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2)
2023(6871)
2022(5151)
2021(4667)
2020(3789)
2019(8355)
2018(8450)
2017(15654)
2016(9173)
2015(10139)
2014(10440)
2013(10108)
2012(9172)
2011(8304)
2010(8456)
2009(7841)
2008(7840)
2007(7048)
2006(6550)
2005(6062)
作者
(29962)
(25391)
(24735)
(23724)
(16307)
(12367)
(11179)
(9757)
(9623)
(9312)
(9107)
(8848)
(8722)
(8285)
(8189)
(7768)
(7647)
(7606)
(7579)
(7335)
(6510)
(6483)
(6245)
(5838)
(5785)
(5743)
(5636)
(5622)
(5314)
(5126)
学科
(36036)
经济(36001)
(18199)
管理(17244)
(13431)
(12661)
(12101)
企业(12101)
方法(11506)
地方(11460)
中国(11027)
业经(9828)
农业(9693)
数学(8414)
数学方法(8281)
(6864)
理论(6131)
(5944)
环境(5917)
土地(5790)
(5753)
发展(5436)
(5429)
(5389)
贸易(5383)
(5165)
(5131)
产业(5082)
(4876)
(4833)
机构
学院(133060)
大学(131449)
研究(53457)
(44825)
经济(43755)
管理(43669)
科学(38995)
中国(38055)
理学(36737)
理学院(36116)
管理学(35127)
管理学院(34902)
(33822)
(31351)
(29767)
(28377)
研究所(27671)
业大(26792)
农业(26421)
中心(23169)
(21416)
师范(21116)
(20342)
(20285)
(20090)
北京(19162)
(18041)
农业大学(17292)
科学院(17247)
师范大学(17132)
基金
项目(93542)
科学(71538)
基金(65731)
研究(62129)
(61462)
国家(60988)
科学基金(49540)
(39073)
社会(37781)
社会科(35563)
社会科学(35553)
基金项目(35367)
自然(34345)
自然科(33380)
自然科学(33365)
自然科学基金(32749)
(32235)
资助(27082)
教育(26906)
编号(24082)
重点(22491)
(22075)
计划(19583)
成果(18793)
(18567)
科技(18510)
科研(18243)
课题(18224)
(17890)
(17757)
期刊
(56330)
经济(56330)
研究(34289)
(31607)
学报(31493)
中国(28214)
科学(27232)
大学(22573)
学学(21604)
农业(21562)
管理(14424)
(14042)
教育(12985)
(11822)
业经(11116)
(10328)
金融(10328)
林业(10268)
资源(10001)
业大(9593)
技术(9043)
(8529)
问题(8202)
(7678)
经济研究(7526)
科技(7252)
农业大学(7239)
财经(7124)
(6465)
(6429)
共检索到202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宫渊波  陈林武  罗承德  吴雪仙  程永珍  
对嘉陵江上游严重退化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进行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枯落物储量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12.85t.hm-2)>刺槐林(9.76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9.52t.hm-2)>青冈林(6.01t.hm-2)>湿地松纯林(3.76t.hm-2)。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火烧迹地灌丛(33.60t.hm-2)>刺槐林(19.90t.hm-2)>刺槐-湿地松混交林(11.50t.hm-2)>青冈林(8.70t.hm-2)>湿地松纯林(3.70t.hm-2)。虽林分不同,但其浸水实验中枯落物的持水过程均表现出相似的特性,即前期吸水量大(1h以前),并在较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世荣  孙鹏森  王金锡  陈林武  
长江上游森林林冠截留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正相关, 当亚高山冷杉林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5~7月), 平均截留率为24%, 当郁闭度在0.3时(5~7月), 平均截留率降为9.5%;从枯落物持水量来看, 箭竹冷杉林最大(6.0mm), 藓类冷杉林最小(2.8mm), 主要因为前者有较多的落叶伴生树种和灌木。岷江冷杉原始林的土壤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苔藓层最大持水量比皆伐后形成的其他森林类型要大2.3~17.2倍, 从而具有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植被对径流的影响初步结论是, 森林大流域的年径流量常常大于少林或无林流域的径流量;不同采伐强度径流量比较是皆伐迹地>择伐迹地>原始森林。与全国其他森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英  宫渊波  陈林武  
研究了嘉陵江上游退耕还林区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有机质、全氮含量等均明显高于无植被对照;②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总数: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湿地松×刺槐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对照地;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不同,表层土壤脲酶活性:火烧迹地灌丛>青冈林>刺槐林>湿地松>混交林>对照地,蔗糖酶(转化酶):火烧迹地灌丛>湿地松>青冈林>刺槐林>混交林>对照地,过氧化氢酶活性各林分间变化不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培礼  吴波  程根伟  罗辑  
论文在收集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等3个水文生态功能作用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地气候带和群落生活型将长江上游森林归并为14个植被类型,对其降水截留规律和蓄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森林综合蓄水能力中,土壤层和枯落物层持水量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对森林蓄水能力具有决定作用,可以利用凋落物现存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来评价和估算枯落物和土壤蓄水的综合能力。在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植被中,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铁杉、槭、桦林、云杉林、冷杉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这些植被在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山地垂直带中广泛分布,对整个流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喜成  刘刚  
【目的】研究嘉陵江上游矿区河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为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嘉陵江上游矿区河道的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分别采集河道表层沉积物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u、Cd、Cr、Ni、As含量。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嘉陵江上游矿区河谷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探讨重金属含量与pH、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从整体上看,研究区内重金属Pb、Zn、Cu含量变化明显,Cd、Ni、As、Cr含量变化较小。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河道源头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上游重金属污染达中等级别,中、下游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单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焱  周旺明  于大炮  周莉  谷晓萍  吴志军  吴胜男  王晓雨  代力民  
森林在全球和区域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对于估算碳收支与平衡有重要意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作为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不仅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且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具有重要影响。利用1988~2008年5期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长江上游地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一期、二期)等资料,基于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分析了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一期(2000~2010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天保工程实施前后10a长江上游六省区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变化以及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二期(2011~2020年)森林植被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一期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俞益武  吴家森  姜培坤  吴小红  
对浙江省湖州市不同森林植被枯落物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植被枯落物营养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别。杉木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钙和镁 ,但铁和铜的含量很低 ;毛竹林枯落物含有较高的钾、镁和铁 ;总体上看 ,灌木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枯落物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均较高。 1 0种营养元素在枯落物中的总贮量呈现出针阔混交林 >阔叶林 >马尾松林 >杉木林 >毛竹林 >灌木林的排序 ,其贮量分别为 1 2 3 78,97 0 2 ,74 71 ,73 62 ,66 66和 62 85kg·hm-2 。表 2参 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胥晓  郑伯川  陈友军  
在遥感影像基础上利用景观指数从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多样性与均匀性以及空间相互关系4个方面比较和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一年一熟作物田及耐寒经济作物田、落叶果树园”在流域中的分布面积最大,是整个流域的基质,其它景观要素镶嵌其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最小,分化程度最弱,异质性最低。“裸地/城镇”的斑块间距最大,相似性程度低,聚合性弱,异质性最高。“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斑块间隔小,分布紧密,相似性程度高,聚合性强,但自然连接性较低。整个植被景观体现出要素众多、间隔紧密、自然连接性好、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的分布特征,同时也反映出类型丰富、比例协调、均匀性和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洪鹄  张平仓  刘宪春  信忠保  岑奕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能够反映植被的繁茂程度,可用来揭示环境的演化,并且能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起到"指示器"的作用。目前利用NDVI研究植被变化多集中于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对嘉陵江流域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很少。利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GIMMS NDVI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嘉陵江流域在1982~2006年植被覆盖呈微弱上升趋势,与我国其它地区一致,但增长速率大小不一样;(2)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明显优于黄土高原、西北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怀军  舒为群  张学奎  王幼民  曹佳  
长江和嘉陵江作为重庆市主城区的饮用水水源,其有机污染物的定性分析尚未见报道。应用固相萃取-GC/MS技术对重庆市主城区饮用水源水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101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嘉陵江源水64种,长江源水46种。主要污染物包括:邻苯二甲酸酯、酯类、酮类、酚类、杂环和苯及其衍生物等。嘉陵江源水枯水期污染重于丰水期,有机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长江源水;长江源水污染丰水期重于枯水期,并表现出中游污染轻,上游和下游污染重的特点。检出率较高的化合物有: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0%),1-氯-4硝基-苯(60%),1,1,3,3,3-五氯丙烷(50%),2,6-二特丁基对甲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敏  熊钰  李斌  王志坚  黄静  
为掌握嘉陵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现状,了解环境变化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等造成的影响,初步预测在高密度水电工程的影响下浮游植物群落发展方向,于2019年对嘉陵江水电工程最密集的中游河段进行了分季节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水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超标物为总磷。(2)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91属196种,总密度年均值4.23×10~6cells/L,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要优势门类。与历史数据相比,硅藻种类数与相对密度下降,绿藻、蓝藻种类数和相对密度上升,暗示着嘉陵江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也显示研究江段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3)分类回归树(CRT)结果显示,在TP含量丰富,pH较高、水体透光度适中的断面,浮游植物可能会大量增殖。(4)冗余分析(RDA)发现,绿藻各优势种属均表现与水温、总磷的正相关;硅藻中仅有优势度最高的小环藻喜好较高的TP和较低的流速;以适应一定流速的丝状蓝藻为优势的蓝藻门除了喜好高温以外,与水流速度也有一定正关联。总的说来,目前嘉陵江富营养化、水流低速化正在导致喜好清洁、流水环境的硅藻逐渐丢失优势性,喜好高营养、静水环境或微流水环境的绿藻门、蓝藻门与硅藻门小环藻属Cyclotella优势度逐渐增大。在各级电站库区,存在夏季高温季节出现蓝、绿藻水华,初春低温季节则可能出现小环藻优势的硅藻水华的危险。除对全流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降低营养水平外,适时开闸冲水,增大库区流速以降低水华藻类的优势非常有必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肖兵  杨柳  
近日,农业部与国土资源部分别公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及《关于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这两个官方报告中均显示,我国长期以来的高产出、超负荷运行的粮食生产给耕地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使得耕地的质量大幅度下降,长期以来的化肥滥用及土壤污染导致耕地退化趋势非常明显。因此,如何阻止耕地退化,提高耕地质量是关涉到粮食安全及生态健康的大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瑾  曾燏  张富斌  彭艳  张臣  张倩  
为探讨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群体的形态表型特征及其差异性,本研究对采自嘉陵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共120尾样本进行了传统形态测量和地标点几何形态学测量分析。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不同江段蛇鮈群体间形态表型存在的显著差异。差异主要集中于头部、鳍和尾柄;其中上游群体的蛇鮈最为纤长(叉长、胸腹距、躯干距最大),眼间距、背鳍基长、头高和口角须长也最长;中游群体的胸鳍、腹鳍、尾鳍最长,尾柄也最为粗壮(尾柄宽,尾柄高最大),头长、体宽、胸鳍前距最大;下游群体的肛臀距和头宽最大。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无法有效将不同江段蛇鮈群体区分。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江段蛇鮈群体形态表型差异均属于种内差异。这些表型差异可能是蛇鮈对嘉陵江不同江段环境(如流速、水温、饵料类型)样性的适应性表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永坚  冯明义  
目前对流域综合开发研究多集中在航运、防洪和发电等水资源的利用上,而对流域旅游资源综合研究和成功案例较少。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实现资源互补、市场互享、营销互动、合作双赢的目标正成为各国学者的共识。嘉陵江流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流域农业经济比重过高,加上区域间缺少联动,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综合分析嘉陵江流域资源类型和市场需求结构,确定先期应联合开发嘉陵江干流生态旅游资源,并给出若干实现旅游联动发展的措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国福  何学福  
2003年5月至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该水域鱼类资源变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计调查226船次,统计渔获物1153kg,测量鱼类标本19378尾。共记录鱼类92种,隶属于5目14科61属,其中有13种为该水域新记录。结果表明嘉陵江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物种组成、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珍稀鱼类、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绝迹,如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胭脂鱼、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