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2)
2023(8945)
2022(7597)
2021(6844)
2020(5767)
2019(13406)
2018(12892)
2017(24517)
2016(13538)
2015(15218)
2014(15564)
2013(15655)
2012(14995)
2011(13781)
2010(14026)
2009(13204)
2008(13288)
2007(12363)
2006(10740)
2005(9210)
作者
(41934)
(35456)
(34985)
(33689)
(22149)
(17211)
(16211)
(13874)
(13387)
(12619)
(12207)
(12101)
(11288)
(11229)
(11060)
(11032)
(10996)
(10335)
(10329)
(10230)
(8848)
(8773)
(8613)
(8221)
(8067)
(8035)
(7763)
(7754)
(7236)
(7224)
学科
(66192)
经济(66145)
(33918)
管理(31205)
(29217)
方法(27173)
数学(24631)
数学方法(24428)
(21653)
企业(21653)
地方(20631)
农业(19515)
中国(16136)
业经(14988)
(13945)
(12792)
(11105)
地方经济(10791)
(10570)
贸易(10567)
(10104)
环境(9744)
(9555)
(8927)
金融(8925)
(8808)
(8611)
银行(8589)
(8207)
农业经济(8090)
机构
学院(204822)
大学(202411)
(82914)
经济(80977)
管理(74709)
研究(72703)
理学(64460)
理学院(63564)
管理学(62305)
管理学院(61911)
中国(54095)
科学(47313)
(43423)
(43304)
(37956)
(36792)
(35747)
研究所(34833)
中心(34363)
业大(33749)
农业(33289)
(29973)
师范(29688)
财经(28578)
北京(26105)
(25925)
(25918)
(25690)
经济学(25593)
(24338)
基金
项目(138748)
科学(108821)
研究(100186)
基金(99363)
(87138)
国家(86375)
科学基金(72931)
社会(63763)
社会科(60181)
社会科学(60161)
(56834)
基金项目(53788)
(46966)
自然(46667)
自然科(45454)
自然科学(45439)
教育(44849)
自然科学基金(44590)
编号(41570)
资助(39455)
成果(33371)
(32270)
重点(31915)
(30174)
课题(29098)
(27933)
科研(26714)
创新(26262)
国家社会(25969)
发展(25857)
期刊
(97152)
经济(97152)
研究(56220)
(43958)
中国(39085)
学报(34874)
科学(32238)
农业(29099)
(26538)
大学(25561)
学学(24311)
管理(22308)
业经(19247)
(18827)
金融(18827)
教育(18614)
技术(16429)
经济研究(13799)
财经(13563)
问题(13548)
(13325)
资源(12478)
(12033)
(11608)
技术经济(10269)
统计(10208)
商业(9754)
农村(9406)
(9406)
(9248)
共检索到299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君子  刘大均  周勇  朱爱琴  肖鹏南  
传统村落是时代的产物,其空间分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分形理论对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2)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分形结构,且分形结构大致沿着流域内部河流等线状要素展开;(3)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是地形地貌、水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地域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嘉陵江流域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更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福宣  丁晶  艾南山  姚健  
嘉陵江流域位于长江上游 ,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 ,也是长江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用一种新的洪水区域分析方法———标度分析法对年最大洪峰流量区域变化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标度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在具有相似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区域内洪水的空间变化满足标度不变性 ,将不同的地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在同一子区域内用标度变换来对洪水资料进行处理 ,这种思想具有现实的普遍意义。对嘉陵江流域洪水资料研究的结果表明标度不变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 ,且表现出多标度性 ,也就是说不同频率 p下的标度指数θ(p)有不同的值。因此用标度分析法进行洪水区域分析是可行的。为了实际应用 ,最后还计算了嘉陵江流域不同频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燏  周小云  
以现有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总结嘉陵江流域的鱼类分布情况,发现该流域分布有鱼类共156种,隶属于7目18科86属。采用以所含种属的绝对数目进行排序的传统方法和以科(属)所含次级分类类群在该地出现的相对频率进行排序的区系存在度方法分别对目、科和属级水平进行排序,进而分析嘉陵江鱼类区系组成特点。结果显示,2种分析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排序方法中占优势(广布性)的科和属在嘉陵江的分布并不多,区系存在度也相对较低;而一些分布较窄的科和属,其区系存在度却相对较高。鳗鲡科和钝头鮠科都只有一个属分布在亚洲,但它们的区系存在度较高;金沙鳅属和鯮属只有1个种分布在长江流域,其区系存在度也高达100%。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君  白永平  
认识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特征是科学决策、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嘉陵江流经的主要县市为研究单元,选取度量嘉陵江流域经济发展的1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揭示流域经济差异,并用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流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并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性;流域内基本形成了"点-轴"式空间结构,且存在两个明显的经济热点区——绵-渝"双核区",以及一个较大的经济盲区,即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的边缘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流域空间经济分异的主要原因,提出盲点区与热点区的发展策略,防止流域内"极化"效应加剧,为缩小流域经济差距,促进流域经济协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胥晓  郑伯川  陈友军  
在遥感影像基础上利用景观指数从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多样性与均匀性以及空间相互关系4个方面比较和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一年一熟作物田及耐寒经济作物田、落叶果树园”在流域中的分布面积最大,是整个流域的基质,其它景观要素镶嵌其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最小,分化程度最弱,异质性最低。“裸地/城镇”的斑块间距最大,相似性程度低,聚合性弱,异质性最高。“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斑块间隔小,分布紧密,相似性程度高,聚合性强,但自然连接性较低。整个植被景观体现出要素众多、间隔紧密、自然连接性好、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的分布特征,同时也反映出类型丰富、比例协调、均匀性和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韦杰  贺秀斌  
河流泥沙负荷是人类活动影响下侵蚀产沙的重要反映。选择人类活动对嘉陵江流域泥沙负荷变化影响较大的7个表征变量,通过应用SPSS15.0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抑制土壤侵蚀的各个因子作用大小依次为:新修塘库、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农村用电量、公路通车里程及旱地比例。对嘉陵江河流泥沙负荷减少的直接贡献由大至小分别为:新修塘库、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治理面积、农村用电量、旱地比例、公路通车里程及森林覆盖率。各影响因子的间接作用由大至小分别为:森林覆盖率、公路通车里程、农村用电量、累计治理面积、旱地比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新修塘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淑虎  樊海强  王艳虎  高喜红  
基于相关研究进展的判识,采取GIS空间分析与量化测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识别闽江流域内315个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地形、水系、人口、交通、经济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因素影响的差异性及其作用机理,旨在为闽江流域传统村落的区域性保护对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闽江流域传统村落具有"梯段式、非均衡"的空间特征,依托支流形成了"两区一带"传统村落密集区;地理环境对传统村落选址影响较大,水系对距离其3km以内的传统村落影响明显,而人口密度、经济水平、道路网络整体上从积极关系逐步转变为当前的两极效应,存在显著的高—高(HH)、低—低(LL)型区位分异现象,进而影响了传统村落密集区的演化历程,折射了闽江流域传统村落分布的复杂性,这为传统村落的区域保护对策提供一定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杨登兴  杨蓉  
依据嘉陵江流域1961—2012年的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和旱涝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来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以13.69 mm/10 a的速率减少,并在1984年发生突变,随后降水量明显减少;从区域分析看,受季风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近52 a来,除达县和沙坪坝两个站点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略阳—广元—绵阳一带降水量减少速率最高。嘉陵江流域20世纪60年代偏涝,涝灾发生频率高;70至80年代旱涝灾害交替出现,整体偏涝;90年代以来,该流域旱灾发生频率与程度均高于涝灾,整体偏旱;该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明炎   倪福全   邓玉   岳紫莹   江楠   康文东   向军  
探究嘉陵江在未来气候下径流及水文干旱变化,可为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旱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嘉陵江流域1980~2020年水文气象数据构建土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模型,使用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 CMIP6)5个气候模式中的4个情景数据驱动SWAT模型,分析未来(2021~2100)气候变化下嘉陵江流域径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控制站北碚水文站月径流率定期和验证期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和纳什系数(Nash-Sutcliffe, NES)均大于0.8,偏差百分比(Percent Bias, PBIAS)小于±10,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目标流域;(2)基于历史时期统计降尺度后的CMIP6数据能够提供可靠的径流及干旱预估;(3)加权多模式集合形式能较好地提高模拟精度,降低单个CMIP6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4)与历史时期(1980~2014)相比,未来嘉陵江流域最高、低气温、降水量、蒸散发均呈现增加趋势。(5)SSP1-2.6情景嘉陵江未来径流显著增长,SSP2-4.5和SSP5-8.5径流非显著增加,SSP3-7.0径流非显著减少;夏季径流减少幅度最大。(6)未来流域标准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 SRI)呈增长趋势,流域表现出湿润化,干旱事件集中发生于秋、冬两季;由近期至远期,SSP1-2.6、SSP2-4.5和SSP3-7.0情景干旱发生在秋季频率减少,而冬季频率增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磊  周建中  曾小凡  张海荣  卢鹏  孙新德  
基于嘉陵江流域1962~2010年实测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数据,利用不同时间尺度(3、6、9、12个月)的SPI和SPEI指数分析了近50a来流域干旱趋势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及SPEI指数分析表明,1962~2010年嘉陵江流域整体呈干旱增加趋势,特别是流域西部和北部呈现出明显的干旱增加趋势,而流域东部的干旱增加趋势并不明显,个别站点附近还呈现出微弱的干旱减少趋势。SPI及SPEI指数的变化还表明,嘉陵江流域在大时间尺度上的干旱增加趋势更为明显,大时间尺度的干旱事件主要由降雨量决定,而气温变化对干旱趋势的影响则在小时间尺度上更为显著。此外,对于相同的时间尺度,SPEI指数相较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洪鹄  张平仓  刘宪春  信忠保  岑奕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能够反映植被的繁茂程度,可用来揭示环境的演化,并且能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到"指示器"的作用。目前利用NDVI研究植被变化多集中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对嘉陵江流域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很少。利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GIMMS NDVI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嘉陵江流域在1982~2006年植被覆盖呈微弱上升趋势,与我国其它地区一致,但增长速率大小不一样;(2)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明显优于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翟有龙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迎接入世挑战、加快发展、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经营模式的选择是农业产业化面对的首要问题。文章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5大前提条件,提出了嘉陵江流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系列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宏  李会琳  路璐  
为探究人为干扰较多的城市河流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以嘉陵江(南充段)流域及其城市支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城市上、中和下游以及流经城区的河流的表层水及其相应底泥,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基于16S rRNA基因的Miseq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支流水体中的总磷、无机氮和溶解性有机碳显著高于嘉陵江干流。(2)荧光定量PCR分析amo A基因的丰度表明干流中氨氧化古菌(AOA)的丰度总体高于氨氧化细菌(AOB),在水体和底泥中AOA/AOB的比例分别为0.86~6.31和1.79~698.5。仅在城市支流水体中AOB的数量高于AOA。(3)嘉陵江水体中主导AOB类群隶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 cluster 6,而城区支流和靠近排污口的水体和底泥中Nitrosococcus oceani-like AOB则为主导AOB类群。(4)水体NH4+-N浓度是影响AOB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小凡  叶磊  翟建青  赵娜  
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流域1961~2010年实测逐日降水数据和北碚水文站逐日流量数据,对流域典型极端降水指标和水文指标进行了时空演变分析,并探讨了流域不同空间区域的降水与水文过程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嘉陵江流域北碚水文站流量与流域不同区域降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典型极端水文指标与极端降水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961~2010年,在嘉陵江流域年降水量和北碚水文站年平均流量均呈现减少的背景下,流域内表征暴雨事件的极端降水指标和表征洪水过程的极端水文指标以减少趋势为主,而表征干旱事件及低水过程的极端降水与水文指标则呈一定的增加趋势,特别是年内无雨日数显著增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世庆  齐天乐  
提出了"依托两极、三江、重要交通干线和三市、两区,建设五个基地、一个屏障、连接我国西南与西北的新兴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北部增长极"的总体战略,以及"扶贫攻坚、两化互动、交通突破、流域经济、开放合作、文化重塑"等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进一步加快嘉陵江流域开发建设,促进成渝经济区北部快速发展的目标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