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0)
2023(4687)
2022(4144)
2021(3772)
2020(3216)
2019(7532)
2018(7165)
2017(12589)
2016(7321)
2015(8233)
2014(8026)
2013(8112)
2012(7618)
2011(7081)
2010(7167)
2009(6481)
2008(6455)
2007(5803)
2006(5318)
2005(4819)
作者
(26835)
(22116)
(21895)
(20760)
(14145)
(11161)
(10059)
(8947)
(8748)
(8001)
(7661)
(7658)
(7463)
(7304)
(7272)
(7219)
(6910)
(6629)
(6497)
(6396)
(5887)
(5737)
(5625)
(5157)
(5155)
(5119)
(5080)
(4947)
(4795)
(4720)
学科
(25435)
经济(25400)
管理(16621)
(15131)
(13018)
企业(13018)
方法(11344)
(9738)
数学(9567)
数学方法(9332)
中国(7125)
教育(6810)
(6644)
(6293)
业经(5990)
(5680)
理论(5676)
地方(5484)
研究(5366)
(4597)
农业(4543)
环境(4317)
(4299)
(3842)
制度(3834)
(3633)
及其(3631)
(3583)
研究生(3583)
技术(3578)
机构
大学(110466)
学院(105828)
研究(46309)
(34847)
管理(34309)
科学(33920)
经济(33701)
(31049)
中国(30892)
理学(29378)
理学院(28850)
管理学(27908)
管理学院(27757)
(26240)
(25902)
农业(25195)
研究所(24307)
业大(23646)
中心(19277)
(17691)
(17316)
(17273)
北京(16362)
(16182)
农业大学(16070)
(15285)
技术(15229)
(14825)
师范(14464)
(14246)
基金
项目(75705)
科学(56597)
基金(52252)
(49808)
国家(49425)
研究(47331)
科学基金(39626)
(32110)
自然(29372)
自然科(28659)
自然科学(28638)
自然科学基金(28100)
(27819)
基金项目(26900)
社会(26156)
社会科(24600)
社会科学(24589)
教育(23051)
资助(22624)
重点(18556)
计划(18464)
编号(17796)
科技(17680)
(16548)
(15585)
科研(15508)
(15385)
课题(14868)
成果(14722)
创新(14695)
期刊
(40611)
经济(40611)
研究(31033)
学报(29403)
中国(28983)
(27254)
科学(23027)
大学(20652)
学学(19559)
农业(19041)
教育(17284)
管理(13391)
(11336)
(10971)
技术(9626)
业大(9451)
农业大学(8147)
(7468)
(7415)
科技(6499)
(6364)
金融(6364)
林业(6165)
经济研究(6035)
中国农业(5940)
自然(5506)
统计(5370)
业经(5235)
财经(5132)
图书(5059)
共检索到164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明  刘玉庆  武英  张秀美  卢雪梅  高培基  
探索噬纤维菌(Cytophaga)和生孢噬纤维菌(Sporocytophaga)作为单细胞蛋白的潜力,旨在开发非常规蛋白质饲料。通过大量收集哈氏噬纤维菌和生孢噬纤维菌的菌体,检测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并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两步消化法测定菌体蛋白消化率。研究结果显示:哈氏噬纤维菌和生孢噬纤维菌的菌体蛋白质含量50%左右,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酵母菌相当;用其发酵液喂养昆明小鼠30 d,没有表现出毒性;哈氏噬纤维菌菌体的消化率在90%以上,生孢噬纤维菌的消化率也在65%左右,均远远高于对照酵母菌,为最突出的特点。希望从高消化率方面为单细胞蛋白的开发打开新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热军  邢廷铣  廖先苓  周卫军  何电源  
应用15N标记绿肥饲喂生长猪,开展N平衡试验,考查绿肥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在猪体内的消化、吸收和分布。结果表明:猪对绿肥饲料中的粗蛋白消化率为51.34%,可消化蛋白的利用系数为15.76%,氨基酸总量的消化率为60.45%,猪对绿肥中纤维素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曾妍雄  楠田理一  
从培养不同时间后的柱状嗜纤维菌中提取菌体脂多糖 (LPS) ,测定了其中蛋白质含量及成分的变化 ,并分别作为免疫原接种翘嘴鳜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培养时间对菌体LPS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对其蛋白质成分则有一定影响 ,而菌体LPS中蛋白质成分与其免疫原性有关 ,从培养 36h的菌体中提取的菌体LPS的免疫原性最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王丹  赵宏臣  
研究了饲粮蛋白水平对肥育猪不同部位肌纤维发育增生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54头53kg的大×长生长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3重复),饲喂等氨基酸(TDLys∶TDMet∶TDThr∶TDTrp=100∶34.6∶71.7∶19.2),等消化能(DE 3200kcal.kg-1),不同蛋白水平(CP 10%、18%和26%)的3种饲粮,饲喂期67d之后屠宰采样,测背最长肌、腰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臂三头肌、臀中肌的肌纤维间距、肌束间距和肌大束间距。结果表明:饲粮蛋白水平不同,肌纤维各性状指标也不同。肌纤维间距、肌束间距均与饲粮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肌大束间距与饲粮蛋白水平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王丹  赵宏臣  
研究了饲粮蛋白水平对肥育猪不同部位肌纤维发育增生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54头53kg大×长生长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饲喂等氨基酸(TDLys∶TDMet∶TDThr∶TDTrp=100∶34.6∶71.7∶19.2)、等消化能(DE 3200kcal.kg-1)和不同蛋白水平(CP 10%,18%和26%)的3种饲粮,饲喂期67d之后屠宰采样,测背最长肌、腰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臂三头肌、臀中肌的肌纤维面积、直径和密度。结果表明:肌纤维横截面积、直径与饲粮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肌纤维密度与饲粮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饲粮蛋白水平与肌肉部位均影响肥育猪肌纤维的发育增生,二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芳芳  何宁  潘雪涛  方小文  呙于明  曹兵海  
以苜蓿粉为纤维源 ,通过对成年鸸鹋投喂不同纤维含量的 5种饲料 ,研究了日粮纤维水平对日粮纤维及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酸性洗涤纤维 (ADF)、中性洗涤纤维 (NDF)及粗纤维 (CF)的消化率在苜蓿含量 (质量分数 ,下同 )为 10 %以内时 ,不受日粮纤维含量增加的影响 ;但含量的进一步上升 ,降低了日粮纤维的消化率。日粮纤维在饲料中适宜含量的上限是 :ADF 7 8%、NDF 16 7%及CF 6 1%。蛋白质消化率在苜蓿含量为 5 %时最高 ,在含量为 5 %以上时显著降低 (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桂萍  罗永康  冯力更  
为更好地了解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肉、鸡胸肉和混合肉(鲢鱼肉与鸡肉质量比1∶1)中肌原纤维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盐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巯基质量摩尔浓度以及蛋白质构象变化和分子量分布(SDS-PAGE)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3种肉蛋白质质量浓度均下降至1.00mg/mL以下,巯基质量摩尔浓度均下降60%以上,色氨酸荧光强度与α螺旋含量均降低至某一水平后基本保持不变。混合肉肌原纤维蛋白质与鸡胸肉盐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巯基质量摩尔浓度,以及色氨酸荧光强度与α螺旋含量的下降趋势类似,0~40℃基本保持不变,而后剧烈下降,50℃时下降到最低;鲢鱼肌原纤维蛋白质则在0~30℃变化缓慢,之后迅速下降,40℃时下降到最低。变性温度和SDS-PAGE结果显示:鲢鱼肉、混合肉和鸡胸肉肌球蛋白质重链分别在40、50和50℃时减少,这表明在加热过程中,3种肉蛋白质在变性温度附近,肌球蛋白质重链聚集、蛋白质分子构象发生变化;另外,混合肉肌原纤维蛋白质的热变性规律与单一蛋白质略有差异,能够结合单一蛋白质的优点,改善温度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柯军  闫绍鹏  卢宏  李海峰  王秋玉  
【目的】研究白囊耙齿菌5种胞外分泌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变化以及胞内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菌对不同基质的利用机制,为筛选用于生物制浆、林木病腐防治和工业污染物降解的高效菌株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白桦、红皮云杉木屑作为诱导物,不加木屑为对照,研究白囊靶齿菌5种主要胞外分泌木质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及胞内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结果】木屑诱导下的木质纤维素相关胞外酶活性大都高于对照样品,且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在处理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木质素降解酶系中漆酶活性最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次之,锰过氧化物酶最弱;纤维素降解酶系中葡聚糖外切酶活性远大于葡聚糖内切酶活性,2种酶活性总体上趋于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颜品勋  冯仰廉  莫放  杨雅芳  
用纤维素酶-胃蛋白酶法测定了苜蓿干草、红三叶草、豆腐渣、啤酒糟、高粱青贮、羊草、雀麦草、羊茅的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为88.28,78.83,79.11,75.87,74.26,59.37,82.16和84.90。与瘤胃尼龙袋法测定值(Y)的回归关系为Y=-34.27+1.29X(r=0.72,P<0.05)。纤维素酶-胃蛋白酶法的培养条件为:40℃水浴培养,纤维素酶最适酶量为75mg(pH4.5,柠檬酸盐缓冲液),胃蛋白酶用量为160IU(pH1.4的KCl-HCl缓冲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罗宇良  曾妍雄  魏富兵  
从 3种不同血清型的柱状嗜纤维菌中提取菌体脂多糖 (LPS) ,测定了其中蛋白质含量及其成分的变化 ,并分别作为免疫原接种翘嘴鳜 ,对LPS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血清型的柱状嗜纤维菌菌体LPS中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t测验 ,P >0 .0 5 ) ,而其中蛋白质成分则有明显的血清型特异性。不同血清型的菌体LPS对翘嘴鳜的免疫原性没有明显差别 (t测验 ,P >0 .0 5 )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盘赛昆  姚东瑞  朱强  王淑军  王艳  
以条浒苔为研究对象,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条件,后采用均匀设计确定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条浒苔蛋白质的提取条件为pH 11.0,温度60℃,时间5h;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温度30℃,pH 5.5,时间5.5h,加酶量5.0%,纤维素酶处理后再经水提取5h,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为30.22%~35.74%。为浒苔深加工及资源化利用,测定浒苔蛋白质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条浒苔蛋白质的等电点pI=3.0,在pH 7时起泡性最好,起泡性随着蛋白质溶液的浓度增加而增强,泡沫稳定性在pH 3和质量浓度2mg/ml时最好,乳化性在4mg/ml时最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邱立友  
以麸质饲料为培养基,培养黑曲霉F27(AspergillusnigerF27)和绿色木霉T1(TirichodermavirideT1)生产纤维素酶。两种真菌的CMC酶活力均低于在稻草粉营养盐培养基中的酶活力,麸质饲料的还原糖含量明显下降。表明饲用纤维素酶以外加酶法为佳。在猪和家禽消化系统环境条件下,黑曲霉F27的纤维素酶的作用适宜温度范围、热稳定性和对麸质饲料、肉鸡饲料及猪饲料的糖化率等方面,均优于绿色木霉T1。在作用适宜pH值范围和pH稳定性方面,此两种真菌的纤维素酶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立娟  李欣  李铮  李培迪  李仲文  张德权  
【目的】通过激活蛋白激酶的活性提高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分析磷酸化水平的提高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收缩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磷酸化对羊肉肌肉嫩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添加蛋白激酶A激活剂Forskolin、蛋白激酶C激活剂佛波酯(PMA),提高蛋白激酶的活性,改变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比较激活剂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条带降解程度、肌节长度等指标的差异,确定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对羊肉肌肉收缩和肌肉降解的影响。【结果】将羊肉样品在蛋白激酶溶液中培养24 h,在培养结束后1、2和4 h,PMA处理组(PkC激活组)的蛋白激酶活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吉桥  王文辉  李文宽  骆小年  李敬伟  
将黄颡鱼种放养在网箱中,投喂蛋白质含量30.0%、38.0%或46.0%和维生素C磷酸酯0、500、1000或1500mg·kg-1的半纯饲料。50d的饲养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8%~40%时,鱼的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饲料维生素C磷酸酯含量为847、850、994和634mg·kg-1时,血清总蛋白、γ球蛋白、溶菌酶活性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低。饲料蛋白质含量从30%上升到38%时,鱼体蛋白含量由60.95%升到69.86%,脂肪由29.27%降至21.69%;达46%时,鱼体蛋白(64.35%)含量下降,而脂肪(26.06%)含量上升。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时,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玉英  沈其荣  娄无忌  刘生浩  崔中利  
滤纸平板法结合摇床培养筛选到2个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强的混合菌M1和M2。在以纤维素为碳源的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4d,滤纸纤维素失重率分别达57.53%和54.92%,未经处理的稻草秆纤维素失重率为38.82%和36.21%。膨化稻草比稻草秆易分解,纤维素降解率可达68.83%和60.02%。经初步鉴定,M1由木霉F1和芽孢杆菌Ba组成,M2由木霉F2和芽孢杆菌Ba组成。实验结果表明,由真菌、细菌组成的混合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中任何一个单一菌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