶虫胺的残留量,硅胶柱净化。稻田土、水稻植株、稻米和稻谷壳样品中噻嗪酮和烯啶虫胺残留量提取净化后均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稻田水直接上样于硅胶柱吸附,用石油醚和甲醇洗脱并分别收集、浓缩后定容,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永明 钟钦卿 王凯 王敏儒 杨鸿 林居纯
从试验动物心率、心肌酶谱、心电图以及心脏病理学变化等方面研究麻黄对心脏可能的毒性作用。将青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20.0 g/kg(高剂量组)、10.0 g/kg(中剂量组)、2.0 g/kg(低剂量组)麻黄煎剂和蒸馏水10.0 g/kg(空白对照组)灌胃,连续7 d,测定试验前后心率、心电图,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和心肌组织测试心肌酶谱,观察心脏病理变化。结果发现:麻黄高、中剂量可显著减缓心率;心肌酶谱出现以活性显著增高为主的紊乱变化;心电图波形异常,P波、R波群振幅增大,PR间期延长,中剂量/高剂量分别延长/缩短QT间期;心脏组织结构造成损伤,损伤累及全心。试验结果初步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建华 杨大平 杨伟克 丁志伟
【目的】探究家蚕感染BmNPV后,不同组织碱性磷酸酶(ALP)及其基因表达变化规律,为阐明BmNPV的侵染机制及培育抗NPV蚕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思考。【方法】通过经口添食BmNPV,检测分析家蚕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ALP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编码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家蚕中肠ALP基因在感染BmNPV后6、9和12 h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其编码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感染24 h基因表达被抑制,同时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淋巴碱性磷酸酶及ALP基因对BmNPV的响应略晚于中肠,ALP基因在感染9 h开始上调表达,在12 h表达量最高,在24 h表达量急剧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在9和12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24 h急剧减弱,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体ALP基因表达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仅在感染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家蚕感染BmNPV后,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ALP基因表达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均是呈现先升高后急剧减弱的趋势。基因的表达情况与酶活性变化规律一致,这与家蚕感染BmNPV后,其自身机体的生理代谢进程存在紧密联系,暗示碱性磷酸酶在家蚕抗病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BmNPV 碱性磷酸酶 基因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兴荣 冉瑞法 董占鹏 董家红 黄平
为研究家蚕病毒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的交互保护作用,探索利用弱毒苗添食防治家蚕病毒病,试验收集了8种云南不同地区的BmNPV多角体,经纯化后,配制成102~108个/ML7种浓度多角体悬浮液,分别添食3龄起蚕,每种病毒的每种浓度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每小区30头蚕,调查记录各区蚕死亡头数,连续调查至供试蚕上蔟,累计死亡头数,计算各区蚕死亡率。参照吉田的方法计算其LC。结果表明,8种云南不同地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致死中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mNPV(Heqing)>(BmNPV(Xiangyun)>(BmNPV(Mengzi)>(BmNPV(Qiaojia)>(BmNPV(Luli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忠洁 吴梦佳 雷锋杰 张爱华
【目的】明确次生代谢物质芦丁对鳞翅目昆虫家蚕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开发新型生物防治药剂提供基础,并推进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在鳞翅目害虫防治领域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叶碟法,以蒸馏水处理的桑叶为对照,用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m L)芦丁处理的桑叶对家蚕进行拒食与产卵趋避试验,同时在室内对二龄和三龄家蚕分别饲喂不同质量浓度(5,10和20 mg/m L)芦丁处理的桑叶,喂食一定时间后,测定家蚕存活率、体质量、发育历期,探究芦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对二龄及三龄家蚕幼虫均具有拒食活性,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芦丁对家蚕幼虫的拒食活性也随之增强;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芦丁对家蚕幼虫的拒食活性逐渐降低,拒食率一般在刚取食时最高;芦丁对二龄与三龄家蚕幼虫拒食活性的影响差异不大。取食芦丁的家蚕幼虫均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但随着芦丁质量浓度的增加,二龄和三龄家蚕幼虫的发育历期逐步延长,表明芦丁对家蚕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以20 mg/m L芦丁处理对家蚕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最强。取食不同质量浓度芦丁处理的桑叶,家蚕产卵趋避率均大于50%,表明芦丁对家蚕成虫有较强的产卵趋避作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在高质量浓度下对鳞翅目家蚕有一定的震慑和驱赶作用,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
关键词:
芦丁 家蚕 拒食活性 生长发育 生物农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