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2)
2023(9539)
2022(8623)
2021(8194)
2020(6919)
2019(16057)
2018(16119)
2017(30765)
2016(16985)
2015(19170)
2014(19064)
2013(18907)
2012(17248)
2011(15274)
2010(14927)
2009(13517)
2008(12954)
2007(11104)
2006(9546)
2005(8125)
作者
(49883)
(41140)
(40951)
(39074)
(26294)
(19973)
(18561)
(16429)
(15872)
(14545)
(14317)
(13866)
(13003)
(12964)
(12773)
(12618)
(12580)
(12356)
(11803)
(11657)
(10489)
(9975)
(9942)
(9254)
(9224)
(9186)
(9158)
(9037)
(8337)
(8270)
学科
(62724)
经济(62654)
管理(47057)
(45287)
(38680)
企业(38680)
方法(31342)
数学(26848)
数学方法(26538)
(16897)
(16417)
中国(15512)
(14816)
业经(14367)
地方(13169)
理论(11624)
(11441)
贸易(11431)
(11255)
(11104)
农业(11015)
技术(10478)
环境(10366)
(10036)
(9724)
财务(9667)
财务管理(9653)
(9310)
教育(9211)
企业财务(9129)
机构
大学(236799)
学院(234904)
管理(95854)
(86215)
经济(84215)
理学(84100)
理学院(83141)
管理学(81626)
管理学院(81227)
研究(77938)
中国(55069)
科学(52829)
(50516)
(41733)
(39638)
业大(39547)
(37405)
研究所(36783)
中心(34802)
农业(33058)
(32797)
北京(31699)
(31151)
财经(30834)
师范(30758)
(28539)
(28121)
(27112)
技术(26096)
师范大学(24977)
基金
项目(170627)
科学(132462)
基金(122586)
研究(121854)
(108217)
国家(107336)
科学基金(91341)
社会(73637)
社会科(69651)
社会科学(69633)
(67481)
基金项目(66216)
自然(62018)
自然科(60521)
自然科学(60501)
自然科学基金(59403)
(57146)
教育(55285)
资助(50461)
编号(50016)
成果(39839)
重点(38144)
(36503)
(36092)
(35594)
课题(34088)
创新(33117)
科研(33106)
计划(32286)
大学(31465)
期刊
(90095)
经济(90095)
研究(64671)
学报(42583)
中国(40631)
科学(38240)
(37003)
管理(34104)
大学(31232)
学学(29499)
(26642)
农业(26488)
教育(26154)
技术(19823)
(15830)
金融(15830)
业经(15239)
(14226)
财经(13943)
图书(13858)
经济研究(13789)
科技(12956)
理论(12247)
问题(11804)
(11687)
业大(11622)
实践(11553)
(11553)
(11490)
技术经济(10981)
共检索到325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雯雯  袁炳钦  冯汝晴  郑镇桂  刘灵锐  陈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嘴突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rostr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孢子悬浮液与常用农药混配后孢子萌发特性,为该菌株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菌株Y9511为试验材料,通过配制完全培养基及缺少碳源、氮源、磷、硫、钾、铁、镁等元素的培养基,用葡萄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α-乳糖分别更换完全培养基的碳源蔗糖,用Ca(NO_(3))_(2)、(NH_(4))_(2)SO_(4)、大豆蛋白胨分别更换完全培养基的氮源NH_(4)NO_(3),探究培养基对Y9511的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在5~40 ℃、24 h光照/24 h黑暗、pH 3~9的培养条件下探究Y9511的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Y9511与丙草胺、恶唑酰草胺、氰氟草酯、莠灭净、春雷霉素、苯甲嘧菌酯、多菌灵、苯甲丙环唑等8种农药分别混配,探究Y9511和不同农药混配后的孢子萌发率。【结果】菌株Y9511生长需要C、P、S 3种元素,Y9511生长受到N、Fe的抑制,微量元素铜和锌抑制Y9511的生长。缺K和缺Zn的培养基上Y9511基本不产孢,缺S的培养基产孢量较完全培养基高,为3.76×10~(6 )mL~(-1);5种碳源中,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为1.47×10~(6 )mL~(-1),4种氮源中,NH_(4)NO_(3)为氮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为1.47×10~(6 )mL~(-1);Y9511在低于15 ℃和高于35 ℃的条件下产孢受到抑制,32 ℃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8.15×10~(6 )mL~(-1);pH在低于3.02和高于9.50时,产孢量较低,pH为6.28时,产孢量达到最大值,为2.77×10~(6 )mL~(-1)。30 ℃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达98.5%;pH为6.24,孢子萌发率达到最大值,为85.8%。8种农药对孢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0%~89.4%。Y9511与供试农药氰氟草酯相容性最好,3种处理浓度下抑制率最高仅为7%;其次是多菌灵,3种浓度下抑制率为7.8%~19.5%;相容性最差的是苯甲嘧菌酯,其抑制率为25.1%~85.4%。【结论】嘴突凸脐蠕孢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2 ℃,pH值为6,K和Zn为菌株培养的必需元素,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铵;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 ℃,最佳pH为6 ~ 7,与农药氰氟草酯混用后孢子萌发基本不受抑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桂芳  余柳青  黄世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春生  于国峰  高增贵  郭永新  张勇  
研究了3种旱田除草剂(氟乐灵、乙草胺和阿特拉津)对玉米品种瓦试13(抗)和瓦试15(感)内根圈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等)种群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不同抗性品种内根圈土壤中的真菌、细菌呈增长趋势,而放线菌则在幼苗初期数量最多。从抗感玉米内根圈的分离获得的细菌数量远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经常规鉴定明确玉米内根圈土壤有真菌6个属,细菌6个菌落形态,放线菌3个菌落形态。通过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试验表明,拮抗菌中细菌数量最多,真菌和放线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伟萍  司友斌  
【目的】采用纳米Fe3O4协同微生物降解水溶液中2,4-D,提高2,4-D的降解效率,为有机氯农药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纳米Fe3O4的还原作用脱去2,4-D环上的氯原子,使其毒性降低或消除;再利用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引入降解菌,协同降解2,4-D。通过分析纳米Fe3O4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纳米Fe3O4与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纳米Fe3O4对2,4-D有还原降解作用,投加纳米Fe3O4体系中2,4-D浓度降低、氯离子浓度升高,纳米Fe3O4对2,4-D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过程;微生物能以2,4-D为C源,投加降解菌体系中2,4-D浓度降低、微生物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菲   高章伟   张睿博   时蓉喜   刘梦洁   胡健   汪辉   周青平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及其功能潜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及机理。【方法】基于为期6年的野外增温控制试验平台,利用不同功率红外加热方式,设置3个水平的温度处理,分别是对照、增低温(+1.5℃)和增高温(+2.5℃)处理。增温6年后于2020年8月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利用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手段,探讨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对增温的响应特征及机制。【结果】(1)增低温和增高温处理分别使得土壤表层温度增加了1.4℃和2.4℃(P <0.05),土壤湿度分别下降了11%和17%(P <0.05)。相比对照,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增低温和增高温处理下分别降低了66%和72%(P <0.05)。土壤有效磷含量仅在增高温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6%(P <0.05)。(2)增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及谱系多样性并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P <0.05)。相比之下,土壤真菌以上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变化(P> 0.05)。(3)土壤细菌群落中,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全局和概述图谱等功能分类在增高温处理下明显促进。然而,对土壤真菌而言,增温并未显著影响共生营养型、病理营养型以及腐生营养型的功能丰度(P> 0.05)。(4)土壤细菌功能潜力与土壤总氮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真菌功能潜力仅与真菌谱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增温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α多样性以及谱系多样性,改变了其β多样性;增温通过调控土壤有效磷含量进而促进细菌群落在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功能潜力的表达;相比之下,增温并未显著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了土壤细菌群落与真菌群落对气候变暖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进而可能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苏少泉  
本文阐述了近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非常重要而突出的作用,特别是在农业领域中创制出一系列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尤其是抗广谱除草剂草甘膦的作物品种,从而不仅影响除草剂新品种的开发与筛选、世界除草剂销售市场及食品工业的发展,而且也引起作物栽培方法及耕作制度的深刻变革,促使保水、保土的免耕的顺利推进,大大降低燃料耗费及向大气中CO2的排放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少逸  张朝贤  王金信  黄红娟  张建华  曹坳程  魏守辉  
为筛选防治刺萼龙葵的安全、高效的土壤处理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对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乙草胺对刺萼龙葵活性最高,ED90为41.43 g a.i./hm2;二甲戊灵最低,ED90为748.56 g a.i./hm2。5种除草剂ED90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乙草胺>异噁草松>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综合考虑药剂活性及其推荐剂量,乙草胺、异噁草松、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和二甲戊灵均可在低于推荐剂量下用于防除刺萼龙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坚  杨红  蒋木庚  
敌草强〔R(-)Napropamide〕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旋光性除草剂.它以α-萘酚、α-氯丙酸和二乙胺为原料,合成α-(1-萘氧基)丙酸和 N,N-二乙基-2-(1-萘氧基)丙酰胺,分别用成盐拆分法和优先结晶法制得.经 HPLC 检测,光学纯度>98%.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与分子结构相符.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左旋体的药效是右旋体的8倍,是一般工业品的1.7~2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彬  
抗除草剂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赵彬除草剂必须识别作物和杂草,才能在农田中安全有效地使用。然而,除草剂消灭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选择性是很难获得的特性,因为除草剂所影响的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对作物和杂草是共同的。目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欧晓明  唐德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单芹丽  张付斗  李天林  虞泓  
土大黄Rumexnepalensis Spreng是中国云南滇西北高山牧场的一种蓼科多年生杂草,通常被看作是牧场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试验通过使它隆、快灭灵和双酯灵等10种除草剂对该物种的毒力和选择性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大黄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和应用后不同时期的中毒情况。结果表明:土大黄不同叶龄期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除草剂应在5叶期前应用,且2~3叶期效果最好;土大黄对各除草剂的中毒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以百草枯和快灭灵效果最快;对土大黄的活性较高的除草剂为苯磺隆,龙拳,快灭灵和烟嘧磺隆。其中快灭灵、双酯灵和苯磺隆的选择性指数较高,应用后对其它物种影响相对较小,对黑麦草等禾本科植物安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英江  宫向红  任传博  田秀慧  刘慧慧  刘京熙  孙岩  王茂剑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生物富集及消除规律的研究。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暴露法,在15±1℃水温条件下,将刺参分别浸浴于阿特拉津浓度1.0、10.0和200μg.L-1水中进行富集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3个暴露浓度下,阿特拉津在刺参中的富集速度较快,随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加,富集量逐渐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分别在第1天、第2天和第4天达到富集最大值,富集最大值分别为1.77、14.6和246μg.kg-1;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1.77、1.46和1.23。阿特拉津在刺参中的残留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并最终维持在某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志坚  张嶔  徐昌旭  刘光荣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水稻田土壤施用不同类型除草剂后对紫云英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微生物种群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除草剂(CK)相比,施用乙草胺和吡嘧磺隆后均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紫云英植株中含磷量;施用吡嘧磺隆后显著降低紫云英植株中氮、钾含量和土壤中真菌数量以及紫云英干物质累积量;施用乙草胺后主要影响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施用吡嘧磺隆后则主要影响土壤中脲酶活性。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与施用除草剂吡嘧磺隆相比,施用乙草胺能为紫云英作物提供更适宜的土壤微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其吸收利用土壤养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