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42)
- 2023(3908)
- 2022(3363)
- 2021(3136)
- 2020(2753)
- 2019(6059)
- 2018(6050)
- 2017(10884)
- 2016(6407)
- 2015(7379)
- 2014(7249)
- 2013(7190)
- 2012(7092)
- 2011(6496)
- 2010(6489)
- 2009(6282)
- 2008(6404)
- 2007(6007)
- 2006(5483)
- 2005(4995)
- 学科
- 济(23254)
- 经济(23217)
- 管理(16742)
- 业(14858)
- 企(12822)
- 企业(12822)
- 方法(11135)
- 学(10050)
- 数学(9347)
- 数学方法(9104)
- 中国(6439)
- 财(6298)
- 农(5804)
- 制(5114)
- 理论(4581)
- 业经(4519)
- 贸(4435)
- 贸易(4431)
- 易(4310)
- 融(3903)
- 金融(3903)
- 壤(3832)
- 土壤(3819)
- 和(3781)
- 银(3769)
- 银行(3727)
- 地方(3708)
- 务(3681)
- 财务(3667)
- 财务管理(3652)
- 机构
- 大学(99055)
- 学院(96336)
- 研究(41067)
- 济(32705)
- 经济(31831)
- 科学(30532)
- 中国(30218)
- 管理(29246)
- 农(28080)
- 理学(24551)
- 所(24236)
- 理学院(24167)
- 京(23591)
- 管理学(23257)
- 管理学院(23130)
- 农业(22831)
- 研究所(22373)
- 业大(20847)
- 中心(17856)
- 江(16088)
- 省(15657)
- 财(15494)
- 北京(15079)
- 院(14814)
- 农业大学(14466)
- 室(14394)
- 科学院(13551)
- 业(13137)
- 实验(13039)
- 范(12584)
- 基金
- 项目(65459)
- 科学(48729)
- 基金(46658)
- 家(45606)
- 国家(45276)
- 研究(38324)
- 科学基金(35510)
- 自然(27086)
- 自然科(26470)
- 自然科学(26456)
- 自然科学基金(25953)
- 省(25365)
- 基金项目(23842)
- 划(23218)
- 社会(21659)
- 资助(20969)
- 社会科(20283)
- 社会科学(20272)
- 教育(17687)
- 计划(16254)
- 重点(16183)
- 科技(15518)
- 发(13685)
- 部(13573)
- 科研(13566)
- 编号(13432)
- 创(12830)
- 专项(12223)
- 创新(12215)
- 成果(11684)
共检索到153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宁 李洪 周游 胡威 张志祥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19%嗪胺灵乳油在广东、广西地区西瓜田中的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嗪胺灵的最小检出量为5.0×10-3ng,在土壤和西瓜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分别为0.005、0.010 mg/kg;嗪胺灵在土壤和西瓜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1.81%~101.45%和77.63%~100.2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27%~3.59%和4.08%~10.43%,其结果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嗪胺灵在广东和广西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12、4.52 d,在西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1、1.90 d;嗪胺灵在西瓜中的降解较土壤中的快,属于易降解农药(T1/2
关键词:
嗪胺灵 西瓜 土壤 降解 残留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兴明 黎理 刘春来 刘照清 李拥兵 李建国
为探明噻吩磺隆在小麦上使用后的残留降解动态,评价其安全性,2005年和2006年分别在湖南省浏阳市城关镇和长沙县黄花镇进行了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37.13g/hm2时,浏阳市城关镇试验点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8.9172e-0.1959t和y=0.7962e-0.3174t,半衰期分别为3.54d和2.18d;长沙县黄花镇试验点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y=0.7277e-0.1909t和y=0.623e-0.3881t,半衰期分别为3.63d和1.79d.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都能迅速降解,在土...
关键词:
噻吩磺隆 小麦 土壤 残留 降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洪 周游 李伟声 王昆 张宁 张志祥 吴忠验
为了解戊唑醇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状况及消解动态,建立了戊唑醇在黄瓜和土壤中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在广东、湖北和陕西3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黄瓜和土壤中的戊唑醇,使用Florisil小柱净化,UVD-HPLC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01~1.0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戊唑醇在黄瓜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7.32%~95.11%,相对标准偏差为2.79%~5.90%;在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86.15%~92.45%,相对标准偏差为2.64%~5.17%;黄瓜和土壤中戊唑醇的最小检出量均为2.6×10-2ng,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在黄瓜和...
关键词:
戊唑醇 黄瓜 土壤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芬 王静 魏闪闪 杜欣蔚 邵华 金茂俊 王珊珊 佘永新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通过土壤穴施施药方式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制定阿维菌素缓释粒剂防止黄瓜根结线虫的安全间隔期。【方法】阿维菌素消解动态试验采用推荐高剂量的1.5倍(5.62 g·m-2)为施药剂量,在黄瓜移栽时通过土壤穴施方式施药1次。分别测定施药后2 h、1 d、3 d、5 d、7 d、10 d、14 d、21 d、28 d和45 d的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变化。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试验设置高低两个不同施药剂量:低剂量按推荐剂量3.75 g·m-2,高剂量按推荐剂量的1.5倍(5.62 g·m-2),分别于黄瓜移栽时土壤穴施1次,于黄瓜成熟期采样测定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样品中阿维菌素残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威 张运红 陈迪勤 胡红青 庄光泉
在(28±1)℃条件下,将Bt蛋白添加到黄褐土、红壤、砖红壤、潮土中,利用ELISA检测土壤的Bt蛋白残留动态,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Bt蛋白降解的关系。结果表明,Bt蛋白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基本一致,分为3个阶段:Bt毒素初期大量释放、前期大量快速降解和中后期极少量稳定降解。其中,Bt蛋白的降解速度为黄褐土>潮土>红壤≈砖红壤。不同含量的Bt蛋白在同一土壤中降解趋势也各有特点,红壤的残留动态与上述3个阶段趋势一致;而黄褐土虽然也有3个阶段,但残留峰值出现时间不完全一样;砖红壤不完全有以上3个阶段,不同Bt蛋白含量的残留曲线走势特点各异。
关键词:
Bt蛋白 酶联免疫法 降解 土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军 程东美 徐汉虹 张志祥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5%丁.苄可湿性粉剂(WP)中丁草胺在2006年和2007年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植株的降解动态,以及其在稻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丁草胺在水稻植株、稻米和米糠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12%~92.82%、85.10%~96.17%和83.64%~93.49%;丁草胺在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动态符合1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在湖北省和广东省水稻植株茎叶的半衰期分别为4.99~5.80 d、4.79~5.55 d;在水稻田以常规剂量2 571 g/hm2和高剂量3 857g/hm2施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后,广东省和湖北省水稻植株中的残留量为0.173 8~0.223 ...
关键词:
丁草胺 水稻 降解 残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丽 邓毅书 浦恩堂 代雪芳 李文希 王静 刘朝敏 张雪燕
【目的】建立烟草和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分析方法,探究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为其合理使用及其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田间试验采集的样品用乙腈提取、硅胶柱和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干烟叶、烟草植株和土壤中添加氯虫苯甲酰胺0.05~10 mg/kg,其平均回收率为80.8%~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7.6%,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中的定量限(LOQ)为0.1 mg/kg,在土壤中的定量限(LOQ)为0.05 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在烟草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2~13.3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4.8~27.7 d。云南和山东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干烟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平均残留量在2.1~7.7 mg/kg。【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烟草和土壤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测定;建议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烟草害虫,按推荐剂量41.25 g a.i./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 d。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烟草 土壤 残留 消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玉玲 孙美玲 陈齐斌 刘传斌 金蕾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菜、油菜籽和土壤中的甲基立枯磷农药残留量。丙酮提取甲基立枯磷,液-液分配法去除提取液中的水分和水溶性杂质,酸洗活性碳去除叶绿素等杂质,得到纯净的甲基立枯磷提取液,供气相色谱测试。选用OV-1固定相及FPD检测器分离和测定甲基立枯磷残留量。添加回收率为90.5%~106.0%,变异系数1.10%~5.83%;最小检测量7.0×10-14g;最小检测浓度(3×10-5)~(2×10-4)mg/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贺敏 戴荣彩 余平中 陈莉 夏福利
研究了小麦茎叶、籽粒和土壤中辛硫磷残留物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仪器最小检出量为0.5 ng;当小麦籽粒和土壤中辛硫磷的添加浓度为0.02,0.2,2 mg/kg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9.8%~98.9%,变异系数为0.8%~5.7%,最低检测浓度为0.02 mg/kg;当茎叶中辛硫磷的添加浓度为0.04,0.4,2 mg/kg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9.7%~95.8%,变异系数为0.5%~5.9%,最低检测浓度为0.04 mg/kg。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测限都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关键词:
辛硫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残留 小麦 土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帆 楼根林 张忠俊 高劲 王运浩 冯耳元 苏德林 叶泽万 王其嵩
在我国南方稻区普遍使用三环唑防治水稻稻瘟病,采用推荐剂量对养鱼稻田喷雾后,其在中稻、鱼和水体中呈指数型消解模式,半衰期(T1/2)分别为8.62、2.97和3.70天。在水稻生长期施用2次,后一次施药距收期为30天时,稻米、鱼肉中残留均低于糙米的最大残留值(MRL值),施用是安全的
关键词:
三环唑,稻瘟病,半衰期,消解动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冉 魏瑞成 刘铁铮 王恬
研究了肉鸡经由饲料摄入不同剂量金霉素后其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量的变化,以及不同处理条件下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肉鸡分别摄入含金霉素204.23 mg.kg-1和589.66 mg.kg-1饲料,分别有62.37%和79.84%的金霉素被排入排泄物;排泄物中的金霉素残留浓度分别在6和8 h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少,到50和72 h分别降到检测限以下。金霉素在鸡排泄物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937)。排泄物中金霉素的降解方式主要是微生物降解和光解,并且与排泄物中金霉素含量有关,金霉素含量越高,降解半衰期越长。灭菌和避光处理明显减缓了金霉素的降解速率,灭菌兼避光处理...
关键词:
金霉素 鸡排泄物 残留 降解动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莉 罗焘 许让伟 程运江
用不同浓度的咪鲜胺及抑霉唑分别浸果处理柑橘果实,采用UPLC和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检测咪鲜胺、抑霉唑在柑橘果实贮藏过程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抑霉唑在脐橙果皮中的残留量均高于椪柑果皮;咪鲜胺和抑霉唑在脐橙和椪柑果肉中的残留量均非常低。咪鲜胺在脐橙果皮中的降解趋势先慢后快,在椪柑果皮中的降解趋势则先快后慢;抑霉唑在椪柑果皮中的降解趋势与咪鲜胺在椪柑中的降解趋势类似。咪鲜胺(0.5、1.0、1.5mg/mL)和抑霉唑(0.5、1.0、1.5mg/mL)分别浸果2min后常温贮藏,柑橘全果中的残留量在整个贮藏期内均低于gB 2763-2014标准规定的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丰收 杨爽 刘新刚 孙建鹏 郑永权 姚建仁
【目的】建立辣椒和土壤中氟啶胺残留的分析方法,探明氟啶胺在辣椒田中使用后的残留行为,为安全施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氟啶胺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氟啶胺在辣椒中半衰期为2.5~3.7d,土壤中为1.2~4.2d。使用氟啶胺50%悬浮剂,制剂用量为495g·ha-1(。有效成分247.5g·ha-1),施药4次,距末次施药后7d收获的辣椒中氟啶胺残留量小于0.06mg·kg-1,低于韩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3mg·kg-1)。【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辣椒和土壤中的氟啶胺残留测定;建议氟啶胺50%悬浮剂在辣椒...
关键词:
辣椒 氟啶胺 残留 土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卫光 杨广超 刘玲 张春兰 沈其荣 李双喜 郑宪清
采用湿润好气培养法,研究连作西瓜植株残体根、茎、叶腐解过程产生的自毒物质-酚酸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西瓜根、茎、叶残体腐解过程中均含有香豆酸、香草酸、阿魏酸等酚酸化合物。根和茎在腐解过程中产生的酚酸化合物主要是香豆酸和阿魏酸,叶片主要是香豆酸和苯丙烯酸。3种器官中酚酸化合物质总量表现为叶>茎>根。根、茎在腐解30 d时酚酸量达到高峰,叶在腐解20~30 d时酚酸量最高;到40~50 d时酚酸量很少,基本稳定。
关键词:
西瓜 连作障碍 自毒物质 酚酸化合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