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4)
2023(10750)
2022(9895)
2021(9529)
2020(7826)
2019(18752)
2018(18394)
2017(34712)
2016(19177)
2015(21578)
2014(21795)
2013(21665)
2012(20176)
2011(18230)
2010(17992)
2009(16523)
2008(15903)
2007(13279)
2006(11641)
2005(10131)
作者
(56156)
(46773)
(46190)
(44150)
(29915)
(22681)
(21048)
(18479)
(17865)
(16731)
(16531)
(15667)
(14944)
(14859)
(14332)
(14209)
(14057)
(13792)
(13495)
(13391)
(11682)
(11469)
(11251)
(10633)
(10503)
(10393)
(10368)
(10351)
(9364)
(9244)
学科
(78258)
经济(78189)
管理(49745)
(47280)
(37934)
企业(37934)
方法(35077)
数学(29861)
数学方法(29531)
(21490)
地方(20096)
(20094)
中国(19132)
(16540)
业经(16252)
农业(14805)
(12824)
贸易(12816)
环境(12519)
理论(12442)
(12346)
(12335)
(11406)
技术(11011)
地方经济(10121)
(10034)
(10013)
财务(9955)
财务管理(9935)
教育(9766)
机构
大学(267220)
学院(266285)
管理(107444)
(99814)
经济(97562)
研究(93730)
理学(93233)
理学院(92050)
管理学(90381)
管理学院(89905)
中国(68403)
科学(62033)
(59214)
(47979)
(46794)
研究所(44304)
(43259)
业大(43111)
中心(42663)
(42543)
(38292)
师范(37922)
北京(36931)
农业(36771)
财经(35040)
(34532)
(32005)
(31848)
师范大学(31026)
(28094)
基金
项目(190184)
科学(148531)
基金(137136)
研究(136329)
(121081)
国家(120113)
科学基金(102095)
社会(83540)
社会科(78960)
社会科学(78937)
(74789)
基金项目(74583)
自然(68913)
自然科(67192)
自然科学(67180)
自然科学基金(65937)
(63405)
教育(61347)
资助(56363)
编号(56117)
成果(44324)
重点(42823)
(41087)
(41073)
(38690)
课题(38392)
科研(36634)
创新(36110)
计划(35274)
大学(34407)
期刊
(110323)
经济(110323)
研究(75185)
中国(51981)
学报(45703)
科学(43421)
(41932)
管理(36957)
大学(33151)
学学(31041)
(30385)
农业(29687)
教育(28771)
技术(21790)
(18963)
金融(18963)
业经(18571)
图书(16356)
经济研究(16294)
资源(16257)
财经(15656)
(15211)
问题(14273)
科技(13764)
理论(13648)
(13220)
实践(12780)
(12780)
(12295)
技术经济(12094)
共检索到388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仙巍,邵怀勇,周万村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利用1972年M SS遥感影像、1986年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在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等模型,并指出唯有将这些模型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利用上述模型以及LUCC的幅度、区域差异模型,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了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嘉陵江中下游地区14个县市区LUCC的过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磊  罗格平  陈曦  许文强  冯异星  郑青华  王继燕  周德成  尹昌应  
针对跨界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信息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对环境变化评估需要的现状,本文以跨界流域——哈萨克斯坦境内伊犁河中下游为研究区,利用20世纪70年代的MSS、90年代的TM、2000年和2007年的ETM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与决策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可较高精度提取研究区LUCC的时空信息,通过一套数理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区域LUCC的过程和趋势。近40年来,高覆盖度林草地、中覆盖度林草地和耕地始终是伊犁河中下游地区所占比例最大的3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水库坑塘和未利用地先增加后减少,其中耕地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但减少幅度逐渐减小,水库坑塘和未利用地面积总体趋于增加。高覆盖度林草地和河流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中覆盖度林草地、湖泊和沼泽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低覆盖度林草地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过程,总体呈现减少趋势。耕地和林草地相互转换频繁,其中耕地与高覆盖度林草地之间的转换和高、中覆盖度林草地之间的转换为区域内最主要的四种变化类型。1970-2007年间,伊犁河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始终处于准平衡状态,但有向不平衡状态发展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卡普恰盖水库的建立和90年代初期的政策变化改变了原有变化的随机性和平稳性,使区域内相关土地利用/覆被发生显著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军辉  刘浩龙  郑景云  郝志新  葛全胜  傅辉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620年冬季的积雪特征与寒冷程度;估算了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9个地点相对于1961-1990年的冬季气温距平。结果表明:①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积雪期在30~100日之间,其中荆州积雪期最长,可能达百日之久;合肥、霍山、南京、巢湖等地积雪平均达70日左右;安庆、武汉、常德、长沙、景德镇等地积雪40~60日不等;苏南、上海等地积雪日数相对较少,也达30日左右。②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寒冷,冬季的区域平均气温较现代(1961-1990年)低约4.4℃;其中景德镇的冬季气温负距平最大,较现代平均低约5.7℃;其次为霍山、合肥、常德、武汉和上海,其冬季气温距平在-5~-4℃之间;长沙冬季气温负距平虽相对最小(低约3.6℃),但仍远低于器测时期的极端最低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瑞  隋雪艳  林晨  徐翠兰  韩效楼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土地整治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全面保护的重要手段,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整治主要关注于农田生产条件的改善,对水土流失等关键环境问题的考虑不足。以宁镇扬丘陵区的典型土地整治区金坛区、溧阳市为研究区,通过土地整治水平的定量化评价与水土流失量的精准化估算,重点研究土地整治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关键影响要素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土地整治显著降低了水土流失强度,整治后项目区水土流失量降幅达到43.1%;(2)土地平整度、投资强度、田块规则度3个指标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作用最为显著,对水土流失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达41.5%、28.1%、13.2%;(3)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加大土地整治投资力度、加强土地平整工程、加强田块细碎化与规则化整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佳  张富斌  曾燏  吕振宇  肖瑾  何欣曼  段明  杨少荣  
为分析嘉陵江下游蛇鮈资源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和研究其种群资源开发现状,于2015年和2016年在嘉陵江下游江段共收集256尾蛇鮈,运用Fista Ⅱ软件对蛇鮈的生长参数及种群的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嘉陵江下游蛇鮈体长(L)和体质量(W)的关系式为W=7.5×10~(-5)×L~(2.58)(R~(2)=0.7311,n=256),通过体长变换渔获曲线法,计算出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渐进体长L_(∞)=173.81mm;生长系数K=0.73;起点年龄t_(0)=-0.23;生长方程的表达式为L=173.81(1-e~(-0.73(t+0.23)))。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Y’/R)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和2016年蛇鮈种群的实际开发率(68%和69%)均超过理论最大开发率(42%),种群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研究表明,嘉陵江下游江段蛇鮈偏向r选择类型,为负异速生长型鱼类,其种群为单峰补充,补充高峰在4—6月;当前蛇鮈种群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过度捕捞和种群自然补充量减少是蛇鮈资源量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小红  郭宇辉  王宝森  姚艳红  王志坚  
白缘(Liobagrus marginatus Günther)绝对生殖力为70.42(32~118)粒,相对生殖力F/L为0.86(0.52~1.84)粒/mm,F/W为23.25(9.47~38.89)粒/g。绝对生殖力和相对生殖力都与体长(L)、净体重(W)等形态学指标成直线相关,其相关方程分别为F=2.871L-59.581,F=15.332W+22.77,F/L=0.0189L+0.1544,F/W=0.1527W+0.7548。绝对生殖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趋势逐渐减小。相对生殖力随年龄的增大呈现减小趋势。属于分批产卵类型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国福  何学福  
2003年5月至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该水域鱼类资源变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计调查226船次,统计渔获物1153kg,测量鱼类标本19378尾。共记录鱼类92种,隶属于5目14科61属,其中有13种为该水域新记录。结果表明嘉陵江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物种组成、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珍稀鱼类、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绝迹,如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胭脂鱼、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邱建军  王道龙  
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资源概况 ,指出了耕地减少、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水灾频繁、土壤和水域污染等将是该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大障碍 ;结合后备资源潜力、现有耕地再发挥潜力、坡耕地改造潜力和种植制度改革 ,分析了提高复种指数的潜力途径 ,并提出相应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蒙  殷淑燕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同时也是降水异常,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的研究,可以为该区农业生产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依据。利用1961~2012年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84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基于年最大日降水(AM)序列与超门限峰值降水(POT)序列,通过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2a来极端降水量呈现为较明显的增加趋势,且极端降水量速率为9.3mm/10a,存在较为明显的年代际波动变化特征,1990年以后进入极端降水量偏多的时期;(2)AM与POT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波  娄伟平  
利用196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3个站日照、降水、云量和风速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突变检测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均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分布形式,夏季最多,其次为秋、春与冬季。近50a长江中下游地区年日照时数普遍显著减少,区域平均减幅为68.2h/10a,多于同期全国平均减幅,明显的年代际转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出现在1963年和1971年,但未出现过异常偏少年。各季的日照时数也都是负趋势,夏、秋、冬3季减少显著,夏季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其次依次是冬季、秋季和春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晴  李丁  廖杰  韩杰  
通过1990、2000、2005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获取了近20年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一步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趋势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类型仍以草地、水域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整体特征未发生显著改变,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研究期内耕地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草地出现较大的波状起伏,水域面积于2000年后持续减少;1990—2005年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引起绿洲缓慢萎缩,2005—2010年草地和耕地面积增大导致绿洲缓慢扩张;人口、政策方向、城市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等人文因子是绿洲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传哲  于福亮  刘佳  严登华  周婷  
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实施后(即2000年以后),流域干流中游地区用水量在时空上进一步受到限制。为此,研究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尤其是黑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研究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1985—2000年,耕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逐渐增加,而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不断减少2,000—2005年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逐渐增加,而草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不断减少;②黑河流域干流水量统一调配以来,一方面研究区可用水量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研究区耕地短时间增加较快,研究区生态环境有退化的迹象,草地、林地、水域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文献  焦旭洋  周昊彤  金耀广  王鸿翔  
河流水文情势是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驱动力。针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嘉陵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等问题,选取嘉陵江代表性水文站-北碚站(1956~2017)的逐日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流量特征分析,并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突变前后水文指标进行割裂,选择应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和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嘉陵江水文情势变化及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影响定性分析,结果如下:嘉陵江流域北碚水文站的年均流量呈轻微的下降趋势,突变年份发生在1993年;通过对水文情势突变前后生态水文指标分析得出:嘉陵江流域整体水文改变程度为50%,处于中度改变,其中逆转次数这一水文指标改变度达到100%;对比鱼类组成变化可知,一些漂流性、适应急流生境鱼类和大型经济鱼类数量明显减少,分析得出嘉陵江梯形水库运行以后对鱼类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可为嘉陵江流域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荣  邹旭恺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86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该地区年连阴雨日数、过程次数、总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连阴雨日数有70~130d/a、连阴雨过程次数有7~12次/a、连阴雨总雨量为500~1 300mm/a、年均连阴雨强度为8~10mm/d,连阴雨过程持续时间多在8~11d/次左右。其中连阴雨日数和频次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连阴雨总雨量呈东南多西北少、雨强呈东强西弱的分布态势;近50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年连阴雨日数、连阴雨过程频次、连阴雨总雨量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3.8d/10a、0.3次/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跃飞  李新辉  谭细畅  杨计平  帅方敏  李捷  
为了解珠江鱼类补充群体发生规律及资源量状况,2005-2011年在珠江中下游肇庆江段设置定点采样点,通弶过定量网连续采集漂流性鱼苗样品,对珠江中下游鲴亚科(Xenocyprininae)鱼苗补充群体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中下游鲴亚科鱼苗稳定出现在4~10月,每年持续(183±12)d,平均出现率为40.1%。在5~8月伴随洪水过程有多个漂流高峰期,鲴类鱼苗密度与径流之间显著正相关(n=876,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