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8)
- 2023(12954)
- 2022(11453)
- 2021(10972)
- 2020(9052)
- 2019(20814)
- 2018(20923)
- 2017(40837)
- 2016(22193)
- 2015(24869)
- 2014(24650)
- 2013(24023)
- 2012(21916)
- 2011(19736)
- 2010(19657)
- 2009(18199)
- 2008(17464)
- 2007(15095)
- 2006(13361)
- 2005(11651)
- 学科
- 济(82013)
- 经济(81925)
- 管理(65763)
- 业(60675)
- 企(51242)
- 企业(51242)
- 方法(38296)
- 数学(32932)
- 数学方法(32482)
- 农(23120)
- 财(23119)
- 中国(21395)
- 业经(19487)
- 学(17714)
- 贸(16783)
- 贸易(16776)
- 地方(16336)
- 易(16326)
- 理论(15647)
- 务(15251)
- 财务(15178)
- 财务管理(15154)
- 农业(15091)
- 制(15033)
- 企业财务(14343)
- 和(13870)
- 策(13489)
- 技术(13135)
- 环境(13057)
- 银(12886)
- 机构
- 学院(305187)
- 大学(304457)
- 管理(124369)
- 济(118222)
- 经济(115455)
- 理学(107205)
- 理学院(106109)
- 管理学(104317)
- 管理学院(103775)
- 研究(98517)
- 中国(74391)
- 京(64121)
- 科学(60640)
- 财(56075)
- 所(48601)
- 中心(45636)
- 农(44807)
- 财经(44685)
- 江(44130)
- 研究所(44049)
- 业大(43626)
- 范(40735)
- 北京(40585)
- 经(40528)
- 师范(40426)
- 州(36557)
- 院(35856)
- 农业(34966)
- 经济学(34048)
- 财经大学(33125)
- 基金
- 项目(207548)
- 科学(163015)
- 研究(155970)
- 基金(149293)
- 家(128236)
- 国家(127128)
- 科学基金(109928)
- 社会(95741)
- 社会科(90598)
- 社会科学(90578)
- 省(81154)
- 基金项目(79155)
- 教育(71930)
- 自然(71587)
- 自然科(69878)
- 自然科学(69863)
- 自然科学基金(68597)
- 划(68053)
- 编号(66541)
- 资助(61920)
- 成果(54609)
- 重点(45672)
- 部(45467)
- 课题(44793)
- 发(43697)
- 创(43003)
- 项目编号(41670)
- 创新(39953)
- 科研(39369)
- 教育部(39303)
- 期刊
- 济(129431)
- 经济(129431)
- 研究(90609)
- 中国(54462)
- 学报(44693)
- 管理(44387)
- 财(42076)
- 科学(40959)
- 农(40729)
- 教育(36455)
- 大学(33491)
- 学学(31111)
- 融(29083)
- 金融(29083)
- 农业(28627)
- 技术(26386)
- 业经(22598)
- 经济研究(20991)
- 财经(20705)
- 图书(20354)
- 经(17527)
- 理论(16526)
- 问题(16223)
- 实践(15432)
- 践(15432)
- 情报(14551)
- 科技(14352)
- 技术经济(14113)
- 业(14006)
- 现代(14003)
共检索到444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汪恒
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是基于实时数据和一些必要的预测,但目前对于最优货币政策的分析和研究都假设货币政策当局能在货币政策制定的当时就获得经过充分修正的真实数据,这是不真实的。忽视实时数据中的噪音信息成分将导致以此为依据设计的最优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过度反应。基于此问题,本文构建了噪音信息下最优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证明,对待短期经济波动,中央银行应更为保守,传统的激进型货币政策操作是不适当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豫媚 郭俊杰 肖争艳
货币政策逐步弱化产出目标而仅盯住通胀目标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政策实践的发展趋势。然而,这种政策框架是否是中国货币政策的最优选择依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在金融加速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企业异质性,构建了一个具有利率双轨制特征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利率双轨制下中国最优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关注度。研究发现,在利率双轨制下,货币政策冲击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和产出的影响均大于国有企业。同时,福利损失分析结果表明,相比经典泰勒规则中货币政策反应系数的设定,货币政策更加关注产出时福利损失会达到最小。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本文认为在利率双轨制下,通货膨胀目标制尚不适合中国,中国的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运峰 胡永刚
对货币政策的分析是目前国内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现实中,货币政策总是和财政政策交织在一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整个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一直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作用及其最优搭配问题的研究。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航
粘性信息理论是近十年来新型不完全信息理论之一,文章以SVAR模型来拟合中国货币政策的特征,并以此作为基准模型,借助菲利普斯曲线,同时还引入传统凯恩斯的粘性价格模型,作为比较的模型,从而来检验粘性信息模型在中国的适应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粘性信息 菲利普斯曲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正庆
改革以来,投资与信贷、投资与贷币政策的联系日益密切。但在目前体制下,我国宏观货币政策对调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作用很有限。必须要有国家产业政策、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调控,才能有效控制投资总量和结构。否则,不仅不能有效抑制投资膨胀,反而会对宏观金融调控施加很大反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国妍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本文从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运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中国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差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别,增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最优货币区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匡可可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协调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异同的基础上,研究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如何优化货币政策体系,提出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将金融状况指数纳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通过监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构建适合宏观审慎政策要求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对宏观经济进行动态调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亚明 王姣 谢晓冬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加大,资产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遵循"信息-效应-选择"的逻辑,对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策略。
关键词:
资产价格波动 货币政策 不完全信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顺明 余军
本文将内部货币引入一个包含两国两商品的纯交换经济,在考虑贸易关税的情形下,将此拓展成一个Nash关税博弈模型。我们用2005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ROW)的产出和双边贸易数据对该贸易模型进行数值分析,考察一般经济均衡条件下内部货币的引入对我国与ROW最优关税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内部货币对贸易双方关税博弈的Nash均衡有显著影响,即相对于无内部货币的情形,内部货币的存在将削弱我国在关税博弈中的关税报复力量。(2)中国在2005年的实际关税接近于不考虑ROW关税报复时的最优关税水平及Nash均衡关税,而ROW当时的实际关税却远低于其最优关税和Nash均衡关税水平,这说明我国在2005年所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廖强
货币政策操作的最优规则安排谢平廖强一、问题的提出货币政策的功能在于通过政策工具操作有可能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无论该政策目标为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或其它,其最终效果均与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式密不可分。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不同,其政策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而由于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数据因统计时间等因素而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央行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的作用也存在一定时滞性,因此,货币政策即使对当期经济目标进行反应,也很难
关键词:
前瞻性货币政策 最优货币政策 后顾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而由于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数据因统计时间等因素而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央行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的作用也存在一定时滞性,因此,货币政策即使对当期经济目标进行反应,也很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本华
20世纪70年代以来,行为经济学发展非常迅速,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尝试在行为经济学范式下研究货币政策,他们的研究从理论前提假定和均衡演绎方法两个方面对主流的货币政策研究进行了发展,使之更切合实际。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菲利普斯曲线、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规则等方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的持久争论是一个理论界的长期问题。本文对江西省上饶市房地产发展和房地产金融运行进行案例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资产价格泡沫在宏观价格稳定和微观金融风险两个角度影响货币运行,因而资产价格应该且可以成为货币政策的钉住目标;第二,在政策操作规则上,反周期的总量性政策与结构性的信贷政策应并举,在有效实施总量调控以稳定货币供给的同时,要保证对特定子市场的差别化调节;第三,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投资偏好的特殊性,针对资产价格的货币调控必须结合微观面的面向借款人的激励、多元化房地产金融体系建设、风险防范的制度建设等措施渐进推进。在长期,我国货币当局的根本任务之一是确立面向资产价格泡沫管...
关键词:
资产价格 泡沫 货币政策 房地产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