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49)
2023(3598)
2022(2978)
2021(3162)
2020(2417)
2019(5731)
2018(5828)
2017(8792)
2016(6266)
2015(7309)
2014(7532)
2013(6608)
2012(6491)
2011(5963)
2010(6391)
2009(5650)
2008(5709)
2007(5489)
2006(4974)
2005(4646)
作者
(16500)
(13724)
(13518)
(12965)
(8693)
(6777)
(6382)
(5496)
(5329)
(5134)
(4848)
(4520)
(4479)
(4365)
(4350)
(4350)
(4338)
(4116)
(4062)
(3914)
(3775)
(3563)
(3422)
(3336)
(3202)
(3119)
(2991)
(2962)
(2903)
(2862)
学科
教育(19015)
(12440)
经济(12415)
中国(11138)
管理(10738)
(8811)
理论(7691)
(7610)
企业(7610)
(7609)
教学(6959)
方法(4885)
(4148)
(4049)
发展(3773)
(3737)
数学(3732)
(3649)
研究(3622)
数学方法(3527)
技术(3374)
思想(3371)
(3365)
学法(3349)
教学法(3349)
政治(3260)
改革(3235)
高等(3165)
(3080)
思想政治(3038)
机构
大学(84573)
学院(78532)
研究(32594)
教育(28097)
(23064)
师范(22864)
科学(20918)
(20916)
管理(19788)
师范大学(18930)
(18398)
中国(17963)
经济(17524)
(17199)
理学(16366)
理学院(15967)
研究所(15607)
管理学(15236)
管理学院(15066)
(14769)
技术(14491)
北京(14329)
中心(13774)
职业(13076)
(12748)
(11496)
(11472)
业大(10730)
教育学(10686)
(10171)
基金
项目(45796)
研究(39368)
科学(36343)
基金(28486)
教育(27448)
(24925)
国家(24440)
社会(20308)
成果(19604)
编号(19316)
科学基金(19241)
(19041)
(18893)
社会科(18698)
社会科学(18693)
课题(17165)
(14950)
基金项目(13778)
重点(12307)
规划(11996)
资助(11893)
自然(11775)
(11615)
项目编号(11547)
自然科(11519)
自然科学(11516)
自然科学基金(11296)
(11145)
(10705)
(10655)
期刊
教育(47919)
研究(34216)
中国(29196)
(24029)
经济(24029)
学报(14618)
科学(11915)
大学(11908)
(11590)
职业(11557)
技术(11200)
学学(9241)
(8314)
农业(7994)
管理(7658)
技术教育(7537)
职业技术(7537)
职业技术教育(7537)
图书(6907)
(6069)
论坛(6069)
书馆(5419)
图书馆(5419)
高等(5418)
(5231)
成人(5095)
成人教育(5095)
高等教育(4793)
(4574)
金融(4574)
共检索到138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涯  巴登尼玛  
在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社会、宗教场所都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婚礼作为嘉绒藏族人生礼仪的重要部分,透过其中宗教活动的分析才能获得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显著价值,才有可能在其本土文化基础上构建更有生命力的教育形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旻旻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美丽的青藏高原,哺育了藏族这一神密的少数民族族裔。在西藏的10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绝大多数,占比高达95.5%。藏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中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从地理分布来看,藏族同胞主要生活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目前,中国藏族同胞生活的主要疆域青藏高原,东接中原汉地的九州,在藏、羌、汉等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藏区与中原地区产生了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联系。由地理文化的融合,为藏族各族裔支系带来了千差万别的文化与艺术差异,进一步孕育和丰富了地理文化碰撞中的艺术诉求与艺术表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春英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郁宗教氛围的古老国度,道德教育也长期在宗教怀抱的侵润中生发和延展。"十月革命"之前,宗教几乎占据了世俗道德教育的整个空间。当前,虽然宗教由强制性灌输变成了道德教育中的一种可选择性资源,由东正教一元主导转变为多元共生,但其内蕴的善良、正义、诚实等价值取向依然是引导世俗道德的重要力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润芳  贾海娥  
《格萨尔王传》蕴藏着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族外婚、婚姻不自由、抢婚、妻从夫居、一夫多妻、弃妇等现象,反映出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中妇女地位的低下。《格萨尔王传》中所体现的具有藏民族特性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是藏族由原始社会末期进入奴隶社会的婚姻习俗的真实写照,也是藏族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活的反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滕志妍  
宗教问题一直是引发加拿大文化冲突和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着民族政策、文化政策的演变,加拿大积极探索了应对教育中宗教问题的策略。本文以加拿大西部数省为重点,概述加拿大教育的多元文化、多元宗教背景,梳理现行政治和法律对加拿大学校教育中宗教多样性的规定,展现加拿大教育目前在宗教问题上存在的矛盾,并介绍学者们对学校体制与宗教关系的可行性探索。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书锋  
非主流文化一直对我们的生活发生影响,尤其是对旅游活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以宗教与民俗为例,其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度诸多方面对人们外出旅游的动机、旅游吸引物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利用好这些影响因素,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在正确面对人们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同时,积极进行正面的宣传,扩大对外民间交流,培养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客观评价历史文化人物与事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对非主流文化对旅游活动影响的合理利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如彪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少数民族对其教育的影响这个视角的文章并不多见。文章以西北特有少数民族东乡族为主,探讨了宗教与东乡族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西北东乡族宗教对其教育的积极影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阚阅  万年  
世俗性是法国立国的重要原则,该原则保证信仰自由、政教分离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年来,发生在法国的恐怖袭击事件暴露出法国教育的世俗性正遭受重大挑战。法国教育世俗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其鲜明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时法国在加强和维护教育世俗性特征方面也不断采取新的措施。法国维护教育世俗性的宏观层面举措主要包括制定与出台相关法律规定和设立政府专门机构;中观层面举措体现在学校人员严格遵守教育世俗性原则,学校预防和报告破坏世俗性的现象,并加强干预;微观层面举措为开设专门课程传播世俗观念。虽然法国在维护教育世俗性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在全纳性、教师培训、报告机制和合理性等问题上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宇萌  
湖南一家零售企业的总经理,管理着几十家超市、百货,今年带着500多名员工分10次到许昌学习胖东来。"每次几十人,高层、中层、基层轮流来,每次都有收获,每次学习回去我们都能提升一大截。就是这样学,我们与胖东来的差距还是特别大。"这位总经理边说边摇头,"胖东来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一名企业家一语道破玄机:"胖东来表面的东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冷  
在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中,南北的婚姻文化相互影响,从而使婚俗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与趋同。传统陋俗被抛弃。吉祥物和禁忌仍然存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婚俗,它仍然承担着扩大家族社会关系的功能。婚俗还是原始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文化模式。亲友贺婚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东北和广东的婚俗除了一些细节的差别外,茶和酒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南方的婚礼体现了礼尚往来的风俗,而北方的婚礼则有敛财的倾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岗措  
具有藏民族文化符号意蕴的"锅庄"舞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十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开发和传承这种舞蹈,将其纳入高等院校的美育教育中,既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激发青年学生的活力,同时使他们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在大众参与之中得以传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云南  王春飞  
本文以农业部的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宗教为切入点,考察了本土宗教信仰对村庄公共收费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相比没有宗教信仰的村庄,信仰佛教、道教等本土宗教的公共收费会更高。使用历史上的宗教活动场所数量和村周边大城市的开埠历史作为工具变量,这一正向影响仍然显著。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由于信教比例偏低,宗教信仰并不能通过对人们的直接教化而增加彼此的信任与合作。宗教信仰产生集体行动的原因还是在于,宗教因素作为当地宗族仪式活动中的重要组织力量,通过凝聚宗族和促进宗族成员的忠诚与团结,而间接增加公共收费。这些结果意味着,本土宗教与宗族网络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互补的角色。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殷丰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宗教在我国各民族中流传很广,据解放前统计,信仰伊斯兰教的在全国有800多万人,信仰佛教的约有460余万人信仰这两种宗教的人占当时少数民族人口的1/3以上。宗教同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往今来,一种宗教常常被许多不同民族所信仰,反之,一个民族也常常信仰几种不同的宗教。一言以蔽之,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遍及祖国各地。解放后随着少数民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巴登尼玛  
本文就当前藏区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语言问题作了较深入的调查,分析了教学语言选择对藏族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并归纳了当前教学语言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从而提出了作为人的生命一部分的教育所应考虑的基本条件和学校教学语言选择的依据,以对藏区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法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自祥  
基于对滇东南X村壮族"不落夫家"婚俗的考察,以农民生活意义世界为切入点,从村庄社会基础的视角,对壮族"不落夫家"婚俗从"不落"到"坐家"的衔接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壮族社会"不落夫家"婚俗与早婚、传宗接代、夫妻感情磨合、人品和能力考验、社会舆论等构成的社会基础存在高度关联。它是壮族社会婚姻的筛选机制,对规制个人婚姻行为、建立稳定家庭和维系地方婚姻秩序彰显了乡土的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