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1)
2023(2027)
2022(1862)
2021(1668)
2020(1506)
2019(3523)
2018(3433)
2017(6328)
2016(3921)
2015(4280)
2014(4325)
2013(4301)
2012(4318)
2011(3814)
2010(3861)
2009(3460)
2008(3672)
2007(3065)
2006(2739)
2005(2366)
作者
(13092)
(10844)
(10757)
(10182)
(7377)
(5659)
(4896)
(4440)
(4307)
(4169)
(4142)
(3922)
(3845)
(3660)
(3611)
(3570)
(3513)
(3425)
(3313)
(3246)
(2921)
(2912)
(2768)
(2748)
(2607)
(2585)
(2552)
(2438)
(2358)
(2321)
学科
(15960)
经济(15942)
(7595)
管理(7054)
地方(6790)
方法(6477)
数学(5769)
数学方法(5706)
(5651)
(5104)
企业(5104)
(4508)
地方经济(3638)
中国(3479)
农业(3294)
(3078)
环境(2630)
业经(2622)
(2489)
贸易(2487)
(2358)
(2250)
金融(2250)
(2121)
(2093)
资源(1904)
技术(1844)
(1773)
水产(1708)
(1699)
机构
大学(55541)
学院(54925)
研究(23828)
(19914)
经济(19541)
管理(17999)
科学(17369)
(16016)
(16010)
理学(15664)
理学院(15385)
中国(15371)
管理学(15036)
管理学院(14937)
(13706)
(13056)
农业(12985)
研究所(12925)
业大(12262)
中心(10406)
(9823)
(8622)
农业大学(8451)
(8411)
(8227)
师范(8032)
(8013)
科学院(7694)
实验(7340)
(7323)
基金
项目(41545)
科学(31489)
基金(29085)
(27810)
国家(27605)
研究(26096)
科学基金(21993)
(18307)
自然(15955)
社会(15847)
基金项目(15830)
自然科(15535)
自然科学(15530)
自然科学基金(15231)
(15001)
社会科(14934)
社会科学(14930)
资助(12384)
教育(11815)
(10587)
重点(10489)
(9737)
计划(9646)
编号(9573)
科技(9481)
(8996)
科研(8482)
(8418)
创新(8028)
(7933)
期刊
(22040)
经济(22040)
学报(14455)
研究(14007)
(13346)
科学(11259)
中国(10659)
大学(9409)
农业(9100)
学学(9055)
(5887)
管理(5843)
(5549)
教育(4800)
资源(4465)
(4177)
金融(4177)
(3953)
业大(3875)
林业(3547)
业经(3516)
技术(3375)
(3356)
科技(3251)
农业大学(3195)
财经(3061)
经济研究(3009)
问题(2962)
(2573)
中国农业(2507)
共检索到80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瑾  曾燏  张富斌  彭艳  张臣  张倩  
为探讨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群体的形态表型特征及其差异性,本研究对采自嘉陵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共120尾样本进行了传统形态测量和地标点几何形态学测量分析。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群体间形态表型存在的显著差异。差异主要集中于头部、鳍和尾柄;其中上游群体的蛇鮈最为纤长(叉长、胸腹距、躯干距最大),眼间距、背鳍基长、头高和口角须长也最长;中游群体的胸鳍、腹鳍、尾鳍最长,尾柄也最为粗壮(尾柄宽,尾柄高最大),头长、体宽、胸鳍前距最大;下游群体的肛臀距和头宽最大。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无法有效将不同江段蛇鮈群体区分。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江段蛇鮈群体形态表型差异均属于种内差异。这些表型差异可能是蛇鮈对嘉陵江不同江段环境(如流速、水温、饵料类型)样性的适应性表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艳  曾燏  张臣  龚建涵  周小云  
为研究蛇耳石的形态特征以及不同环境下的耳石形态差异,以蛇左侧微耳石和星耳石作为研究材料,利用传统形态法测量耳石的14个参数且将其转化为11个形状指标,并利用地标点法在星耳石上选取12个地标点,对2016年6—7月间采自嘉陵江上游、中游、下游的195尾蛇的耳石样本进行形态研究。结果显示,蛇微耳石呈肾形,3个江段微耳石形态无显著差异;蛇星耳石呈圆形、椭圆形,表面粗糙,脊突数少于20,翼叶较基叶发达,中央突不明显,主凹槽轮廓似水滴状。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将3个江段的蛇星耳石分为两种形态类型: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主要为嘉陵江上游江段蛇的耳石样本,Ⅱ型则包括嘉陵江中游和下游的蛇耳石样本。传统形态法和地标点法的综合结果表明,两种类型耳石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整体轮廓、脊突数,以及基叶、主凹槽和背侧距离等特征上,逐步判别分析对Ⅰ型和Ⅱ型星耳石的正判率达95.5%,区分效果较好。研究表明,嘉陵江不同江段蛇星耳石分为两种类型,且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蛇星耳石的形态差异可能是对水温、流速等环境因子主动适应的结果,如在上游生活的蛇,其较细长且脊突较多的Ⅰ型星耳石能够较好地适应上游低温、多变的急流环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玉莹  曾燏  熊小琴  吕振宇  胡月  蒋朝明  程磊  俞丹莉  
2015年1-12月(除2-4月外)在嘉陵江不同江段(上、中、下游)采集蛇鮈(Saurogobio dabryi)样本,进行繁殖生物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蛇鮈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性比接近1∶1,且在不同江段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江段蛇鮈的最小性成熟规格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上游、中游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大于下游蛇鮈;上、中、下游的蛇鮈繁殖期分别为2-6月、2-5月、2-4月;蛇鮈绝对生殖力和相对体长生殖力的变化趋势均为上游>下游>中游,相对体重生殖力的变化趋势为下游>上游>中游,卵径大小变化趋势为:中游>上游>下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佳  张富斌  曾燏  吕振宇  肖瑾  何欣曼  段明  杨少荣  
为分析嘉陵江下游蛇鮈资源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和研究其种群资源开发现状,于2015年和2016年在嘉陵江下游江段共收集256尾蛇鮈,运用Fista Ⅱ软件对蛇鮈的生长参数及种群的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嘉陵江下游蛇鮈体长(L)和体质量(W)的关系式为W=7.5×10~(-5)×L~(2.58)(R~(2)=0.7311,n=256),通过体长变换渔获曲线法,计算出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渐进体长L_(∞)=173.81mm;生长系数K=0.73;起点年龄t_(0)=-0.23;生长方程的表达式为L=173.81(1-e~(-0.73(t+0.23)))。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Y’/R)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和2016年蛇鮈种群的实际开发率(68%和69%)均超过理论最大开发率(42%),种群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研究表明,嘉陵江下游江段蛇鮈偏向r选择类型,为负异速生长型鱼类,其种群为单峰补充,补充高峰在4—6月;当前蛇鮈种群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过度捕捞和种群自然补充量减少是蛇鮈资源量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臣  曾燏  彭艳  蒋朝明  胡月  龚建涵  杨少荣  
对2015—2016年间采自嘉陵江下游合川江段的233尾蛇鮈样本进行肠道形态结构的研究,分析蛇鮈肠道生长模式的特点,并从功能差异的角度探讨其对个体能量需求的适应。结果显示,蛇鮈肠道为Z型盘曲模式,比肠长(RGL)为0.612 8,属肉食性鱼类肠道类型;蛇鮈肠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个分区,各分区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肠道指数方面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Segmented结果分析表明,蛇鮈肠道属异速生长,整体肠道于2龄时出现生长拐点(TL=145.07 mm),拐点前为快速生长,拐点后为等速生长。同时,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天才  刘中菊  郑秋松  何滔  刘建虎  
为探索人工鱼巢的增殖效果,于2014年2月15日—4月20日,在嘉陵江北碚江段郭家沱和三圣庙产卵场投放人工鱼巢对该区域产黏性卵鱼类进行增殖。结果显示:在两水域人工鱼巢上产卵的为鲤(67.2%)和鲫(32.8%),产卵集中在3月中旬-4月上旬,产卵均有4次峰值,分别粘附鱼卵814.6万和2 194.6万粒;推算本研究投放的人工鱼巢至少可为200组鲤、520组鲫亲鱼提供繁殖场所,增殖鲤58.0万尾、鲫28.4万尾,增加鲤400.4 t、鲫8.7 t,经济价值达491万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小兵  曾婷  TRINA MACKIE  肖尚友  夏之宁  
2006年春季,通过水质分析和浮游藻类调查,应用污生谱分析法及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嘉陵江下游江段春季浮游藻类特征及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江段共有浮游藻类7门42属85种(包括变种);优势种群并不单一,以黄藻、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优势种为黄藻门中的黄丝藻,绿藻门中的小球藻和硅藻门中的小环藻。5月份藻类的种类和个数均比4月份有所减少,可能与5月份降雨量比4月份多有关;流速最快的石门大桥具有最低的藻类细胞密度,流速最慢的化龙桥具有较高的藻类细胞密度,说明流速对浮游藻类种类和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嘉陵江下游沿岸一带的氨氮含量都很高,氨氮已经形成全江段水系的主要污染,磷酸盐含量也较高,均超过水体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怀军  舒为群  张学奎  王幼民  曹佳  
长江和嘉陵江作为重庆市主城区的饮用水水源,其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分析尚未见报道。应用固相萃取-GC/MS技术对重庆市主城区饮用水源水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101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嘉陵江源水64种,长江源水46种。主要污染物包括:邻苯二甲酸酯、酯类、酮类、酚类、杂环和苯及其衍生物等。嘉陵江源水枯水期污染重于丰水期,有机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长江源水;长江源水污染丰水期重于枯水期,并表现出中游污染轻,上游和下游污染重的特点。检出率较高的化合物有: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0%),1-氯-4硝基-苯(60%),1,1,3,3,3-五氯丙烷(50%),2,6-二特丁基对甲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但言  沈子伟  余凤琴  张闯  倪朝辉  黎春  
为了解嘉陵江合川段秋季微生物多样性,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了2017年9月嘉陵江合川段利泽、渠江口、涪江口、草街4个监测点水样和底泥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类结构。结果显示:河流上下游水体中微生物物种组成相似、有延续性,利泽和涪江口,渠江口和草街水体中微生物组成均呈现相似;底泥中微生物组成与小区域水文环境相关,涪江口和渠江口水文环境相似,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也呈现相似;缓流环境更适应微生物生存繁殖,处于监测尾端的草街水体和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环境影响因子中总磷、总氮和pH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表现出较大影响;水体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较为丰富,显示该水域有富营养化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君  白永平  
认识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特征是科学决策、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嘉陵江流经的主要县市为研究单元,选取度量嘉陵江流域经济发展的1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揭示流域经济差异,并用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流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并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性;流域内基本形成了"点-轴"式空间结构,且存在两个明显的经济热点区——绵-渝"双核区",以及一个较大的经济盲区,即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处的边缘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流域空间经济分异的主要原因,提出盲点区与热点区的发展策略,防止流域内"极化"效应加剧,为缩小流域经济差距,促进流域经济协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燏  周小云  
以现有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总结嘉陵江流域的鱼类分布情况,发现该流域分布有鱼类共156种,隶属于7目18科86属。采用以所含种属的绝对数目进行排序的传统方法和以科(属)所含次级分类类群在该地出现的相对频率进行排序的区系存在度方法分别对目、科和属级水平进行排序,进而分析嘉陵江鱼类区系组成特点。结果显示,2种分析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排序方法中占优势(广布性)的科和属在嘉陵江的分布并不多,区系存在度也相对较低;而一些分布较窄的科和属,其区系存在度却相对较高。鳗鲡科和钝头鮠科都只有一个属分布在亚洲,但它们的区系存在度较高;金沙鳅属和鯮属只有1个种分布在长江流域,其区系存在度也高达100%。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燏  
鱼类群落生态结构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发现,嘉陵江干流分布鱼类有156种,隶属于7目18科85属。依据所摄取食物类型的不同,这些鱼类可以划分为浮游动物食性、浮游植物食性、着生藻类食性、水生植物食性、水生昆虫食性、软体动物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等8种食性类型。使用相似性指数和相似性分析方法,对嘉陵江上、中和下游的鱼类组成及群落生态结构组成分析发现:(1)从上游到下游,鱼类物种逐渐增加;(2)整个嘉陵江干流中,水生昆虫食性的鱼类占31.41%,肉食性占19.23%,着生藻类食性占18.59%,软体动物食性的占11.54%,浮游动物食性占10.26%,杂食性占6.4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永坚  冯明义  
目前对流域综合开发研究多集中在航运、防洪和发电等水资源的利用上,而对流域旅游资源综合研究和成功案例较少。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实现资源互补、市场互享、营销互动、合作双赢的目标正成为各国学者的共识。嘉陵江流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流域农业经济比重过高,加上区域间缺少联动,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综合分析嘉陵江流域资源类型和市场需求结构,确定先期应联合开发嘉陵江干流生态旅游资源,并给出若干实现旅游联动发展的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韦杰  贺秀斌  
河流泥沙负荷是人类活动影响下侵蚀产沙的重要反映。选择人类活动对嘉陵江流域泥沙负荷变化影响较大的7个表征变量,通过应用SPSS15.0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抑制土壤侵蚀的各个因子作用大小依次为:新修塘库、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农村用电量、公路通车里程及旱地比例。对嘉陵江河流泥沙负荷减少的直接贡献由大至小分别为:新修塘库、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治理面积、农村用电量、旱地比例、公路通车里程及森林覆盖率。各影响因子的间接作用由大至小分别为:森林覆盖率、公路通车里程、农村用电量、累计治理面积、旱地比例、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新修塘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君轶   吴金明   杜浩   张辉   邵俭   危起伟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嘉陵江源头水域鱼类群落变化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在嘉陵江源头水域开展了春夏两季的鱼类调查工作。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9种,分属2目6科,其中鲤科10种,鳅科5种,平鳍鳅科、鳍科、鲇科和鲿科各1种;嘉陵江源干流和支流小峪河鱼类群落优势度指数较高,各河段优势种以鲤科鱼类为主。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河流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6~2.06、0.59~0.73和1.52~2.63,嘉陵江源干流河段和小峪河鱼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河流,而安河鱼类丰富度指数最高;与嘉陵江源历史记载相比,鱼类群落结构为中等相似。鱼类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小峪河鱼类群落较为稳定外,其余河段鱼类群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河道曲折系数是影响调查区域内优势鳍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